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吴用在三国算什么水平?

EGGERS


《三国演义》中谋士如云,他们以其自身的才略在这个乱世里推波逐澜,上演了一曲曲或精彩、或悠然、或杂乱的乐章。他们无疑是这个时代最活跃的分子。



正所谓十指不齐,《三国》中的谋士们,水平也有高下之分,我个人把他们分成五等。

第一等,拥有放眼天下的大局目光。代表者,诸葛亮、鲁肃。诸葛亮就罢了,众望所归,把鲁肃归于一等,怕有人不服,有人会觉得鲁肃虽然仁厚,但失之愚钝。其实不然,在这个层级上,具体的战役策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整体大局的把握方向,这一点,鲁肃就如我们的朱总司令,大音稀声,大象无形。

有人问,诸葛亮有《隆中对》,是分析天下的精彩华章,鲁肃有什么?我要说一句,天下英雄,所见略同,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三分之策以前,鲁肃就早向孙权提出过类似方针了,只不过那时刘备势如小芥,不甚如眼,鲁肃提的是东吴与刘表联合而已。

鲁肃的眼光不限于此,在曹操南下,长江天埑与东吴共有时,东吴谋层纷纷欲降,鲁肃反对态度不仅坚决,而且判断明确,他对孙权说:如果降曹,我会被曹操送归乡里,受人评论,若获道德之名,我仍可为官,而明公你,将死无葬身之地啊。


后来,正是鲁肃的居中斡旋,才有了赤壁之绩,展开了三分天下的宏图。

谋士第二等,庞统、郭嘉。这二人都是英年早逝,倘若天假以年,二人应该也有不小成就。单说郭嘉,曹操说他多谋善断,胆略冲天,就知此人不凡。郭嘉的计策极高明,他审时度势,对战场上波诡云谲的局势有着很通透的分析。

第三等,这就多了,大多数谋士都在此列,如荀彧、程昱、徐庶、张昭、法正等。这些人中规中矩,他们虽然也不时献上妙计,但仅是就事论事而已。

第四等,只有一个,贾诩。这个人,狡猾狡猾的,他才干是确实有,但一身奸诈之气,有如文革之康某。这种人,再有治国平天下之能,也将会为自保之心所限,难成大事。

第五等,郭图、杨修、蒋干。郭图,有贾诩之奸,却无贾诩之能。杨修,自命不凡,妄测上意,遭致斩除,若他将才能用于谋略,为曹操所用,曹操能舍得杀他吗?看来他或许只是个娱乐圈人才而已。蒋干,头脑简单,却硬要想靠脑袋吃饭,可笑可笑。





那么问题来了,《水浒》吴用放在三国是个什么人物?要我说,他可属五等,在杨修蒋干之上,与郭图比肩。别看吴用自号加亮,那只是一种无耻的自附,他不要说加亮、与亮比肩,便是比起贾诩,也差得远,你看看他的表现,造假信弄巧成拙,差点坏了宋江性命;写藏头诗给卢俊义,害得卢差点坏了性命;战场上连个阵势都不认得,亏了人家朱武;唯一一次成功,是在黄泥冈,靠的只是下三滥的欺骗。


中山柴


说出来别不信,吴用的水平如果放到三国演义里面也就是普通一谋士,如果硬要找一个参照物的话也就是蒋干、杨修之流,自作聪明实难登大雅之堂,甚至都不如他们。

1、说说吴用的为人,三国的谋士们,不要说诸葛亮、鲁肃、荀彧、郭嘉等这些大谋士们,就连三国的那些小幕僚们都比吴用强,为什么那么说呢?你看三国中招揽人才基本都是凭国家大义、口才、交情光明正大的游说,而吴用又用的什么计俩,坑人全家、灭人满门,最后逼上梁山,简直就是卑鄙无耻。

2、再说吴用的气节,宋江招安征辽时,不思报国,居然想到投靠番邦。看三国的谋士们虽说都是各为其主,但是哪一个不是为的治国安邦?只有吴用为的是一己之私。

3、看文才、智商、谋略,诸葛亮、荀彧、周瑜、郭嘉等是那些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都要顶礼膜拜的,属于教授、科学家级别的;吴用充其量就是一村级小学教师,仗着有点小聪明居然还敢称“加亮先生”,真是不自量力。

4、看择主,荀彧、郭嘉之流选择的是“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曹魏霸主,周瑜、鲁肃、陆逊等选择的是东吴老大 ,诸葛亮更不用说,直接选择高祖之后当朝皇叔刘玄德,哪一个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再看宋江,一心为了招安,坑兄灭弟,往大了说也就是一县府小隶。

综上所述,如果把吴用放到三国,也就只能哪儿凉快哪儿呆着,要真是出来混估计下场比蔡瑁都惨。




万里清风来


吴用乡下学究,落第秀才。这个有施耐奄老先生的影子。元末三十余岁中举入仕,因与上司不合,不久辞官归隐。

三国演义中人物基本与历史吻合,故事虽有虚构,也是张冠李代。而水浒人物故事原型较少,各种活动战争基本靠作者想象。而吴老先生要么是清高不肯同污浊世,要么情商不高,混的并不如意,自然对当时社会较为不满,所以以英雄人物发泄心头的不得志。

吴用作为梁山军师,三号人物,所出计谋不过凡人,尽是狠毒阴谋,不过挑拨离间,杀人放火,名为请英雄上山,实为毁人家室,坏人前程,伤天害理。并无道义可言。

在战争方面更是如成人童话一般。宋时军事上并不弱,名将辈出,抗元四十余年即是明证。蒙古铁骑横扫欧亚,风卷残云,唯独对宋,伤亡残重。张叔夜一个掩杀,宋江等束手就缚,高俅十万水军竟被凿船而破,实在脑洞大开。水浒能成名,一是古代信息传播严重不对称,二是元末明初人民痛恨异族统治,自然不满腐败无能,引狼入室的宋王朝。施老先生将自己的快意恩仇浸入书中,书中的主张多是老先生意图,自然吴用之智之经历亦代表老先生之智之经历。老先生当时不过常人,吴用之智自然常人,放到谋士如云的三国时代,连杨修之辈都比不了,不要说诸葛亮,郭嘉,周瑜了。





夕子宛然


吴用只是跳梁小丑,他的名字已经说明了一切,他的谋划水平只能是算计人,没有大的谋略,就相当与算计赵云的桂阳太守是赵范,根本不入流。连一个武将赵云都算计不到,更不用说和其它的谋士相提并论了。

在《水浒传》中我们看看吴用有什么谋略。

以、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杨志,夺了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生的金银珠宝。

二、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

三、晁盖曾头市兵败后,吴用又假扮算命先生,在卢俊义家写下藏头反诗,将卢俊义也暂时骗上山。卢俊义回去后被陷害,将被处斩,石秀劫法场亦身陷北京城,吴用及时出计,先发无头帖子稳局势,又差时迁火烧翠云楼,并救出卢俊义、石秀。

当然吴用的计策有很多,但是基本都是一些见不得光的勾当,都是用来算计别人,在战略规划,战局分析都是统统的没有,那么三国中的谋士又是怎么样的呢?

三国会算计别人的谋士中,最厉害的当属贾诩,这个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但是贾文和用计能保全自己,能分析敌情,相对吴用的只会阴谋诡计高很多,而三国中会阴谋诡计的人不少,就以赵云攻桂阳为例。

曹操赤壁之战失败之后,刘备在荆州打着刘琦的招牌,到处攻占城池,在安排赵云攻打桂阳的时候,桂阳太守自知不敌,就开始算计赵云。看到赵云来了,赵范没怎么抵抗就投降了,而且赵范和赵云都是真定人,是同乡,又都姓赵,赵范主动提议结拜为兄弟,这就是开始算计赵云,一开始赵云没有察觉,也就同意了。

后来赵范提议将其嫂子嫁给赵云,赵云大怒,说这种事是乱人伦之事。因为赵范想通过这样收拢赵云,但是赵云那你是吃素了,果断不中计。一计不成,又来一计,赵范又暗中布置兵力要擒杀赵云,只是不是赵云对手,最终失败。

从赵范的表现来看,他所用的计谋和吴用在水浒中的层次差不多,而赵范在三国是什么水平呢?是一个不入流的水平,所以说吴用的水平在三国中也就是个不入流的水平。


帝国烽火


吴用属于缺乏大局观的谋士,小聪明很厉害。跟三国演义里面的陈宫很相似,陈宫也是把吕布带的越走路越窄。当然,根据水浒的描述,吴用的谋略比陈宫还是要厉害一些的,在三国演义里大约属于一流谋士之外,二流谋士顶峰的样子吧,换成游戏术语来说就是智力在90以上95以下。

望采纳。


努力的洋葱


吴用只适合出一些小点子比如智取生辰纲,或者占领一个山头勉强能有用武之地。

但是你让他去治理一个国家,或者打正面战场的大规模战役,估计没有这个能耐,最大的一次征方腊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没看到他出过什么高招。

况且诸葛亮最强的还不是用兵,治国才是他的杀手锏。


云端的曼彻斯特


吴用没出过什么好主意,都是丧尽天良的主意或是雕虫小技。这厮最后在宋江坟前吊死在歪脖树,可见其所作所为,令人不齿。

征方腊,有一节,死了24名将佐,宋江伤感唏嘘,这厮居然说:人的生死天定,主将何必摧残玉体,且请料理国家大事。看到这里,恶心的不得了。哇靠,弟兄们死了,一点感伤也没有,只是捧宋江的臭脚。

吴用就是个小人而已


Jasonxia916


平平凡凡,很平庸,学公孙胜。樊瑞等。吴用意气用事,误了大事。别招安,反抗到底,奸臣一日不除心不安,除奸臣,保国为家,家贼不除,江山难安定。


雅各38


吴用基本上出一些馊点子,没什么大用。在三国谋士里面,排不上号,三国谋士基本都是行军打仗,治国理财,战阵谋划,著名的如诸葛亮庞统司马懿荀彧荀攸郭嘉贾诩法正等,很水的诸如蒋干张松孙乾等,也是理事能手或者学儒。岂是吴用可比。


宝马银枪


吴用与三国中的一等谋士不可同曰而语,(像孔明:郭嘉:凤雏等)最多与蒋干划等号都算抬举此人,况此人极不厚道,見风使舵,是个唯利是图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