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这群“70后”了不起,在街道干起了这个“第二职业”

在海珠区沙园街有一群退休老人,每天坚持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领头晨练、宣传健康,家住光大花园的李叔就是其中一员。李叔今年66岁了,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来的时候,他就来到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身

广场,跟随这里的医生,开始进行晨练,太极、八段锦......45分钟下来,他感觉神清气爽。

这样寒来暑往,李叔坚持了两年多,现在他的血糖控制得非常好,还在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起了健康传递志愿者。而和李叔一样,每周自发来到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班”做健康传递志愿者的退休职工,已经有40余人了。这个特殊的团队平均年龄接近70岁,是一群了不起的“70后”。

海珠这群“70后”了不起,在街道干起了这个“第二职业”

每天清晨,在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身广场,很多居民都会跟随这里的医生一起锻炼。

受益于家庭医生签约

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身是海珠区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整体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在广州市率先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是广东省家庭医生省级培训基地、首批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科研能力前50强、全国优秀家庭医生团队。一直以来,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高品质社区卫生服务,和周围的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海珠这群“70后”了不起,在街道干起了这个“第二职业”

李叔说,自己是家庭医生签约受益人。退休前从事管理岗位的他,对于健康知识和保健理念一片空白,也没觉得自己血糖高了有什么大问题。几年前,广州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李叔才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在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常规检查后,李叔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在家庭医生的建议下,他开始规律治疗,并加入了健康传递群。

海珠这群“70后”了不起,在街道干起了这个“第二职业”海珠这群“70后”了不起,在街道干起了这个“第二职业”
海珠这群“70后”了不起,在街道干起了这个“第二职业”

现在,李叔坚持参加健康大讲堂的课程,学习相关健康知识,如“慢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方法”、“日常膳食营养烹调”以及“简单的居家外伤包扎方法”等简单而又专业实用的卫生健康知识。在自己融会贯通后,他还把相关资讯传递给家人、邻居以及街坊。李叔说,自己既是健康受益者,又是健康传播者。

海珠这群“70后”了不起,在街道干起了这个“第二职业”
海珠这群“70后”了不起,在街道干起了这个“第二职业”

居民一起学习日常膳食营养烹调

自发成立健康传递志愿者队伍

不少街坊和李叔一样,通过家庭医生的就诊经历,加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传递志愿者队伍。日常主要工作是指引群众就诊,协助健康教育活动,维护就诊秩序等工作。这些“大龄”志愿者们的服务精神不仅方便了群众,也感动了医生。

海珠这群“70后”了不起,在街道干起了这个“第二职业”

党建引领、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健康生

志愿者史阿姨有一次在进行志愿服务时告诉医生,她原本打算当天去医院做个手术,但看到志愿者班表是轮到自己值班,她决定先坚持完成当天的志愿服务,第二天再去办理入院,医生连声向史阿姨表示感谢。史阿姨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们已经把这份工作当成是退休后的正式职业,受人帮助,也帮助别人,好开心,只要我们能干得动,都会坚持下去。”史阿姨的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继续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如今依然奋战在志愿者服务的第一线。

这支健康传递志愿者队伍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一起参加健康志愿者知识竞赛、一起参加健康运动会、一起学习烹饪健康饮食、一起组建健康互助小组,在这里,健康共建共享,友爱和谐凝聚。

海珠这群“70后”了不起,在街道干起了这个“第二职业”

志愿者引导居民快捷就诊

健康传递志愿者现已成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的重要一员,是社区健康教育宣传的一支重要群众力量,为海珠区探索高品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新路径。

海珠这群“70后”了不起,在街道干起了这个“第二职业”

来源 | 海珠区卫健局、海珠e家通

记者 蔡晓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