福建“闽海蓬莱第一山”入选5A景区 655年前简体字石碑实属罕见


素有“北武夷,南清源”之誉的福建泉州清源山,峰峦起伏、景色天成,素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景区现存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600余方,米芾、俞大猷等历代文人的题字不胜枚举,自古被誉为“闽海蓬莱第一山”。

清源山最为著名的塑像,是有着“老子天下第一”美誉的宋代老君岩。这尊中国现存最大道教石雕,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堪称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清源山也因此被定为“道教名山”。其实除了道教,清源山的佛教文化更加让人称奇。

位于清源山左峰山腰处的弥陀岩,供奉着佛教“西方三圣”中的阿弥陀佛。山门两侧镌刻的楹联:“每庆安澜堪纵目,时观膏亩可停骖”与门楣内外悬挂的“北山勝槩”和“此外何求”额匾,均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张瑞图题写。


弥陀岩景区内流泉飞瀑、庙宇石刻巧夺天工,是清源山的精华所在。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四年的弥陀岩石室,背依石壁,面宽5.6公尺,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室前的“一啸台”上,矗立着两座五层实心石塔,建造年代已不可考。

在石室左侧岩壁上有一块立于公元1364年的石碑,碑文内容记载了弥陀岩石室、石刻和佛像饰金的由来。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这193个汉字的元代碑文中,竟然出现了13个简化汉字,这在元代碑刻中实属罕见,是研究汉字简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

石室内供奉的阿弥陀佛石像依崖壁雕凿而成,其雕刻时间已无从考证,但至少在元代以前。因为这尊石像是雕刻在距地面几十米高的崖壁上,以前信徒们只能隔空仰望。元朝时期,人们在石像周边搭建了石室和供奉平台,以方便信众朝拜。


在弥陀岩瀑布旁,有一株由榕树和重阳木合抱而成的共生树,300多年来,两树的树根相盘,树身相抱,枝桠缠绕,宛如一对亲密无间的情侣,因此得名“天侣呈瑞”。在共生树的旁边还有一棵“莲雾”树,相传是明末清初军事家施琅从台湾带回故乡栽种。

清乾隆二十年,福建陆路提督、武状元马负书在弥陀岩崖壁上雕凿了一个巨大的“佛”字,该字长约十米多,在几百米外就能看见,被誉为“闽海第一佛”。如今清源山已成为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和泉州唯一的5A级风景区,假如有机会的话,您也不妨来这里走走转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