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巨頭的夾縫中生存,拼多多是如何崛起的?


不講拼多多團隊等內部因素,簡單的從外部機會說說拼多多崛起的要點。

1.在天時上卡得非常好——移動互聯。

拼多多是在2015年成立的,在這個時候,中國的移動互聯技術及網絡已經成熟了;與此同時的是,中國市場的消費力場與用戶人場,正在快速的由線下實體渠道以及PC電商向移動端遷移與重組;而其成立之前,中國的商業社會也剛剛在團購領域才經歷過一輪腥風血雨的“千團大戰”。

綜上所述,拼多多的崛起很好的卡在了移動互聯網成熟、消費力場向移動互聯遷移的大趨勢兌現、“千團大戰”戰死者無數的“天時”上——如果“千團大戰”往後推遲兩三年,也就是在2013年~2015年間發生,拼多多所切入的社交拼團電商賽道,可能就被別人佔了,而沒有它的事了,當然這是後話。

2.種豆得豆——社交拼團電商

移動互聯、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其天然自帶的屬性是什麼?就是溝通、就是社交。

拼多多很好的通過自身的商業模式,利用和抓住了移動互聯時代及其智能終端設備的天然社交屬性。

3.人和——騰訊生態。

無論是做拼多多,還是做其它的社交拼團電商,沒有比加入騰訊這樣的流量金主的生態更合適的了。

即便是在拼多多剛剛成立的2015年,騰訊微信的活躍用戶都已經超過了5個億,而騰訊生態的電商成員,還沒有人立足於微信生態及其用戶流量特徵,做相應的社交裂變與流量價值挖掘。

拼多多獲得騰訊投資加入騰訊生態之後,笑納了這個“金娃娃”,對微信生態的用戶進行了重組。

4.地利——錯位競爭。

在拼多多崛起的“天時”因素中,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放在“地利”這個環節來講。

這個因素和阿里有關。

阿里巴巴在2013年啟動了農村淘寶這個率先強調“市場下沉”的戰略項目,但是“村淘”項目本身的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以及之後不久阿里將戰略重心從淘寶轉到了天貓上,阿里就將一片“沃土”留給了拼多多。

這片沃土就是三線以下的低線市場,就是農(副)產品向城市上行的機會。

拼多多抓住了這些機會,並因此和“城裡人”京東、和“棄位者”阿里這兩大巨頭形成了錯位競爭,因此而更好的崛起了。

不過,儘管拼多多已經崛起了,如果僅僅從活躍用戶數量上來看,它甚至成為了暫時超越京東的第二大電商平臺。

不過在李政權看來,其指數級高增長很快就要結束,而在阿里、京東、蘇寧易購等大小巨頭紛紛“覺醒”而擠壓之下,從現在往後看,註定需要繼續如履薄冰、負重前行的……今後有時間,在李政權頭條號主頁的“未來商圈”裡再聊聊這個話題,感興趣的朋友可關注與加入。

更多相關,關注李政權頭條號主頁相關專欄及圈子。關聯推薦閱讀《用戶重組》。


李政權


筆者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單獨拿出來寫一篇文章了。拼多多的崛起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有自身的發展策略原因,比如說重視下沉市場。當然也有對手的一些因素,比如阿里和京東,就忽視了拼多多的存在,甚至向“默認”般的看著它崛起了。當然,拼多多在互聯網巨頭的夾縫中求生存、甚至崛起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點,拼多多的崛起離不開對下沉市場的重視,尤其是三四線城市。這是一個被阿里和京東忽略的消費市場,也正是它助力拼多多崛起。下沉市場的消費者,為什麼喜歡在拼多多上買東西,因為便宜!拼多多上的東西是最沒有品牌溢價的,就是產品的價格超過了它自身的價值,而下沉市場的用戶恰恰最需要這些產品。要知道,這些城市的消費者人均可支配的收入很低,高溢價的產品對他們來說是沒有意義的。其實,中國有很多互聯網公司,都是靠著這些下沉用戶崛起的。比如說,同樣是內容平臺的趣頭條,就是靠這些用戶群體才上市的。

第二點,就是微信社交流量的巨大推動作用,也就是說拼多多的崛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微信在背後的推動。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微信中突然有了拼多多這樣一個第三方服務,有微信這樣龐大的流量入口,僅僅只是一小部分,也夠拼多多消化一陣的了。

第三點,就算有微信的推動,也得有人用微信才行。而2016年~2018年,正是中國智能手機普及率高速發展的三年。尤其是以紅米這樣的互聯網廉價品牌的推動,才讓很多下沉市場的用戶,第一次真正用上了智能手機。有數據顯示,早在2017年就有近40%的農村人口,成為了移動互聯網的網民。而在2017年和2018年,微信的月活人數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根據數據顯示,在2017年微信的月活用戶超過9億人,一年後這數字突破10.8億人。而這兩年,正是拼多多快速崛起的關鍵時刻。

第四點,就是很多淘寶的買家,跑到了拼多多去做生意。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在幾年前,淘寶曾經有過一段時間的打假行動,就是將假冒偽劣產品驅逐出淘寶平臺。當然了,這主要是阿里為了淘寶的日後發展。但正是這一批被淘寶趕出來的商家,成了拼多多建立時的基礎。所以你會發現,拼多多早年特別像淘寶剛成立時的樣子,也是各種假貨、各種被人所詬病,原因就在此。

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就當大家做個交流了。


遠景智聯


拼多多能夠成功主要有一下三方面:

1.電商模式

對於初次接觸網購的人或者經常網購的人來說,一個遠低於心目中預期的價格,會讓一個人完全喪失理性消費的能力。

還記得0.1元拼團車釐子,還記得0元抽獎,還記得團長免單,這些策略對於一個剛接觸的用戶來說是非常有效的。




而且在拼多多中任何人都可以發起團購,用戶的參與感就很強。

在過去KOL和消費者在網紅經濟模式下,是不對等的,但是在拼多多模式下,所有人都是對等的。

一個普通人,也可以向他的朋友圈,好友宣佈,這個商品怎麼怎麼好,怎麼怎麼便宜。

因為是基於熟人社交的電商模式,也解決了信任的問題,這就成了拼多多的優勢。



2.推廣平臺

拼多多站在微信這個巨人的肩膀上,因為微信,拼多多才能接觸到這些用戶,利用人們貪便宜的心理,使得拼多多購物的鏈接在微信中得意大肆傳播。



社交平臺本來就可以說是當下互聯網用戶最活躍的一個平臺,而拼多多利用“社交電商”的模式成功的通過微信將原本被圈起來的社交人群進行社交營銷。

3.運營方式

因為拼多多的團隊做過電商代運營,也做過遊戲運營,可以說同時吸收了阿里的運營思維又吸收了騰訊的思維。

所以當淘寶和京東在一二線城市競爭激烈,在兩大巨頭將注意力放在消費升級上,而拼多多恰到好處的將目光瞄準了三四線城市,將較低消費層次的消費用戶收入囊中。




對商家免佣金、免費上首頁的政策極大的吸引了商家的注意力,為產品的低價提供了前提條件。

策略的成功讓拼多多可以

一方面不斷獲取到新用戶;

一方面不斷提高了交易量,用戶發起的商品鏈接;

一方面源於用戶主動在拼多多發現的商品;

一方面平臺會通過公眾號向用戶發送商品的鏈接,通過社交分享降低了菜鳥上的不信任性,這一點很重要,至少轉換的心理門檻得到降低。

利用微信生態工具,讓整個交易體驗做到最大的極致,使得使用門款降到最低。

所以拼多多可以從互聯網巨頭的夾縫中生存並崛起。


罐頭餅乾


京東達到GMV過千億用了10年!唯品會用了8年!淘寶用了5年!拼多多用了2年3個月!有篇文章叫“打不到的怪獸——拼多多讓阿里慌了!”夾縫中求生存!這個詞還是比較貼切!當時中國電商主旋律是阿里耍流氓制裁京東玩商家“二選一”這種制裁的背景是他發現天貓已經沒有平臺優勢!京東卻有物流優勢!他阻止不了用戶選擇京東!就只能阻止商家去京東賣!而拼多多阿里卻制裁不了!他能夾縫中求生存,我認為有一下幾點原因:1.拼多多的生存環境是微信!而微信是阿里的禁區!微信和淘寶支付寶是隔離的!這就使得拼多多獲得了戰略成長空間!首先是阿里打不到!京東又看不起他!2.砍價拼團的社交裂變降低了引流成本!2016年拼多多獲客成本10塊!2017年17塊!2018年底140塊!而2016年京東是140塊!2018年是1500塊!阿里2018年是390塊!更低的引流獲客成本讓拼多多超速獲得用戶!3.拼多多用低價的貨品獲得了渠道下沉的機會!當一二線城市天貓京東市場飽和,進入品牌電商時代!拼多多卻因為移動互聯網時代微信的普及!覆蓋了中國三到六小城市的低線城市的線上市場爆發的機會!這個新的電商市場覆蓋中國10億群體!這個群體第一次接觸互聯網第一次網購都是價格敏感人群又都在微信裡!拼多多低價的貨品!微信生態發力!恰恰搭上了這班車!隨後就是辦爆發式增長!實際支付GMV超越京東!市值超越京東!威脅阿里! 簡單講講就是這回事!



祖叫獸


現在貌似更應該關注,拼多多如何保持增長。

拼多多崛起,不容易

在互聯網夾縫中生存這樣說法的確是一個現狀,但從業務推進的角度來說,夾縫又何嘗不是機會,也是那些巨頭沒有涉足或者還在觀望的細分。這裡說拼多多不容易,不是說夾縫中生存的簡單,而是外界對拼多多的看法。

曾幾何時,提到拼多多貌似並不是一個正向的代名詞,然而隨著上市,市值的攀升,拼多多給外界的印象也在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才是拼多多吸引更多主流用戶的關鍵,才可以更好拓展更多的品類。

拼多多的不容易在於其通過實際表現改變了外界的看法,比如在互聯網巨頭下的不可能,低價低質的態度,拼多多前期所對應的核心用戶的看法。如果拼多多沒有引發這些看待事物的些許改變,其所帶來的影響和意義並沒有如今這樣大。

或許,正因為拼多多做了外界普遍不怎麼看好的事情,才有瞭如今的成就。

拼多多較好的連接了消費的兩端

拼多多作為一個平臺,連接消費的兩端是基礎也是重中之重。

當消費升級無火如荼的時候,以往不能滿足消費升級的產能,賣家總要有其出路。相比跟隨著消費升級做更好的產品,堅持之前的策略明顯風險更低。而眾多沒有跟上消費升級的用戶則成了很多賣家服務的對象,拼多多在中間做了很好的連接。

拼多多的舉起不是拼多多自己的崛起,而是圍繞拼多多的價值鏈條的崛起,也可以說成拼多多構建了一個生態系統。這裡認為拼多多的所構建的價值鏈條是其崛起的關鍵。

說下產品

好的業務表現必然是離不開好的產品,在購物APP這類產品中,能夠解決信任的問題非常關鍵,就像阿里作出支付寶一樣。

憑藉外界已經對電商形式的接受程度,拼多多在信任建立方面有兩個優勢。

一個是低價。拼多多里邊存在大量低價的商品,價格低到甚至不需要怎麼考量信任的問題,這無疑會增加成交的概率。

再一個是基於社交的信任建立。拼多多最被人知道的就是拼團了,這種方式可以很好的解決一部分信任問題,無論是拉別人拼團,還是看到有人在拼團,都是對產品可以購買的證明。

總之,拼多多在解決信任這部分做的非常不錯。

下沉市場?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下沉市場的說法,這裡更強項認為是對新技術不敏感的用戶。

如果把電子商務看成一種技術,那麼其在推進和普及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距離,比如用戶習慣,信任建立,甚至是個人喜好。

拼多多所滿足的更多是那些對新技術不敏感的用戶,這也是其能夠取得增長的一個原因所在。當電商不斷的滲透,滲透到不用不行的程度,對技術不敏感的用戶才會跟上來,這時對於拼多多就是一個時機,所以拼多多對時機的把握很好,也可以理解成拼多多發現並加速了這個時機的到來。

其實以往便宜的東西也很多,拼多多在恰當時機把這些東西聚在了一起,聚到了手機上,進而促成了如今的規模。

增長

當一個事物被認為是崛起了,那麼其也會面對風險,增長的難度和下滑的趨勢。目前京東和阿里都在對拼多多進行圍堵,面對這兩家的針鋒相對,拼多多非常不容易。拼多多需要做到綜合實力更強才能成為和仍然成為主要的電商平臺。

目前直播、短視頻對於電商越來越重要,抖音和快手在這方面也有這不俗的表現,商品的流通正在更加寬泛,而不是集中到一起。從目前一些電商巨頭的業務來看,為商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會更加重要一些,或者說更穩健一些。在買家一方,各種變化太過迅速,是真正不容易並不更難把控的部分。


如果把京東和阿里的爭鋒看成是商城的比拼,那麼拼多多,京東,阿里的混戰可以看成是對集市的爭奪。或許,相比商城,市面上會允許更多的集市存在。


MLTech


互聯網巨頭可以做大再做大,但不可能一手遮天。拼多多正是找準了互聯網巨頭們的那幾隻手還沒遮到的地方,以自己的優勢攻城掠地發展壯大。再說中國那麼大,世界就更大,再大的互聯網巨頭也不可能獨霸中國的市場,獨霸世界的市場。大路朝天各走半邊,走著,走著,拼多多說不定也變成了互聯網巨頭,並超越現有的超霸的互聯網巨頭呢!加油,拼多多!


踏遍青山52108330


拼多多的發展成功還是創始人看中了電商平臺發展中的一些不足,創始人對互聯網的理解比較深,藉助了電商結合社交的框架,也就是看準了為什麼是阿里為什麼是騰訊形成了兩巨頭,有沒有在中間能形成一種商業模式的可能,電商借微信能形成一種暴發的可能性,再者京東都不算一個完全開放的平臺,拼多多幾乎沒有考慮過京東,超過京東都是早晚的事情,至少在交易額度上面是這樣的,創始人對電商,對社交網絡,對上市資本市場的理解比較深,拼多多粗礦式的發展在中國更容易成功,高速的發展能忽略掉公司的一些小問題,


多閃a


人們電商的毒中得太深了,那怕下一代沒有職業做沒有飯吃也要網購,網購的曼延真可怕。


手機用戶95592052846


沒研究,但還在生死兩茫茫間嗎。要等到收入可以應付再投資和營運支出,可能還是虧損,算活下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