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軍報紙曾嘆息:官兵吃不飽逃跑,家屬受牽連,愛唱十五的月亮

窮兵黷武”這句成語,似乎是為上世紀後半葉的越南量身定做的。

這個原本在世界歷史上一直籍籍無名的小國,從1945年建國後,猶如打雞血一般,從此陷入了從1945至1990年沒有間斷的“萬日戰爭”,直打得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國將不國。

國人由於沒有身處越南,對越南受戰爭的影響究竟有多大,體會不深,只是在對越作戰中,參戰官兵發現越南的物資極其匱乏,民眾生活十分困窘,但究竟嚴重到什麼程度,也不可能去切身體察。

實際上,凡是窮兵黷武的國家,無不採取“以戰養戰”和極為嚴格的“戰爭優先”政策。我們要看戰爭對越南的影響到底有多嚴重,看看越軍就可窺一斑。

越南實行嚴厲的對外發聲管制,其風格就是“報喜不報憂”。長期以來,越南的媒體都為戰爭服務,發佈的消息是不具有多少真實性的,就連他們的媒體自己都情不自禁發出哀嘆,可想而知情況有多麼嚴重。今天,筆者就以上世紀八十年代越軍的報紙上登的一些數據,管中窺豹看看越軍到了什麼地步。

越軍報紙曾嘆息:官兵吃不飽逃跑,家屬受牽連,愛唱十五的月亮

國人觀看越軍,一般是站在中越戰爭的角度,其實越南還經歷了另一場重要的戰爭,正是這場戰爭將越南真正打入猶如蘇軍在阿富汗、美軍在伊拉克一樣的境地,這場戰爭就是越南入侵柬埔寨之戰。

越南抱著繼承法國殖民者未完成的“大印度支那聯邦”的“磅礴野心”,在越南南北統一之後,沒有進行一天的休養生息,就急匆匆地拉開了兩場新的戰爭,一個是我們熟悉的中越邊境戰爭,另一個則是越南侵略柬埔寨、老撾的戰爭。

這場戰爭對越南來說,可以說是傷筋動骨的,其嚴重程度不亞於中越戰爭。在長達十一年零八個月的越柬戰爭中,越南付出30萬人的巨大傷亡和數十億美元的投入。結果把自己生生演變成當年陷入越戰泥潭的美軍一樣。

發展到後來,越南賴以生存的輸血動脈——蘇聯,也因為蘇聯自身難保而大打折扣,這樣一來,越南就面臨無以為繼的境況。

越軍報紙曾嘆息:官兵吃不飽逃跑,家屬受牽連,愛唱十五的月亮

1989年,《越南人民軍報》就多次發表文章,哀嘆越軍面臨的困境。當時的越軍雖然享受“先軍優待”,但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難以為繼。在柬埔寨和中越邊境的越軍,連玉米渣都吃不飽,更不要奢望蔬菜、水果以及肉蛋、副食供應了。中越邊境以及柬埔寨戰場的越軍,有大量人員患有嚴重的貧血症。而身在越南國內的越軍官兵基本上都是“有關係、有後臺”的,按理應該衣食無憂,其實同樣有10~20%的比例因營養不良而患貧血。這個享受“優先”的群體尚且如此,可見一般的越南民眾生活有多困難。

越軍除了戰鬥傷亡外,還有大量因飢餓、疾病以及意外死亡的人員,由於惡劣的醫療條件,越軍僅僅一個330師,死於尿血性瘧疾(越軍常見流行病)的人數短短几個月就達到100多!在11年的戰爭中,越軍死於疾病的人遠遠大於戰場傷亡。

越軍報紙曾嘆息:官兵吃不飽逃跑,家屬受牽連,愛唱十五的月亮

1989年,《越南國防報》如此哀嘆:駐柬埔寨和中越邊境的越軍官兵,身體素質極度衰弱,不僅難充打仗,甚至連訓練都一減再減。這可見越軍戰鬥力的衰退有多嚴重,而且也從一個側面看出越南國內的不公。柬埔寨與中越邊境對越南來說都是戰場,按理應該得到最好的保障供應,可偏偏是一線的越軍生活最困難,近乎是“發配流放”一般的懲戒之地!被派到戰場的越軍不僅沒什麼榮耀,反而個個都是倒黴鬼一樣的悲慘狀態。

“哪裡有不平,哪裡就有反抗”,越軍如此黑暗、生活如此不堪,越軍開小差躲避兵役、逃避戰場也就不奇怪了。例如1984年7月12日我軍在老山松毛嶺戰場取得“7.12”大捷後,越軍遭受重創,就出現了許多從前線逃亡開小差的現象。

這一現象,到後來越來越常見,我軍從被擊斃的越軍身上搜出的家信中,就能發現許多這樣的事。這些家信有一個特點,就是用詞非常奇怪,近乎是地下工作者使用暗語一般,可見越軍當局對官兵與家人的通信採取了嚴格的管制,使得越軍官兵與家屬通信,也不得不使用雙方約定的隱晦用語。

越軍報紙曾嘆息:官兵吃不飽逃跑,家屬受牽連,愛唱十五的月亮

即便這樣,也可以隱約看出,越軍對戰爭的憎惡和恐懼,以及試圖逃跑的念頭。而其家人則常常在信中暗示,越南當局在村莊裡也有暗探,專門抓捕從前線逃跑的士兵。

在與我軍交手時,越軍十分羨慕我軍,不僅僅在物質上羨慕我軍官兵的大米飯、罐頭和香菸以及成堆的慰問品,更羨慕我軍官兵有一個越來越強大的國家,羨慕人民對我軍的愛戴和支持。那首傳遍祖國南北的《十五的月亮》,竟然也成了越軍官兵愛唱的歌曲,成了他們思鄉念家之情的寄託。也許越軍也在這首歌的旋律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對國的期盼、對家的嚮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