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時乖運蹇的詩人,寫出“百無一用是書生”,身世讓人感慨萬千

引言

在一度熱播的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片頭曲中,有這樣一句歌詞“誰說書生百無一用”,歌詞讚揚了文人入仕,為國為民,大有可為。但現實生活中卻時常有人把“百無一用是書生”當做戲謔自嘲之語,最早說出這話的便是紀曉嵐同時期的詩人黃景仁。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雜感》

詩中,詩人寓指自己功名未成,只知道賦詩抒憤。他慨嘆,在世人眼裡,書生只是“百無一用”的大傻瓜。

一生時乖運蹇的詩人,寫出“百無一用是書生”,身世讓人感慨萬千

書生

今天,人們談起自己的工作,往往說,“我自豪我是一名人民教師”、“我自豪我是一名鐵路工人 ......那麼,數百年前,黃景仁一個讀書人,為何會對自己書生這個身份發出如此之感慨呢?

或許,我們須得走進黃景仁的生平,方能管中窺豹,揣度一二。

自幼失怙

黃景仁,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人。陽湖,現在的江蘇省常州市,至今,常州市內還留存有黃仲則故居。

黃景仁是北宋詞人黃庭堅的後裔,他的祖父黃大樂,為高淳校官;父親黃之掞,為縣學生。乾隆十四年正月四日(1749年2月20日),黃景仁出生於高淳學署。

朝隆十八年(1753年),四歲喪父,只好跟著祖母讀書。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祖父黃大樂去世。次年,祖母呂孺人去世。兩年之間,祖父祖母相繼別他而去。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他十五歲時,哥哥黃庚齡也患病去世了,留下一個老母親相依為命。

一生時乖運蹇的詩人,寫出“百無一用是書生”,身世讓人感慨萬千

少而聰慧

少負盛名

黃景仁天資聰穎,八歲能制舉文,

九歲便能詠出“江頭一夜雨,樓上五更寒”對仗極工穩的詩句。

十五歲那年應童子試,在三千名童生中名列第一,受到當地父母官的賞識。都認為將來他中舉考取功名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

十六歲,補博士弟子員,在宜興氿裡讀書,與有著幼年喪父的相同經歷的汪中交好。

良師益友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和洪亮吉結交,從此專心於詩詞創作,兩人時常秉燭夜談,有時夜深了,黃景仁仍不願睡去,寫作詩篇,每賦得一文,他便把洪亮吉叫醒,請他品評,常常是“亮吉一夕數起,或達曉不寐”。

對於洪亮吉---這個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知交好友,黃景仁是滿懷依戀之情,每與友人別後,他便寫信給洪亮吉,埋怨身側無他:“茫茫人海,無聊之極”。

從此音塵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煙

淚添吳苑三更兩,恨惹郵亭一夜眼。

詎有青鳥緘別句,聊將錦瑟記流年

他時脫便微之過,百轉千回只自憐

--《感舊》(其四)

知交不在身邊,任佳釀似瓊,兀自乏味,縱美景如畫,亦是無色。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黃景仁成家,娶妻趙氏。

同年,名士邵齊燾在常州龍城書院講學,愛惜其才,便邀請他來受學,黃景仁為其知遇之恩所感動,便和洪亮吉一同前去受教。

一生時乖運蹇的詩人,寫出“百無一用是書生”,身世讓人感慨萬千

秋試

乾隆三十三年,20歲的他參加了江寧鄉試,落榜。 此時的黃景仁,已經體會到了世事的艱辛。他喜歡在自己的詩中寫愁苦的語言,朋友都勸他莫刻意求異,作愁苦的詩詞,那些都是不是好的預言;邵齊燾待他情同父子,十分看重他,有意傳他衣缽,更不忍心看弟子鏤心苦吟,增病勞形,屢加勸誡,黃景仁深感師恩,卻仍不願放棄不平則鳴的詩藝追求,回顧自己二十年“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遂憤憤不平,寫下了上文中《雜感・百無一用是書生》這首詩。

乾隆三十三年(1768),黃景仁拜別恩師,收拾行囊,欲前往任徽州同知的王祖肅那裡,希望能夠謀求一個官職。沒想到的是,這一走,就是師徒永別,在他離開後約半年,邵齊燾與世長辭。

乾隆三十四年(1769)春季,正在徽州遊歷的黃景仁得聞恩師魂歸九天,如遭雷殛,肝腸寸斷,悲情四顧,天地亦悲,又能如何?他手撫恩師詩稿,痛吟七律一首,以示哀悼。

死別生離各泫然,吞聲側側已經年。

帆開南浦春剛去,舟到西冷月正圓。

當日祖筵如夢裡,即今展翰又天邊。

傷心一樹梅花發,更有誰移植墓田?

--《檢邵叔宀先生遺札》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夏,遊揚州。秋,回常州。冬,拜訪湖南按察使王太嶽,成為王太嶽的幕賓。

一生時乖運蹇的詩人,寫出“百無一用是書生”,身世讓人感慨萬千

落榜

乾隆三十五年(1770)秋,又參加鄉試,也不中。冬季,他帶著因異鄉乞食的一身風塵,帶著碌碌奔波的一番悲苦、帶著又一次名落孫山的滿懷愁緒,回到了故里。在萬籟俱寂的漫長寒夜裡,再一次翻閱著恩師的遺筆,師恩深重,往事歷歷在目,對恩師的懷念之情,噴薄而出。

因憶別時距今,真三載為千秋矣!不覺悲感俱集

三年誰與共心喪, 舊物摩挲淚幾行。

夜冷有風開絳幄, 水深無夢到塵梁。

殘煤半落加餐字, 細楷曾傳養病方。

料得夜臺聞太息, 此時憶我定彷徨。

--《寒夜檢邵叔宀師遺筆》

四方奔波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春,到秀水,遊覽安徽,成為太平知府沈業富的幕賓;秋,參加省試,無果,彼時,長子黃乙生出生。到了冬天,為了一家老小的生計,他只能別妻離子,再次離開家門,到太平去,在朱筠的幕中校勘文章。

當拜別年邁的老母親時,詩人內心沉痛而無奈,寫下了《別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別老母》

一生時乖運蹇的詩人,寫出“百無一用是書生”,身世讓人感慨萬千

天下母親一般心

鄙陋的柴門,擋不住猛烈的風雪,在這樣淒涼的夜裡,有一個令人牽腸掛肚的兒子,還不如沒呢!

端得是“字字沉痛,讓人不忍卒讀”!

此時的黃景仁已然飽嘗了生活的艱辛!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他在二十四歲生日時寫的自壽詞非常傷感:

蒼蒼者天,生我何為?令人慨慷。嘆其年難及,丁時已過;一寒至此,辛味都嘗。似水才名,如煙好夢,斷盡黃齏苦筍腸。臨風嘆,只六旬老母,苦節難償。

男兒墮地堪傷,怪二十、何來鏡裡霜。況笑人寂寂,鄧曾拜袞;所居赫赫,周已稱郎。壽豈人爭,才非爾福,天意兼之忌酒狂。當杯想,想五湖三畝,是我行藏。

--《沁園春》

長期以來,為謀生計,四方奔走,漂泊落拓,依人為生,心中自有一股對社會的不平之氣。他恨;他慨嘆!

歲歲吹簫江上城,西園桃梗記浮生!

馬因識路真疲路,蟬到吞聲尚有聲。

長鋏依人遊未已,短衣射虎氣難平。

劇憐對酒聽歌夜,絕似中年以後情。

--《雜感》

以致於後來越來越激憤,他要像禰衡、嵇康那樣罵人了。

臣本高陽舊酒徒,未曾酣醉起嗚嗚。

彌生謾罵奚生傲,此輩於今未可無。

--《雜感》

好在流年境況雖不利,幸有好友可相伴,“幸有微吟可相狎”,他和好友洪亮吉俱為朱筠的幕賓,兩人常常在工作之餘,談詩論詞,聊抒羈情。

一生時乖運蹇的詩人,寫出“百無一用是書生”,身世讓人感慨萬千

高光時刻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三月,黃景仁迎來一生中的高光時刻。太白樓上一場文人聚會,黃景仁年紀最小,穿著白色的袷衣站在太陽的影下,不一會便寫下數百字,其他客人都為之驚歎,紛紛放下筆,那一刻,一襲白袷的清俊少年,衣衫籠在夕陽影裡,一如王子安作《滕王閣序》之才華橫溢、文如泉湧,又好比青蓮居士謫仙人之風流倜儻、飄然不群。

紅霞一片海上來,照我樓上華筵開。傾觴綠酒忽復盡,樓中謫仙安在哉!

謫仙之樓樓百尺,笥河夫子文章伯。風流彷彿樓中人,千一百年來此客。

是日江上同雲開,天門淡掃雙蛾眉。江從慈母磯邊轉,潮到然犀亭下回。

青山對面客起舞,彼此青蓮一抔土。若論七尺歸蓬嵩,此樓作客山是主。

若論醉月來江濱,此樓作主山作賓。長星動搖若無色,未必常作人間魂。

身後蒼涼盡如此,俯仰悲歌亦徒爾。杯底空餘今古愁,眼前忽盡東南美。

高會題詩最上頭,姓名未死重山丘。請將詩卷擲江水,定不與江東向流。

--《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樓醉中作歌》

對於這個情節,《清史稿》列傳二百七十二 黃景仁傳中有所記錄:“著白袷立樓前,頃刻數百言,遍視座客,客為之輟筆。”

這個畫面也久久地停留在好友洪亮吉的記憶深處,許多年後,他這樣寫道:“君著白袷,風貌玉立,朗吟夕陽中。”

黃景仁由是名聲大噪,這篇即興之作被傳誦一時,士子都爭相模仿他的詩。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春,遊揚州。夏,回常州。秋,參加江寧鄉試,不中。冬十月,來到虞山,拜祭於恩師墓前,思及恩師往日恩情,又想到自己漂泊多年來雖然有了點名氣,卻時運多乖,屢試不第,悲涼之感瞬間湧上心頭,他忍不住淚眼滂沱,寫下一首詞:

人間呼殆遍,君似醉,也應醒。但枯樹黏天,浮雲掛地,有影無形。痛一點,墓門紫火,空嘔將,心血付浮名。一自子期去後,曲終江上峰青。

南沙頭枕尚湖濱,曾約共登臨。怎芒履來時,青山有恨,流水無聲。此間玉霄不遠,叩天關,風雨泣山靈。幹載仲雍言偃,一般蔓草荒城。

--《木蘭花慢·月下登虞山,哭邵叔宀先生》

悲痛之情,猶不能自抑,又寫下兩首七絕:

龍蛇往歲訝崩奔,宿草傷心滿墓門。

弟子下車惟有慟,先生高臥竟何言!

只雞久負平生約,一劍空懷國士恩。

令子成名公不見,此時悲喜總難論。

——《展叔宀先生墓》(其一)

傳經舊地黯凝塵,七載飄零寄此身。

入世日還深一日,愛才人總遜前人。

山丘涕淚關存歿,衣缽文章共苦辛。

後死亦知終未免,願分抔土作比鄰。

——《展叔宀先生墓》(其二)

字裡行間,情真意切,懷念之情刻骨銘心!祭拜邵齊燾之墓後,又到江寧。

一生時乖運蹇的詩人,寫出“百無一用是書生”,身世讓人感慨萬千

師恩

乾隆四十年(1775年)冬,因為覺得自己的詩沒有幽、並之地的豪士風範,於是決定北上京師,一是希望提高詩技;二則希望能在京城謀生。這點在詩詞中交待很清楚。

翩與歸鴻共北征,登山臨水黯愁生。

江南草長鶯飛日,遊子離邦去裡情。

五夜壯心悲伏櫪,百年左計負躬耕。

自嫌詩少幽燕氣,故作冰天躍馬行

--《將之京師雜別》

自然,討口飯吃才是頭等大事,黃景仁一生最大的希望,能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可以使供養家人,可以回報老母多年養育深恩。

我簪禿管亦沓來,相從願識金臺面。

斯遊端合決行藏,親老何堪久貧賤。

--《東阿道中逢汪劍潭》(節選)

落魄京都

抵達北京不久,也就是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的四月,黃景仁應乾隆皇帝東巡召試,取二等,被賜予二匹緞,任武英殿書籤官,任主薄。剛巧,老上司朱筠也回到北京,黃景仁就跟著他篆錄《四庫全書》,開始時混得還不錯,就有點小得意,誇口說:“人謂長安居不易,誤矣”。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他讓呆在老家的洪亮吉幫忙把其家眷遷來京都。洪亮吉勸不住他,只好墊

黃景仁住在京師接下來的時間,其實是很不得混的。4年間,接連參加了三次順天鄉試,其間,還拜到了鴻臚寺少卿王昶門下,無奈時乖運蹇,皆不中。

一生時乖運蹇的詩人,寫出“百無一用是書生”,身世讓人感慨萬千

粉墨登場

他不善交際,又自視甚高,落落寡合,自比三國虞翻,整天擺著一副“書生亦可傲王侯”的姿態,被一些達官貴人認為什麼狗屁才子,實乃不識抬舉、不近人情的“薄倖”之輩。而黃景仁呢,寧肯每天跟著戲子要飯,粉墨登場,又歌又哭,謔浪笑傲,也不願“摧眉折腰事權貴”。

如此這般,他在京城益發活得艱難,其詩作:

五劇車聲隱若雷,北邙惟見冢千堆。

夕陽勸客登樓去,山色將秋繞郭來。

寒甚更無修竹倚,愁多思買白楊栽。

全家都在風聲裡,九月衣裳未剪裁。

——《都門秋思》(其三)

這一篇便作於此時,其境況之拮据可見一斑。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這年,洪亮吉到京城,看到老友如此狼狽,時常舉債度日,就勸其將家屬送回故鄉,以減少開支。

客死他鄉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秋,應洪亮吉之約,遊西安,當時洪為陝西巡撫畢沅幕僚,不遺餘力向畢沅舉薦黃景仁,畢沅對他的才能感到驚奇,待如上賓,並援助他五百金。這一次,黃景仁感覺似乎看到了點希望,與洪亮吉辭別的時候,還信心滿滿的說“南溪邊,北江口,他時官滿放歸艘,我倘持魚壽君母”

回到北京後,他把錢全投入買官,打算賣了主簿一職,再買上地方實職。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春,他到吏部等待任官。只是他盤算雖好,卻未如願,按照當時官制,捐官之前,須除現職,他新官沒得到,舊職停了薪,吃飯都成了問題。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三月,債主登門,百般索討,黃景仁無奈之下,抱病離開北京,準備再赴西安尋求摯友幫助。卻因一路長途跋涉,舟船勞頓,到達解州(今運城)時病發已感不支,只好給好友寫信。洪亮吉接到書信及詩篇:

露檻星房各悄然,江湖秋枕當遊仙。

有情皓月憐孤影,無賴閒花照獨眠。

結束鉛華歸少作,屏除絲竹入中年。

茫茫來日愁如海,寄語羲和快著鞭。

--《綺懷》(第十六首)

一生時乖運蹇的詩人,寫出“百無一用是書生”,身世讓人感慨萬千

運城古建築

驚見詩中不祥之句,竟似有絕命之意,已覺不妥。當下,他“借馬疾馳,日走四驛”,不眠不休,趕往運城。只是,“而君已不及待矣。”

四月二十五日(1783年5月25日),在河東鹽運使沈業富的府邸中, 一代才子,溘然長逝,年僅35歲。

當洪亮吉抵達運城後,卻再也無法見黃景仁生前一面,唯餘眼前一方石棺。天人永隔,那一刻,洪亮吉才知何為至悲無淚。翌日,他便素冠白袍,千里扶柩,將故友送歸故地安息。

後來,洪亮吉遵其所託,將其文概悉數整理,編為一冊《兩當軒集》 ,且終身照料摯友親眷,盡心盡力,不曾怠慢。

又後來,洪亮吉編纂詩集時,寫下一篇悼文:

向平婚嫁為君畢,君一子一女,皆君沒後為之婚嫁,亦擬穿雲訪列真

一生時乖運蹇的詩人,寫出“百無一用是書生”,身世讓人感慨萬千

常州故居

結篇

杜甫公嘗言:“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文章出眾者,命運多桀;才華橫溢者,忌之者多。這句詩用在黃景仁身上,卻再恰當不過。

縱觀其一生,亦悲亦豪,亦貧亦狂。他有著倨傲的心性、出眾的詩才、不俗的抱負,卻一生命運多劫,“六赴鄉試,一概報罷”,終致顛沛流離,英年早夭,讓人感慨萬千,唏噓無限。

也許,對詩人而言,早死未嘗不是件解脫的事,以乾隆、嘉慶文字獄之盛,圓通如他的好友洪亮吉也終因文章獲罪,被髮配邊疆,這位完全不懂迎合盛世“只作獨夜不平鳴”的詩人估計也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

詩人固然早死,但他短暫的一生中卻創作詩詞二千多首,作品有《兩當軒集》和《西蠡印稿》傳世,可謂是登上了乾隆盛世的詩詞巔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