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勤杂工到反潜斗士——美国“海妖”系列舰载直升机(一)

美国海军曾有这样一种直升机,一开始只是躲在一线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背后从事一些默默无闻的搜索救援、要员运输、通信联络、垂直补给等工作,而当美国海军急需为巡洋舰以下战舰配备一种反潜直升机时,它却有幸被选中为LAMPS(音译为“拉姆普斯”)系统的第一种反潜直升机。它就是卡曼公司的海上精灵、美国海军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主力舰载旋翼飞行器——“海妖”系列直升机。

从勤杂工到反潜斗士——美国“海妖”系列舰载直升机(一)

在美国众多的直升机研发企业中,有一家比较特殊的企业,尽管其名气不如西科斯基、贝尔、波音-伏托尔(后变为波音直升机公司)、休斯(后并入麦道公司又并入波音公司)等公司,但在交叉式双旋翼直升机的研发方面却独树一帜。从主要产品看,卡曼公司算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航空制造企业,长期为别人做嫁衣,自己成名的作品并不多,主要产品除了直升机外,基本是工业组件与飞行器部件。如果没有LAMPS计划,该公司的产品恐怕永远也无法进入美国海军航空兵的一线装备序列。

在批量生产 “海妖”直升机之前,卡曼公司曾为美国海军研发过几种直升机,包括HTK训练直升机(公司编号K-200)、HUK(公司编号K-600)通用与搜索救援直升机。在美国海军启动DASH无人驾驶反潜直升机计划之前,卡曼公司的HTK-1直升机曾经进行过相关的舰载遥控操作试验。

从勤杂工到反潜斗士——美国“海妖”系列舰载直升机(一)

包括海军在内,美国军方对主要担负遇难飞行员营救与医疗后送的搜索救援直升机给予了高度依赖与信任。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陆军、海军等军种的直升机一共运送了21212名伤员,为抢救与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使伤员的死亡率从二战期间的4.5%下降到2.5%。此外,美军的搜救直升机当时还营救出不少落水飞行员,使其重新投入作战。

为了提高搜索营救的效率,美国海军于1956年提出研发一种全天候、高速、远程通用与搜救直升机,用于在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战斗群中执行坠机救援任务,也用于是联络和其他用途。海军要求新一代直升机能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不依靠外部助航系统一次飞行370千米,必要时能在海面上降落,在运载11人的情况下可以连续飞行320千米。为此,卡曼公司提出了交叉式双旋翼直升机和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两种设计方案。

在认真权衡以后,公司创办人查尔斯•卡曼以科学的态度,最终放弃了自己长期推崇和擅长的交叉式双旋翼方案,而向海军提交了有利于在较小面积的飞行甲板上起降与停放、方便旋翼折叠,并能达到较高速度的单旋翼带尾桨的常规布局的编号为K-20的设计方案。K-20装一台通用电气公司652.5千瓦(887轴马力)的T58-GE-6涡轮轴发动机,其海军编号为HU2K-1。

从勤杂工到反潜斗士——美国“海妖”系列舰载直升机(一)

1957年11月29日,美国海军与卡曼公司签订了生产4架YHU2K-1原型机和12架生产型 HU2K-1的合同。第一架原型机于1959年7月2日首次试飞。在卡曼公司内部,所有“海妖”直升机的编号均为K-8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