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小三線”工業

臨安地處浙江省西北部,地理環境呈現以下三個主要特點:一是境域面積大,東西寬約100千米,南北長約50千米,總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二是高山丘陵多,境內千米以上高山有十餘座,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說法;三是距離大城市近,城區距杭州40多公里、上海200多公里。優越的地理環境,相對便利的交通優勢,使臨安在上世紀60年代與祖國同命運、共呼吸,承擔了一項神聖的使命。

臨安“小三線”工業

上世紀60年代,隨著中蘇關係交惡,兩國在邊境線陳兵以待。美國聯合日本、韓國、印度等周邊國家,結成反華同盟,對中國形成由東至南的半圓形包圍圈。可以說當時中國周邊的形勢是十分嚴峻的。因此出於戰略上的考慮,黨中央和毛主席作出了生產力佈局由東向西轉移的戰略大調整,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線戰略”,重點建設祖國的西南、西北地區,主要包括西南的川、貴、雲和西北的陝、甘、寧、青,其中的典型代表是位於重慶的816地下核工程。為了區別一、二線腹地的工業建設,通常將國家層面的稱為“大三線”,省際間的稱為“小三線”,臨安就是眾多“小三線”建設中的一員。

臨安“小三線”工業

(重慶816地下核工程)

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根據戰略需要,由國家和省、杭州市統一佈局,將一批上海、杭州等地的電子和國防企業遷址臨安昌化、昌北山區等地異地重建,這給當時寂靜的山區帶來了繁華,使當地逐漸有了“小上海”的別稱。它們中的典型企業主要有:

上海市協作機械廠,位於昌北仁裡,代號為國營第9383廠,是第五機械工業部、上海市國防科工辦所屬的國防軍工企業。1966年6月遷址仁裡動工建設,1970年初正式投產,1988年5月撤銷,遷往上海改名為上海柴油機廠配件分廠。上海柴油機廠後來改製為上海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大型高新技術企業,隸屬於上汽集團。

臨安“小三線”工業

浙江電子通訊設備廠,位於昌化鎮,代號為國營第8300廠,為省國防工業辦公室所屬,是機械電子工業部定點生產軍、民兩用無線電通訊設備的企業。1970年籌建,主要生產“華美”商標的雙工電臺(無線電話機)、袖珍電臺(無線電話機),小雙工、單工電臺,數字選呼器、功率放大器、穩壓電源、自動撥號系統、各種天線等產品。1987年初,省國防工業辦公室決定將該廠轉歸嘉興市屬,改稱浙江電子通訊設備總廠,1989年遷址嘉興市。

杭州計算機外部設備廠,位於昌化鎮。原為杭州市電子儀表工業公司所屬企業,是電子工業部定點生產計算機外部設備的企業。1965年5月遷昌化,改稱杭州無線電模具廠,以生產軍工產品為主。1979年企業更名為杭州計算機外部設備廠,1996年10月改制後歸屬杭州機床集團,改稱為杭州臨安天工節能冶金設備有限公司。

杭州無線電二廠,位於龍崗、昌化等地。原為杭州市電子儀表工業公司所屬企業,1965年5月遷臨安。廠本部在龍崗,另在昌化、臨安設有兩個廠區,生產18個大類452個品種的半導體器件,分別應用於儀器、儀表、郵電、通訊、鐵道、廣播、電視等行業。1987年,該廠整體移址臨安城區,1997年改制,1999年12月破產。

杭州無線電三廠,位於昌化鎮。原為杭州市電子儀表工業公司所屬企業,是電子工業部定點生產無線電測量儀器整機的廠家。1965年5月遷至昌化鎮,1970年12月歸屬臨安縣工業局,1974年2月改歸杭州市電子儀表工業局,1983年改屬杭州市電子儀表工業公司。主要產品有各種類型的標準信號發生器、功率信號發生器,微電測量儀、頻率計,電視差轉機等。2000年8月改制後由臨安冶金設備成套製造有限公司整體收購。

“小三線”建設在臨安工業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臨安與搬遷企業堅持互利共贏、協作發展。臨安為搬遷企業的繼續生產乃至發展壯大提供了可靠的環境和相應的生活保障,使他們安心生產,有力支援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搬遷企業為相對落後的臨安帶來了先進的生產、生活理念,改善了當地的人才結構,填補了臨安在電子元器件等行業的空白,為臨安現代工業技術的引進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昌化地區正是基於這樣厚實的基礎,大力發展精密元器件製造產業,很多產品被蘋果手機、勞力士等國際知名品牌所使用,打響了區域經濟發展特色品牌,為實施“西部富美”戰略提供了堅強的工業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