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变,广州未赢够

岭南有名城,敢为天下先。

从古到今,广州一直以喝“头啖汤”的形象而闻名海外。

而这种拼搏进取的精神已融入骨子里,经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成就了广州“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的地位。


稳中求变,广州未赢够


那么广州的经济,是何时崛起?又是如何打响这块“金漆招牌”?如今有什么新变化?


这一切,要先从它的发展历说起。


壹 / ONE

古代:广州口岸,成就千年商都

如果问,世界唯一一座开放了2000多年的口岸城市是谁?

那非广州莫属。

稳中求变,广州未赢够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在此设置南海、象、桂林3郡,其中广州成为南海郡的行政中心。

为了控制岭南,这位君主从中原迁来50万人(大部分为贬职官员和地位最低的商人)。从今天看来,广东人会做生意是有先天原因的。

而当时的广州,并不叫“广州”,而是叫“番禺城”。到了三国时期,“广州”这个名字才第一次出现。

细心的房小擎发现,截至清朝,东山少爷和西关小姐都住郊外。


稳中求变,广州未赢够


广州古代城址变迁图

广州这个名字,虽然到公元216年才出现,但其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开埠。

据史料记载,海上丝绸之路以广州、泉州为起点,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

稳中求变,广州未赢够

而唐朝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达到顶峰,广州更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通商口岸。

这种巅峰地位,在重视商业的两宋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

哪怕是闭关锁国的明清时期,在“一口通商”的国策下,广州也是全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通商港口。


稳中求变,广州未赢够


天子南库,十三行是当时经济名片

贰 / TWO

近现代:潮起潮落,广州发展的喜悦与失意


时间推移至近代,在欧洲列强的炮火下,清政府关闭着的“大门”被轰开,被迫签下各种不平等条约。

此时,天津、青岛、上海迅速崛起,组成“上青天”天团。广州的口岸优势虽仍在,但综合实力已无法比肩。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被西方国家经济封锁,沿海城市发展受限。

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才打破这种格局,广州等一众沿海城市强势崛起。

稳中求变,广州未赢够

70年代,32层白云宾馆是广州第一高楼,格外醒目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州率先开放食品价格管制,打响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枪”。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这句口号曾风靡全国,吸引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南下,到广州来。

很快,第一批“个体户”尝到商品经济的甜头,各行各业也获得多个“全国第一”佳绩,南大门“广州”又成为我国经济的前沿地。

稳中求变,广州未赢够

流花展贸中心和琶洲展馆,见证广交会推动我国外贸发展

后来,深圳以奇迹般的速度崛起,并将原先的制造业基地升级为科创中心,跻身第一集团,形成“北上广深”的格局。

这种产业转型蝶变,让深圳在2018年GDP总量超越了香港、广州。

稳中求变,广州未赢够

“广州已经被踢出一线城市了”、“北上广深变为北上深广”等声音,各种唱衰之声不绝于耳。

另外,广州还非常“忙”,被动成为大多数城市发展PK话题的“佐料”,强行加入这些没有硝烟的城市较量中。


稳中求变,广州未赢够

叁 / THREE

中国制造2025,广州将再次起飞

传统商贸业集体“哑火”、小规模、低端、低附加值的产业占据市区空间...,让广州看起来像一位垂垂老矣的“老人”。

同时,穗城的发展速度也因此,比其他城市缓慢,使其敲响了“自救”的警钟。


稳中求变,广州未赢够


低端制造业、部分专业市场关闭或搬迁,三旧改造等,腾出空间来引进总部经济、IAB、NEM等产业,增加效益的同时,改善环境。

而广州,也成为首个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之一。

● 高新技术企业从2015年的1919家增加到2018年的11000多家

● 国家重点实验室20家,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数占全省56.52%

●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68.6%,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 ......


2019年,创新来广州、创业到广州、创造在广州,这里正用“广州速度”,紧抓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努力壮大自己。


其一,广东省公开、明确表示,要把支持广州“四个出新出彩”与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同等的力度,全力推动实施。

其二,“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在广州举行,这是“读懂中国”国际会议首次在北京之外的城市举行,可见广州的国际影响力。

其三,碳排放相关的广州期货交易所,已经申报,年底前或能获批。

澳交所纳斯达克解读,广州期交所背后对应的都是实业。我国给广州一支金融“强心针",更多意味着,要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


稳中求变,广州未赢够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广州GDP增速达到6.9%,深圳GDP增速为6.6%,实现增速反超和增量反超。

肆 / FOUR

房地产留住人才,助力经济发展

<strong>

那么,如何给新兴产业助力?


关键在于,搞好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力度,把每年涌进广州的几十万人才住房需求解决好。

前三季度广州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广州的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均呈两位数增长态势,分别为27.6%、25.9%、18.9%

稳中求变,广州未赢够

在一线城市中,广州的土地优势明显,保持供应量的同时,且房价入手门槛较低,吸引各方人才到来。


保量的同时,求变创新也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将邀请专家、学者、媒体人,开展2019广州论道楼市发展系列活动。

希望我们通过走进项目、沙龙交流、行业访谈等方式,让专业地产人在广州城市价值挖掘、房地产产品的创新等方面,提出更独到的见解。


稳中求变,广州未赢够



同时,我们还将聚焦广州的优质企业和人居项目,旨在通过榜样的力量,挖掘广州房地产行业的优秀企业和项目,从而进一步推动广州房地产市场的创新与发展。

敬请期待,我们更多的相关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