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籌劃中的“道”與“術”

稅務籌劃最怕什麼?

三種老闆:

第一種老闆見面之後,直入主題:

“能幫我們造查不出來的賬嗎?你們是高手啊。”

第二種老闆是拍胸脯:

“稅務局某某長跟我有關係,不用擔心,沒問題。”

第三種老闆匆匆趕到:

“幫我擺平這個賬,過這一關再說。”

稅務籌劃中的“道”與“術”

稅籌的幾個原則

1、不是什麼稅都能避,為了避稅,就要付出成本。實際上,任何稅籌設計都是考慮到了商業環節中的大部分因素,如果硬要避稅,企業為此付出的成本可能反而比避稅的收益高。

2.國家發現稅收漏洞,會作出調整。例如,日化企業設立銷售公司,實現轉移定價的方法,在許多行業其實都非常普遍。但是,從稅法上,國家有權認為生產方賣給銷售公司的價格不合理,而對此作出調整,企業還是得把稅補上。

3.在業務初期,就應該考慮避稅,不然很容易演變成違反稅法的行為,因此,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最好是在企業成立之前做好相應設計。

稅務籌劃中的“道”與“術”

稅務籌劃並不是一個新事物,它產生的標誌事件是20世紀30年代英國上議院議員湯姆林爵士針對"稅務局長訴溫斯特大公"一案的發言,他說"任何一個人都有權安排自己的事業。如果依據法律所做的某些安排可以少繳稅,那就不能強迫他多繳稅收。"

我國政府自2018年以來,一直強調要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負,這無疑將為廣大創業者提供更有利的稅收環境,進一步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除了享受稅收政策福利,稅務籌劃也是企業減輕稅負的有效手段,俗稱“合理避稅”。

稅務籌劃中的“道”與“術”

“合理避稅”和“偷稅漏稅”的區別

合理避稅不是偷稅漏稅,它是在合法的範圍內減輕稅收壓力,所以,企業有必要了解合理避稅的基本知識。

例:

國家目前對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如下:

1、每月開票金額不超3萬,免收增值稅及附加稅(適用於增值稅普通發票)。

2、每月開票金額不超10萬,免收教育費及地方教育費附加(適用於增值稅普通發票)。

3、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30萬元(含3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政策如下:

1、企業的研發費用可以按175%進行企業所得稅的稅前扣除。

2、申請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少繳10%的企業所得稅,按照利潤的15%繳納。(非高新技術企業需要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

3、年終獎繳稅的優惠政策如下:

年終獎的準確叫法是“全年一次性獎金”, 年終獎個稅計稅方法是一種比較優惠的算法,是全年僅有的一次可以除以12計算合適稅率的稅收優惠。

對此,“年末雙薪制”是最普遍的年終獎發放形式之一,

一般而言,稅收籌劃可以從以下幾個思維著手:

稅務籌劃中的“道”與“術”

從行業政策優惠角度出發

業務能否全部或部分符合軟件或高新技術領域;

業務能否全部或部分與農林牧漁相關;

是否符合財稅【2010】65號技術先進服務企業;

產品是否屬於符合資源綜合利用產品;

公司從事的業務是否屬於環境保護、節能環保;

公司從事的業務是否屬於公共基礎設施項目;

是否購置諸如電機、通風機、水泵、鍋爐等節能節水設備;

公司是否存在技術研發項目併發生了研發費用;

公司是否存在僱傭殘疾人的情況;

公司是否存在實際已支付,但無法入賬的費用;

公司是否屬於成本費用很低,高利潤行業;

上下游企業是否存在稅收優惠政策;

是否可以改變現在經營模式為節稅經營模式;

流轉稅規劃思路梳理:

業務是否可以通過分劈技術進行節稅設計;

是否可以通過減少交易環節進行節稅設計;

是否可以通過改變經營方式進行節稅設計;

產品是否允許通過改變公司商業方式進行節稅設計;

增值稅企業進項稅抵扣是否已經最大化;

產品原材料是否涉及農產品;

其他稅種規劃思路梳理:

高管、股東個人所得稅是否進行過安排;

員工工資發放是否進行過稅務安排;

公司是否考慮過部分勞務外包的措施解決扣稅義務;

新建、在建房產是否考慮過房產稅問題;

公司特殊或一次性交易事項是否進行過稅收安排;

稅務籌劃中的“道”與“術”

當然,還有企業容易忽視多繳稅的四種情況:

1、沒有生意也要進行申報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企業每個月都必須向稅務局申報企業的經營情況。如果不辦理,企業將會面臨 2000元的罰款。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長期零申報,可能會被稅務機關納入重點監控範圍,如有不實情況,將會被稅務機關依法查處。

2、增值稅稅率只與行業有關,與進項稅的稅率無關

關於這一點,舉個例子:增值稅第二條規定

圖書銷售的稅率是11%。即只要企業是一般納稅人,銷售圖書的稅率就是11%。

問題:如果某銷售圖書的公司,也符合一般納稅人的條件,但他拿到的印刷圖書的進項發票是17%,在進行繳稅時,還能繼續適用11%的稅率嗎?(即繳稅時,按11%的稅率抵扣17%的稅率)。答案是肯定的,該公司仍然適用於11%的稅率,因為行業性質決定了增值稅稅率,與進項稅的稅率是多少無關。

3、合同作廢也要記得納稅

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必然要與外界簽訂合同,如果中間發生意外,雙方廢止了合同,也是需要完成印花稅繳納義務的。

4、不拿發票就要多繳稅

稅務機關實施“以票控稅”,企業所有的支出都要取得合法憑證,否則不能稅前列支。

當然,這些皮毛只是冰山一角,稅務籌劃是一個龐大的認知過程,設計到多行業、多專業、、多環節、多法規如果不能對知識有全面的瞭解,往往會出現弄巧成拙的現象,建議諮詢專業稅籌公司,尋找合適的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