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当“熊家长”,害了“熊孩子”

莫当“熊家长”,害了“熊孩子”

10月26日,湖北武汉一名男童在满是乘客的地铁车厢里当众尿尿,而身旁的母亲无任何反应。一名目击者称,当时乘客们都惊呆了。有人评论说:孩子尿尿不可怕,当妈妈的不教育才是最可怕,很多“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

“熊孩子”更新换代、无处不在

小孩子爱淘气,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老话也说,七八岁孩子讨狗嫌。可是现在的“熊孩子”表现得往往超出想象。

市民孙女士对本报记者说,前一阵子她在小区平台上晾了点豆角、土豆片。“我怕‘熊孩子’乱踩,就一直在屋里看着,不幸的是,真有两个欠儿蹬孩子故意到上面,一个拿脚踩,一个穿着轮滑踩。”孙女士气得把那俩“熊孩子”吼走了,没想到几天后的中午,她家卧室玻璃被人用弹珠打了个大窟窿!

市民常女士对本报记者说,她遇见过让她抓狂的“熊孩子”,是同学家的孩子。“在我家,他光着脚丫子满地走,在阳台上踩了一脚灰,然后爬到床上一顿蹦跶。我家客厅也全被翻了一遍,可孩子的爸妈居然就像没看见一样。去饭店吃饭时,这个孩子不洗手不说,还动手抓着吃!”

在一些公共场所,“熊孩子”就更多了。市民赵先生对本报记者说,有一次地铁车门正在关闭时,一名小男孩将报纸塞进车门之间夹住。没想到,一旁的家长不仅没有制止,反而哈哈大笑,好像是在赞赏孩子反应挺快,真会玩。

还有一次赵先生坐高铁,身旁有一个四五岁小男孩一直踢他,还在座椅上蹦蹦跳跳。“我就说麻烦哄下小孩可以吗?他妈却不愿意了,说怎么哄,要哄你自己哄,怎么就吵到你了,别人都没事!有这样的父母才会有这样的孩子!我就不再说话,结果那女的得意地嘟囔:哼!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没理,不敢说话了吧!”

“熊孩子”背后往往有一个“熊家长”

本报几年前就曾报道过“熊孩子”话题,当时记者觉得,爱闹是孩子的本性,是不是我们应该对孩子更加宽容一些。可是上周六记者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真正地挑战了容忍的底线。

当时,记者带着四岁的孩子去听课,同班的一个男孩随意走动蹦跳,老师说话他也说,而且一直干扰其他小朋友,对周围的孩子不是踢一脚就是打一拳,而他的母亲就坐在身旁,习以为常。“其实孩子每做一个夸张的动作,眼睛都会看一眼妈妈,看到并没有反对,才更加‘自信’地闹腾下去。”

事实上,如果“熊孩子”仅仅是干扰公共场所安静或者秩序,也只能算是素质问题,可是近几年媒体报道的“熊孩子”惹大祸的新闻,并不是危言耸听。前不久,江西萍乡3 名小学生将瓜农近600个未成熟的西瓜踩碎;陕西汉阴一名小男孩蹲在电动车后面点燃蜡烛练“劈风掌”引发大火;一个四年级小学生一把将怀孕的表姑嫂推倒,只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看她会不会流产……

莫当“熊家长”,害了“熊孩子”

“熊孩子”背后的教养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在每个“熊孩子”背后,往往站着一个不重视规则、不重视责任心培养的“熊家长”。有报道称,一家三口去美国玩,在飞机上孩子挨着一位外籍华人坐。孩子一直骚扰对方,叽叽喳喳地上蹿下跳,还对身边人拳打脚踢。外籍华人请求另一侧的小孩父亲管教被无视,劝说几句后,这位父亲竟然动起了手,结果一落地,一家三口就被驱逐出境。

其实这样的处理方式,给孩子做了非常坏的示范,也正是家长的纵容,让孩子小毛病不断。市民隋女士对本报记者说,放假的时候她回农村老家的奶奶家吃饭,“姑姑家的孩子离想吃的菜比较远,姑姑夹菜慢了,孩子就大喊大叫,还站起来往饭桌上吐口水,姑姑却笑着把孩子拉下来之后继续吃。可我不愿吃了,就放下了筷子,姑姑还不乐意了,阴阳怪气地说:读了书就不一样了,小孩的口水有啥脏的……”

“熊孩子”层出不穷,大多是因为“熊家长”成了他们最大的保护伞。孩子耍“熊”一百次,家长就拿一千个理由来搪塞,让孩子得到自己 “‘熊’是天性”的不良暗示,所以才会肆无忌惮,等到再想管时只怕为时已晚。“熊孩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站在“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

“熊家长”的“爱”可能会毁了“熊孩子”

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加以规范和约束,总是以爱的名义做出让步,以为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实际上却可能在不经意间毁了孩子。2016年10月,29岁的朱某因为琐事和妻子争吵了起来,情急之下,朱某将妻子掐死。在那之后,他把妻子的尸体藏在冰柜里整整三个月,平时若无其事地下楼遛狗。

他自首后,有记者采访朱某的母亲,她竟然说:“他是无意的,是失手的,他也难过,这是他最喜欢的老婆啊!下手了(没有)马上报警抢救,他是害怕呀!他也是小孩,也没经历过什么事情。”面对杀人的孩子,这位母亲仍然拿“他还是孩子”做借口推卸责任。

这不禁让人想起古代的一个故事:楚汉时期,韩信有次路过树林,被躲在树上的小孩朝身上撒了泡尿。韩信不仅没生气,还掏出银子赏给这个孩子。孩子误以为对人撒尿还能得赏银,后来又朝一位行人身上撒尿,暴怒的行人拔出佩刀,杀了孩子。

韩信的做法不是大度,而是无知的纵容。无法让孩子尽早知道什么是“有所为”,什么是“有所不为”,等到他的年龄走在心智前面,这个世界就不会再继续包容他。自己的孩子不好好教育,那社会必定会替你狠狠地教育他。

如今人们越来越提倡自由平等的教育,希望解放孩子的天性,还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要知道自由是建立在明确、公正、合理的规则之上的,当孩子的行为触犯了这些规则,就应该得到应有的惩罚,承担相应的责任。想给孩子自由,那请他先学会遵守规则,规则之内才是自由。本报记者 毕嘉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