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解讀系列一:真正知道自己要什麼

《自控力》內容簡介:

作為一名健康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博士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管理壓力,並在生活中做出積極的改變。多年來,通過觀察學生們是如何控制選擇的,她意識到,人們關於自控的很多看法實際上妨礙了我們取得成功。

例如,把自控力當作一種美德,可能會讓初衷良好的目標脫離正軌。所以,麥格尼格爾要求她的學生了解影響自控的生理學基礎、心理陷阱和各種社會因素。麥格尼格爾吸收了心理學、神經學和經濟學等學科的最新洞見,為斯坦福大學繼續教育項目開設了一門叫做“意志力科學”的課程,參與過這門課程的人稱其能夠“改變一生”。

這門課程就是《自控力》一書的基礎。本書為讀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講述了什麼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發生作用,以及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

書中金句:

1、 我要做和我不要是自控的兩種表現,還得有第三種力量:那不是牢記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2、 自我意識是人類所獨有的。如果你想有更強的自控力,就得有更多的自我意識。

3、經常讓大腦冥想,它不僅會變得擅長冥想,還會提升自控力,提升你集中注意力、管理壓力、剋制衝動和認識自我的能力。

啟發

1、 我要做:是個人的原始本能、慾望本能、衝動本能,是本我驅動。

我不做:是人的理智系統,經過三思後理智的決定,是考慮道德規範等理性決定。

我要做和我不做是一組矛盾和衝突,是衝動和理智的對決,是本我與自我的對決,是本能與理性的對決。

要解決這個矛盾,必須引入我想做。

我想做:是個人的理想,個人的目的和目標。本能與理智衝突時,要戰勝本能,必須克服當下的小利,而考慮未來的大利。也就是結果性導向。

如同人在做一個選擇時,其實最好的辦法不是衡量選擇一和選擇二的優劣,因為任何一項選擇都有利有弊。都不可能完美。此時你只是糾結選擇哪一個,此時容易被短視遮掩。此時,

想一下你的目的是什麼?而不僅僅糾結做哪個選擇。這樣跳出問題本身,反而更容易看到本質,知道你們的目的時,就更容易做出正確的選擇。

2、 自我意識是人類所獨有的,是區別人和動物的首要區別。自我意識同時可以讓人審視自己,自己人旁邊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等。

3、 很巧的是自己在研究故事時,裡面也談到了自我意識。應該是心理學裡面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在我昨天的文章中談到了自我意識帶來三種反映。

《自控力》解讀系列一:真正知道自己要什麼

一是有我的個體意識,

二是有時間的意識,

三是本我和自我會產生衝突。

這和自控力中談到的自我意識既有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在於明確自我意識是將人和動物做區別的標誌之一。

本能、衝動等是動物和人都有的,意志力、自控力則是一種抑制衝動的能力,它使我們能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人。

強化自控力就要強化自我意識,自我意識讓人更明確自己想到什麼,真正的目標是什麼,從而擺脫暫時慾望的衝動;可以更清醒意識到自己為人,追求理性和理智,不為一時慾望牽引;冥想等方式是讓人更專注、注意力集中,在專注中頭腦清醒,在專注中更認識到自我,在專注中減少干擾,減少慾望;在斷舍離中明確自己需要的本質和根本是什麼。

4、西方心理學很多在講冥想,一方面說明東方注重心靈的特長更易於調整自我。一方面冥想所包含的內容很多:訓練專注力和集中力,在專注中頭腦清醒,自我意識加強,從而自控力加強,冥想可以讓人通過在現代慾望過多中,保持一份簡單,從而保持一份寧靜,保持一份慾望的干擾。

指引

1、 在衝突時,多想想我想要什麼,那是自己真正的目的、目標和需求,有助於自己擺脫暫時的慾望、衝動。

2、 適當進行冥想訓練。生活中斷舍離,追求簡單和心靈的寧靜;訓練強化專注力和集中力的培養;冥想同時也是一種放鬆、迴歸自我最好的辦法之一。

3、 聯想到過去我每天早起游泳,一天精神充沛,自然會形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規律,身體健康、愉悅,頭腦清醒,人會充滿一種鬥志,意志力和自控力更強。

為此我及時刪除了相關軟件,退出群,馬上來個斷舍離,並計劃重新恢復早起游泳的計劃,重新開始有規律的生活,相信生活會更充實並且充滿快樂和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