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創立中國黃頁網站,初見雛形被迫離開,究竟經歷了什麼?

成功沒有秘訣,我只是和1200人講了我的創業項目,900人說NO,300人加入,其中85人在做。而85人裡有35個全力以赴,我把其中11人成就為億萬富翁。

——比爾·蓋茨

最大的優勢:不為賺錢

雷軍有一年在聯想的演講裡提到:

他第一家學習的企業,是同仁堂,學習他們的真材實料,學習他們的對得起良心,還要把這兩條做成一個信仰。

他第二家學習的企業,是海底撈,學習他們的服務,要超越用戶的期望,要做口碑。

他學習的第三家企業,是沃爾瑪和Costco,學習他們的低毛利,學習他們的高效率,說企業的社會使命就是要賺錢提高效率。

創業做到這種境界的人,實在不多。

用雷軍自己的話說:

“小米,是我40歲在財務自由以後創辦的公司。”“這點最大的優勢就是,我不會為了錢去做什麼事情,這個事情是我喜歡的,我滿意的。”

2014年,我去成都西南財大上課的時候,我就跟學生預測,我說5年以後中國的首富很可能就是雷軍。

差不多,這事兒被我說中了!

一個在40歲,已經把公司做上市過,既懂技術,又懂管理,有魄力,也有熱情的中年男人,要為了興趣再重新啟航,實在是太可怕了。

他做什麼行業,千萬別跟他競爭——不是同樣境界的人,要不合作,要不就是遠離!

馬雲創立中國黃頁網站,初見雛形被迫離開,究竟經歷了什麼?

死磕的:是心中的那個“自己”

馬雲應該算是中國最成功最聞名的企業家了,大多數人往往崇拜著現在輝煌的馬雲,卻忽視馬雲成功之前所經歷的失敗!

1995年,那時中國還沒有互聯網,人們對互聯網還一無所知,馬雲創辦的“中國黃頁”是中國第一個商業網站,所以市場推廣的難度可想而知了,沒有人相信,所有人都把馬雲當騙子,所以,現在我們的創業者說創業有多少難,其實和馬雲相比要好的多了!

馬雲創立中國黃頁網站,初見雛形被迫離開,究竟經歷了什麼?

經過幾個月的艱難開拓,中國黃頁成功推出了一個嶄新的電子商務模式,但是因為資金缺乏,馬雲決定中國黃頁和西湖網聯合資,馬雲出任總經理,西湖網聯是大股東,但是兩者之間一直存在著很大的矛盾,幾個月後西湖網聯註冊全資子公司“中國黃頁”,這直接損傷了馬雲的中國黃頁的根基,為了保住黃頁,馬雲被迫辭職!

之後,馬雲北上加盟了外經貿部所屬的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EDI),馬雲團隊一手打造了國富通和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站,並且辦得很成功,但馬雲始終擺脫不了政府的控制,商人和官員衝突日益明顯,馬雲再次做出了痛苦的決定,回杭州三次創業,而這時新起之秀新浪,搜狐,網易一路高歌,可是身為中國互聯網元老的馬雲卻還是一是無成,所以這也種種地打擊了馬雲,而在這之後才有了阿里巴巴!

馬雲創立中國黃頁網站,初見雛形被迫離開,究竟經歷了什麼?

阿里巴巴成立以後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2000年互聯網大鱷孫正義給阿里巴巴融資2000萬美元,阿里巴巴擴展得非常快,每月燒錢近100萬美元,但之後遭遇互聯網寒冬,阿里巴巴陷入了最危險的時刻,資金鍊即將斷裂,但風險投資商不再願意掏一分錢了,甚至說阿里巴巴再不盈利就把網站拆了!

在互聯網寒冬的侵襲之後下,為救其身自斷其臂,把之前投訴巨資辛辛苦苦建立而成的國外辦事處都砍掉了,這也對馬雲以及整個阿里巴巴團隊造成了巨大的打擊,甚至連馬雲也開始懷疑自己。但是最終,90%的互聯網企業都倒閉了但是阿里巴巴挺過了寒冬,所以才有了其今天的繁榮!

馬雲創立中國黃頁網站,初見雛形被迫離開,究竟經歷了什麼?

人最可怕的狀態就是無常欲,只追求自我實現。

有一類人,他們的努力與旁人無關,他們死磕的,其實是心中的那個“自己”。

興趣成為信仰,就能創造極致

日本有位著名的“壽司之神”叫小野二郎,他今年已經93歲高齡,捏了大半輩子壽司,在日本被視為“國家珍寶”。

小野二郎的壽司店,被米其林餐廳評為三星,想要光顧他的店,需要至少提前1個月訂位子。

奧巴馬訪日期間,安倍就請他在小野二郎的壽司店裡用餐。

米其林餐廳的評語是:一家你可以為它專程來到日本的壽司店。

但這麼牛逼的一家店,其實,它只是一家位於銀座某辦公大樓地下室、只有10個座位的小店。

沒有豪華的裝修,空間也略顯逼仄,甚至連廁所都在店外面,被稱為世界上最小的“米其林三星“餐廳。

馬雲創立中國黃頁網站,初見雛形被迫離開,究竟經歷了什麼?

但是,對於做壽司這件事,小野二郎是一個絕對的完美主義者,並且執著到讓人感動。

小野二郎對食材的選用非常嚴苛,用的都是頂級的。

壽司的重要食材是魚貨和米飯,這些都不是隨便買來的,小野二郎要求各種食材的供應商都必須是領域內的專家。

比如,鮪魚不能隨便買,一定要是市場裡當天最好的一條。

小野二郎每天早晨都會去築地市場挑選最高級的魚貨,一直到70歲,才由於身體原因,慢慢讓自己的大兒子接替了這項重要工作。

食材有了,如何做也各有千秋。

烤紫菜、煎蛋卷、醃製魚貨、蒸米飯、為米飯保溫甚至是給章魚按摩……這裡的每一項都頗有考究,小野二郎和他的學徒也自有一套方法。

他們每天重複同樣的事情,以求精益求精。

其實,以小野二郎的技藝和知名度,他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小店做大,開更多的連鎖店,甚至上市。但他並沒有這麼做,用他的話講,

“我們不在乎錢,只想做出最美味的壽司。”

這就是工匠精神。

當一個興趣成為信仰,就會心無旁騖,就能創造極致。

馬雲創立中國黃頁網站,初見雛形被迫離開,究竟經歷了什麼?

工具理性,創不了大業

很多人說,雷軍是因為已經把一家公司做上市,實現了財務自由,才有心境和能力來做不為錢只為極致的事情。

但是,小野二郎呢?他做了將近60年的壽司,當初也就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

宗教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有一個著名的看法,他說:

“人都是理性的,但是人的理性有兩種,第一種理性叫價值理性,第二種理性叫工具理性。”

價值理性,就是一個人在從事自己行動的時候,只為自己的動機負責,為自己的目的負責。

一個宗教徒會說,“做到儘可能的完美,把結果交給上帝。”

這就是一種價值理性,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這樣的價值理性,本質上,就是一種信仰。

但現代社會,大部分的人是不按照這種價值理性來行動的。

大部分的人不問這個選擇、這個行動的終極目的是否合理、是否有意義。

他們只設定很具體的目標,他們只問:

“要達到這個目標,我該如何行動,採取一個什麼樣的方案,通過什麼樣的一種工具?”——這就叫工具理性。

所以,多數人做企業,首先會去追求財務目標,去追求短期利潤,而放棄了更加長遠的價值和意義。

但人的理性方式如果只用一種工具理性的話,追求財富、追求所謂慾望的滿足,就會漸漸成為我們唯一的生活目的。

隨著人類財富的增長,我們擁有物質的增加,人類的幸福感並沒有因此增加,反而在減少……

一旦每一個行業它自身內在的價值被淡化後,工匠精神就會衰落。

雷軍說過,企業總是追求高利潤率,但是小米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事實上,這其實是更高層次的一種理性——

只講工具理性,你可以創業,但創不了大業。

馬雲創立中國黃頁網站,初見雛形被迫離開,究竟經歷了什麼?

工匠精神的復興

在工具理性當道的環境下,中國社會曾經歷了相當一段時間的“劣幣驅逐良幣”時期。

但是,隨著90後/00後這一新生代人群走上社會和歷史舞臺,這樣的狀況,正在發生改變。

最明顯的跡象是,周圍的年輕人,為興趣而工作的人,越來越多。

他們做工作,不是簡單地為了一份工資收入,或者只為了一份眼前的利益,而是在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做的這件事情的價值與意義。

他們問得最多的是,“做這件事,有什麼意義?”

你可以說他們是佛系,也可以說他們是價值理性。

到2035年,中國1990年後出生的人口,將接近5億,這是整個歐洲區人口的總數。

在90後及00後佔主流的中國社會,

工匠精神,大概率會在他們身上覆興,進而改變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念。

馬雲創立中國黃頁網站,初見雛形被迫離開,究竟經歷了什麼?

我堅信未來的中國,會有更多的匠心企業,會有更多的創業者和成功者,但不會有人再跳出來說,

“不就是因為他們已經財務自由了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