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初心使命 把學問做在閩北大地上——武夷學院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記事

10月16日,一場校企合作座談會在武夷學院召開。南平市部分企業負責人與武夷學院簽訂了《校企聯合引進高層次人才協議》,將著手啟動具體合作項目。

這是武夷學院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對照新時代高校的責任和使命,聚焦學科建設、聚力產教融合,推動學校轉型發展,把學問做在閩北大地上的又一例證。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我們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己任,進一步學習弘揚優秀校友廖俊波精神,紮根閩北大地,根據南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深化產教融合,全力推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向著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方向大跨步前進。”武夷學院院長吳承禎表示。

不忘初心 與地方發展同頻共振

積極發揮學科優勢,嵌入地方發展產業鏈,努力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這是一所地方高校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武夷學院轉型發展之需。

行程萬里,不忘初心。早在南平師專時期,學校就主動適應閩北山區教育和經濟發展,為閩北培養了一批批緊缺、優秀的教師和專業技能人才。

成功升級轉型為應用型高校後,武夷學院主動融入閩北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努力實現人才培養與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同頻共振。

2018年6月,武夷學院黨委主動對接南平市委提出的七大綠色產業,制訂《武夷學院服務南平市綠色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5年)》,著力在優化人才培養、推進產教融合、打造創新平臺、服務地方產業上下功夫,不斷提高學校服務南平經濟社會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為促進南平綠色產業發展作出新貢獻。

作為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教務與規劃評建黨支部積極落實行動計劃,推進七大專業群(集群)產業學院建設。“通過增設與南平市七大綠色產業相關的工科專業及與補民生短板相關的新專業,對13個專業 26個培養方向進行了調整,我們初步構建起與地方產業發展高度契合的學科專業體系。”教務與規劃評建黨支部書記沈慧芳說。

武夷學院各級黨支部和黨員幹部紛紛走出象牙塔,通過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啟動駐企業科研工作站、選派科特派人員下基層、組建科研服務團隊、弘揚地方特色文化等方式,服務地方和企業。這成為武夷學院紮實開展主題教育的一大亮點。

13日,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50餘名師生黨員來到武夷山市嵐谷鄉,開展土壤質量和竹山、竹林的生態經濟價值評價調查,為當地農業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茶與食品學院副教授黃章權以廖俊波為榜樣,“揹著石頭上山”,2014年以來兩次駐村任第一書記,帶領兩個省級貧困村完成脫貧任務。

2019年以來,學校選派多達206位專技人才下到基層一線開展科技服務,深度開展產學研用合作,加強產業核心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推動農村創新創業深入開展。

……

對接產業發展、服務百姓需求,武夷學院黨員幹部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成為服務南平建設發展的“智囊團”、科技創新的“助推器”、創新人才的“孵化器”、產業發展的“動力源”、文化創新與傳播的“主陣地”。

牢記使命 產教融合促多方共贏

“我們始終牢記學校在南平市經濟社會發展中所承擔的使命和應盡的社會責任,打造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積極推進產學研及成果轉化,不斷提升服務地方能力。”武夷學院黨委書記肖錚表示。

武夷學院組建多專業和學科融合的科研服務團隊,圍繞南平產業的發展需要和技術難題,開展技術難題攻關和關鍵技術研發。

2016年,武夷學院引進廈門大學趙玉芬院士團隊,並於2017年成立福建省(竹材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立足於竹生物質全價開發和高附加值利用。近三年,工作站共承擔“閩北竹資源高值化利用技術推廣示範項目”等各類科技項目50項,與企業成功對接產學研合作項目10項。2019年工作站被授予省“示範院士專家工作站”稱號。

為進一步加強校企交流與合作,武夷學院出臺政策、提供經費,引導教師走出校門積極承接地方委託的橫向科研課題。

10月11日,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副院長趙升雲又來到邵武氟新材料產業園和相關企業調研,瞭解企業需求。對於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來說,這樣的調研幾乎每週都會開展。據瞭解,今年以來,全校承接了40餘項橫向課題,經費超過400萬元,服務涉及旅遊、食品、環境工程、土建、藝術和機械製造等行業。

武夷學院與政府、企業共同構建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打造產教融合協同創新平臺。

共建產業學院。本著“與企業共建,為整個行業服務”的原則,聖農集團捐資2億元與武夷學院共建聖農食品學院。“我們圍繞聖農食品學院平臺組建食品全產業鏈專業群,與企業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探索人才培養模式、開展課程體系改革,取得良好效果。”聖農食品學院副院長範俐說。此外,武夷學院還與太陽電纜共建太陽電纜學院,與武夷山茶葉同業公會及大型茶企合建茶產業學院,與青松股份、綠康生化等多家公司建設生物產業學院,與武夷山市政府共建朱子學院等,在人才培養、科技研發、綜合創新平臺、師資隊伍、課程資源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的共建共享。

共建協同創新平臺。武夷學院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竹子研究開發中心、杜氏木業等8家企業、廈門大學等3所高校共建“竹生態產業協同創新中心”,與浪潮集團等10多家企業共建“數字福建旅遊大數據研究所”……

除了加強與企業合作,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武夷學院還立足自身優勢,不斷為地方創新驅動發展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特色的高素質人才。

武夷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就是學校團委牽頭搭建的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實訓和創新創業服務的教育實踐平臺,擁有眾多創業團隊。其中,智源科技項目團隊已研製完成兩代三個型號的農用無人機,正在研發工業機器人拓展應用、白茶萎凋機和智能多品種茶葉泡茶機等;中閩印象團隊秉持消費扶貧的初心,以高於市場的價格向茶農收購茶青,助力脫貧攻堅……

“9月底,校團委授予10個團隊‘俊波創新創業培育團隊’稱號,號召他們弘揚學長廖俊波為民服務、奉獻擔當精神,大大激發了創新創業團隊的積極性。”校團委副書記王波說。

此外,武夷學院還與南平市有關部門共建“紫陽古城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園”“武夷山市互聯網+眾創空間”;與歐浦登光學集團共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室”;與武夷新區共建大學生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校政企合力打造一流的創業創新功能區域和多贏生態圈。

紮根閩北大地,踐行初心使命。多年來,武夷學院始終深化產教融合、深度服務地方,有力推動了整體辦學水平的提升。學校先後入選國家產教融合發展示範型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是福建省碩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和示範性應用型高校。在全省38所普通高校發展潛力排名中,武夷學院由2015年的第17位上升至2018年第12位,居全省一般公辦本科高校第二位。 ☉長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