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雯·麗:人們說她才是貓一樣的女人,離開52年依然懷念

費雯·麗:人們說她才是貓一樣的女人,離開52年依然懷念

瑪格麗特·米切爾在她短暫的一生寫下了《飄》,足以證明一個人的偉大,其實做好一件事情就夠了,在亂世之中,男女的生存能力並不成正比,只是看你是誰,你想成為什麼,當斯嘉麗在曠野裡吶喊:即使讓我撒謊,去偷,去騙,去殺人,上帝作證,我再也不要捱餓了。你可能被震撼到了,一個亂世中的女人要活著的那種勁頭是多麼可怕,但是若能瞭解她,你或許會明白,這個貓一樣的女人。有著貓一樣的目光,貓一樣的微笑,貓一樣的步伐和貓一樣的敏捷。在困難的時候敢於承擔責任,雖然也有動搖,但最後仍然承擔責任。值得看的電影。

而這部值得看的電影,也是目前美國票房最高的電影(算上通貨膨脹),它的成功有一百個方面,也敵不過一個方面,就是找到了斯嘉麗最佳扮演者費雯·麗。

費雯·麗:人們說她才是貓一樣的女人,離開52年依然懷念

今天不是資深影迷,電影發燒友,可能並不知道費雯麗是誰,在快餐文化的今天,相信也沒有哪個電影院敢接放一部片場超過四個小時的電影,但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它就是誕生了,而這個美麗的人兒,奉獻了百年影壇最經典的女主角之一。

我想今天說費雯·麗,一定沒辦法拋開《亂世佳人》這部電影,但是如果僅僅是這部電影那麼你只是初窺端倪罷了,如果瞭解她的過去,或者你會有更多的選擇,《魂斷藍橋》、《慾望號街車》《君子協定》、《安娜·卡列尼娜》等你會發現這個女人就是為演員而生的,跟赫本不同,後者做了很多公益和其他的工作,而她只專注演戲。

費雯·麗:人們說她才是貓一樣的女人,離開52年依然懷念

1913年,在英國股票經紀人哈特萊家中誕生了一位金髮碧眼的女孩,這個時候他還在英屬的印度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嶺。他給女兒取名叫維維安·瑪麗·哈特萊。

當時他父親還是大不列顛印度軍隊的一個官員,母親名叫格特魯德·魯賓遜·雅克耶。1912年,他們在倫敦肯辛頓結婚。1917年,父親被調遣到班加羅爾,維維安與母親則留在烏塔卡蒙德。格特魯德試圖培養她女兒的文學修養,讓她閱讀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路易斯·卡羅和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的作品,以及希臘神話故事。

1920年,父母將6歲半的費雯·麗送到了英國倫敦附近的聖心女修道院寄宿學校,維維安在學校學會了鋼琴、小提琴等樂器。她在學校的密友是後來同樣成為女演員的莫琳·奧莎莉文,她告訴奧莎莉文自己夢想著要成為“一個偉大的演員”。

費雯·麗:人們說她才是貓一樣的女人,離開52年依然懷念

在歐洲遊學的維維安於1931年返回英國,她發現一部莫琳·奧莎莉文出演的電影在倫敦西區上映並告訴父母自己夢想成為一個演員。父母非常支持她,成功通過考試的她進入倫敦皇家戲劇藝術學院學習。

1935年,費雯·麗在影片《欣欣向榮》中扮演了一個只有一句臺詞的女學生,以此開啟了自己的電影之旅,緊接著在《鄉村紳士》中扮演了Rose Venables一角。她僱傭了經紀人約翰·格利登,後者認為她的名字“維維安·霍爾曼”不適合作為一個電影演員的名字。

費雯·麗:人們說她才是貓一樣的女人,離開52年依然懷念

她拒絕了格利登為她取的名字“阿普利爾·莫恩”,採用“維維安·麗”作為藝名。格利登將她推薦給導演和製片人亞歷山大·科達作為候選演員,但是科達覺得她缺少潛力而拒絕。同年費雯·麗出演了《仰面大笑》中的Marjorie Belfer 和《君子協定》中的Phil Stanley 兩個角色。同年,她出演話劇《道德的面具》,扮演漢麗艾德·杜克諾斯一角。最後她又改成了今天的名字:費雯·麗。

與瑪麗蓮·夢露苦難不堪回首的童年不同,費雯·麗很幸運,從小就得到老天的青睞,讓她出落得端莊又美麗,成為好萊塢電影史上難得的天生麗質的佳人。若干年後好萊塢位列前三的美女評選,第一位是伊麗莎白·泰勒,第二位是瑪麗蓮·夢露,第三位就是費雯·麗了。雖然你大可以不必在意好萊塢玩弄的那些評選噱頭,因為今天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隔三岔五的評選個誰誰,就是一種娛樂罷了。但是我相信你不會反對,每一次她入選都實至名歸,名次不重要,重要的不能把她漏掉了。

費雯·麗:人們說她才是貓一樣的女人,離開52年依然懷念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米高梅公司邀請費雯·麗擔任《魂斷藍橋》的女主角瑪拉。費雯·麗一來是其實對這個角色並不喜歡,對與她搭檔男主角羅勃·泰勒也不自在覺得彆扭。但是恰恰是這樣的情況她卻依然演繹了最經典的愛情電影。

費雯麗是那樣一種演員,她的影片只允許她一個人的存在,她的能量太過強大,一般的男演員根本壓不住她。只有蓋博和白蘭度這樣強力的近乎粗野的男人才能控制鎮得住這個女人。這一次的羅伊泰勒還算稱職。《魂斷藍橋》講述的是青年軍官羅伊與芭蕾舞演員瑪拉的愛情故事。

費雯·麗:人們說她才是貓一樣的女人,離開52年依然懷念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羅伊上了前線,瑪拉與戀人羅伊被迫離別,後來,當已經淪為妓女後的瑪拉見到她以為已經陣亡的男友時,悲喜交集,最終選擇自殺。故事感人催淚,很多觀眾每看一遍就淚奔一次。特別是在當時的背景下,觸景生情是很容易的。

《魂斷藍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拍攝的,費雯麗感同身受,她覺得這部影片就像是為現實中的她和自己的戀人奧利佛打造的一樣,因而費雯麗演得很到位。

有人說她選擇奧利弗無論是生活還是舞臺都是一個錯誤。她的靈魂需要一個王子,但是他她肉體需要一個暴徒。而奧利弗本質上是個軟弱而搖擺的英國男人,在他們的故事中,她一手導演了自己的悲劇,她的慾望和控制的企圖與瘋狂的愛和崇拜交織在一起,終於擊垮了那個軟弱的男人,毀滅了她自己。

費雯·麗:人們說她才是貓一樣的女人,離開52年依然懷念

就是這樣一個虛弱的有病的,象瓷器一樣易碎的女人卻為後世留下了無人可以超越的藝術經典。她的偉大不在於她的天賦,而在於她的靈魂,她的每一個角色都是用生命在詮釋,每一次演出對於她都是經歷了一次殘酷的折磨,她是用生命與魔鬼做交易的人,得到的是永恆的榮譽。她透支自己,是為了把生命在輝煌中燃燒殆盡,她不能忍受平庸。無論是藝術還是愛情,都要與眾不同。雖然這使得她精神狀態出現了問題,也讓她的健康每況愈下。

1967年5月,當她與邁克爾·雷德格雷夫一起排練愛德華·阿爾比創作的舞臺劇《微妙的平衡》的時候,困擾了她超過20年的肺結核復發,在休息了幾周後,看起來已經康復。1967年7月7日晚上,梅里韋爾和往常一樣將她留在家中,外出表演,半夜返回家中的時候發現她已經睡著了。

費雯·麗:人們說她才是貓一樣的女人,離開52年依然懷念

30分鐘後(已經是1967年7月8日),梅里韋爾返回到臥室發現費雯·麗躺在地板上,已經去世,享年54歲。英國倫敦的所有劇院都熄滅舞臺腳燈一分鐘,演員和觀眾一起默哀悼念這位表演藝術家。按她的遺願,死後她的角膜捐獻出來(因感染肺結核而未能如願);遺體火化,將骨灰灑進她生前最喜愛的小湖裡;自己收藏的名畫德加的《浴女》贈給前夫勞倫斯·奧利弗。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只有演員可以活出普通人的三生三世,雖然今天的娛樂圈已經跟半個多世紀前的那種狀態完全不一樣,但是依然有人懷念,懷念不僅僅是因為那些經典,更多的原因是回不去的流金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