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鑄輝煌——記汾陽市交通運輸局農村公路管理所所長田殿東

□ 張向東

當筆者見到汾陽市交通運輸局農村公路管理所所長田殿東時,他正忙著給農村公路養護人員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黨課:咱們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對於我們交通人來講,就是建好、管好、護好市鄉農村公路,為群眾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環境……他情灑富民路、心繫“村村通”,默默耕耘、無私奉獻於汾陽的市鄉公路養護建設事業;他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帶領全所幹部職工搶抓機遇、發奮進取、頑強拼搏,使一條條道路像長龍一樣在汾陽的崇山峻嶺間蜿蜒、向鄉鎮村莊延伸;汾陽市一躍跨入全省“村村通”工程示範市、全省“村村通”工程建設先進市行列,為實現全市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交通運輸保障,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濟的發展。  

獻身事業造福一方

2008年,汾陽市政府開展“農村公路建設年”活動,根據上級的安排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汾陽市將在3年內全面實現“村村通”公路建設任務。田殿東深刻認識到,“村村通”工程是落實黨和國家惠民政策的重要舉措,既是農民的致富工程、農村的發展工程,又是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文明工程。面對時間緊、任務重、施工技術力量不足的嚴峻現實,作為項目具體實施單位的負責人,田殿東深感肩負的責任重大、使命的艱鉅。他斬釘截鐵地說:“在其位,謀其政,不掛空頭銜,不當名譽所長,要幹就幹出樣子來!”

他帶領一班人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分析論證;他上跑經費,下搞調查,號召大家“摸實情,想實招,辦實事,見實效,創實績”。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他基本跑遍了全市14個鄉鎮的村村組組,通過調研確立了“分片包乾、定崗定責、狠抓質量、兼顧進度”的工作思路。他把“村村通”工程建設與服務“三農”、為農民辦實事緊密結合起來,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決心把“村村通”工程建設成民心工程、優良工程,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在“村村通”工程建設中,田殿東注重抓好五個環節:一是對公路建設目標任務進行全面分析、科學規劃,對每項工程的工期、標準、實施辦法做出詳細的計劃安排;二是加強、健全工程建設管理體制,完善工程建設質量保障體系,實行工程質量、安全目標責任制,加強督察,狠抓質量管理,為全年目標任務的順利實施提供質量保障;三是實行聯效計酬和工作效率責任制,對全所人員、機械進行統一調度,全力以赴完成市鄉公路建設任務;四是健全工程檔案管理,確保建設項目順利驗收;五是健全工程檔案管理制度,確定專人負責,做到一路一檔。他推行領導班子分片包線責任制,班子成員全部出動,從包片領導、工程負責人、質量負責人到施工人員,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劃分路段,明確責任;做到了“四個統一,七個落實”,即統一規劃、統一指揮、統一質量標準、統一操作規範,落實了里程、落實了路段、落實了土方石料、落實了施工期限、落實了施工隊伍、落實了工程標準、落實了責任。他始終把質量放在首位,牢固樹立“寧願少修百里,不可濫修一米”的質量意識,推行“三專六抓”的質量管理辦法,抓住質量不放鬆,嚴格操作規範,從施工隊伍確定、原材料入場、路基整平、路面施工到交工驗收每個環節都嚴格把關。他對不合格的工程堅決推倒重來,不予驗收;對不按操作規範施工、偷工減料的施工隊不徇私情,堅決清出工程建設隊伍。他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和廣大職工一起吃住在工地,親自上陣指揮,加強督察,甘於吃苦,勇於奉獻,充分發揮了模範帶頭作用。在他的帶領下,全所幹部職工任勞任怨,哪裡需要哪裡去,每天工作達12個小時以上,全力以赴投入到“村村通”工程中去,在全所形成了舍小家為大家、相互支持、合力共建的可喜局面。

田殿東深知“村村通”工程是惠及“三農”的“民心工程”,始終把質量放在首位。在冀大線施工工地,田殿東瞭解到有一批200立方米左右的砂石料含泥量大,不符合規範,便立刻趕到料場。民工說:“就這一二百方料,混進去湊合著用沒有關係的。”田殿東說,“既然讓我負責‘村村通’工程,說明群眾信任我,我更要對群眾負責。我們不要想著是在為別人修路,而要當成是在修自家的房屋,不要說一二百方料,就是一方不合格的料也不能用。”最後田殿東和工地負責人把這一批料推出料場,堅決不用。由於他在質量監督中不徇私情、嚴格把關,施工隊人員都戲稱他為“黑包公”。

創新管理加快發展

田殿東常說: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財富,不但要搞好團結、維護團結,更應該顧全團結、鞏固團結。為此,他把農村公路管理所班子和隊伍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加強班子成員之間的思想溝通和交流,重大問題集體討論、集體決策,使班子成員形成合力。他和班子成員在政治上互相信任,有優點互相學習,有經驗互相吸收,有建議互相採納;在工作中互相支持,有了成績不爭功,出了問題不諉過,發生失誤不責備,受了委屈不自卑,棘手問題靠前站,敏感問題多商議;在生活上互相關心,遇到個人的實際問題主動幫助解決,從而增強了班子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他嚴格恪守自己定下的四條準則:有強烈的群眾觀念,有良好的民主觀念,有牢固的組織觀念,有較強的協調能力。在他的示範帶動下,班子成員之間團結、務實、開拓、創新,形成了堅強有力的戰鬥集體,帶出了一支政治強、業務精,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幹部職工隊伍。黨員們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發揮黨員、先進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職工們充分發揮主人翁作用,比干勁、比成績,湧現出了一批先進集體、先進個人。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嚴峻形勢下,在市鄉公路養護全面推向市場的轉折關頭,如何抓住機遇、開拓創新、深化養護體制改革,是田殿東時時在思考的問題:針對發展變化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要使有限的養護資金髮揮出最大的效益,必須打破“大鍋飯”,推行聯路計酬和包乾責任制,根據汾陽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規定,交通運輸局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所逐步建立健全了“市有所、鄉有站、村有員”的管理體制,積極推行“路基養護社會化、路面養護專業化、橋樑養管經常化、小修保養合同化”的四化模式,全力實現了“有路必養、養必見效,有路必管、管必到位”的目標,同時農村公路管理所獨立核算,專門負責縣鄉村公路養護,確保養護費用的專款專用。

隨著農村公路養管體制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汾陽市8條160.786公里市公路、43條386.2公里鄉公路、290條505.6公里村公路,合計1052.586公里,全部納入養護管理範圍。為確保列養公路的日常養護質量,今年初農村公路管理所結合實際,對路面清掃、清除垃圾等日常養護和路面補坑槽、劃標線、通公交線路防撞牆護欄改造等養護小修工程,採用政府採購形式由專業養護公司中標進行養護,提高了養護質量。全年共整修標準化水溝15公里,排查治理道路安全隱患26處,其中處理塌方1萬餘立方米,路面補坑槽4萬餘平方米,劃標線5000餘米。  

此外,田殿東還強化窗口建設,樹立市鄉公路良好的行業形象:一是深入開展了文明單位創建活動,把文明單位創建工作納入目標管理;二是做好“五好黨支部”爭創工作,加強黨組織建設;三是積極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廣泛開展素質教育、業務培訓和崗位練兵活動;四是加強制度建設、行風建設,積極推行承諾公示制,讓人民群眾參與監督,杜絕公路“三亂”現象發生。

嚴於律己勤政廉政

田殿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始終嚴格要求自己,總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多少年來,他很少度過完整節假日,除了工作還是工作;他常年堅持在一線,經常奔波於各個工地之間,和職工們吃住在一起,加班加點更是家常便飯。由於過度勞累,他的糖尿病加重。為了不影響工作,他夜裡打點滴,白天仍堅持到工地指揮。

去年夏季,雨澇嚴重,仁西線陽泉段發生地質災害,致使該路段交通受阻,半夜兩點接到信息後,他連夜出動,僱傭剷車、挖掘機將所有塌方全部清理,在天明時使該路段正常通車。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路消得人憔悴。田殿東帶領交通局農村公路管理所全體幹部職工,致力於農村公路建設,默默耕耘在汾陽農村公路這片主戰場,對農民增收、農業增產、農村繁榮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他把對事業的痴情和執著化成了人生征程的一路風光,用汗水和心血譜寫了一曲輝煌的樂章:該所先後多次被省、市交通部門評為“農村公路建設先進單位”“工程質量建設先進單位”“安全生產建設先進單位”。田殿東也多次被上級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