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49100”帮扶工程在淳安

杭州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49100”帮扶工程在淳安

淳安县威坪镇中学新貌

我叫徐道江,是淳安县威坪镇汪川村村民。看看我们村里现在的富裕生活,想想我们村里过去的贫穷情景,我内心就非常地感谢共产党,感谢杭州市委、市政府。是党的富民政策、是市委、市政府的“49100”帮扶工程(注:帮扶杭州经济欠发达的49个乡镇及其中的100个村),才使我们家和我们村摆脱了世世代代的贫困,过上了好日子。

1988至2002年,我在村里担任支部书记,当时也想把村子建设好,让村民口袋里有钱。可是,村里人多田地少,470多亩田挂着1200张嘴,没有资源、没有技术、没有集体经济、村里总共只有2万零600元钱,其中大部分是农户缴来的土地承包款;交通不便,出村只有一条机耕路,到县城还要坐船;信息不灵,全村只有一部程控电话;思想又不解放,想发展也找不到好路子,心里总是想要是村里能发现金矿就好了。村民也认为像我们这样地处偏僻,没有什么自然优势的山村,包产到户后,大家能吃上饱饭,已经很不错了。由于村子穷、村民穷,村里穷得干部的误工工资都付不出,哪有钱去搞基础设施建设。走的是祖上留下来的泥巴石子路,住的是祖上留下来的破瓦房,村民一年到头也难得吃上几顿肉。由于穷,村里的矛盾特别多,村民常为田地、宅基几寸界线争得死去活来,为丢失几个瓜果、几株蔬菜骂得鸡飞狗跳。我这个支部书记常常是劝完东家劝西家,当得又忙又累,拿不到几个工资不说,还吃力不讨好,村民还有意见,想想真是闭气。

2000年,市里“49100”帮扶工程实施后,市委王书记亲自联系我们村,和我们一起谈政策、谈发展、谈理想、谈前景,和我们“同吃、同住、同商量”,搞调研,摸民情,分析本村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人力优势,共同确定村里的经济发展规划、发展项目,确定了我村走蚕桑为主,山核桃等干水果为辅的效益农业经济发展路子,并帮助我们落实帮扶资金,通过王书记的协调,帮扶集团先后为我们村投入了250余万元的帮扶资金,有了钱,村里的各项事业都开展起来了。

首先在村里进行了大田改革,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大规模的种植了蚕桑、茶叶等经济作物。当时许多村民还想不通,说好田都种成了桑蚕,茶叶,将来我们吃什么?个别村民甚至说,割了我的头也不种。市县镇村四级干部为了让村民尽快地富起来就一户一户的做工作,先后发展各类经济作物1000多亩。当时我家人口多,有5个人吃饭,母亲、妻子和两个读书的小孩,只有2亩多田地,经济上很困难。种了蚕桑后,只用了两年多时间经济上就翻了身。记得2003年5月,我刚卖完春茧回来,市里王书记正好来到我们村,我妻子捧着一大叠钱给王书记看,我高兴地告诉王书记,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钱,这么多的百元大钞,点都点老半天,当时我们村里的人均年收入才毛2000元,而我这一笔收入就有2000多元。以前一年也没这么多钱,想也不敢想自己有这么多的钱,当年我就把家里12寸的黑白电视机换成了25寸的大彩电。如今,全村家家都种上了蚕桑、茶叶。其中100多户村民每年养蚕种10多张,单项收入都在万元以上,村民徐利民每年养蚕种30多张,仅蚕桑年收入就达3、4万元,儿子在宁波万里学院读书一点经济压力也没有。村民徐道斌,2000年前靠单一种粮食,每年都是入不敷出。发展蚕桑后,每年养17张蚕种,收入2万多元,仅蚕桑就达到人均7千余元,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从2000年到2008年,我们村的人均收入从1600多元提高到近4500元,经济上可以说彻底翻了身。其次是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村里建起了办公楼、标准篮球场、老年活动之家、幼儿园,架起了路灯。不但村里浇筑了水泥路,连田间道路也硬化了,投资100多万元修筑了通村康庄大道。投资16多万元,建起了村内河道防洪堤,投资15万元,建起了环村道路和护栏,村容村貌亮丽整洁,有点像城里的小区。

再就是村民的生活得到了大大改善,2003年以后我们村每年都有10到20来户村民建新房。现在建的新房可不得了,都是3、4层的小洋楼,上盖琉璃瓦、下铺大理石,外贴瓷砖,装的是铝合金窗户、防盗门,又豪华、又气派,投资都在20—30万元以上,全村还有大约80来个年轻人在其城里买了商品房。全村有四五十户村民家买了汽车,村里现在正在规划建设几个停车场,好让这些车过年回家有个窝。大部分的家庭都用上了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都快没人骑了。在穿戴上,过去我们只要穿暖就满足了,买双解放鞋也要等到过年再穿,现在村民都穿上了皮鞋、旅游鞋,老年妇女戴上了金耳环,青年妇女戴上了金项链,青年小伙子穿衣服还要穿名牌,缝缝补补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缝纫机也被淘汰了。家家户户用上了煤气灶、手机、电话机、电视机。热水器、电冰箱、空调、电脑也不再是什么稀罕物了。吃的就更不用说了,过去是有什么就吃什么,现在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2000年以前,村里小店杀一头猪几天也卖不掉,现在村里摆了两个肉摊,每天都要杀2、3头猪,过年过节时还不够卖。现在,村民看病有医保、困难有低保、残疾人和90岁以上的老人还有月补,许多老人说:“想不到老了还过上这样的好日子”。还有,村民通过培训教育和外出熏陶,思想观念、文明素质提高,可以说和以前不是一个档次了。村民尚学崇教、和睦相处,特别是市委王书记联系我们村后,村民都感到很自豪,都积极勤劳致富,积极争当文明村民,要为王书记争光。现在干群关系、邻里关系都很和谐,一点小矛盾,商量一下就化解了,村里很少听到吵架声、赌博、小偷小摸等社会丑恶现象一扫而光。有点像世外桃源。村治保委员说,这样下去我都快下岗了。青年人越来越热爱自己的家乡,外出打工的纷纷回村创业。

回想起来,我们能能过上这样的富裕生活,是党的领导好,是党的富民政策好,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帮扶工程好。作为贫困农村的农民,我的切身体会是千亲万亲,没有共产党亲,千好万好,没有49100帮扶工程好。

(文字内容根据徐道江口述整理)

链接:

“49100”帮扶工程在淳安

淳安县地处浙西山区,是浙江省经济欠发达的25个县之一。农民大部分散居在山区半山区,地处海拔500米以上的有50个行政村、4450户、13788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条件落后。

1958年,淳安人民为建设新安江水电站作出了重大牺牲。自然条件较好的1377个自然村、307838亩良田被淹、沦为水域,这些都是淳安人民赖以生存和对国家作出贡献的“粮仓”。淳安县移民289951人,工农业总产值下降近一半。

为了促进欠发达地区致富奔小康,市委、市政府于2000年决定实施49100帮扶工程,即由市里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由40名市级领导干部、12个区县、(市)政府、8家金融保险机构和78个市级机关部门,对口联系49个欠发达乡镇,重点帮扶100个经济薄弱村。在为期三年时间里,帮助改善被帮扶乡村的基础设施条件,使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淳安县被列为实施这一工程的重点帮扶县,有28位市级领导干部联系淳安28个欠发达乡镇;62个市级单位部门及城区联系淳安67个欠发达村。同时21位县级领导联系21个欠发达乡镇,63个县级机关部门联系63个欠发达村,市县共帮扶贫困村139个。

至2002年底,市县共投入帮扶资金3354.7万余元(未包括县财政农业税减免款843076.96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1104个。其中,市级投入资金2863万余元,实施项目728个;县级投入资金491万余元,实施项目376个。共发展山核桃、石竹笋、早生良种茶、蚕桑、水果等经济林58200亩;兴办企业6家;帮扶建校25所,修缮学校4所;新开及拓宽整修公路317公里,建桥35座;浇筑水泥机耕路16575米、硬化村道13570米;修建防洪堤8032米、浇筑渠道31210米,为25个欠发达村安装了自来水。第一轮帮扶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建成,经济薄弱乡村的资源优势得到挖掘,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农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

2003年至2006年,新一轮“491000”帮扶工程全面展开,全市组建24个帮扶集团,由24位市城领导、21位县级领导带领135个市级帮扶单位、13个县级配合单位与淳安24个乡镇、68个村结对帮扶。共帮扶27个乡镇,131个村。2003年5月,市选派24位优秀青年干部到淳安24个欠发达乡镇挂职。市、县共投入帮扶资金11833.9万余元,其中市级10052.7995万元,县级1781.127万元,市县完成帮扶项目1498个。全县新发展各类经济林13.56万亩,其中新发展茶叶、蚕桑、干水果等主导产业12.8万亩;发展中药材、高山蔬菜两大新兴产业2.7万亩;修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10个,新建机制名茶厂18家。共新建、改扩建公路1074公里,建桥24座,浇筑渠道36000米,安装和改造自来水131处,解决了4.5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为168个村铺设了有线电视网络。安置下山移民346户、1035人。建设校舍64幢、科技文化中心11个;组织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1211期,11.3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6045人。完成748个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建设,为500个村新建或修建了村级组织办公场所。至2006年,27个被帮扶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20元,比2002年增加1580元。

作为帮扶工程的继承、创新、提升、拓展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载体,2007年,全市组建100个以上集团联系100个以上乡镇,动员1000家以上企业(单位)结对1000个以上行政村。其中20位市级领导率领20个市级“联乡结村”集团的143家单位与淳安县20个乡镇及所属74个村结对共建。

2008年,杭州市进一步加大对淳安的帮扶力度。为淳安县新增市级帮扶单位17家,使全县达160家;帮扶联系淳安20个乡镇、80个村。同时,县级帮扶集团23个,由23名县级领导、70个县级机关部门、114家企业组成,联系全县23个乡镇及所属176个村,帮扶村达256个。

至2008年11月,市县共投入帮扶资金近亿元,其中市级帮扶资金6856万元,县级帮扶资金3035万余元。县市共完成项目764个。实施教育创强项目48个,建教学楼11幢、食堂36幢、厕所13座,为57所学校建成多媒体、操场、围墙等配套设施;新建下山移民小区(点)30多个,安置高山深山农户583户2273人;发展各类经济林3万余亩,高山蔬菜4400余亩,新建农产品交易市场2个、无公害茶厂10家,发展乡村旅游2处;造田82.5亩,修建生产用机耕路36公里,拓宽硬化通村公路18公里,硬化村道18.5万平方米,建桥9座,修建引水渠9125米、防洪堤4480米,实施自来水工程5个集镇、58个村,受益人口8.7万人,路灯亮化10个村,改厕901只、建沼气池440只,建停车场、候车站、村民活动场所等公共设施15处,建生态公墓3处、幼儿园1所;建科技文化中心和成人文化学校6个,修建村民之家及大会堂12个,铺设有线电视联网络2处,改造电网8处,开展来料加工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86期18260人次。至2007年底,全县23个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01元,比上年增加585元,增长12.15%,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49100”帮扶工程,有力地推进了淳安的新农村建设。这一工程的实施,是杭州市的一大创举,是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尤其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一项民心工程。由此基础上开展的“联乡结村”共建活动,不仅是贯彻落实杭州市第十次党代会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实际举措,同时也是具有杭州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