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马超不死,北伐一定能成功,马超到底有多厉害?

元哥说历史


马超何许人也?马超可是一个让曹操胆寒的人物,高超的武力,他的军队使用类似于古罗马军团的标枪投掷战术,一时间驰骋西北,威风八面。但是如果说有马超的话,诸葛亮的北伐就一定会成功,这是没有根据的。

光杆司令马超已经不再是那个杀的曹操割须弃袍的锦马超了

马超之所以猛,那是因为他的凉州军团十分厉害,战斗力特别强,而且大多是骑兵,骑兵打步兵,属于降维攻击,自然战斗力爆表。马超鼎盛时期拥有十几万骑兵,身边还有诸如庞德这样的猛将.

由于马超有羌人血统,附近的羌人也对他非常敬重,可是在和曹操一战之后,马超丢失了根据地,妻儿老小都被曹操杀害,就连庞德也死心塌地地投靠了曹操。在他的身边,只有一个堂弟马岱,曾经威震西凉的马家军已经成为了历史名词。

马超在凉州的影响力降到了谷底,他投靠刘备之后所做的就是在下辨之战中策反氐族雷定等人声援刘备,结果被曹休曹洪打败。注意,这不是曹操的主力,所以说当时的马超,已经不是那个打的曹操弃袍割须的一代名将了。

第二,刘备集团对于马超并不信任,不会对其进行重用

马超的父亲马腾是怎么死的?那是被马超自己作死的,马超为了反对曹操,完全不顾马腾正在许昌,甚至写信给韩遂,要以韩遂做老爸。这样一个不孝之人,肯定会让刘备等人,心怀忌惮。而且马超在投靠刘备之后,曾经一度看到刘备就直呼其名,这种做法让张飞极为不满,张飞曾经想杀了马超。

再加上马超是一个曾经的诸侯,这可是和刘备平起平坐的人物,失败之后才投靠了刘备。投靠刘备后的忠诚度,十分值得怀疑,如果重用他,那就意味着给他大量的资源,马超会何去何从呢?万一马超再次动了心思,决定自立为王,刘备那不是要哭晕在厕所了吗?

所以在刘备时期,马超就扮演了一个花瓶的角色,毕竟他的名声还在,能够吸引一部分的人来投靠。就算诸葛亮上台以后,马超依然不会得到重用,原因很简单,马超不是诸葛亮派系的人,诸葛亮是荆州派,他所用的人都是自己派系里的兄弟,马超作为其他派系的,完全不会得到重用。

总结

所以说马超既使不死,也不可能对魏蜀吴三国的局面,造成根本性的改变。以他的能力,以及在蜀汉帝国中尴尬的地位,他可能连凉州都不可能再次涉足了。


历史评说


马超,字孟起,曾为西凉地方割据势力,是能够和曹操叫板的人物。可惜的是,马超归顺刘备后,被闲置,郁郁不得志,于公元222年病逝。有人认为,如果马超没有早亡,活到诸葛亮伐魏时期,给诸葛亮当先锋,冲锋陷阵,可以统一中原,复兴汉室江山,这是真的吗?

个人认为即使马超没有早死,也不一定能够伐魏成功,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首先,马超威震西凉的时代早已过去。

马超出身于西凉,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他曾接手父亲马腾的军队,与叔父韩遂,一同反抗曹操。他在数日间,便占领了潼关,直逼长安。曹操亲自带领大军,和马超大战一场,才艰难取得胜利。当时,马超在西凉是首屈一指的大人物,手下十几万骑兵,威风凌凌。羌人对马超非常敬重,将其奉为“神威天将军”。

而现在,马超早已日落西山,父亲马腾、两个兄弟马休、马铁都被曹操所杀,自己的妻儿杨氏、董氏、马秋等人也被害,就连副将庞德也归顺了曹操,只剩下了堂弟马岱。《三国志·马超传》中记载如下:

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唯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

虽然现在的马超在西凉还有一定的威名,毕竟他连军队都没了,人也归顺了刘备,对西凉的威慑力降到了冰点。属于马超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他只能作为蜀汉的一员大将,五虎上将之一,守卫边关。

其次,马超也年过半百,年老体衰,不堪再战了。

虽然马超是五虎上将之中岁数最小的,他于公元222年病逝时也47岁了。如果他还活着,很快就到了50岁了,在古代,这已经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即使他年轻时,再能干,再勇猛无敌,此时也是日落西山了。马超年轻时,勇冠三军,十七岁就跟随父亲马腾征战,斩杀董卓旧将王方、李蒙,使天下耳目为之一新。

他后来,潼关之战中,将曹操杀得割须弃袍,渭水之战将曹操射得夺船避箭。马超最引人为傲的是,他单挑曹操手下第一勇士“虎痴”许褚,并将“裸衣”状态的许褚打败,奠定了无上威名。他还在葭萌关,大战张飞,这一战也是三国时期的巅峰对决。然而,这些都是马超青年、壮年时期的光辉事迹了。现在的马超,快50岁了,早已过了黄金期了。此时的马超,骑马都不一定利索了,想要继续征战,难啊。

最后,马超一个人的武力,无法左右诸葛亮伐魏失败的结果。

马超即使再厉害,也只是一个人,无法左右蜀汉和曹魏战局。如诸葛亮第一伐魏,顺风顺水,打了曹魏一个措手不及。诸葛亮将赵云、邓芝派到箕谷,佯攻曹魏,作为奇兵。实际上,他是攻打祁山,很顺利打下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然而,在曹魏反应过来后,魏明帝曹叡派出张郃,夺取军事重地街亭。

诸葛亮在街亭的守将是“纸上谈兵”的马谡,将营寨扎在山上,被张郃围困,断绝水源。最后张郃顺利夺取街亭,取得大捷,诸葛亮看到街亭丢失,不得不退兵,这次伐魏,虽然没有马超,可是有不次于马超的赵云出战,也没改变战局。这一战,虽然蜀汉没有遭到大的损失,可是兴师动众,却劳而无功,就是失败。

即使马超活着,参加诸葛亮的这一次伐魏,也很难改变马谡丢失街亭,无奈退兵的结局。一个大将对战局的影响是很小的,只有诸葛亮、司马懿这样的一军主帅,才能对战局造成很大的影响,左右战局。

总结:即使马超不死,活到诸葛亮伐魏,并随军出战,也是和赵云一样的老将了。虽然马超曾在羌人、西凉有过很大的影响力,这时也荡然无存了。西凉归顺曹魏多年,是不会跟着马超了,反叛曹魏了。此时的马超,就和赵云的作用是一样的,精神意义大于实际作用,已无法在战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了。因此,即使马超不死,也诸葛亮伐魏也不会成功。

魁哥说三国


马超是否厉害?其实和北伐一点关系也没有,投靠刘备的马超,如同被拔去毒牙的毒蛇,或者被砍掉利爪的猛虎一般,失去了勇猛之心。

马超厉害吗?既厉害又不厉害。说马超厉害,是因为马超确实有厉害的地方,比如潼关之战,天下枭雄一般的曹操亲口说差一点被马超困住了,再比如马超初来成都,兵不血刃就逼着刘璋投降,这就是厉害。



马超的厉害,还有一人独战杨阜等宗族七人,除杨阜外,全被马超斩杀,这是马超的勇武。马超不论自身实力的弱小,数次起兵对抗强大的曹操,这是马超的强悍。

说马超不厉害,是因为马超投靠刘备之后,基本上没啥建树,与马超早年独立阶段,完全是两个人,马超在下辨之战中负责策应氐族雷定七部合计一万余人声援刘备,结果被曹休和曹洪打败,还折了吴兰与任夔,其中吴兰还被马策应的氐族中的阴平氐王强端所杀。



这可是马超在投靠刘备之后参与的唯一一场大战,以失败告终,在这之后,马超除了汉中之战就没有参与任何蜀汉的对外战争,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没有带马超去,等到刘备夷陵战败之时,马超也病死了。

马超其人虽然是汉人,但是身上流着四分之一的羌人血统,其行事风格、为人处事与当时的少数民族羌人相差无几,马超自幼生活在羌汉杂居的地方,又因为作战勇猛,敢于对抗曹操赢得羌人、氐族的崇高威望,而这些威望让马超能够轻易取得羌人、氐族的支持,这也是马超身上的优势。



但是马超身上的劣势同样明显,相比于优势有过之而无不及,马超选择对抗曹操,却牺牲了远在中原地区作人质的家族数百口人的生命,以至于在后来痛哭后悔,反过来说,这难道不是马超本人造成的后果吗?

马超如此不重视族人的性命,甚至自已亲人的性命也不重视,马超的一个儿子在冀城之战中被杀,另一个儿子在汉中被杀,老婆也被迫改嫁,马超如此的薄情寡义,也是很难让人信任的原因所在。



马超作为一方诸侯,原本是与刘备平起平坐的地位,马超在投靠刘备之初,有一段时间是直呼刘备姓名的,这种行为引起了关羽、张飞相当的不满,关羽想入益州与马超决战,而张飞甚至想杀了马超。

一个破产的老板到另一个老板处打工,能让人重用吗?一旦重用马超,不是让刘备感到莫大的风险吗?重用马超,很容易让马超获得资源,当过老板的马超,一旦有资源,立即就能满血复活,从刘备这里独立出去自立山头,这是刘备绝对不允许的。



刘备之所以不重用马超的两个原因就是:一马超薄情寡义,二马超曾经是一方诸侯。

再回到北伐之事来说,刘备生前除了汉中之战外,以及关羽擅自扩大的襄樊之战外,再也没有北伐,不仅没有北伐,反而有东征孙权的夷陵之战,而马超对孙权是没有任何兴趣的,马超感兴趣的只有北方,也就是北伐,一是报仇,二是夺回曾经属于自已的地盘。



别说刘备没有机会北伐,就算刘备有机会北伐,也不会让马超重用,马超在刘备活着的时候就是一高级花瓶,不仅位列汉中王进劝表的排名第一位,当时的诸葛亮才排第五,关羽排第六,张飞排第七,远低于马超,另外马超官至骠骑将军,领凉州牧,骠骑将军可是仅次于大将军的蜀汉第二高武将职位,马超的官职、爵位在蜀汉都是数一数二。

即使是诸葛亮时代,也不会重用马超的,诸葛亮重用的都是荆州系的人士,比如马谡、蒋琬、魏延、费祎、向宠、郭攸之、董允等等,虽然关羽、张飞都去世了,诸葛亮也不会重用马超。



退一百步说,就算诸葛亮用了马超,北伐就能成功吗?

当然不能,北伐成功与否,不会因为有一个马超的加入而发生改变,诸葛亮北伐失败的根本原是蜀汉实力太弱,曹魏没有动乱,再加上魏国人才济济,尤其是司马懿,虽然能力不如诸葛亮,但是依靠魏国强大的实力,以及正确的策略耗死了一意北伐的诸葛亮。

就算有马超出战又如何呢?



人家司马懿根本就不跟你交战,马超再勇也没有办法,打仗靠的是头脑,仅仅依靠武力勇猛,在三国时期,已经很难打赢一场决定命运的战争,三国时期的战争,全都侧重于谋略的战争,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如此。

当然了,马超如果不死,并且参加了北伐,也许能打赢一两场局部战争,但是对于北伐大业来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诸葛亮都不能完成的事,十个马超也完成不了,况且马超还非常缺乏头脑与谋略。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题主这个问题太绝对了,仅凭马超一人来保证北伐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一,北伐是一个巨大的战略行动,绝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即便第一次出祁山,拿下了长安,后面还需要直接面对拥有青幽并冀豫兖六州实力的曹魏,还是很艰难。要很长时间的人才,物资储备,要消化已经占领的地区,需要一两代人的努力才行,有可能再次把诸葛亮熬死。曹魏在这个时期内完全可以训练出一大批优秀将领和部队。

第二,这么一个长久的过程,是需要一个庞大的完整体系来运作。某些关键的个人可能会产生关键的作用,但是在面对庞大体量的敌人时,影响力并不能像演义中那么大。三五个人的功夫再高,再能打,面对一千骑兵持续攻击也会被踩成泥巴。吕布的下场已经证明了这个结论。

第三,马超不死会不会对北伐有用?这个是肯定的,绝对有用。马超曾经在西凉人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诸葛亮北伐如果用马超为先锋,拿下凉州会简单的多,并且肯定会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但是隐患也会同时出现,拥有强大实力的马超,诸葛亮还能否控制得住?毕竟刘备后期对马超也是压制使用的,并没放手让他去收复西凉。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不可控因素,如果矛盾爆发,北伐失败不说,现有的成果都会丢失。

第四,如果说需要一个人不死来保证北伐成功的话,这个人应该是刘备。刘备在蜀汉阵营中,是一个信仰般的存在,他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大批的能臣良将为他卖命。如果他还存在,可以领导北伐,出现战略失误的可能性极低,将领的能力会被充分发挥(魏延申请子午谷进攻肯定会被通过),整个团队的凝聚力会有很大提高。这么一个高效的团队,全力运作起来,通过策划几场战略决战消灭曹魏的主力部队,十年内是可以将曹魏赶到北方的。

所以,要想用马超一个人保证北伐的成功,一方面他要保证他人品一直爆发,永远都能在关键位置发挥关键作用,另一方面他要一直忠心耿耿不会反叛。这样分析下来,这个概率已经极低了。


鲁赤水


我是人者仁义也,用正史说三国。

马超如果没有去世对于蜀汉的北伐还是有一定作用的。这主要来自于马氏家族对于当时凉州地区的羌人的号召力,注意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而诸葛亮北伐的主要目的是占据凉州和关中,第一次北伐的主要目标就是凉州,而马超假如存在的话,对于诸葛亮的北伐夺取凉州无疑是非常有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谈到东汉末年凉州的情况了。

在历史上,凉州从东汉中后期开始不断爆发羌乱,羌乱一度袭扰关中,使得东汉政府花费大力气镇压羌乱,很多人所知晓的凉州三明——皇甫规、张奂与段颎都是在镇压羌乱中名声显赫。羌乱一开始的镇压东汉政府依靠的是关东人,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士人和武将组成的群体,但是这些人不是凉州本地人,所以他们的行为十分差劲,打仗的时候搞贪污腐化,而后郡县的长官多为关东的士人,他们对付羌乱只有一条法子,那就是让凉州人内迁,当然这种内迁是极其残暴的,按照凉州人王符的记载,这些郡县长官直接派人破坏田地和庄稼,然后破坏当地居民的房屋,然后内迁的人也没有安置产业,导致大批凉州平民成为流民,凉州作为边郡成为白地,这自然引起了作为凉州本地豪强的不满,在政府军无力控制羌乱的时候,凉州的豪强站了出来,开始为家乡做事,前面提到的凉州三明就这种情况下冒出来的,羌乱最后虽然平定,但是本地人对于东汉政府十分痛恨,而且大批的羌人和汉人杂居实际上很有羌人已经汉化。

知晓一点三国历史的都知道西凉地区有两个比较有名的军阀韩遂和马腾,马腾就是马超的父亲,马氏一族是马援的后裔,从马腾父亲马平开始娶羌人女子为妻,到马腾继续娶羌人女子为妻,羌人和汉人的合流,但是凉州的汉人对于东汉政府对于凉州的破坏十分痛恨,而凉州的豪强也十分不满,最终在东汉末年再度引发叛乱。前面说到的韩遂本人是凉州的大族,本人担任过凉州从事,曾经到洛阳觐见过大将军何进,韩遂是凉州地区的名士,可以说他也是儒生,但是东汉末年爆发的凉州叛乱韩遂却被推举为首领,而马腾也一样。对于凉州人来说马腾或者马氏一族是十分有号召力的。而且马腾包括马超都是汉羌混血,对于羌人来说号召力更强。

马超本人在也是在关中割据多年的一方诸侯,后来在曹操的武力进攻和凉州部分豪强的驱逐下被迫离开凉州,但是马氏的名声还在,这个招牌就是政治影响力。

所以并不是马超本人也多厉害,而是这个名头对于凉州的部分羌人和汉人具有号召力,假如诸葛亮北伐时,马超还存活,带上马超前去凉州,说不定也能够收到奇效。


人者仁义也


历史的进程绝对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改变,马超马孟起固然堪称是难得的良将,其西凉铁骑更是堪称无敌,渭水之战就连曹操都不得不割须弃袍,最后只能用反间计离间他和韩遂的关系方可得胜,然而也因为他的野性难驯造成其后半生之碌碌无为。

西凉“锦马超”,渭水之战西凉铁骑名震天下

要说起马超就不得不说起其成名的“渭水之战”,此一战中其西凉铁骑发挥了优势。

孙刘两大集团在赤壁之战打破了曹操不可战神的神话,这种情况给了西凉马超一个错觉,误以为曹操的实力已经难以压服西凉各部了。蠢蠢欲动的野心令其顾不上在曹操手里的马腾,因而马超的举动无疑是加速了马腾的死亡。

西凉赖以成名的军队则就是“西凉铁骑”,董卓数千铁骑竟让各地诸侯不敢动弹。与以往的西凉铁骑所不同的是,马超的西凉骑兵并非算传统意义上的骑兵,他的部队里步兵的人数远远高于骑兵,与以往擅长弓弩的骑兵部队不同,马超的部队里人手一杆长枪,他们并不擅长弓弩骑射,却极其擅长投标,这种方式比之更加具有穿透力,因而就算是以骑兵起家的曹操,碰上这种打法也拿他没辙。

而且更主要的是,西凉地区常年和羌胡打交道,因而造就了西凉骑兵的战斗力异常彪悍,往往是你给我一剑我反手就是给你一刀。

曹操的部队是不惧野战的,其“虎豹骑”更是堪称精锐,然而碰上马超的骑兵竟然被逼的割须弃袍,最后不得不放弃正面作战而采用离间计说明了马孟起的厉害之处。



不顾父亲生死的马超,野性难驯的马超造就了在刘备帐下尴尬的处境

当看到《三国演义》张飞挑灯夜战马超之时是何等的精彩,历史上的刘备对马超也是心心念念。当然与其说刘备心心念念的是马超,倒不如说心心念念的是马超帐下为数不多的西凉骑兵,这支在渭南之战大发神威的骑兵部队如果能够加入刘备对其帮助是极其大的,而马超最终也为刘备所收服,可加入了刘备帐下的马超不仅未受重用反而最终因为过分压抑而死,而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其自身是密切相关的:

  1. 马超的出身特殊,在投靠刘备一切,马超也是西凉的一方诸侯,手上的兵马也有十余万,这就注定了一旦马超再次拥兵自重,难保其不会有异性。一旦其拥兵自重,那么其就如脱了僵的野马,刘备集团将再无收服他的可能性。
  2. 在渭南之战前,当时马超的父亲马腾在曹操的手里,这是曹操辖制诸侯的一个手段,以防他们有异性,然而我们看到就算是父亲在曹操的手里,却也没能遏制住马超的野心,最终马腾身死。马超这样的举动给了刘备一个心眼,一个为了自己的野心连父亲身死都不管的人你觉得他会在乎忠孝节义吗?再加上其本身就是西凉人,西凉崇尚的是弱肉强食,对于儒家这一套本就淡漠。
所以无论马超是否在世,很大程度上刘备或者诸葛亮都不会对其重用。

小闵学历史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马超为“五虎上将”,而到了《三国志》里面,就成了“爪牙”了。《三国志》记载:

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

啥是爪牙?

说的好听点叫“党羽”,说的难听点叫“狗腿子”,这与五虎上将的美誉相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差的十万八千多里,陈寿嘴巴够损的啊!


马超人生最高光时刻是在潼关之战,此战打的曹操割须断袍,抱头鼠窜,差一丁点儿就把老命丢在那儿了,曹操侥幸逃脱之后,喘着粗气叹道:“马儿不死,我死无葬身之地也!”

马超人生最悲催时刻是在翼城之战,此战马超败得一干二净,他眼睁睁地看着妻子以及三个幼子,被梁宽一刀一个砍了头,尸体从城楼上扔下来。他空有一身本领,却不能施救,真乃人生最悲惨之事了!

后来,马超的粮草吃光了,人马跑没了,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投靠了刘备。


其实,马超打心底是看不上织席贩履的刘皇叔的。之前,刘备多次向马超抛出橄榄枝,但马超嫌刘备庙太小,每次都残忍地拒绝了,这次实在走投无路了,才想起了“爱慕于他”的刘备。

当时刘备正攻打成都呢,围了好多天,久攻不下,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就好比一个月没吃东西的饿狗,眼巴巴地盯着玻璃柜子里的肥肉,哈喇子流了一地,可就是吃不到。

刘备眼见马超来降之后,大喜过望,比见到亲爹复活都要高兴一百倍,因为马超来的正是时候。

刘备眼珠子骨碌一转,想了道妙计,他让马超在成都北门竖起马家军大旗,并给他几千人马虚张声势。


马超的威名如雷贯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果然,刘璋看到马超的大旗之后,吓得面如土色,魂飞魄散,完了!城是保不住了,还是保个命吧,于是开城门投降。

就这样,马超只是出场露了个脸,就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成都,马超这脸超级值钱啊!之后,刘备大封功臣,马超因“出场”露脸有功,被封为平西将军,这出场费算是很高的了!

可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此战之后,马超就再无建树了,不仅不复当年之勇,而且后来还打了个大败仗。

怎么回事呢?


后来,刘备举大军进攻汉中,兵分两路,一路由张飞、马超、吴兰进攻武都,一路由刘备亲率黄忠、赵云攻阳平关。

结果,张飞和马超两个超级猛将,在下辩之战中吃了个大败仗,败的非常惨,吴兰战死,死伤大半,而打败他俩的居然是无名小将曹休。

此战搞得刘备十分窝火。

扯了这么多,似乎有些跑题,我其实就想说明一点,马超根本没有《三国演义》吹的那么厉害。


所以,就算马超不死,诸葛亮的北伐照样不能成功,因为打仗打到最后,打的就是钱,打的是经济实力。

三国之中,蜀国国力是最为弱小的,人口最少,人才最少,资源最少,以这样的国力,跟实力强大的曹魏硬碰硬,就算有十个马超也不顶用。

况且,诸葛亮出祁山的时候,马超即使不死,也有52岁高龄了,让将近退休的马超在战场上拼杀,你觉得他能斗得过20出头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吗?

我觉得不能!大家认为呢?


一半秋色


理科男答历史。

说归说,闹归闹,就算马超不死,北伐也不一定成功,但是马超确实非常厉害。

为何说马超不死,北伐也不可能成功呢,因为马超当时老了,没有年轻时候的威猛了。

那马超哪里厉害呢?光说一件事,大家都会觉得马超牛!他曾让曹操割须弃袍,这是无人能做的事。

曹操有一只军队非常勇猛,叫虎豹骑,据说无一败绩,但是遇到马超,连战都站不稳了,足以看出马超与他的西凉军有多么骁勇。

曹操也曾夸赞过马超,说他不减吕布之勇。

马超的光鲜事迹数不胜数,当初刘备攻打成都之时,久攻不下,结果马超一来,刘璋直接投降,为啥呢?完全是因为马超的威名,让城中士兵直接崩溃,所以不战而败。

在《三国演义》中,马超的出场更是威武: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这完全就是一个拥有天生神力的神将啊。

马超曾与几名大将单挑过,第一个是曹操麾下猛将许褚,与许褚大战二百回合,最后被曹操叫停。

第二个便是张飞,和张飞大战之时,马超并未使全力,但仍是大战二百回合,最终被刘备叫停。

以上两次单挑叫停的原因,我猜测可能是怕许褚和张飞命丧于此。

综上所述,马超的武力确实高强,甚至可能还是三国时期,实力仅次于吕布的将军。


理科男读历史


诸葛亮算是没有赶上好时候,在他当政的时候,蜀汉是处在了非常危急的关头。刘备贸然东征,随后蜀汉国内的很多精英,大部分都死在了夷陵之战中。


蜀汉在三家里面,本身就是最弱的一个,他们先天不足,自己也缺乏资源,人才储备自然是三家里面最弱的一个。随着夷陵之战的损耗,再加上时间的流逝,蜀汉在诸葛亮当政的时期,就已经没有什么人才可以用了。诸葛亮多次北伐,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没有合适的人才可以用。

尤其是马超之死。作为蜀汉五虎将之一,马超加入刘备阵营的时间是最晚的。他在蜀汉内部的地位较高,毕竟曾经是称霸一方的人物,在蜀汉各种国家大事的时候,他都是名列前茅的人物。


马超的军事能力也非常出色。他曾经在与曹魏的交战中,把曹操给逼入到了绝境中。有人甚至认为,如果马超还在的话,诸葛亮的北伐结果应该会有改变的。那么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我认为肯定不是这样的。首先马超即便是还在,诸葛亮也不敢用他。 对于诸葛亮来说,马超不是随便就能启用的人,刘备为何没有用他呢?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马超这个人不仅曾经割据一方,而且他还有着非常大的野心,在被曹操打败之后,他的野心也没有改变,仍然是打算东山再起,打回西凉。

马超与刘备同样是诸侯,他屈居人下肯定是非常不情愿的。偏偏马超这个人的操守非常糟糕,他不顾大义,害死了自己的父兄,随后更是不顾自己的家庭,导致全家被杀。


这样的人在刘备的手下,也是一个大的隐患。所以刘备虽然许以马超高官厚禄,但在军事方面一直未重用他。同样的理由,诸葛亮也不可能委马超以重任。

如果在北伐中重用马超,就必须要给他一定的兵权,他是有能力独当一面的。可这样对于蜀汉政权会造成一些消极影响,这肯定是诸葛亮们所不愿看见的。

此外,就算是马超没有死去,他在北伐的过程中也没有办法改变战局。 马超当时的年龄已经非常大了,他的打法,也并不擅长北伐这样的战斗。


马超在西凉地区,更多是采用骑兵战术,他非常善于运用骑兵。不过蜀汉地区的军队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大部分是以步兵为主,更多是采用山地战的打法。

西川与汉中这些地区都是有着众多的山地,蜀汉军队能利用这种优势,成功就抵抗曹魏军队。可马超并不擅长指挥这样的军队。要让他更多来指挥山地战打法,也是有些难为他了。

诸葛亮本人在国内练兵,由于资源匮乏,他们没有办法训练更多的骑兵军队,诸葛亮还吸纳了更多的外族士兵。这些军队并不是马超擅长的类型。诸葛亮要想有更好的成绩,起码也是需要有更多擅长山地战法的名将。


诸葛亮的几次北伐,并不是想要夺取雍凉地区。最初他用马谡失去街亭后,自己就放弃了继续进攻的念头。蜀汉后面的几次北伐,更多还是佯攻,利用这种打法来侵扰曹魏,让他们不能安定发展下去。

在这种频繁的侵扰下,曹魏甚至一度出现了要放弃雍凉的想法。既然没有怎么真打,对于诸葛亮来说有没有马超也就无所谓了。况且,对于蜀汉来说,他们与曹魏之间悬殊的差距,是北伐无法成功的原因,这并不是马超一个人能改变的,除非是蜀汉能夺取雍凉等地,利用整个西部来与曹魏对峙,那才有可能恢复中原了。


岁月是一条河流


蜀汉北伐成不成功,跟马超没有关系,蜀汉五次北伐注定失败,为什么说注定失败,兵家言.谋事.谋势.谋局,蜀汉北伐又称北伐中原,是三国时期蜀汉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

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首先蜀汉五次北伐对曹魏战争只是谋势,只是几次局部战役,对曹魏并无多大影响,

从以下几个观点分析,

从曹操携天子以令诸侯开始,三国局势基本已经注定下来,我一直以曹操携天子以令诸侯是一局谋局,阳谋,通过汉朝天子的招牌,曹操招揽了一大批的人才,比如董昭、钟繇等汉室老臣,也同样的招揽了荀攸、郭嘉等人才,诸多文臣武将不仅扩张了曹操的势力,也为后来统一天下打下基础。这个阳谋高明在于:以天子名义发出诏令,即使各路诸侯知道是曹操的计谋,却不得不遵循,因为自己是臣,既然是臣那么就要听君主的命令,这是大义,所以尽管无奈但只能服从,只能在背后骂骂曹贼。

曹操高明之处在于比董卓就是不取代天子,自己意思用天子名义发,董卓是自己意思自己名义发,就好比职场领导,一个正厅,一个副厅,副厅能力强有实力把正厅权力架空,副厅平时小事自己盖个章解决问题没人敢说,但是上台面事还得拿正处章遮羞,如果不这样肯定招下属挤兑,也就是同样办事,前者招人骂,后者招人恨,董卓就是后者,

接上话题为什么说三国局势基本已经注定下来,曹操靠着副厅的实力能力把正厅架空,拿着正厅的章,拉大旗,扯虎皮大肆扩充实力,到后期送走正厅,挤兑走同行袁绍,吞并其实力一家独大,阳谋谋局成功,而此时的刘备还在刘表那混,打着天子招牌,占了巴蜀荆州益州,谋到自己势力.有跟曹操称雄的资本 谋势成功,

再说孙权吧,典型的富二代,继承孙策资本,上位就谋势成功,后期孙权如果能够好的解决山越问题加以利用,应该最有可能一统三国,因为孙权寿命最长,曹魏刘蜀都有自身内部问题。

回答题主问题,一个马超影响不了三国走势,马超最多算个子,多谋个子影响不了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