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文:21世紀的真正挑戰是實現100%的可再生能源

作者丨李晨陽


朱棣文:21世紀的真正挑戰是實現100%的可再生能源

“21世紀的真正挑戰是實現100%的可再生能源。”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朱棣文說。

隨著全球能源和環境問題日益嚴峻,能源變革已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訴求。近年來全球能源行業明顯呈現出“能源電力化、電力清潔化、風光比例顯著提升”的趨勢,但有專家表示,“我們的進展還是太慢了。”

在10月27日在京開幕的2019年國際清潔能源會議上,500餘名專家學者展開跨界交流,以期共同推動清潔能源的持續快速發展。

迫在眉睫的挑戰

“在歷史上,氣候上升1℃,海平面會升高6到9米。如果你在上海浦東有房產的話,這6到9米可不是件好事情,這意味著很多建築會被淹沒。”

“如果把全世界的肉牛和奶牛組成一個國家,這個‘國家’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超過了除美國和中國外的任何一個國家。”

朱棣文的報告中不乏生動鮮活的案例,但幽默背後是刺痛人心的現實。

森林大火、乾旱洪水、物種滅絕……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正向地球上的每一個國家和每一個人發出嚴峻挑戰。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達成協定: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溫控制在2℃之內,併為把升溫控制在1.5℃之內而努力。

據計算,如果要保持2℃以下的升溫,二氧化碳的排放就必須要低於2900噸。而按照目前的排放增速,大概2035年就會達到這個水平。

“我們的進展太慢了。” 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Daniel Kammen說,“而且,僅僅遵守巴黎協定,實現‘2℃’的目標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加倍的技術創新,才能從‘2℃’的目標推進到‘1.5℃’的目標。”

無可替代的合作

從2000年至2017年,美國加州的GDP增長了60%,人口增長了20%,溫室氣體排放則降低了8%,單位GDP的溫室氣體排放降幅達到了40%。

美國加州能源委員會分享的“加州經驗”,被在場專家評價為“屬於全人類的經驗。”

“加州經驗”是科技創新和精細化管理的結合,既包括把交通、工業、天然氣和電力產生的碳進行固化,也包括在每個樓宇裡放置顯示耗電量的大屏幕。

加州氣候法案要求2045年實現100%的可再生能源。Kammen認為,要向這樣的目標加速邁進,需要借鑑中國在電動汽車研製等方面的實踐經驗。

“如果沒有同中國的合作,我們的眾多項目是不可能行得通的。”Kammen反覆強調,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使用者,是排放大戶,但也是清潔能源方面最大的創新者。在清潔能源革命進程中,中美雙方開展深入密切合作具有不可替代的必要性。

共同迎向的未來

中國作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近十年間風電裝機增長15倍,光伏裝機增長1740倍,風電和光伏的累計裝機容量均居世界第一。

但大量的棄風棄光,成了制約我國能源轉型發展的一大瓶頸。當新能源在我國產能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如何有效消納這部分能源,讓能源發揮應有的作用,是接下來必須面對的問題。

針對高比例新能源電力消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劉吉臻重點提出了提升火電靈活調峰能力、建設輸電通道與柔性智能電網、開發推廣新能源主動支撐技術、健全相關政策與市場機制等7條對策。

國務院參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提出,在我國能源清潔轉型、“一帶一路”倡議下,建議啟動中國青藏地區太陽能大規模開發,通過特高壓電網輸送清潔電力,既可滿足中東部地區用電需求,又有利於在我國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

“中國的清潔能源發展不僅面向中國,更要為全世界提供技術、裝備和服務,通過建設綠色的‘一帶一路’,不斷推動圍繞清潔能源技術的能源戰略轉型,實現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舒印彪總結道。

《中國科學報》 (2019-11-04 第3版 國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