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揭祕“生態軟實力”:以軟件價值與生態推動創新

在以數據為中心的創新時代,軟件的角色和作用愈發重要。擁有逾15000名軟件工程師,以及一個超過1200萬名開發者的生態系統,這是人們印象中以“硬實力”(硬件)著稱的英特爾的“軟實力”(軟件)。軟硬件協同、生態創新,是英特爾面向未來多元化計算的戰略武器。

邁向以數據為中心的時代,計算架構正從CPU向XPU擴展。從PC時代開始,軟件便一直是流淌於英特爾“血液”中的強大基因,但其巨大價值尚不為人所知。隨著英特爾不斷深化以數據為中心的轉型,軟件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資產,在英特爾推動未來計算創新的過程中發揮著更為關鍵的作用。對於全新硬件架構的每一個數量級的性能提升潛力,軟件能帶來超過兩個數量級的性能提升。英特爾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能將業內的重要夥伴聯合起來,共同降低各種架構和工作負載下的開發複雜性,並加速創新技術的大規模部署。

英特爾賦予合作伙伴和客戶獨特生態價值,包括提供簡便、可擴展的工具,加速應用開發部署;堅持客戶至上,針對不同類型工作負載進行優化;秉承開放理念,推動開源、開放生態系統協作;產學研對接,培育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作為涵蓋英特爾各產品部門的在華最大綜合性研發機構,近日,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的多位專家,分享了英特爾在軟件領域的生態與價值。

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盧炬:

以軟硬協同,推動生態共贏

隨著AI、雲數據中心、物聯網、下一代網絡、自動駕駛等工作負載不斷湧現,人們需要在CPU核心能力的基礎上,構建GPU、FPGA、AI芯片、視覺處理芯片等不同類型的計算架構,以滿足新型工作負載的需求。

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盧炬表示:“從以PC為中心,到以數據為中心,在英特爾的轉型過程中,潛在市場規模已經擴大到約3000億美元。所以目標的客戶更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更多,那麼朋友圈也需要更大。‘生態’一直是英特爾非常重視的一塊。除了在硬件生態方面,軟件生態也有非常大的投入和合作。整個計算架構不是原來的單一CPU架構,從CPU到XPU,軟件在其中起到關鍵的橋樑作用。”

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93年在上海成立的英特爾中國架構開發實驗室。“目前我們的規模,正式員工超過2000人”,盧炬介紹說,“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的企業目標,是在中國為英特爾建設世界級的工程創新中心;我們的發展戰略,是‘根植中國、放眼世界’。”

英特爾揭秘“生態軟實力”:以軟件價值與生態推動創新

在雲計算、虛擬化技術、大數據、深度學習、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固件、視頻技術、服務器設計等領域,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具有世界一流的工程研發能力。在軟件領域,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有著深入而持久的耕耘。

英特爾揭秘“生態軟實力”:以軟件價值與生態推動創新

英特爾揭秘“生態軟實力”:以軟件價值與生態推動創新

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開源首席科學家馮曉焰:

讓基於開源軟件的解決方案,有最好的用戶體驗

開源軟件早已是主流的軟件,系統軟件棧的各個層次都有開源軟件的選項,特別是國內主要的雲服務供應商基本都是基於開源軟件建立解決方案。英特爾不斷增長的軟件產品組合和廣泛的開源生態系統項目印證我們對軟件的重視,並引領業界在以數據為中心的時代推動產品和服務創新。

“英特爾全面擁抱開源軟件已經有近20年的時間,英特爾內部成立了一個團隊叫‘開源軟件技術中心’”,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開源首席科學家馮曉焰說,“2005年1月份,英特爾當時的CEO做過一個承諾:‘英特爾推出的各種各樣的驅動軟件,我們在提供Windows解決方案的同時會提供Linux解決方案’,這標誌著全面擁抱開源軟件。”

英特爾在開源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開源方面的貢獻遍佈全球。英特爾為各類開源項目做出貢獻,同時也是各類開源社區的一員。英特爾一直以來是Linux Kernel、Chromium OS、OpenStack等大量開源社區項目重要貢獻者,是Linux基金會、Apache基金會、Eclipse基金會、開源軟件推進聯盟的主要支持者。

從英特爾開始做開源軟件,有一直堅持的工作方式(如下圖)。這其中,Linux內核、Kernel/KVM,這兩個是建立各種雲服務最重要的基礎軟件,而英特爾在社區裡的代碼貢獻量常年高居第一;英特爾還和社區夥伴一起,自2006年開始連續舉辦中國Linux內核開發者大會。

英特爾揭秘“生態軟實力”:以軟件價值與生態推動創新

在開源軟件的投入方面,馮曉焰舉例說,英特爾推動了OpenStack 在中國的社區的活躍和廣泛應用,在國內有專門做OpenStack的團隊;還在國內建立了專門針對CSP(雲服務提供商)提供支持的團隊。“我們在開源軟件領域做事情的目的,是希望整個基於開源軟件的解決方案,能夠在英特爾平臺上運行得更好,有最好的用戶體驗。”馮曉焰表示。

英特爾揭秘“生態軟實力”:以軟件價值與生態推動創新

英特爾在開源社區中的領導地位推動了行業發展,為新興工作負載中的硬件和軟件交互提供了新模型。

英特爾公司架構、圖形與軟件部(IAGS),資深軟件架構師黃晟盛:

加快統一的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創新

在以數據為中心的世界,全球超過一半的數據在過去兩年產生,但其中只有不到2%的數據經過了分析,還有海量的“沉默數據”。 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於人工智能這樣新的技術從實驗室到真正生產線的過程當中,缺少統一的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工具。

英特爾公司架構、圖形與軟件部(IAGS),資深軟件架構師黃晟盛認為,要解決這樣的問題需要解決軟硬件架構上的缺口。大規模人工智能應用面臨的挑戰包括:算法的複雜性,部署的複雜性,數據處理的複雜性,以及成本、是否可擴展、專有接口、數據隱私等。

英特爾基於Spark開發和開源的兩個項目:BigDL和AnlyticsZoo,正在為客戶帶來切切實實的好處。

英特爾揭秘“生態軟實力”:以軟件價值與生態推動創新

黃晟盛分享了跨行業的端到端客戶案例,比如通過採用英特爾方案,京東在目標檢測和圖片特徵提取方面,相較於原來的方案有3.83倍的提升;美的工業視覺檢測雲平臺的預處理性能提高4倍,推理性能提高16倍。

英特爾揭秘“生態軟實力”:以軟件價值與生態推動創新

英特爾揭秘“生態軟實力”:以軟件價值與生態推動創新

另一方面,英特爾也持續推進生態共建,今年6月份英特爾在中國設立的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創新院,其目的就是面向開源社區、學術界、合作伙伴以及終端用戶等,促進英特爾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全球生態圈的廣泛合作。

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機器學習首席工程師林曉東:

服務開發者,讓更多企業用好AI

英特爾不僅為產業提供便捷的軟件工具,也不斷推進軟件工具的開發優化,確保開發者和生態利用軟件工具從硬件創新中受益。

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機器學習首席工程師林曉東稱自己是“碼農的碼農”,“很多人用編譯器、調試器、調優器、編程語言和框架等工具開發,我們的任務是優化這些編譯器、框架、各種庫等,從而讓這些開發者的效率更高,服務開發者,建立生態系統。現在最重要的開發者是針對AI、針對深度學習的開發者。”

英特爾揭秘“生態軟實力”:以軟件價值與生態推動創新

“英特爾做軟件,就是enabling(使能)和optimization(優化),我們做的事情使我們所有硬件的每一個晶體管都能夠將能力充分發揮,這是英特爾做軟件的目的,使得開發者能夠非常容易地把我們的軟件、硬件充分用起來。”林曉東說,“我們的團隊,從剛開始是世界的軟件到中國做本地化,現在我們真正在中國,根據中國的具體需求,創造軟件、服務全球。”

他舉了一個例子:從Broadwell到Skylake,軟件與硬件結合帶來了高達277倍的機器學習的性能。從Skylake到Cascade Lake性能增長了28倍,其中通過硬件提升了4倍左右,剩下的全部是由軟件優化帶來的,其中包含英特爾在和中國的客戶在交流的過程中,理解了他們的工作負載而做的一些特殊的優化。

英特爾不斷提供簡便、可擴展的工具,加速應用開發部署。例如,oneAPI將簡化並統一了跨CPU、GPU、FPGA、AI芯片和其它加速器等不同架構之間的編程;OpenVINO工具包,實現了高性能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視覺應用的快速開發。他進一步指出:“我們團隊還試圖解決一個問題,除了服務好大客戶以外,我們觀察到很多傳統企業遇到挑戰,他們唯一有的就是:知道AI和深度學習肯定能夠幫助解決問題,有數據,但是找不到相應人才。針對這個,我們本地團隊也會做一些創新。我們希望幫助中國的企業,在聘請不到開發者或者缺少相關專業知識的情況下,走向未來。”

英特爾中國區雲計算軟件性能優化團隊總監李宏:

與客戶雙向互動,實現性能與優化

英特爾除了擁有長久的開源貢獻和豐富的軟件工具,還具備針對客戶的工作負載進行優化的能力,幫助客戶和合作夥伴加速創建應用並推向市場。

“‘性能與優化’不是一個新話題,而是一個經典話題,貫穿於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 英特爾中國區雲計算軟件性能優化團隊總監李宏表示,“我們在與客戶互動的過程中,其實是雙向的。一方面,我們會把英特爾的一些技術介紹到客戶的軟件開發當中,幫他們提高性能。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加深了對他們軟件的瞭解,知道我們的技術在裡面使用得怎麼樣,他們在未來需要什麼樣的技術,我們把這樣的信息反饋給產品部門,為未來的硬件或者軟件產品打造良好的基礎。無論是到客戶,還是從客戶到後端,我們的聚焦點是‘性能與優化’,這是連接兩點的一個樞紐。”

他強調,英特爾在合作伙伴和軟件方面的投入是長期、持續性的,“因為我就在這個團隊工作15年了。這個團隊是一個全球化的團隊。我們與合作伙伴一同做項目、做工程,我們也幫助他們培養人才。今年,我們和中國區的合作伙伴目前已對不同的應用程序,大約是70個左右,進行了優化,這個數字到年底有望突破到80個。涵蓋的範圍很廣泛,包括搜索引擎、媒體處理、存儲等等,尤其是AI,有超過一半的項目和AI相關。大部分的程序經過優化後,能夠達到2-4倍的性能提升,個別能夠提高10倍。”

英特爾揭秘“生態軟實力”:以軟件價值與生態推動創新

“唯有軟硬兼施,才能更好地滿足未來計算的需求。通過軟件團隊和合作夥伴共同合作,英特爾致力於推動業界軟件生態向前發展。”李宏說。

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高校合作經理顏歷:

長期投入,培養未來創新人才

人才是創新的及時。英特爾持續與高校進行長期、密切的合作,培育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包括聯合研究項目、聯合實驗室或聯合創新中心、聯合課程開發、教師和學生項目,如參與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開展系列大賽等

“英特爾一直非常有激情去做教育,這和英特爾本身是一家非常創新的公司,‘創新’是核心基因,是有關係的,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利器,可以幫助我們握有打開創新之門的鑰匙。英特爾在創新及創新人才培養方面有著比較深刻的理解,以及比較豐富的經驗,所以我們一直在系統化地推進這件事情、做系統化的佈局。” 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高校合作經理顏歷表示。

英特爾揭秘“生態軟實力”:以軟件價值與生態推動創新

她強調說:“我們總是傾向於把最新的技術拿到學術界,去跟學校進行分享。有很多的軟硬件平臺,我們可能都還沒有給工業界、產業界去使用,我們就先在學校裡試用了”,而且,“英特爾一直在大學合作上有做‘百年老店’的傾向。英特爾認識到真的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所以一定要長期的投入才會有所成果。同時,我們做大學合作完全是人才導向,英特爾從來不向他們推銷任何產品,我們只是分享技術和他們共同培養人才。”

英特爾揭秘“生態軟實力”:以軟件價值與生態推動創新

隨著以數據為中心的變革加速向前,AI、雲數據中心、物聯網、下一代網絡、自動駕駛等工作負載不斷湧現,英特爾將堅持軟硬協同,進一步發揮軟件的力量與價值,幫助客戶和合作夥伴加速創建應用並推向市場,從工具、優化、開源、人才等方面,攜手生態夥伴,實現更大創新與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