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建民等一众高管投资者会亮剑,人保要借政策优势称雄世界

保契锐评

《国富论》开篇明义: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进步,以及所有劳动指向和应用的地方展现出的熟练程度、技能和判断力的提高,似乎都源于分工。

但现实难免让人愤世嫉俗。

得益于长子的先天优势,人保有着让一众中小公司甚至与之平起平坐的主体愤懑的资本。比如,农险。

人保农险占据行业半壁江山。作为政策性险种,农险业务复业以来,从“4+2”试点开始,可圈可点之处并不多,少有的一些高科技应用的源头亦肇始于中小险企。

可以说,农险依然游走在粗放式发展的大轨道上,如果要剖析根源,生产力的踯躅不前可算其一。

从经济学角度看,劳动力水平的提升,市场化是关键,但鉴于农险的特殊性,各地政府在农险的市场化方面迟迟未有大的动作,毕竟关乎“三农”无小事,事事关涉民生和政绩。

故而,即便2007年农险市场化正式启动,各地农险市场的割据之势并未呈现好转态势,同为央企的国寿,在福建等

政策性农险仍由人保独家经营的地域多年来基本颗粒无收。

安信农险、国元农业、中原农险、阳光相互等专业公司亦只能在本土市场玩着自娱游戏,安华农险虽分支机构已为专业农险公司的佼佼者,但低迷的业绩,自是难言前景。

人保独家经营的大格局至今未有大变。当然,央企的体制机制优势远不止农险。比如,开放日上,缪建民称人保承保的P2P并无隐患,然但凡对中国经济发展史有些许印象之人都应对发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温州抬会”风波心有余悸。

今日之P2P相较于当时之抬会,不仅波及面更广,风险亦更高,抬会风险面前,政府亦不得不诉诸于刑罚,但面对P2P之风险,此刻之人保却可处之泰然。

但这一切并无不妥。毕竟,行业甚至社会都需要人保,只因政治优势是社会责任的合理对价。

但历史却以冷峻的史实向世人证明着,

当它雄心勃勃地炫示要“借政策优势称雄世界”的同时,由此产生的行业困境将日趋严峻,于行业而言,危机如幽灵般地蹑足而至。

与此同时,历史亦以其无常的世事更迭证明着,一切凝固的思想都将遭遇反叛,一切坚硬的东西终究会烟消云散。一切改变只需时间一把刀。

3411需要的不仅仅是投资者所给予的信任票,同时还有策马扬鞭与时间赛跑的决绝。

巨人左右历史走向,故而,观察行业必先观察巨人。

上周,中国人保集团在京举行2019年投资者开放日,规模“空前”,缪建民、白涛、谢一群、傅安平、华山等一众高管集体亮相。

人保董事长缪建民再次重申了其心心念念的“3411工程”。聚焦“风险管理+财富管理”,构建“保险+科技+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商业模式,打造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人保,而3-5年的时间目标一如既往。

在此基础上,其旗下财险、寿险、健康险、农险等子公司或部门分别从各自维度向投资者展示了其在“3411”逻辑之下的奋斗成果,并从转型发展和商业模式再造等对标国际一流的各个切面讲述了人保的可投性。

在人保换帅将满2年之际,其战略构想亦得以在实践层面逐一展开,而这无疑是观察这一中国财险巨头的最佳时机。

“压舱石”人保财险,非车占比要实现60%

根据规划,人保财险定位集团市值支撑的“压舱石”。

明确了扩增规模优势、巩固市场领先地位的目标,在做强做大车险的同时,非车险业务占比将力争实现60%的结构性目标。

为此,缪建民从现在、未来和思维模式三个维度解读了人保财险的战略落地构想。

一是,随着今年新车销售下降11%,加之车险费率市场化继续推进,车均保费还将进一步下降。

二是,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日益成熟,传统车险商业模式会面临颠覆的风险;但车险短期内还是 “吃饭”险种,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优化业务结构才可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优化业务结构不是为了简单降低车险发展速度,是为防止对车险业务过度的依赖,“一个财险公司对车险业务过度依赖,会产生对其他险种开拓力度不足的现象。”

人保财险董事长谢一群则围绕于此为人保财险的发展轨迹波动给出了更细致的解释:车险发展遇到了天花板,竞争非常激烈,人保财险车险增速有所减缓,主要是监管部门对三家市场发展份额最大的公司进行了严格的监管。

近两年来,随着政府的放管服改革,农险、责任险、信保、个险和健康险等非车险领域发展空间将不断增大。

以农险为例,目前人保财险市场份额是46%,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的农险覆盖率是23%。受益《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谢一群表示,

未来三大主粮农作物保险的覆盖率将达到70%以上,预计到2022年我国农险保费将达到840亿元,农险业务潜力仍然非常大,将继续把农险做大做强。

P2P崩盘后,信用保险业务的发展备受关注,而人保财险自2018年三季度开始停止承保新的P2P平台业务,并对现有模式进行改变,资金来源于银行,业务呈现小额、短期、可控的特点,未来仍有增长空间。

缪建民还举例表示,人保财险合作的P2P机构主要是宜人贷和玖富,二者风险敞口可控。前者未到期责任额41亿,收12亿保费,已赔9个亿;后者未到期责任余额45亿,收9亿保费,赔付3亿。

诸多非车业务的快速发展,也是中国人保管理班子坚信60%的业务结构调整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原因。

“新支柱”人保寿险,三年后人力规模达到60万

人保寿险,未来3-5年内在新业务价值上上一个台阶,跻身成熟寿险公司行列,成为集团市值支撑的“新支柱”。

人保寿险未来将由规模变为聚焦价值,实现从外延向集约、从规模驱动向价值驱动、从银保业务为主向个险业务为主转变的“三个转变”,做强队伍、做优期缴。

根据规划,人保寿险围绕“大个险”战略,目标2022年实现人力规模60万,有效人力是20万。据人保寿险总裁傅安平介绍,正在推进大个险六个专门的项目加大投入,实现从银保为主向个险为主的转变。

但傅安平认为,银保渠道依然是重要渠道,过去是优势渠道,要通过银保渠道来实现价值贡献,管控好现金流风险,多做期交,多做价值期交,为“大个险”渠道贡献、积累优质客户。

据悉,人保寿险前三季度的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转型价值业务取得的成效,续期保费已由2014年40亿,增至2018年的405亿,增长10倍。

傅安平提出,2019年要超过450亿,2020年要超过500亿。

众所周知,人保寿险前些年一直银保渠道储蓄型产品为主,传统寿险比较少。但是,随着价值业务的积累,寿险业务已经进入了利润的释放期。

人保健康险新任董事长华山履新不久,并没有过多介绍公司相关发展情况。

而根据集团规划,人保健康要对标国际先进健康险公司,加强专业能力建设,真正做出专业健康险的价值,成为集团市值支撑的“新亮点”,将突出专业性,体现创新性。

对于其他板块,缪建民提出,财富管理板块要加大发展力度,成为集团增量利润的重要贡献者;科技板块则是加大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力度,以科技赋能释放价值,以服务延伸创造价值,要做风险减量管理者和高品质服务提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