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扶贫故事】我愿做扶贫路上的一朵小花

前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为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倾听来自检察扶贫一线的动人故事,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扶贫脱贫途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在我院全面营造支持和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良好氛围,积极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今天我们推出《检察扶贫故事》栏目,刊登我院办公室档案员李双球的扶贫故事《我愿做扶贫路上的一朵小花》,该作品在湖南省“德立信杯”档案人精准扶贫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检察扶贫故事】我愿做扶贫路上的一朵小花

我愿做扶贫路上的一朵小花

——汝城县人民检察院档案员 李双球

有人说,基层干部就像春天里的小花,花虽小,但照样能开在春天,长在大地。我是汝城县人民检察院的一名档案员,也是一名普通检察干警。2015年,单位给分配给我五户帮扶贫困户,从此我便与这五户“亲戚”结下了不解之缘。

倾注爱心 视群众为亲人

“朱伯伯,现在眼睛看东西咋样?这两天天气变冷了,保暖的衣服有没有,保重好身体!”每一周,我都会给我的帮扶对象朱某打上一通电话问候近况。83岁的贫困户朱仲生双眼曾因患白内障而失明,生活自理困难。2018年,我入户走访帮扶对象,了解到朱仲生的情况后,积极向汝城县人民医院咨询白内障治疗措施和贫困户医疗优惠政策,考虑到朱仲生的亲人不在身边,我主动陪同朱仲生前往汝城县人民医院治疗,并为朱仲生办理了住院手续。当时,我的母亲也因病在郴州住院,我只好委托丈夫陪母亲先做详细检查,殊不知第二天便接到了丈夫泣不成声的电话,老母亲刚刚因病去世。错过了与母亲的临终见面,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缺憾。尽管内心悲痛,办理完母亲的丧事后,我赶往汝城县马桥镇冲头村看望手术出院的朱仲生,并积极争取为朱仲生报销了手术费用,重获光明的朱仲生高兴地拉着我的手说道:“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心!也多亏你这个“侄女”为我操心,让我在不花一分钱治疗费的情况下重见光明……你就是我的亲人。”

倾注真心 急群众之所急

2018年底,我的帮扶对象朱亮灯的儿子朱孝周因在外务工时被人骗走打工的血汗钱,因遭受刺激而突然精神失常,在家打砸东西、胡言乱语,这让离异后独自抚养儿子的朱亮灯心里几近崩溃。得知情况的我四处奔波,到县扶贫办、医保中心、县精神病医院了解相关惠民政策及有效的治疗措施,并主动陪同患者孝周到县精神病医院办理住院治疗手续,联系好主治医师。患者孝周伯父感激地说:“你待我家孝周如自己的孩子一般,使他感受到了温暖。谢谢你!”一番直白而朴实的言辞,不仅是对我扶贫工作的由衷认可和赞誉,也激励着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对扶贫工作更加用心、用情、用力。

卢阳镇东溪村贫困户朱平儿家有五口人,其中大儿子先天残疾,二女儿长期被慢性病折磨,读书问题尚未解决,三女儿还年幼,生活压力巨大让这个家庭难以承担,细心的我了解情况后,经常利用周末同驻村工作队一起到朱平儿家帮助照顾卧床的大儿子,并为其办理了农村低保二类补贴以及残疾人护理补贴。联系好了学校,协调解决了二女儿读书问题,同时还帮助朱平儿一家落实了危房改造项目资金,朱平儿在一年之内就成功脱贫,让他们真切地跟受到了日子有奔头,生活有希望。

倾注耐心 解群众之所忧

“我经常在扶贫村里‘走亲戚’, 扶贫工作就如拔萝卜一样,一个萝卜一个坑,若是敷衍了事最终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扶贫队长朱远明常对我说。听民声、察民情、解民意,我一直牵挂帮扶群众的身体和生活情况,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在走访中,我发现卢阳镇东溪村贫困户中的朱细娜两姐妹系孤儿,当年年幼姐妹俩的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抛下年幼的姐妹俩离家出走了,至今未联系过。年幼的姐妹俩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而户口一直挂靠在其叔叔家户口中,现朱细娜姐姐已成年,多次去办理户口迁出,由于客观原因一直未能将姐妹俩的户口迁出。经过多次与汝城县扶贫办、卢阳镇扶贫工作站沟通联络,终于成功将姐妹俩的户口迁出,姐妹俩的奶奶打来电话表示感谢,这份感谢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时刻提醒着我在精准扶贫的路上尽全力耕耘好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田。

点点滴滴都是爱,寥寥数语都是情。四年来,像我这样与帮扶对象成为朋友、亲人的人还很多很多……,扶贫路上洒下了我们辛苦的汗水,留下了我们执着的脚印,我们在用实际行动为贫困户撑起一个又一个希望的蓝天的同时,也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温暖和快乐,奏响了扶贫路上的一曲曲凯歌。

【检察扶贫故事】我愿做扶贫路上的一朵小花

图为李双球(右一)走访帮扶户的情景

汝城县人民检察院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编审:祝志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