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混战时期,奉系军阀有多少兵力,为何能控制住北方的6个省?

苏枫樱


在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奉系军阀的地盘大小不断的发生变动,兵力多少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奉系军阀实力最强的时期是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奉系军阀取代直系军阀控制了北洋政府,占领了北方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八个省。(包括热河)张作霖直接统率的军队人数达到35万人,再加上依附于张作霖的其他小军阀的军队,张作霖的总兵力不下于40万人。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张作霖和孙传芳之间爆发了浙奉战争。浙奉战争以孙传芳的胜利告终,张作霖在前线损失了大量的精锐部队,丢失了安徽和江苏两个省,实力大大衰退。


浙奉战争结束半个月后,奉系悍将郭松龄带领7万精兵发动叛乱。郭松龄叛乱前期,张作霖的军队节节败退,丢失了除山东以外的大部分关内地盘。张作霖在一败涂地的情况下,只能许诺给日本人诸多特权,以换取日本人的支持。

最终张作霖击败了郭松龄叛军,收回了被冯玉祥和郭松龄占领的关内地盘。郭松龄叛乱平定后,奉军的精锐力量损失殆尽,张作霖手中能够直接调动的兵力大约还有不到30万人。


张作霖平定郭松龄叛乱后,奉军的地盘基本稳定,占据了包括东北三省、热河、山东、直隶在内的6个省,拥有兵力约30余万,仍然是当时全国实力最强的军阀。之后张作霖又联合吴佩孚和阎锡山击败了冯玉祥,成为了北洋军阀的实际领袖。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后,吴佩孚和孙传芳先后被北伐军击败,冯玉祥和阎锡山都投靠到了北伐军的旗下。张作霖在张宗昌和孙传芳等人的拥戴就任安国军总司令,安国军除了张作霖的部队外,还包括孙传芳和张宗昌的部队,总兵力共有40万人,其中大约有30万是张作霖的嫡系。


这一期间张作霖的部队同北伐军进行过短暂的交手,张宗昌率领奉系直鲁联军前往江浙地区帮助孙传芳作战,结果张宗昌的直鲁联军被北伐军打得丢盔卸甲,一路北逃回到了山东。

1927年因为北伐军内部发生了矛盾,张作霖获得了短暂的喘息之机,到了1928年蒋介石联合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共同出兵进行二次北伐。


二次北伐时期,北伐军的规模达到了70多万人,张作霖手中的部队只有不到40万,根本没有任何战胜北伐军的希望。因为张作霖在平定郭松龄叛乱时期答应了日本人一些条件,日本人便趁着二次北伐要挟张作霖兑现之前的承诺。张作霖不愿出卖民族利益,恼羞成怒的日本人将张作霖炸死在皇姑屯,奉军的势力退回了东北。

张学良东北易帜的时候,东北军总人数仍然高达30万人,后来张学良参与中原大战,奉军兵力再次达到40万。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军退到了关内,经过几次裁军削弱,在西安事变爆发前,东北军的人数还剩下十五六万人。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东北军被蒋介石肢解改编,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军阀武装。


在北伐战争前,东北军是全国最强大的军阀力量,控制了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土地,实力一度非常强盛。然而在张学良被扣押后,东北军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困境,没能在抗战时期大放异彩。


历史总探长


奉系军阀巅峰时期的地盘不止六个省,应该是七省,二区。

1925年10月,即浙奉战争之前,奉系当时控制了七个省:直隶省、山东省、黑龙江省、奉天省、吉林省、江苏省、安徽省。

外加两个行政区:地热河特别行政区、京兆地区(北京地区)。

另外北洋时期的两个省级商埠:胶澳和淞沪也都被奉系控制。

当时奉军有20个师,40多个旅,骑兵10多个旅,炮兵2个旅,工辎各1团,总兵力达35万。 其中精锐陆军大约十多万人,都是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

此外,奉军当时还有空军和海军,可谓是三军齐全。

并且,这还只是奉系的嫡系人马。如果加上当时投降奉系的仆从军(江苏、安徽、山东的地方小军阀),张作霖当时能指挥的总兵力不低于50万。


如果把奉军跟当时的其它军阀做个对比:

冯玉祥国民军——20万左右;

直系萧耀南部——不到10万;

直系孙传芳部——10万左右;

晋系阎锡山部——10万左右;

可以发现张作霖当时是真心强,奉系的实力是真心强。

奉系当时能维持如此强大的军力,要仰仗于东北当时的雄厚老底。

东北当时的工业化程度和经济水平都全面领先关内诸省,特别是重工业,占到全国重工业的70%以上。并且当时的东北还拥有全国最发达的公路网、航空网、铁路网。(全国85%的铁路都在东北)

此外,东北也是当时中国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拥有东北大学、航空学校和海军学校等各类高校。

有了如此强大的经济基础和人才储备,东北的军事底子自然是不低。当时奉军坦克、飞机和军舰一样不缺,装备还颇为先进。此外张作霖还委托杨宇霆打造了全国最大的沈阳兵工厂。

手上有钱、有人才,还能自己造武器。有这种老底做支持,张作霖想低调都很难。



不过奉系的这个巅峰时期没有维持多久。由于当时张作霖的势力扩张太快,严重威胁到了江南直系军阀。因而浙江军务督办,直系军阀孙传芳便联络了冯玉祥和苏、皖等地方军阀共同反奉,从而发生了浙奉战争。

1925年10月15日,孙传芳调集浙军4个师另6个旅向上海地区的奉军一个师发动突袭。

当时,奉军在关内一共有11个师,数量虽然不少,但是这11个师被部署在了直隶、山东、江苏、安徽四个省。兵力太分散。

为了收缩兵力实施反击,张作霖便命令驻守上海的一个师撤出,结果这一撤,立即引发了连锁反应。江苏地方部队(非奉系)认为奉军完蛋了,四个师立即造反,将奉军驻守在南京的一个师包围。由张作霖任命的江苏督军杨宇霆见势不妙,抛下部队就溜了。

杨宇霆这一溜,等于门户洞开,又是一通连锁反应。浙军与苏军乘胜北进,将奉军驻守在安徽和苏北的部队进一步向北挤压。

张作霖心有不甘,急调4个师另2个混成旅入关增援,并命张宗昌为总司令,让他率部防卫徐州。张宗昌很快就在苏北、皖北一线布防,并有效的阻滞了苏军的进攻。但由于浙军绕到了奉军的背后,打了奉军一个措手不及,张宗昌没办法,只得北撤,并向张作霖请求支援。

当时张作霖非常想支援,但由于冯玉祥派兵向直隶和山东进军,抄张宗昌的后方。张作霖害怕被冯玉祥断了后路,便下令让张宗昌撤退回山东。安徽的地方部队(非奉系)见奉军真的完蛋了,随即加入浙苏联军,一起揍奉军。

由张作霖任命的安徽督军姜登选见大势已去,便宣布辞职,从蚌埠坐火车回到了山东。

至此,浙奉战争结束。从1925年10月15日战争打响,到11月8浙苏皖联军攻占徐州。整个浙奉战争只持续了24天。

在这二十多天的时间里面,奉系损失了三个精锐师,十几个仆从师,连丢江苏、安徽两省。损失非常的惨重。


然而,这并不是张作霖霉运的结束,而是他真正霉运的开始。

1925年11月23日,即奉军兵败东南后仅半个月后,郭松龄便在直隶起兵,以五个军七万人的兵力对张作霖倒戈一击。

郭松龄倒戈让张作霖想死的心都有了。之前的浙奉战争已经让他折了几万精锐,现如今郭松龄反叛,又让他折了七万精锐。奉军能打的部队就十几万人,这两次折腾,基本上把奉系所有的精锐全部赔光了。

当时比张作霖更想死的是张宗昌,因为郭松龄反奉,导致直隶门户洞开,冯玉祥二十万大军席卷直隶和平津地区。然后山东变成了一个南有孙传芳,北有冯玉祥的孤岛。张宗昌晚上睡觉都睡不好,生怕冯玉祥和孙传芳联合揍他。



不过张作霖毕竟实力雄厚,折了十几万精锐之师,他手上还有二十几万部队。在张作相和张景惠等老哥们的支持下,张作霖对郭松龄发动了反攻。(日本关东军也有支持)

1925年底,郭松龄兵败巨流河,张作霖总算是缓了一口气。缓过气来的张作霖对冯玉祥恨之入骨,发誓要搞垮他。

1926年4月,张作霖联合吴佩孚、阎锡山、张宗昌,对冯玉祥发动了围攻。冯玉祥的势力退出了华北。

备注:吴佩孚因为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倒戈,对其恨之入骨。阎锡山因为冯玉祥占了直隶、绥远,对山西形成四面包围之势,怕他打自己。因此两人对张作霖揍冯玉祥的号召都非常积极。


奉直晋联军击退冯玉祥后,张作霖的势力范围稳定在了六个省,也就是东四省加上直隶和山东。

不过奉系的这个地盘也没稳定太久,1926年6月,广东国民政府北伐。北伐军只用了半年时间就从两广打到了江淮。张作霖前期对吴佩孚和孙传芳都不施以援手,导致两股势力被北伐军击溃。后期虽然出兵援救了孙传芳,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北洋系的统治注定是大势已去了。

1928年4月7日,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和冯玉祥以70万大军对张作霖的40万奉军进行了围击。两个月后,奉军全线溃败,张作霖坐火车离开北京。6月4日,他在退往沈阳途中,经皇姑屯车站时被日本特务炸死。

同一天,国民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阎锡山当即就任,带着十万晋军就接管了直隶和平津地区。这是阎锡山第一次入主北京城,同时也是最后一次。

备注:阎锡山联合张作霖、吴佩孚打退冯玉祥后,他认为北洋军阀大势已去,未来一定是国民政府的。他便通电宣称自己有孙中山给他的密信(让他卧底北洋系,伺机响应革命军北伐的密信),宣布山西全省加入国民党,支持国民政府北伐。由于他是同盟会的老党员,同时他也确实有实力。所以国民政府当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承认了他的国民党身份。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接班。虽然关内的地盘全丢了,但奉军的底子还在,依然还有三十万大军。如此强大的实力,让国民政府都不得不拉拢张学良。

1928年底,张学良和国民政府达成协议,东四省宣布易帜,改挂青天白日旗。

实事求是的说,张学良的这次易帜,不管是从国家大义还是从奉军的利益来说,都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因为东北易帜后,奉军就不再是关内各派系的眼中钉。而由于关内各派对地盘划分不满意。因此关内军阀必然会自相残杀。这对奉系来说,是一个绝佳的东山再起的机会。

1929年,即东北易帜的第二年,关内的国民党派系果然爆发了内战。

先是蒋介石和新桂系开战,李宗仁、白崇禧折了十几万大军,以及除广西老家以外的所有地盘;接着蒋介石又对冯玉祥开战,冯玉祥丢了十几万大军,以及他手上唯一富庶的山东省。

李宗仁和冯玉祥连续挨揍,让阎锡山惶惶不可终日。他害怕蒋介石也会揍自己,就主动拉拢李宗仁和冯玉祥,三方势力与蒋介石于1930年5月进行大会战,史称“中原大战”。



在蒋阎冯李混战期间,张学良是他们四方都在积极拉拢的势力。因为蒋介石和反蒋联军的实力差不多,兵力都是在七十万左右。张学良的三十万大军只要明确表示支持谁,东北军都不用真的打,另外一方肯定会主动认输。

最终,张学良在得到了蒋介石给他许诺的筹码后,宣布东北军支持蒋介石,并率部开进山海关,接管平津地区。反蒋联军听到消息后,瞬间崩盘。蒋介石和张学良成了中原大战最后的赢家。

那么蒋介石许给张学良的筹码是什么呢?说出来也很夸张:蒋介石推荐张学良为中华民国海陆空军副总司令,并授权他代表南京政府节制奉、吉、黑、晋、冀、察、热、绥八省区的军政。另外,北平、天津、青岛三市也全部划归张学良管辖。

相当于说,黄河以北的地盘,全部都归张学良所有。另外,大批的奉系人物进入南京政府当高官,比如张作相、王树翰出任国府委员,张景惠任中政委兼军事参议院院长,刘尚清任中政委兼内政部长,鲍文樾任参谋部次长等。


张学良和奉系的这次胜利,这就是典型的打仗打的好,不如站队站的好。蒋介石在前线差点连命都丢了,张学良没费一枪一炮,仅表了个态,就拿到了一半的胜利果实。(蒋介石当时的地盘没张学良大。


Mer86


实际上,张作霖作为北洋政府最后一个当家人,他在鼎盛时期所控制的地盘并不仅仅是6个省。

1900年,张作霖在岳丈的资助下办起了“保险队”,这是他的起家资本,也因为办起了保险队,他的手里才有了枪,才有了被清政府招安的机会。

从一个收保护费的胡匪到一个被清政府正式任命的军官,他蜕变得很完美,后来更是凭着剿匪的功劳升任奉天巡防营中、前两路统领,让他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得以出任奉军第27师师长。

1912年的张作霖虽然成为了奉军第27师师长,但是还有一个第28师在冯德麟的手上,所以张、冯二人在奉省也算是平分秋色。

后来,张作霖巧用妙计,借驱逐段芝贵之际,挖了个坑让冯德麟跳,让冯德麟得罪了段芝贵和袁世凯,自己反而得到了段芝贵的“友谊”,从而坐上了奉省督军的宝座,可谓是一箭三雕。

1917年,冯德麟为了能够取代张作霖成为奉省督军,竟在张勋的邀请下,屁颠屁颠跑去北京支持复辟,结果被段祺瑞给抓了,张作霖则趁此良机吞并了冯德麟的第28师。

从此之后,奉省彻底落入了张作霖的手里,他也实打实地成为了奉系军阀的头头。

张作霖会满足于一个奉省吗?显然不会,所以在掌控了奉省之后,他又盯上了更北方的吉、黑两省,控制了吉、黑,再夺关中数省。

1917年6月,张作霖趁着黑龙江陷入混乱,一边打着调停的旗号让孙烈臣去黑龙江探查消息,一边则向北京政府推荐鲍贵卿出任黑省督军。

1917年7月,北京政府正式任命鲍贵卿为奉省督军,为了保证鲍贵卿能够坐稳位置,张作霖后来更是派了一支奉军北上入黑,为鲍贵卿撑腰,从此黑省便落入了张作霖的手中。

吞并了黑省之后,张作霖一鼓作气再向吉省下手。

1918年9月,张作霖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和成为“东北王”只有一个吉省的距离,他一边向用自己巡阅使的身份指责孟恩远治吉无方,让孟辞职;一边则向北京政府施压,让北京政府免除孟恩远吉省督军的职务。当孟恩远被免职,却又不肯交出督印的时候,张作霖则“合乎法理和情理”地出兵讨伐,从而顺利地拿下了吉省。

自此之后,张作霖掌控东三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后来,张作霖将手伸入关中,热河、直隶、山东、江苏和安徽一个接一个地落到了张作霖手上,势力进入上海,从而达到鼎盛。

张作霖是个有趣的人,或者说是个很有先见之明的人,当所有人埋头发展陆军的时候,他却已经不仅满足于陆军了。

奉军在鼎盛时期,近40万人,这个数字实际上包括了陆、海、空三军。

当然,陆军仍然是奉军的核心,军阀们打来打去,也多是陆战,所以海军和空军更多是作为辅助力量。

张作霖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向外扩张,除了兵力上的优势之外,实际上还得归功于东三省的经济实力和军工企业的发展。

打仗,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打的就是钱,因为东三省的经济实力够强,所以张作霖才敢不断地打。

此外,当时国内的军阀的武器装备几乎都是花钱向列强购买,张作霖也不例外,但是张作霖比较聪明的是他花了大力气去发展军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日本人对他的钳制,让他能够花更多的精力和金钱用于打别的军阀。

从张作霖用计驱逐段芝贵、打压冯德麟,从而当上奉省督军的时候开始,后来又智取黑、吉两省,便可以看得出张作霖是一个有用勇谋的人。

从他能够起用杨宇霆一事来看,便知道他是一个善于用人、敢于用人的人。

这样一个张作霖,想让他不成功,已经很难了。

不过,张作霖在鼎盛时期虽然将手伸到了上海,可是却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吴佩孚虽然被张作霖赶出了北京,可是实力尚存。

孙传芳也在东南虎视眈眈,张作霖也没有我们想象中坐得那么安稳。

并且,张作霖的势力实际上一直在被吴、孙两人地“挤兑”下,是不断地往回缩的,一直到蒋发动北伐战争,张的手上还有东四省和直隶、山东。

1928年张作霖一死,留给张学良的则还有东四省,即奉、黑、吉、热四省。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小张一枪不放地将奉、黑、吉三省送给了日本人。

1933年日本兵趋热河,此一役,热河失守,此后可说再无奉系。


吾与吾国


1895年,当中日甲午战争烽烟正隆之时,20岁的张作霖以平头小兵的角色初入戎阵,未建功勋便转行回家当起了兽医,随后经人指导改入绿林,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奉系领军人物张作霖巅峰一生自此开始。

日俄战争期间,张作霖周旋于俄军与日军之间,察言观色,先行投靠俄军,见战局不变就转投日军。随后又讨得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的欢心,计擒杜立山有功升为奉天巡访营前路统领。由此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宦海生涯,善于在不同势力之间逢迎调和,成为了张作霖在东北游刃有余的关键所在。辛亥革命之后,张作霖在奉天血腥镇压革命党起义,随后立马投向袁世凯,摇身一变就成为了民国政府的27师师长,成为了驻守奉天的重要军事力量。张作霖收复东北全境的过程体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手腕和军事能力,他立足东北,通过与日方周旋积极致力于工业,使当时东北军事工业、民族工业于国内首屈一指。

奉系军阀以张作霖率领军队为基础,一步步统领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的东北全境,加之奉系军阀领导班子绿林出生更加凭借张自身政治智慧使“奉系”内部统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凝聚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秩序最混乱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军阀混战不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在这样一种大的历史背景下,奉系统治的东北地区,却相对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这是奉系军阀能够发展 成为大的军阀集团的根本原因。

奉系军阀在东北统治的12 年间,首先保证了区域内部的统一。在1916 年,除东北外,全国多数省区都被 两三个或更多的军阀所瓜分,每个军阀所能指挥的军队都非常有限。因此,为争夺控制一省或数省地盘和政 权的争斗从未间断。而奉系统治的东北,却保持相对统一和稳定的局面。社会的相对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口、土地、粮食都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粮食生产历来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同时也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此外张氏父子对于教育、对于新军建设也倾注了大量心血。全国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都是在奉军手中。

从1916 年到1928 年间,除各省小军阀之间的频繁战争外,全国性的大战有 7 次:1917 年的反复辟战争,1918 年的湖南战役,1920 年的直皖战争,1922 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1924 年的第二 次直奉战争,1925 年底的郭军反奉战争,1927 至1928 年的奉军对抗北伐军的战争。奉军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之东北雄厚的军工产业面对战争有着强大的战斗和“自愈”能力。奉系军阀面对东北复杂的形势游刃于日俄之间,面对国内形势变化也有一定的应对能力。在其巅峰时期东北军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占领了河北、河南和山东,甚至安徽和江苏也都是在他们的掌控之下。




C计划v430


奉系军阀在历史中曾有过两个完全不同的名称, 第一个是张作霖主政时期的奉军名称,第二个就是张学良投靠国民政府后改换而成的东北军名称。


在这两个名称不同的时期里,奉系军阀都曾经获得过其他军阀难以企及的辉煌。

张作霖最辉煌的时期

张作霖最为辉煌的时候在1925年,在那一年,张作霖和吴佩孚爆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

原本,这一场战争的胜负非常难料,虽然张作霖的实力非常雄厚,但是吴佩孚手下的实力也不差。

谁也不知道他们二人之中到底谁能获得胜利。

但是一个人的出现,最终打破了他们二人之间微妙的平衡,这个人就是历史中著名的倒戈将军冯玉祥。

冯玉祥的一生以背叛别人闻名于历史之中,在吴佩孚和张作霖打仗时,当时作为吴佩孚阵营中一员的冯玉祥也本性难移地主导了一次叛乱的爆发,直接在吴佩孚和张作霖于前方打着火热的时候背叛了吴佩孚,正是因为他的背叛,双方实力差距并不是特别悬殊的吴佩孚才会在前后难顾的情况下败给了张作霖。

也正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原本地盘仅局限于东四省的张作霖获得了地盘集聚扩张的机会,从原本掌控的东四省,扩张为了包含北方诸多省份在内的庞大地盘。


在他的人生最为巅峰的时期,他除了自己原本掌控的黑龙江、辽宁、吉林、热河四个省份之外,他还先后掌控的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五个省份。

总的相加起来,他人生最为巅峰时期掌控的并不仅仅只有所谓的北方六个省份,而是足足九个省份。

张作霖能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

至于要说张作霖为何能占领这么多省份,其实主要跟他在当时的实力强悍有关。

在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之前,民国最强大的两大军阀分别就是佩孚和张作霖。

吴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前,刚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价为中国最强大的男人,是被美国人认为最有可能结束民国军法统治的人物。


而张作霖奉军的战斗力虽然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在武器、经济、工业方面,他们却拥有着民国其他所有军阀都无法比拟的优势。

在当时,民国众多军阀地盘里经济发展最好的就是东北,这说明张作霖拥有着足够的资金去与别的军阀们争霸。

除了经济之外,他们的工业也发展得特别良好,各方面的数据都排行到了民国各地区前列,他们所建造的兵工厂,更是能生产出民国国产性能最好的枪支火炮。

在比较高端的武器装备方面,他们则从国外购买来了在民国数量排行第一的战斗机、海军战舰。

这种种的一切,无不证明着张作霖军阀势力的强悍,因此,在赢了吴佩孚这位最强大的敌人之后,张作霖自然就轻易地把东北之外的其他几个北方省份收入了囊中。

后来要不是张学良的老师郭松龄在背后捅了他一刀,可能他还会一直统治着北方的大半壁江山、可能面对北伐军队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狼狈了。

同样没有维持得了辉煌的张学良

在历史中,张作霖是1928年时被日本人炸死的,在他被炸死后,他的儿子张学良成为了新一代的东北王,继承了他留下来的所有地盘、遗产以及军队。

最开始时,张学良的手下只掌控着他父亲留给他的东四省,但是在中原大战结束之后,因为他在中原大战中对蒋介石的帮助非常巨大,所以蒋介石为了感谢他,就把北方几个省份的掌控权交给了他掌管,使得他与他父亲一样坐拥了我国北方的大半壁江山。

只不过他与他父亲一样,都没能将这些辉煌持续太久,仅在一年后,他就在日本关东军展开的九一八事变中失去了支撑自己人生辉煌的基础,被日本人夺去了对他来说最至关重要的东北。


孤客生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奉系军阀控制北方6省是什么时候。

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以后,奉军大举入关,一度夺取了热河、河北、山东、安徽、江苏5省,加上原本的东三省,地盘扩张到了8个省。不过随即在孙传芳的攻击下,奉系丢掉了安徽、江苏两省地盘,此时奉军控制了热河、河北、山东、奉天、吉林、黑龙江6个省。所以问题问的,应该是这个时候,此时奉军的兵力和部署如下:

  1. 奉天留守部队有3个师、1个步兵旅、1个骑兵旅、两个骑兵游击队,共计2.8万人。
  2. 吉林留守部队有两个师、5个旅,另有山林队步兵3营,骑兵3营,共计4.4万人。
  3. 黑龙江有两个师、两个步兵旅、1个骑兵旅、1个补充旅,共计2.4万人。

  4. 河北李景林部两个师,五个混成旅,三个补充旅,共计6万余人。
  5. 山东部队分两部,一是张宗昌所部奉军,有东北陆军第2师等共计6.5万人,二是施从滨等山东原有部队有1个师、6个混成旅、两个独立团共计2.8万人。
  6. 热河都统下属1个师、两个骑兵旅、两个游击队,共计1.3万人。
  7. 而奉军的主力是京榆驻军司令部,由郭松龄统辖,下属奉军7个师,两个炮兵旅,1个工兵团,共计7.5万人。这是奉军最精锐的部队,也是主要的机动力量,所以后来郭松龄起兵以后,以7万多人就打的张作霖非常狼狈。
  8. 另外江苏原有奉军两个师1个旅约3.3万人,在和孙传芳的战斗中损失了大约2万,其他残部退到了山东、河北一带修整。

以上总兵力大约35万人。
光列举数字大家可能没概念,我们可以做一下对比,在北方张作霖最大的敌人是冯玉祥。冯玉祥控制了北京和绥远、察哈尔两省,所属的国民军有4个师、5个混成旅、1个卫队旅、两个骑兵旅、1个炮兵旅、1个军官教导团、1个炮兵教导团、1个机炮团,共计8万人,不到奉军的1/4。

所以奉军控制北方6省也就不奇怪了。


不沉的经远


提到民国,必然绕不开民国初年的那一群群军阀,民国政府组成后,由于先天不足——资产阶级发育不良。使得民国政府建立前期就混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这也为后来形成军阀混战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说到这我们先来了解下军阀混乱时期的过程

当年辛亥革命的时候,革命党人趁着清政府将湖北新军大量调入四川前去镇压四川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革命党人嗅到了机会的滋味,于是发动武昌起义,发动武昌起义成功后,清政府回过味来,革命党人一定要剿灭,于是起用袁世凯练出来的晚清最为强大的北洋六镇新军,俗话说得好,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袁世凯又是一个出了名的野心家,清政府必用北洋六镇军队这给予了袁世凯狮子大张口的机会。

袁世凯死命的要钱,不给钱就不打革命党,清政府恨不得把裤子都当了,拼了命的给袁世凯凑钱,而袁世凯一摇三晃的攻打革命党,根本就是出工不出力,摆明了想要利用革命党起义作为筹码来完成自己的狼子野心。

尽管袁世凯并没有使出全力,但革命党人这边却已经相当难过了——没办法,彼时的革命党人实力有限,不具备击败袁世凯的军事实力,于是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开始合作,孙中山指出,只要清帝退位,共和国总统让袁世凯坐也是可以的。


袁世凯等的就是这句话,于是在两边混到好处的袁世凯班师回朝,直接逼宫紫禁城,手下头号心腹段祺瑞和冯国璋将紫禁城围的水泄不通,清朝皇室眼看大势已去,于是同意了袁世凯的退位提议,清政府退位标志着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画上了句号,使得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而袁世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居功至伟,也可以说收获最大,没过多久,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帽子就落到了袁世凯头上。

成为大总统的袁世凯身上有极为浓厚的封建残余色彩,对此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非常担心,但他们也想到了一招解决方法——那就是通过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项第一部资本阶级成文宪法性质的法律,来制约袁世凯的权力,并且还寄希望于北京的国会和议员可以分散限制一些袁世凯的大权。

但是很遗憾的是,这些手段并没有辅以必要的军事力量加以支撑,终归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袁世凯悍然称帝,狠狠地给革命党人一个响亮的大耳刮子,不过他称帝这件事也让他的基本盘出现了松动——由于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他是总统,大家总统轮流做,见面最多鞠个躬,可是他一旦称帝,他那些部下以后还是要对他三跪九叩,皇位还得世袭罔替,这就不能忍了啊!



所以袁世凯前脚称帝后脚他就发现自己陷入了众叛亲离的日子里,没过多久就一命呜呼了,他死之后北洋六镇班子果然出现了大分裂。袁世凯有两个比较靠谱的心腹 能力资历那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这俩人都不能百分百让所有人服众,于是很自然的分裂了。

由于袁世凯曾经称帝过,所以此时在北京的民国政府又被称为北洋政府,除了段祺瑞和冯国璋,像徐世昌、王士珍、段芝贵、曹锟等曾经北洋军队的主要将领人,没有一个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段祺瑞作为资历最老支持度最高的人,第一时间接管北京北洋政权。他建立的就是继承袁世凯之前北洋军阀的皖系军阀,但很快因为自身能力有限,冯国璋带起着自己班子的人另建了直系军阀政权,之后在冯国璋病逝后,直系部下曹锟和吴佩孚整合直系,直接挑战段祺瑞,于是爆发直皖战争。

在这场龙争虎斗过程,段祺瑞逐渐不支,这种曾经的北洋军阀内耗极大损害了段祺瑞和曹锟及吴佩孚的综合势力,双方相持不下之际,南方新崛起之孙传芳击败段祺瑞布置在南方的皖系军阀,而来自东北那旮瘩的旧式军队为基础组建而成的奉系军阀此时与直系交往越来越密切。最终双方达成共识,一致要干掉皖系军阀。

皖系军阀节节败退,先后被奉系、直系击败,段祺瑞狼狈宣布下野,彻底退出中枢,北洋军阀的嫡系皖系军阀就这样烟消云散,而在争斗过程中直系军阀也是元气大伤,奉系军阀反而后来居上,成为了当时北方综合实力最为强大的军队。

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都来源于北洋军阀,而北洋军阀来源于袁世凯的北洋六镇,奉系军阀则是长期占有东北,来源于东北旧式军,原本力量远远比不上北洋六镇,但在直皖战争之后,奉系军阀力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日本人俄国人勾结在一起、在秦皇岛拦截了皖系军阀重金购买的大批军火和机器。

张作霖的巅峰路程

后来张作霖的奉系和直系军阀撕破了脸皮,双方发动了第一次、第二次奉直战争,在这些战争过程当中,直系军阀丧失了列强的支持,尤其是俄国和日本都支持奉系军阀,因为奉系军阀似乎更容易操控一些,这当然是张作霖的把戏,只不过这个把戏可以让他左右逢源,战争的结果是直系军阀被赶出中枢,张作霖控制了民国政府或者说,控制了北洋政府,正式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国家元首。此后,北方六省都被奉系军阀所把控,甚至巅峰时期占据高达9个省份。


要是论起张作霖控制中枢后的当时有多少兵力,那可就了不得了。在当时,由于张作霖起家的时候部下大多为土匪流氓,所以张作霖拥有的奉系军如果算全部的话,将会不少于40万,但是只是算精锐军队,那么,其中严格军规装备新式武器的兵马应该在20万左右,因为东北易帜归顺民国的时候,张学良率领的精锐东北军正好是20万,除此之外,奉系由于得到日本人和俄国人的两面支持,所以居然有飞机200多架,还有自己的讲武堂以及可以自行生产兵器的兵工厂。

而与它相比,同时代南方的大势力——国民政府当时飞机不过20多架,武器大多还是汉阳造老套筒。差距不可谓不大。


夏目历史君


民国时期的军阀,整体来看分为旧军阀和新军阀,分界线是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旧军阀中,又分为北方的北洋系及外围(包括直系、皖系、奉系、复辟系、鲁系、晋系等),以及南方军阀(滇系、桂系、黔系、湘系等)。所有这些军阀里面,张作霖的奉系是最强大的。

张作霖的奉系强大原因很多。首先是张作霖本身占据东北,属于“金角银边”,山海关一守,敌人无法进入,可以独霸这领土辽阔、资源丰富的区域。相对来说,关内其他军阀往往是彼此征战,很难有一块完整的根据地,即使如滇军等有完整根据地,其资源人口也完全没法和东北相比。其次张作霖大多数时候勾结日本人,获得了日本人的不少支持,包括其部将郭松龄发动反张战争时也是日军助战将其剿灭。

奉系军阀兵力发展,有一个逐渐扩充过程。张作霖本是奉天巡防队前路统领兼中路统领,1912年投靠袁世凯,成为第27师师长。1916年张作霖支持袁世凯称帝,任奉天督军兼省长,初步形成军阀体系。1917年张作霖吞并第28师,增编第29师,从此形成3个师的兵力,约5万人。

1918年张勋在段祺瑞支持下,截留北洋政府直系冯国璋向英国借款买的日本军械,增编1个师和5个混成旅。9月张任东三省巡阅使后,彻底控制三省军政大权,麾下军队包括奉天4个师+5个混成旅外,吉林5个混成旅,黑龙江3个混成旅、2个骑兵旅。总兵力4个师+15个旅,约10多万人。

1920年张作霖参加直皖战争,帮助直军击败皖军,又增编2个混成旅,并开始建空军。1921年张兼任蒙疆经略使,又增编8个混成旅。此时,奉军总兵力达5个师另23个混成旅和3个骑兵旅,计20余万人。这时候,张作霖的兵力已经远远凌驾于其他军阀之上了。南方的滇系、桂系等,兵力不过几万人。直系的各省总兵力大约不亚于奉系,但是分布各省,而且和其他派系军阀交织,不如奉系这样可以调集大军入境。

1922年,张作霖率领13万大军入关打第一次直奉战争,当时吴佩孚率领的直系军队只有7万人。不过,吴佩孚军事才能是超过张作霖的。奉军被直军击败。退回后整编军队为陆军3个师、27个旅和5个骑兵旅,共约17万人。又筹建海军,加强空军。两年之后,奉军总兵力已经达到近30万。

1924年,张作霖再次率领大军入关发动第二次直奉战争。由于这次其联合了皖系段祺瑞和广东孙中山,加上冯玉祥倒戈,终于内外夹攻击溃了吴佩孚,奉系势力扩展到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张作霖把持了北洋政权,达到人生权力的巅峰。

1925年5月,张作霖将陆军整编为东北陆军20个师另7个旅、2个骑兵旅、2个炮兵旅及工兵、辎重兵各1个团,10月编组为6个军团。东北军总兵力30多万。不过在浙奉战争中,奉军被直系孙传芳击败。此后奉系最能打的郭松龄发动反对张作霖的战争,虽然被镇压下去,却削弱了奉系的实力。

尽管如此,由于此时奉系地盘大,根子深,所以纸面上的军力继续不断膨胀。空军继续扩张,辖5个航空队。1926年1月,东北海军又接管了渤海舰队。实力大增。到孙中山北伐前夕,奉军拥有30多万大军,飞机200多架,舰艇数十艘,是全国规模最大、装备最齐全的一支军事力量。

不过,奉系军队虽然数量多,装备好,但战斗力与其规模和装备并不太匹配。第一次直奉战争拥有2倍兵力却被吴佩孚击败,第二次直奉战争同样是优势兵力下无法突破吴佩孚的山海关防线,最后靠冯玉祥倒戈才入驻北京。浙奉战争也输给了孙传芳。所以,后来面对蒋介石黄埔军和南方新军阀组成的北伐军,奉军根本招架不住,很快一路败出山海关,张作霖还被日本人炸死。

张作霖死后,其子张学良统帅的东北军继续维持30余万人的规模,参加中原大战,直到918被日本人占去老巢,曾经庞大威武的奉军也就江河日下了。


巴山夜雨涮锅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腐败的清政府无力再维护其统治,末代皇帝溥仪在袁世凯的胁迫下被迫退位,袁世凯成功的窃取了革命果实,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但是袁世凯一直有着一颗当皇帝的心,在杨度等人的串谋下,宣布恢复帝制,称帝这一举措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在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声中,袁世凯忧愤成疾而亡。

袁世凯死后,他一手建立的北洋军则陷入了分裂,分成了皖系,直系,奉系等多个派别,再加上盘踞在广西的桂系军阀,控制着山西的晋系军阀等,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时代。在众多军阀中,盘踞在东三省,张作霖控制的奉系军阀最具有代表意义。奉系军阀发源于东三省,因为张作霖出生在奉天的缘故,所以就被称为奉系,在巅峰时期,不仅仅北方的东三省,热河,山东,河北在奉系军阀的管辖范围之内,连南方的河南,江苏,安徽等省份都在奉系军阀的势力范围之内,控制这么大的一块地盘,必须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支撑,那么在这个时期奉系到底有多少兵力呢,奉系又是如何崛起的呢?

奉系的扩张之路

张作霖是土匪出身,因护送时任盛京将军的增祺家属有功而被增祺赏识,张作霖被洗白,摇身一变,从匪首变成了清朝地方军官,后来又因在东北剿匪有功,仕途上一路高升。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袁世凯任大总统,东北三省之一的奉天省(奉天省也就是现在的辽宁省)军队被编制成27师和28师,张作霖任27师师长,张作霖的结拜兄弟冯德麟 任28师师长,张作霖和冯德麟先设计搞走了奉天督军段芝贵,后来冯德麟又因支持张勋复辟而入狱,张作霖因此独揽奉天大权。

独揽奉天大权之后,主导北京政府的段祺瑞为了拉拢张作霖,任命张作霖为东三省巡阅使,成为东三省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之后张作霖又通过军事,政治手段赶走和自己向来不和的吉林督军孟恩远,夺去了吉林政权,控制了黑龙江,张作霖成了真正的”东北王”。

成为“东北王”之后,张作霖又想向中原进发,但是当时的中原是直皖两系控制的区域,因此,张作霖首先联合直系对抗皖系,在赶走段祺瑞政府之后,直奉两系进驻北京。

直奉两系共同控制北京之后,在组织内阁方面产生矛盾,直接导致了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以直系的胜出而告终,张作霖被迫退到关外。4年之后,韬光养晦的奉系卷土重来,由于冯玉祥“西北军”的加入等原因,奉系取得了第二次直奉战争的胜利,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除了东三省之外,江苏,安徽,山东等地也处在奉系的控制范围之内。

巅峰时期的奉系兵力

第二次直奉战争之中,奉系取得大胜,借此扩大地盘,奉系不仅囊括东三省,同时控制了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广大地带,成为中国最大的实力派,此为奉系军阀的巅峰时刻,这时候奉系的军力也是最强的。

东北陆军:20个师,40多旅,骑兵10多旅,炮兵2旅,工辎各1团,总兵力达35万。

东北海军:拥有21艘舰艇,实力也不可小觑

东北空军:拥有200多架飞机,是当时的中国是最强的空中力量。

除了这些奉系的嫡系部队之外,攻占安徽,江苏等地时,还有一些当地小军阀投靠的仆从部队,这部分战力也不可小觑。

因此,在奉系的巅峰时刻,奉系军阀的实力是相当强大了,除了将近40万的陆军之外,奉系军阀还拥有全国实力最为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奉系拥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当时东北地区军工实力是分不开的,除了工业实力之外,东北地区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地区,强大的农产品生产水平能够给奉系提供一个很好的后勤保障,这也是张作霖能够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之后快速卷土重来,成为中国最强大的实力派的根本原因。


小龙谈历史


每当我们提到名国时期军阀的时候,大家就会想到袁世凯,因为他就是北洋军阀的领头人了,而接下来的所有军阀又都是北洋军阀的分裂势力。在袁世凯死了以后,北洋军阀就被分为了三大派系,分别是皖系、直系还有奉系。

皖系的领头人就是段祺瑞,在它的无为统治下,很快就导致了在他势力范围之内一片民不聊生的景象,从此人们对军阀的印象就变得无比痛恨起来了。再然后就要提到直系,他的带头人是冯国璋,冯国璋本身倒没什么称道之处,关键就在于他的背后居然是英美两国支持的,这可是无比坚实的后盾,所以很快他就控制住了长江中下游的几个大省,威势滔天。最后要提到的就是奉系的张作霖,它号称是“军阀第一人”,乃是在所有军阀中战斗力最强大的,占地也极广,整个东北三省都是他的。

那么,在这些军阀里面,为什么只有奉系军阀的张作霖才是最强的呢?凭什么他就能完美的控制住北方的整整6个省份,而其它军阀却不行呢?

其实在最早的时候,奉系军阀只是掌管了3个省而已,它们分别是奉天省、吉林省以及黑龙江省。后来在直皖两大军阀大战后,双方的实力都大为跌落,从此日本便放弃了资助这两个不成气候的军阀,开始像还在稳定发展的张作霖入手,想将他培养为战中国的第一军阀。而在此之后,张作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顺风顺水了,因为背后有日本人的鼎力想助。直奉两系就这样共同的把持着北京的局面,可俗话说的好,“一山不容二虎”要是想要这两大军阀一起合心合力的管理北京城,那么显然是不可能的。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一个人主掌北京城,奉系的张智霖趁机扩张,也一直都在招兵买马,想以绝对的实力来打败直系。直系的带头人是冯国璋,他的背后可是有英美在支持的,自然也有着跟奉系一样的心思。所以,这两个大军阀就一直在明争暗斗,张作霖的计划也是屡屡都被直系给打破,冯国璋的势力也就发展的越来越大了。

然而,随着局面的变化,双方终于绝对不能再这么斗下去了,于是直奉两系便化敌为友,开始互相合作起来。不久后,孙传芳此人又投靠了张作霖,使得张作霖的势力愈来愈壮大。奉系在这一刻迎来了最鼎盛的时期,张作霖此人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一个军阀,在1927年的时候,张作霖受到邀请,在北京就任了他梦寐已久的大元帅,成为了整个中国最高的统治者,哪怕是蒋介石,官位也没有他高。后来,奉系军阀又陆续统治了各个省份,也就是东北六省。

在统治了这么多的地区之后,问题又来了,那就是这么广阔的统治范围,张作霖是如何将他们攻打下来的呢?其实关于这个问题,这还得从东北这个地区开始说起,当初奉系军阀的起源就是来自于东北。

而东北是个什么地方?它乃是中国最强大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拥有着全国最完善的工业制造技术,可以制造出无数的杀伤力极强的武器装备,再加上那里民风很正,军队的战斗力也是极为强悍。

除此之外,东北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它们的农产品生产水平在全国也占据着极高的地位,丰富的农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军队日常的消费,那些工业的原料还可以用来进行商业贸易,使得奉系军阀变得愈加繁荣,也为军事力量提供了一个绝对的资金保障。

正因为东北有这么多好处,这才为张智霖的强大提前做了铺垫,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北京大元帅的一个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