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的来龙去脉是什么?

宗锜W


两伊战争的来龙去脉是什么?两伊战争是20世纪80年代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爆发的一场长达8年的战争,不但两个交战国最终损失惨重,而且还对后续海湾地区的一系列事态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两伊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


两伊的积怨

其实两伊战争并不是在1980年突然就爆发了,而是也有一个相当长时间彼此矛盾积累的过程。而双方的矛盾与目前仍然经常与西亚地区热点问题相关的库尔德人有关。

伊拉克境内的阿拉伯主体民族和库尔德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可以说在伊拉克在公元20世纪建国之后就存在。在1961年,库尔德人发动了叛乱,试图脱离伊拉克独立。而在1963年,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发动政变,夺取了伊拉克的政权,之后即开始对库尔德叛乱采取铁腕政策,进行了强力镇压。到1970年,双方曾一度停战,并建立了联合政府,但4年之后,双方关系再度破裂,库尔德官员和军人从伊拉克政府和军队中撤出,双方战事重启,而伊朗在此时为库尔德人提供了支持。

两伊争议的焦点阿拉伯河划界情况

而这时的伊朗不光为库尔德人提供支持,还对当时主要由伊拉克控制的阿拉伯河提出了领土要求。在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当时伊朗是巴列维国王执政,是美国与以色列比肩的铁杆盟友,因此也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而伊朗又是苏联的邻国,所以美国为了防止苏联向伊朗扩张,向伊朗出售了大量武器,所以此时的伊朗军事实力急剧扩张,对伊拉克具有一定优势。不久之后,两国就沿阿拉伯河形成了对峙,而伊朗很快就出兵占领了波斯湾里的4个小岛。而伊拉克也采取了反制措施,他们支持伊朗西部胡齐斯坦省的阿拉伯人发动了叛乱。

萨达姆和伊朗国王巴列维和谈场景

但当时美国也秘密地为库尔德人提供了援助,所以总体上伊拉克的形势很被动。因此,伊拉克最终做出了让步,在1975年与伊朗签署了《阿尔及尔协定》,同意两国以阿拉伯河中心线为界,同时放弃支持胡齐斯坦省的阿拉伯人。而伊朗则中止了对库尔德人的支持,之后当时任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的萨达姆很快率军镇压了库尔德人的叛乱,这样双方暂时恢复了和平。

两伊战争的爆发

而到1978年,双方的关系还一度有所缓和。在当年,伊朗王国的情报机构向伊拉克通报了伊拉克国内有人在策划亲苏联政变的消息,而为了感谢伊朗,伊拉克将当时在其国内避难,还是伊朗政治反对派的霍梅尼驱逐出境。

但在1979年,两伊国内却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是在1979年2月11日,伊朗国内的伊斯兰革命取得成功,巴列维王朝被推翻,刚刚被伊拉克驱逐不久的霍梅尼很快还返回伊朗,成为了伊朗的新领导人。而几乎与此同时,伊拉克政局也发生重大变化。先是伊拉克总统贝克尔筹划与叙利亚合并成为一个国家,但这样当时伊拉克的二号人物萨达姆就会被边缘化,所以萨达姆发动“宫廷”政变,在7月16日逼迫贝克尔辞职,自己成为了伊拉克的总统。

萨达姆和贝克尔

而在这之后,两国的关系很快恶化。因为伊朗的新政府秉持的是基于宗教的跨民族理念,而且他们是伊斯兰教什叶派,而在伊拉克境内有阿拉伯国家最大的什叶派群体,所以霍梅尼上台后不久就开始号召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也发动革命,推翻萨达姆的复兴党政权。而萨达姆则很快强力回应,开始镇压国内的什叶派教士。同时,萨达姆也看到了伊朗国内在巴列维王朝被推翻之后出现的混乱,认为这时时机已到,自己可以趁机对伊朗发动军事行动,挽回在1975年的《阿尔及尔宣言》里对伊朗的让步。

同时,因为在1978年埃及与以色列和解并建交,在阿拉伯世界引发广泛不满,所以埃及丧失了之前在阿拉伯世界所享有的领袖地位。而萨达姆则也想借此机会通过打击阿拉伯人共同的敌人,即波斯人和什叶派政权,来把伊拉克打造成中东超级大国,也就是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同时称霸波斯湾。

伊朗在伊斯兰教革命之后与美苏都交恶

而伊朗在伊斯兰革命之后,与之前的盟友美国彻底决裂,1979年11月还发生了占领美国大使馆,扣留美国人的伊朗人质危机。同时因为其伊斯兰宗教政权的性质,当时苏联非常担心伊朗会将伊斯兰革命传入苏联南部的伊斯兰教地区,因此也对伊朗产生了极高警惕,可以说不1979年底苏联入侵阿富汗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伊朗伊斯兰革命的一种回应,具有防范伊斯兰革命扩散到阿富汗并进而扩散进入苏联的意味。

所以此时的伊朗同时受到了东西方两个阵营的制裁,陷入了空前的国际孤立之中,而这就更使萨达姆看到了击败伊朗“一雪前耻”的机会,于是开始全力备战。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海陆空全线出击,对伊朗发动了全面入侵。

两伊战争的进程

但萨达姆的如意算盘从一开始就落了空。当时在伊拉克的第一波攻势中,伊拉克空军对伊朗的10个军用机场发动了偷袭,希望一举歼灭伊朗空军的主力。但结果却只是炸毁了一些机场建筑,并没有摧毁多少伊朗军机。不过从第二天开始,伊拉克陆军出动了6个师,1200多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攻入伊朗。其中其主攻的目标是南路胡齐斯坦省的阿巴丹和石油重镇霍拉姆沙赫尔。10月26日,伊拉克军队攻克霍拉姆沙赫尔。此时伊拉克差不多攻占了伊朗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同时,两伊海军也在霍尔木兹海峡爆发了激烈海战。

被伊拉克炸毁的伊朗军机

但伊拉克的全面入侵,却反而使伊朗国内在革命后的纷争迅速告一段落,伊朗全国上下迅速团结起来,支持伊斯兰革命政权抵抗外敌,也就是伊拉克的入侵,所以萨达姆的入侵反而起到了帮助伊朗新政权稳固国内局势的作用。此时新政权也迅速将一些因为支持前国王而被捕的军官释放,并在全国进行总动员,招募志愿军。

而此时,萨达姆原本预期的胡齐斯坦阿拉伯人“喜迎王师”,强力支持伊拉克军队的局面却没有出现,当地阿拉伯人对伊拉克来的同族人态度冷漠,提供的支持极为有限。因此攻入伊朗的伊拉克军队后勤保障很快出现了重大问题,在其首要目标阿巴丹附近攻势受阻。而伊朗而在阿巴丹集结重兵,在1981年9月发动反击,解除了伊拉克对阿巴丹的包围。1982年,伊朗又收复了霍拉姆沙赫尔,之后萨达姆意识到已经不可能再扭转战局,因此在6月20日提出停战,并在6月29日将所有军队都撤出了伊朗。

伊朗军队在霍拉姆沙赫尔战斗场景

但占据了战场主动的伊朗此时却不想停战了,他们故意提出了伊拉克无法接受的条件,使战争继续进行。在伊拉克撤军仅仅14天之后,也就是7月13日,伊朗出动了10万大军,攻入伊拉克境内,并对伊拉克南部重镇巴士拉发动猛攻。10月,伊朗又在北部出动5万大军攻入伊拉克,一度对巴格达也造成了威胁。

而这时,原本就希望遏制伊朗的美苏等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开始为伊拉克提供军事支持,苏联向伊拉克提供了大量武器,法国也向伊拉克出售了幻影战机,美国也开始松动与伊拉克的关系。1983年12月,美国派特使拉姆斯菲尔德来到伊拉克与萨达姆直接会谈,一方面商讨与其恢复外交关系,一边也开始为其提供武器。沙特、科威特和阿联酋等石油国家则为伊拉克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而伊拉克则有恃无恐,开始在战争中使用包括芥子气在内的化学武器。最终伊朗的这些攻势又先后被伊拉克击退。

萨达姆会见拉姆斯菲尔德的场景

1984年,美国与伊拉克正式复交,此后美国和西方国家对萨达姆的支持进一步升级。而伊朗也无力再对伊拉克发动大规模入侵,双方开始进入消耗战。而在此期间,伊拉克为了打击伊朗经济,开始发动袭船战,即攻击从伊朗运送石油回国的各国油轮。而伊朗则也针锋相对,对从伊拉克运输石油回国的各国油轮展开袭击。同时双方还相互派战机空袭敌方主要城市,并相互向对方主要城市发射弹道导弹。在此期间,伊拉克向伊朗发射了200枚导弹,伊朗则发射了70多枚。

伊朗此时又想起了库尔德人这步棋,在1988年3月13日,伊朗联合库尔德武装发动攻势,迅速占领了数座伊拉克边境城市。而伊拉克在反击时,则对库尔德哈莱卜杰地区发动了化学武器攻击,导致当地3000多名平民丧生,震惊了世界。

而在此期间,两伊的军事行动还都曾波及在海湾地区有大量军事存在的美国。1987年5月17日,伊拉克空军空袭了美国海军斯塔克号护卫舰,炸死37人,炸伤21人。而伊朗布置的水雷则在1988年4月14日重创了美国军舰萨缪尔·B·罗伯茨号。但因为当时美国明显倒向伊拉克一边,所以对这两件事的反应截然不同。在受到伊拉克攻击之后,双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基本没有产生任何后果,而在被伊朗水雷炸了之后,美军迅速反击,击沉了五艘伊朗战舰和炮艇。不久之后,在1988年7月3日,还发生了美国军舰文森内斯号击落伊朗航空655号客机事件,造成机上290人死亡。

遭受伊拉克空军轰炸后舰体倾斜的美舰斯塔克号

最终伊朗在不利的国际形势下再次落入下风,不但库尔德地区被伊拉克全部收复,而且伊拉克在5月和7月的反攻期间还夺取了伊朗中部城市代赫洛兰。但也已经无尽恋战的伊拉克在攻占该城之后主动撤离,并再次向伊朗表达了停战愿望,最终在联合国的斡旋下,两伊在8月20日全面停火。而这场战争给两国都造成了20万到60万人死亡。



这场战争还给两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光使其外汇储备全部花光,而且都欠下了巨额外债,同时两国的石油基础设施也都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伊拉克,因为它在战争中更多的依赖外援,所以它所欠下的外债更多,光欠科威特的债务就达到了140亿美元。而这些债务也成了两年之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总体来说,可以说两伊战争使两国都从战前相对富裕的国家变成了相对贫困的国家,也为后来海湾地区一系列的变化埋下了伏笔。


桃花石杂谈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两伊战争?下场练手的两位,分别是伊朗和伊拉克,俩大头娃娃当时都吹自己个是世界强国。

当然您要是从这战争中所使用的武器来看,确实牛掰,用在老话讲,那叫土地爷放气,那叫个神气啊!当时动用的武器,除了武器界的终极霸主原子弹之外,啥高科技都上了。

幻影战斗机,飞毛腿导弹等等,俩人掐的那叫个过瘾,一家伙就干了八年,光死伤的人数就是百万级。这时间久了,俩人掐的那叫个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但实在是掐不动了,眼瞅着自己个家里的经济都快玩崩了,锅都快揭不开了,最后在联合国秘书长的调解下,这才消停了。

而这事,最终被地球这嘎达研究军事的小伙伴们定性为一场用高科技武器揍出了低水平战争的典范。

那么今个,咱就把这事说道说道。

那么这俩人为了啥事,打的不可开交,就不能整个桌子,蹲椅子上聊聊,把事聊开了不就得了,咋就弄的这么个打生打死的。

这事的起因那叫多了去了,咱一条一条的捋。

首先是民族矛盾。

话说,伊朗这嘎达他的主体民族是波斯人,阿拉伯人是少数民族。而伊拉克这边却翻了过来,他的主体民族是阿拉伯人,少数民族反而是波斯人。

你说这事弄的。大家伙也知道,俩亲兄弟搁一块时间久了,还锅勺碰锅檐呢?何况是俩个互为主体民族的国家呢?

而且在历史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压根那就是恨到骨头缝里的仇人,俩人掐着脖子打,都打了上千年了。当年阿拉伯人干翻波斯人,把波斯人当奴隶的使唤,您就说这矛盾这得有多深。

所以双方要是遇到矛盾,您想让他俩凑一起聊聊,这难度比上天都难。一般情况让俩人亮亮撅着,互撩一顿,通过枪杆子解决问题,如果相持不下,这才会需要外人的介入。

接着是宗教问题。

话说伊朗和伊拉克这都是穆斯林国家,他们的民众都信奉伊斯兰教。大家伙都知道伊斯兰教他大体分裂成了两个系统,一个是什叶派,一个是逊尼派。

这俩派系在两个国家都有,而且都是以什叶派为主体的,但要命的是伊朗的政权实实在在的掌握在什叶派的手里,这没毛病,可伊拉克居然是作为少数人的逊尼派的人掌握着政权。

这让伊朗瞅着就不对付,所以当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胜利以后,他们的宗教领袖霍梅尼就一直想要号召伊拉克的民众,把那个有着中东雄狮称号的萨达姆掀翻。

而霍梅尼当年被流放的时候,就待在伊拉克,所以霍梅尼在伊拉克什叶派的威望那是不小的。

这事传到萨达姆的耳朵眼里,这头中东雄狮表示很生气,这那成啊!俺还没有想咋地,你到是想撩拨俺,这不行。

领土问题

话说两伊边界线,您要是拉根皮尺去量的话,少说他也有一千二百千米。

咱就说了,这么长的边界线,没个啥矛盾的他谁也不信啊,为这边界线的事,双方没少扯皮。

那么他们最主要的矛盾在哪里呢?阿拉伯河!这条河是打两条河搁伊拉克的境内汇流而成。

这条河下游当中间大约有一百千米的样子,就这一百千米恰好就是两个国家的界河。

这事往根上说是在1847年的时候,伊拉克的主人奥斯曼帝国和波斯王国,俩人签了这么个协议。在协议里规定,以这一段的浅水区为界线,划定边界,也就是说奥斯曼帝国占据了大部分的水域。

可这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那奥斯曼帝国没了,真没了。这伊拉克成为了一个全新的国家,这就提出和伊朗重新划定界线。

本着你好俺好大家好的原则,这就以河道的主要航线的位置划分边界线,也就是说这段河流,一人一半。

后来这伊拉克回过味来了,这阿拉伯河是他们唯一的出海口,要是这样分,他们太亏了,又开始扯皮。

这还不算,在波斯湾上还有三小岛,原来啊,这三岛子是搅屎棍英国佬的,后来他把这三岛子交给了沙迦管理。

要不说英国佬是搅屎棍呢?这棍的能力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当时沙迦还没有和其他人组成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就是说还没有独立。

你把三岛子交给没有独立的国家管理,这也没谁了,所以伊朗出兵就把这三岛子给霸占了,这也是伊朗为嘛能控制霍尔木兹海峡的原因,就因为这三岛子就在这海峡的边上。

现在美国佬恨英国佬那恨的牙痒痒。而伊拉克瞅着伊朗就一脸的不对付,一直要求伊朗把那三岛子还给人家阿联酋。

最主要的就是三个矛盾,那么引发两伊战争的,那个是导火索呢?就是那一百千米的阿拉伯河闹的。

两伊战争

咋说呢?萨达姆其实一直想要找伊朗的麻烦,但一直都没有逮到机会。因为开头的时候,伊朗是巴列维王朝,人家和美国佬是盟友关系,军事实力那也不是盖的,碰一碰那也得自损八百,所以这火气一直压着。

可到了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了,这巴列维王朝彻底歇菜了。

霍梅尼上来了,一家伙就把王国军队给清洗了,毕竟军事是一个国家命根子不是,所以这顿清洗,一大半的军官就没了。

伊朗军队的整体实力下滑了老多的百分点,这把萨达姆开心坏了,回头伊朗的盟友美国佬对这伊朗也开始有了怨言。

于是美国和伊朗这俩人算是闹掰了,咱也知道开头的时候,伊朗军队的武器装备那都是美国货,现在掰了,那武器的维修补充这都成了问题。

而且伊朗的世俗化一家伙就停了,又开始实行政教合一,娱乐啦,享受啦,啥东西都取消了。

这让本来热情奔放的波斯人感到不满,社会矛盾尖锐起来了。

“让俺抓到了吧!”萨达姆拍着大腿根的高兴,一家伙就攻击了伊朗。

得咧!两伊战争这就爆发了,话说萨达姆的军队就是菜,就是在这种偷袭的情况下,愣是没拿出个像样的成绩,等到人家伊朗回过味来了,倒霉日子可就来了。

一家伙让人家伊朗干进了家门里头,得咧,这两伊战争直接被反推到自家的地头上,这事闹的,这要是继续下去,伊拉克早早晚晚凉的透透的。

结果到了后期,双方玩了一场结结实实的炮战,数百枚的导弹互丢,在这个过程中伊拉克渐渐的占了上风,把丢掉的土地又慢慢的收了回来。

最后俩人算是打皮了,这就跑联合国接受了598号和平决议,两伊战争打1988年八月份就停了。

事就是这么个事,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两伙都妄图当老大的人凑在一起,不打起来才怪呢。

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一直都有一个非常宏伟的梦想,他想当阿拉伯世界的主宰者,这是老牌阿拉伯国家都想做的一件事。而想成为老大,唯有一个办法,打一架,打个轰轰烈烈,打赢了,壮大实力,当老大就是个时间问题。但是毕竟有个阿盟在那,不好对阿拉伯兄弟动手,而以色列,则是打了很久遥遥无期。那好,我打伊朗。

而伊朗这边呢,领导人霍梅尼也有一个更加宏伟的梦想,他的梦想是当伊斯兰世界的老大。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教派领袖霍梅尼上台。上台之后,在伊朗实施政教合一的政策,宗教领袖是国家元首。但是他并不满足于这一点,他要对外输出伊斯兰革命,通过输出伊斯兰革命,当伊斯兰国家的老大。而伊拉克正好就在旁边,那好,就先拿伊拉克开刀。

伊朗和伊拉克相邻,既然是近邻,民族不同、教派不同,还都是不小的地区大国,那矛盾肯定是非常深的,

大体上有三个矛盾:边境冲突、宗教矛盾、民族仇恨,这三个方面,都是由来已久的。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三个矛盾。

边境冲突

两国边界有1200公里,按照正常情况,不可能没有冲突,小到一个山头,大到一个省份,矛盾一直有,而且非常多。最直接的问题是阿拉伯河边界上的问题,阿拉伯河是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伊拉克汇流而成,有一百公里的下游河流是两伊边界。阿拉伯河是伊拉克进出波斯湾的唯一出海口,伊拉克认为将阿拉伯河水道平分对伊拉克非常不利,河道上的诸多岛屿如果被伊朗控制,则会加强伊朗对于霍尔木兹海峡的控制。

宗教矛盾

伊朗是一个以什叶派为主的国家,而伊拉克差不多是一半什叶派,一半逊尼派,相比较来说,什叶派还多一些,而掌权的则是逊尼派。而伊斯兰革命之后,霍梅尼试图将伊斯兰革命输出到整个中东地区,尤其是伊拉克,霍梅尼曾经流亡在伊拉克,在当地什叶派心中地位不俗。他号召什叶派推翻萨达姆政权,什叶派则在伊拉克南部爆发了反政府骚乱。这个仇呢,伊拉克自然是记在伊朗的头上了。<strong>

民族矛盾

伊拉克是阿拉伯国家,以阿拉伯人为主,而伊朗主要人口则是波斯人。历史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冲突从来就没断过,大大小小的战争有过无数次,宿怨非常深,这要是打不起来才怪呢。这两个国家各有部分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对方国家聚居,这些人隔三差五也都是闹独立,背后都是伊朗伊拉克支持着。而两国又都有库尔德人,库尔德人则是非常希望打起来,趁机寻求库尔德民族独立

另外还有一方面因素是来自于美国,伊朗曾经是美国最亲密无间的盟友,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之后,和美国彻底决裂,巴列维国王逃往美国,愤怒的伊朗人冲进了美国大使馆,逮捕了美国外交官,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伊朗人质危机。这个仇呢,美国也不能就这么忍了,那好,撺掇伊拉克和伊朗打,借机报复。别忘了,萨达姆当年可是美国的金牌马仔。<strong>

两伊战争爆发之时,萨达姆的目的是:收复失地、打击霍梅尼输出革命、夺取海湾地区霸权。两个互相看对方不顺眼的火药桶,就这么直接打起来了。这两个国家,都想当中东地区老大,争夺地区霸权主义,打起来是理所当然的,毕竟一山不容二虎。对于这场战争,阿拉伯国家都是提防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从而颠覆自己政权的,暗中支持伊拉克。而以色列担心的是,伊拉克打赢了加强了阿拉伯国家的信心,暗中支持伊朗。剩下几个大国呢,都是两边卖武器,打的越热闹越赚钱。<strong>

两伊战争,两国都是用出了举国之力和对方作战,他们手里拿着的都是最先进的武器,诸如飞毛腿山毛榉,还有美制的F14苏制的米格-25,这都是当时非常先进的武器。结果这两个国家打的却是坦克集群长距离突袭、堑壕战、毒气战、地雷战、刺刀冲锋等,伊朗甚至是人肉排雷。这都是典型的一战二战时期的打法,在世界军事专家眼里,两伊战争都是现代战争的一场笑话

两伊战争,浩浩荡荡的打了八年,两个国家可以说是打了个灯尽油枯,伊拉克曾经是几乎家家都有小汽车的国家,战争结束后负债累累,从一个富裕的国家,打的破败不堪,进而有了入侵科威特的战争,随后就是海湾战争。伊朗这边呢,其实算是占了点便宜,霍梅尼政府通过战争,凝聚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战争期间,通过铁腕政策笼络人心,趁机除掉反对自己的。


军武文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两伊战争的爆发,有着复杂的因素。

大概是这几点:

第一,现实矛盾。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的霸主埃及衰败了,相反两个大国却崛起了,就是伊拉克和伊朗。

伊朗在国外巴列维世俗化政策领导下,有着长足的进步,一跃成为中东强国,也是美国的盟友。

这边,伊拉克也是一样。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萨达姆以中东霸主自居,雄心壮志统一阿拉伯世界。

然而,邻居伊朗就是萨达姆面前最大的绊脚石。

尤其是1979年伊朗进行伊斯兰革命以后,开始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要求推翻所有世俗化阿拉伯政权,萨达姆自然也是被推翻的一个。

萨达姆大怒,感到实质性的威胁,开始考虑对付伊朗。

第二,宗教问题。

伊朗和伊拉克虽同属伊斯兰教,但分属于什叶派和逊尼派。

两国存在深深的教派分歧,其实整个中东都是这样。

伊朗是什叶派多数并且执政,而伊拉克也是什叶派多数,但执政的萨达姆集团却是逊尼派。

伊朗使用宗教输出,开始煽动伊拉克的什叶派推翻逊尼派统治,给萨达姆造成很多麻烦,后者恨之入骨。

抛弃其他不谈,其实仅仅是派别不同,在中东这种地方就足以爆发战争了。

在阿拉伯人看来,宗教是第一重要的,其他都是次要的。

沙特、阿联酋等国,也站在伊拉克这边反对伊朗。

甚至,沙特等国还认为,伊朗根本不是穆斯林,而是假穆斯林,务必先清理门户将他们消灭。

第三,边境问题。

伊拉克和伊朗因历史问题,留下很多严重的边境纠纷。

双方边境长达1200公里,有很多争议部分。

以阿拉伯河为例,伊拉克人为该河完全属于伊拉克,伊朗认为应该一家一半。

双方争执了七八十年,相互不买账。

第四,民族和历史问题。

虽然都是穆斯林,但伊拉克是阿拉伯人,而伊朗是波斯人。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波斯人的历史和文明比阿拉伯人还要悠久和先进。

然而,波斯人却被阿拉伯人征服多年,也奴役多年。在阿拉伯人统治时期,波斯人形同奴隶。

后来波斯人推翻阿拉伯人的统治,双方战斗多年。

由此,形成了较为深刻的民族仇恨。

更重要的是,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都很强硬凶悍,迷信武力,认为一切谈判都是虚的,最终还是要通过枪杆子解决。

第五,趁火打劫。

萨达姆早就想对伊朗对手,但畏惧巴列维王朝强大的军事势力(伊朗空军数量是伊拉克的三倍,装备450架比较先进的战机),以及也是美国的盟友。

然而,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巴列维王朝被推翻。

霍梅尼上台以后,开始清洗原来伊朗王国军队。

原来军队的军官被清洗了大半,另一些人早逃亡到国外,军队战斗力急转直下。

同时,因和美国关系闹僵,原来有大量美式装备的伊朗军队逐步瘫痪,缺少必须的零件和维护。

同时,由于政教合一的极端政策,伊朗国内很多阶层严重不满。尤其波斯民族并不是古板民族,他们喜欢娱乐和享受,女人也不蒙面,难以接受极端保守的宗教政策。

种种情况让萨达姆感到,目前伊朗的军队和民间都有严重问题,真是进攻的绝佳机会。

只要伊拉克大军闪电一击,伊朗就可能崩溃,屈膝投降。

由此,伊拉克彻底确定中东霸主的地位,不再有对手。

在这种判断下,萨达姆悍然出兵。结果是,两国鏖战8年,造成百万人伤亡,耗费了2000亿美元的军费,战争破坏高达5000亿美元,却一无所获。练过仍然保持战争之前的边境。

不过,两伊战争对于两国仍然有一定不同。

因两伊战争的失败,动摇了萨达姆的统治,最终让他冒险进攻科威特以缓解国内矛盾。

相反,战争却让伊朗的政权稳住了局势。本来内部有着严重矛盾的伊朗,却通过伊拉克人的入侵团结起来。伊朗人内部的矛盾,也被迫让位于保家卫国的战争。

一般认为,如果没有战争,霍梅尼政权未必会得到本国人民的支持。

另外,两伊战争救活了很多马上就要倒闭的中国军工企业。战争爆发前,这些军工企业已经开始制造防盗门、液化气钢瓶之内,每月只能发百分之二十的薪水。

由于两国的订单,很多军工企业瞬间满血复活。

战争期间,中国从伊拉克获得的订单总额超过60多亿美元(当时币值)。要知道,1988年,中国大陆的总外汇储备只有33.72亿美元!


萨沙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尽最大努力详尽透彻的回答每一道问题。(当然有时可能篇幅有点长)。


两伊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1980年—1988年)

战争根源:伊朗与阿拉伯的恩怨情仇

1.波斯人对阿拉伯人的仇恨根深蒂固

波斯人强大时,波斯帝国统治中东,阿拉伯被波斯踩在脚下;阿拉伯崛起又反过来统治波斯。数千年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使得波斯人对阿拉伯人的仇恨根深蒂固。

2.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恩怨根深蒂固

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宗教冲突,传承了数千年,已经几乎不可化解。

1979年2月,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以宗教领袖霍梅尼为代表的什叶派穆斯林上台执政,将伊朗变成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拉克是什叶派发源地,占人口55%的什叶派穆斯林中反政府势力活跃,从而成为伊朗输出革命的首要目标,要把萨达姆这个逊尼派世俗政权搞掉。

伊朗的所作所为就是要要了萨达姆的命,萨达姆自然是不干了。同时同属于逊尼派当权的沙特、约旦、科威特等国家,害怕什叶派在中东地区做大,所以也在背后支持和怂恿伊拉克。

3.领土之争

中东国家的领土基本是英法殖民者所划定,所以特别复杂,纷争不断。像伊朗就一直认为巴林是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伊拉克认为科威特自古以来就是他的一个省。伊朗的胡齐斯坦省里有10%领土原为伊拉克所有,后在1923年被帝国主义列强强行划入了伊朗。因此双方领土纠纷由来已久。

4.萨达姆的野心

当时的伊拉克国富兵强,萨达姆也有心借攻打伊朗,展示实力,来谋求海湾地区霸权。如果打败伊朗,萨达姆毫无疑问会大大增强他在阿拉伯国家中的政治份量。

美国对伊朗新政权,欲除之而后快

伊朗伊斯兰革命,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政权,导致美国在中东的利益严重受损。而且伊斯兰革命成功之后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学生4000余人在霍梅尼的支持下,占领了美国大使馆,52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为人质。这场人质危机始于1979年11月4日,一直持续到1981年的1月20日,长达444天。被连续打了,数计闷棍的美国,自然视以霍梅尼为代表的伊朗现政权,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所以美国也在背后支持和怂恿伊拉克。同时,当时苏联与伊朗的关系也不好。

战争过程

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调集大军,从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战争初期,面对伊拉克的强大攻势,伊朗军队仓促应战,不但损兵折将,还被伊拉克占领了大片领土。

不过好在,伊朗疆域广大,可以以空间换时间,到10月底,伊朗挡住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从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并且一路反推到了伊拉克境内,不但兵临伊拉克南部重镇巴士拉城下,甚至在北部一度对巴格达造成威胁。最后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将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

1984年4月起,伊拉克采取“以战迫和”方针,在地面和海上连续向伊朗发起主动出击。在局部地区对伊朗军队发动一系列的小规模袭击,并在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与此同时,伊拉克还利用其空中优势,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袭船战”,结果就是国际油价,像火箭一样往上升。

1986年,两伊战争再度激烈,伊朗出动9万余人的兵力,发动了规模较大的代号为“曙光—8号”的攻势,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奥。同时,两伊“袭船战”一再升级。美国海军舰队也是借此机会,进入了波斯湾。

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双方使用了数百枚导弹袭击对方的城镇,掀起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导弹袭城战。4月,伊拉克军队对法奥地区的伊朗守军发动了代号为“斋月”的攻势,经过两天激战,收复被伊朗占领两年之久的法奥地区

最后,已经精疲力尽的伊朗和伊拉克,再也无力再组织起大规模的作战。最后双方在欲战不能,欲罢不忍情况下,接受了联合国决议。1988年8月20日,两伊双方实现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东斯坦因


两伊战争指的是上世纪80年代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的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向伊朗发动攻击,血腥的两伊战争爆发,在经过长达8年的惨烈厮杀之后,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双方到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战斗。

附图,两伊战争

伊拉克和伊朗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使用现代化武器打了一场极为传统的战争,例如在战争中鲜有集群化坦克长距离突击作战,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壕沟战、人海攻击成为主要作战方式,甚至还出现了没有武装的平民在狂热宗教信仰支撑下集体冲锋,踩爆地雷的场面。双方还在战争过程中采取了袭城战、袭船战、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的手段,伊拉克甚至动用化学武器。另一方面,这场战争中也出现用直升机打直升机、用防空导弹打小艇的新战术,在袭船中和袭城战中双方大量使用先进反舰导弹与地对地导弹,这揭示了现代战争的到来。

我们先来说一下两伊战争的结果:

根据战后统计,伊拉克承认伤亡人数为35万人,另有6万人被伊朗俘虏,损失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而伊朗宣称死亡30万人,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

作为严重依赖石油的两个产油国,两伊战争对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双方军费开支接近2千亿美元,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千亿美元。伊拉克1979年中平均每天出口约350万桶原油,而到1987年时总出口量大约在每天一百多万桶,直到1990年6月石油生产才恢复至战前水平。

两伊战争的起因:

两伊战争的起因非常复杂,既有长期积累的历史原因,也有一战之后的边境纠纷;既有两伊之间的内部矛盾,也有世界大国势力的暗中推动;既有两国之间的民族仇恨、宗教冲突,也和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个人问题有关。总的来说是:边境纠纷、宗教矛盾、民族仇恨。其中,边境纠纷是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

边境纠纷(两伊战争中,政治因素高于宗教因素)

边境领土争端是两国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两伊战争爆发前的阿拉伯河界线问题是战争的主要导火索。阿拉伯河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伊拉克境内汇合而成,下游约100千米长的一段为伊朗伊拉克两国界河。1847年,当时统治伊拉克的奥斯曼帝国和波斯王国签订协议,规定阿拉伯河以波斯一侧的浅水区域为界,即奥斯曼帝国掌握着大部分的水域。1937年,已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的伊拉克与伊朗签订协议,以河面上主要航线的中间位置为国界。1975年3月15日,双方签订了《阿尔及尔协议》:协议以阿拉伯河中央为国界。

附图,阿拉伯河地图

阿拉伯河是伊拉克进出波斯湾的唯一通道,伊拉克认为将阿拉伯河水道平分是对伊拉克大为不利,因此他们视《阿尔及尔协议》为不平等条约。此外,波斯湾上的阿布穆萨岛、大通布岛和小通布岛也是两国争执的对象,这些岛屿原本归英国所有,1960年代之后英国将其控制权交给沙迦(阿联酋的成员国之一),但伊朗出兵占领了这些地区。由于这些岛屿靠近霍尔木兹海峡,伊朗占领这些岛屿后扩大了其在海峡地区的控制能力,这引发了伊拉克的担忧。

附图,霍尔木兹海峡的位置

宗教矛盾

伊朗和伊拉克都为伊斯兰国家,伊朗的伊斯兰教徒以什叶派为主,伊拉克虽然也是什叶派占多数,但掌握国家政权的却是逊尼派。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后,其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积极输出伊斯兰革命,他号召伊拉克民众推翻萨达姆政权。

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前,霍梅尼曾被流放伊拉克,因此在当地的什叶派穆斯林中有不小威望,他的号召对萨达姆统治造成了一些麻烦。历史上的伊拉克为什叶派发源地,革命后掌握了国家政权的伊朗什叶派不满伊拉克逊尼派大权在握,同样他们不满的世俗化伊拉克。周边阿拉伯国家也担心伊斯兰革命的扩散,因此暗中支持伊拉克。

附图,霍梅尼

民族仇恨

伊朗人口波斯人占多数,伊拉克阿拉伯人占多数,两族在历史上有过多次冲突,在对方国内互为少数民族。伊朗西部的胡齐斯坦省是伊朗境内阿拉伯人的主要聚集区,历史上该省曾属于奥斯曼帝国的伊拉克行省,因此这一地区的阿拉伯人多次反抗伊朗统治,追求民族独立。此外,伊朗和伊拉克国内均存少数民族库尔德人,两国都支持着对方的库尔德人取得民族独立以造成国家分裂。

附图,伊朗空军的F-14战斗机

战争进程:

两伊战争的地面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0年9月战争爆发后开始到1981年9月伊朗展开阿巴丹反击战为止,这一阶段伊拉克陆军入侵伊朗,战争多在伊朗境内进行。

第二阶段:从1981年9月到1984年3月伊朗数次攻击结束为止,这一阶段伊朗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完成了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变,将战役从伊朗境内转移到伊拉克境内,一度威胁到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第三阶段:从1984年4月直到战争结束,双方互有攻守,地面战场基本保持僵持,战争成为了消耗战。

战争爆发前伊拉克人口1300多万、 GDP为390亿美元,而伊朗1979年时人口为3600万、GDP为860亿美元,因此 伊朗的战争潜力要强于伊拉克。在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世俗军队力量遭到清洗,特别是有经验的军官损失严重‘同时由于两国之间不断的边境摩擦和长久以来的矛盾,双方都预见到了迟早会爆发战争,因此都进行了战争准备。除了军事力量调动外,伊拉克在8、9月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访问,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沟通以取得他们的支持,还和苏联进行了联系以期获得其支援。另一方面却向国际社会宣称不愿发生战争,麻痹伊朗。伊朗也同苏联进行了沟通,缓和双方关系,用石油换取武器。

伊朗伊斯兰革命后,许多效忠王室的军人和官员被清洗,军队内部整肃和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导致军队素质大幅下降,而此时上台不久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从1980年4月开始,两伊边境冲突加剧。4月5日,伊拉克副总理、外交部长阿齐兹被一名伊朗籍人炸伤,萨达姆指责伊朗策划了袭击事件,随后,双方互相指控、驱逐对方外交官并驱赶侨民。4月8日,萨达姆表示谁企图打伊拉克,就“砍断他的胳膊”。4月9日,霍梅尼决心推翻伊拉克现政权,并将其领导人抛进“历史垃圾堆”。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趁伊朗政局动荡、经济恶化之机对伊朗发动了旨在收复失地、打击霍梅尼输出革命、争夺海湾霸权的战争。

欢迎交流与讨论!!!!!


我没忘记home


两伊战争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争斗,也是两个大咖之间的争斗,更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仇怨的继续,也是世俗狂人和宗教狂人之间的较量,还是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大火拼。

1、 两个救世主,两个扩张梦。

首先是1958年伊拉克军人发动政变推翻了伊拉克的国王,伊拉克国内的潘多拉盒子被打开,盒子里出来个二救星萨达姆(大救星是他远方表叔),爷俩牢牢地控制了伊拉克政权。萨达姆执政时期石油价格蹭蹭往上涨,伊拉克一夜暴富、腰包鼓起来了。暴发户有钱都要搞事,炫富、装酷。而伊拉克有钱后萨达姆膨胀了,觉得自己是救世主,肩负着大阿拉伯的使命,要把中东全都划入伊拉克的版图。

伊朗的盒子则是1979年被打开的,这一年巴列维国王被推翻,巴列维国王一系列世俗化的改革被中止,伊朗一下子倒退了几十年,出现了一个比国王还国王的宗教领袖霍梅尼。

霍梅尼作为一个犯人回国的时候,就有十万人迎接,而且他们是面对国王刺刀的威胁去迎接自己的宗教领袖的。面对虔诚的、狂热的人民,霍梅尼救世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觉得不做点惊天动地的事情就愧对领袖这个称号了。于是在掌权后,霍梅尼决心向国外输出革命,建立一个大伊斯兰国家。

2、 两个派别,两个阵营。

霍梅尼和萨达姆虽然都是伊斯兰信徒,但派别不同。按霍梅尼是什叶派、萨达姆是逊尼派。按说派别不同也能和睦相处,因为天主教和佛教也有好多派系,大家都能相互包容;但到了两位强人这里就不一样了,派系就变成了水火,势不两立。

伊拉克国内人口更多的是什叶派穆斯林,伊朗国内也有逊尼派,他们都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伊拉克的什叶派多次向霍梅尼求援,让霍梅尼解放他们。

3、 一个叛徒、一段过节。

霍梅尼是宗教领袖,是坚定的宗教捍卫者。霍梅尼推翻巴列维王朝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后者进行了世俗化改革。霍梅尼执政以后全面倒退,开启宗教狂热模式。而萨达姆是个务实的家伙,只要能维持自己的独裁,只要能享受皇帝一样的生活,怎样都行。

霍梅尼不许女人上街,上街要包得严严实实。不许女人抛头露面去公共场所,更不许女人就业。

(前不久伊朗还发生了一幕惨剧:一个伊朗女子因为看球赛被拘留而自焚身亡。)

而萨达姆是个非常开放的伊斯兰教徒,不仅自己西装革履,也提高了女人地位。女人可以打扮得花枝招展,去社交去上班。在宗教上萨达姆比较包容,他的外长阿齐兹就是个标准的基督徒。

在霍梅尼看来,萨达姆的所作所为就是对伊斯兰教的背叛,是大逆不道,必欲处置而后快。

霍梅尼所以对萨达姆恨之入骨,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隐情,那就是他们有私人恩怨,有私仇。

那还是霍梅尼失意的时候,霍梅尼被伊朗国王驱逐出境,流浪了十几年。伊拉克当时曾经收留过霍梅尼,萨达姆还把他待做上宾,每天好酒好肉招待。可霍梅尼不老实待在住所,反而到处传播宗教,整天一帮狂热分子围着,把霍梅尼当神来崇拜。萨达姆听说后不舒服,也担心霍梅尼在伊拉克整出事来,所以就在1978年把他请出伊拉克。

霍梅尼觉得萨达姆在自己落难的时候落井下石,不够朋友,对此霍梅尼是怀恨在心,企图瞅机会报仇。

4、 一个民族、一根导火索。

伊朗跟伊拉克在一个地区,一山不容二虎,出现两个强人,都想称霸中东,都在磨刀霍霍,找机会向对方捅刀子。后来因为一个民族,萨达姆和霍梅尼直接动手,爆发了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这个民族就是库尔德民族。

库尔德人在中东地区有3000万,是中东数量上仅次于波斯、阿拉伯和土耳其的第四大民族,但他们却颠沛流离像当初的犹太人一样没有祖国,所以中东各地的库尔德人一直在进行斗争争取自己的权益。

库尔德人散居在中东各国,伊拉克也有不少库尔德人,他们也在为争取独立而斗争。萨达姆这个强人当然不会允许他们独立,对库尔德人是残酷无情坚决打击。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都要支持。萨达姆仇恨库尔德人,霍梅尼偏偏跟库尔德人交朋友,霍梅尼还支持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和库尔德人拿起武器跟萨达姆对准干,这样一来萨达姆不干了。萨达姆正打瞌睡,霍梅尼送了个枕头,萨达姆立刻以此为借口向伊朗不宣而战。

5、一场战争,一个结局

1980年9月22日凌晨,数十万伊拉克军队越过两伊边境向伊朗发起进攻,两伊战争打响。

两伊战争虽然打了八年,但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伊拉克军队发动突袭,伊朗军队毫无准备,仓促应战,节节败退,伊拉克军队占领了伊朗部分土地,战争基本是在伊朗境内进行。

第二阶段,战争进行一年之后,伊朗回过神来。1981年9月,伊朗军队开始组织反攻。到了1982年,伊朗军队攻入伊拉克,并占领了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把伊拉克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战场挪到了伊拉克。

第三阶段,1984年以后,两伊打得精疲力竭,谁也打不下去,谁也不想认输,都拼尽全力、孤注一掷想逼对方罢手求和。萨达姆动用了化学武器,两伊拿出了看家武器向对方城市反射导弹,袭击海湾地区的过往油轮,打击对方的油田和工业设施。战争处于相持阶段。

第四阶段,伊拉克军队渐渐占了上风,收复了伊朗占领的所有土地,两伊边境又回到了战前状态。但伊拉克也打不下去了,萨达姆就利用战场优势逼迫霍梅尼停火;霍梅尼也无力再打下去,被迫答应停火。1988年7月,两伊先后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建议,8月两伊正式宣布停火,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结束。

双方在这场战争中可以说都是损失惨重,死亡过百万,谁也没占到便宜,双方经济损失累加近9000亿美元,可以说是落到了同样的结局。


历来现实


我是肩担日月向鸿鹄,我来回答。

二战以来,伊拉克是中东爆发战乱最频繁的地区,60年代推翻费萨尔王朝,70年代政变频发,80年代两伊战争,90年代海湾战争,新世纪以来又有伊拉克战争,可以说战争从未远离伊拉克。

在这之中,两伊战争被认为是伊拉克从繁荣走向衰败的开始,伊拉克与伊朗打了9年,双方死伤148万人,经济总损失4000亿美元,同时也为后来的战争埋下祸根。

从时间线来说,萨达姆于1979年7月就任伊拉克总统,而仅仅一年后的1980年9月,萨达姆发动了两伊战争。此时的萨达姆处于执政初期,应该稳扎稳打才是,为何他要悍然发动战争呢?

一般认为,萨达姆发动战争的原因是感受到了来自伊朗的威胁。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霍梅尼不仅要在伊朗实行全面的伊斯兰化,还公开号召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站起来反抗,要建立一个属于什叶派的伊拉克。

伊拉克的统治阶层虽是逊尼派,但什叶派的人口占了大多数,如果真被霍梅尼煽动反抗,逊尼派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因此萨达姆选择先下手为强,率先发动战争。

另外,伊拉克当时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海岸线非常短,特别是科威特独立之后,伊拉克的出海口更是被挤兑地只剩一丁点。

萨达姆的志向是让伊拉克成为中东老大,那么必定要争夺阿拉伯海利益,因此向伊朗开战,也可以认为是萨达姆想要夺取更多的出海口。

以上是关于两伊战争起因的主流观点,这场战争的背后还有很多推动因素。两伊战争其实也是萨达姆自保的手段之一,因为比较冷门,所以知道的人很少。

从推翻费萨尔王朝到萨达姆上台,伊拉克一共出过五位总统,前四位的结局都不太好,三死一流亡,可见在伊拉克当总统是件多么危险的事。

萨达姆上台之后,首先做的事就是干掉了上百位反对自己的高级官员,一是巩固统治,二是为求自保,避免同样的政变发生在自己身上。然而萨达姆觉得这样还不够,因为反对他的人依然很多,他需要一个有效的办法来一次性转移所有矛盾。

自古以来,战争都是转移矛盾的最好方法,就像同样在80年代爆发的马岛战争一样,阿根廷军政府之所以要夺回马岛,美其名曰收复国土,其实是国内反对军政府的人太多,不得不以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

萨达姆也用了这个办法,发动对伊朗的战争,国内什叶派注意力被转移,政界反对他的声音也小了很多。也是在两伊战争时期,萨达姆迅速掌控伊拉克,树立了威信,不过代价是战后伊拉克伤筋动骨,并在两年后的海湾战争中惨败。






吃肥肉大王


两伊战争的原因很复杂,有领土之争、民族矛盾、争夺中东控制权等等,萨达姆和霍梅尼个人也有很深的矛盾。

领土之争

两伊最大的矛盾是领土争夺。伊拉克和伊朗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后,在划分国界时将阿拉伯河一分为二,各占一半。

阿拉伯河是伊拉克进出波斯湾的唯一通道,萨达姆认为伊朗有了霍尔木兹海峡,还占着阿拉伯,对伊拉克非常不公平。

民族矛盾

两伊之间在历史上因民族纠纷,就一直冲突不断,伊朗是以波斯人为主,但国内也有一些阿拉伯人。伊拉克阿拉伯人占大多数,但同样国内有不少波斯人。

在伊朗的阿拉伯人和伊拉克的波斯人,在对方国家都是少数民族,长期被欺压。所以两个国家都经常为“同胞”出头,打斗不断。

宗教矛盾

两伊都是伊斯兰国家,且都是什叶派占主体。然而在伊拉克掌握政权的却是逊尼派。伊朗的宗教领袖就跑到伊拉克输出“革命”,号召什叶派起来推翻伊拉克复兴党。

萨达姆发现后,把霍梅尼逐出了伊拉克,并开始镇压什叶派的“革命”运动。霍梅尼、萨达姆也由此接下了很深的梁子。

中东领导权之争

萨达姆、霍梅尼几乎是同一时期掌握了国家政权,霍梅尼希望通过推广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获得中东的话语权。

而萨达姆想建立“大一统阿拉伯”联盟,自己当中东的老大,一山不容二虎,所以这场战争迟早避免不了。


战争的时机

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国内政局不稳,巴列维王朝的旧势力意图反扑,而阿拉伯人、库尔德人也纷纷起来反抗。

霍梅尼一边镇压起义,一边对旧军队进行大清洗,此时的伊朗内部非常不稳定。

欧美国家对政教合一的伊朗新政权也十分不满,纷纷和伊朗断交,而美国也切断了对伊朗的军事援助。

反观伊拉克,萨达姆早已经开始做了战争准备,美苏两个大国都同时为伊拉克提供武器装备,沙特、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也为萨达姆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所以从各个方面来讲,形势对萨达姆都是非常有利的。


战争结果

两伊战争结束后,双方都死伤惨重,经济上均收到了重创。两国8年时间军费开销高达2000亿,经济总损失达到5400亿美元。

貌似形势都对萨达姆有利,为什么会出现打个平手的结果呢?其实两国都上了当,美苏都不希望中东出现一个强国。两边均是一样的武器能打出什么结果呢?说到底就是烧钱!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战争不仅美苏大发战争财,连大国也占了不少光。

当时大国军工业几乎濒临破产,有不少企业开始靠生产不锈钢脸盆、防盗门度日,有的甚至已经发不起工资。

但后来美苏武器太贵买不起了,两伊都看中大国物美廉价的优势,于是大把军工订单都飞到了大国,大国军工业也得以起死回生。

据说最红火的时候,两伊官员住在同一家宾馆,等着提货。从这点来说,萨达姆还是为大国军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花木童说史


两伊战争的爆发有着多重因素的影响,主要就是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领土问题。伊朗同伊拉克之间的边境上存在着很多争议领土,但是双方谁也无法在谈判中说服对方,这就埋下了战争的种子。比如作为两伊边境线之一的阿拉伯河,按照此前的历史事实等参考,应该是两伊各一半,但是伊拉克认为这损害了伊拉克的利益,并不认同。 然后就是宗教问题。两国虽然都是伊斯兰教,但是伊朗属于什叶派,而伊拉克属于逊尼派,两个教派本就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由于此前两国都是世俗化国家矛盾还算不大。自伊斯兰革命后,伊朗走向了原教旨主义,意图将其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这场革命首当其冲会对伊拉克产生影响,而萨达姆自然不会允许伊朗的行为。

民族问题。伊朗以波斯人为主,但是伊拉克则是以阿拉伯人为主,两个民族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历史性的矛盾,伊朗在被阿拉伯帝国征服后,开始信仰伊斯兰教,但是波斯人的地位完全不如阿拉伯人。后来经过波折伊朗终于独立,但是对阿拉伯人依然怀恨在心,而且由于属于什叶派,伊朗也因此被伊斯兰世界排斥。

最后则是时机。1979年伊朗爆发革命,霍梅尼最终赢得政权,但是随之而来的则是完全错误的外交政策和主张,最终伊朗陷入了空前孤立,几乎没有任何盟友。同时,伊朗新政权对军队进行了大清洗,并打压旧军人,直接导致很多受到美国等国训练的优秀人才损失,而且伊朗人的武器装备也无法得到完善的后勤保养,战斗力大打折扣。这最终给了萨达姆开战的信心,其认为完全可以迅速解决伊朗,由此开始伊拉克的称霸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