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東陽又獲《人民日報》點贊!教育之鄉崇文重教人才輩出

東陽,地處浙江中部,“教育之鄉”絕非虛名。老一輩科學家嚴濟慈、著名物理學家潘建偉、知名企業家郭廣昌……一位位成就卓越的人物有著相同的根——東陽。在東陽江水的滋養下,一代代優秀學子秉持勤奮苦讀的精神,藉助基礎教育這一階梯,走向四方、攀上高峰。

1989年12月4日,人民日報頭版曾刊發報道,介紹東陽“百名博士匯一市,千位教授同故鄉”的盛況。

今天,东阳又获《人民日报》点赞!教育之乡崇文重教人才辈出

30年後,這個數字擴大了10倍,達到“十百千萬”的規模,即有東陽籍院士12名,高校校長、科研院所領導100多名,博士、博士後1300多名,教授、副教授1萬多名。2019年11月4日,人民日報12版刊發《十二位院士匯一市 千餘名博士同故鄉 小城緣何走出萬名教授》一文,對比30年,歷數東陽教育發展的成就,展現東陽人才集聚優勢,推送內外東陽人聯動發展。

今天,东阳又获《人民日报》点赞!教育之乡崇文重教人才辈出

《人民日報》報道原文如下:

今天,东阳又获《人民日报》点赞!教育之乡崇文重教人才辈出

十二位院士匯一市 千餘名博士同故鄉

小城緣何走出萬名教

浙江中部有一小城東陽,人口80多萬。1989年12月4日,人民日報頭版曾刊發報道,介紹東陽“百名博士匯一市,千位教授同故鄉”的情況。

近30年來,東陽的教育事業發展更上一層樓。如今,這座小城已走出12名院士,近百名大學校長、

書記1300餘名博士、博士後,1萬餘名教授、副教授。是什麼造就了這樣一方“教育之鄉”?記者近日再訪東陽,探尋當地的育才經。

崇文重教好傳統

秋日,走進東陽巍山鎮的古淵頭村,但見處處古木蒼翠、屋舍儼然。村文化禮堂內,七八個學生正在看書。禮堂的“勵志牆”上,一幅幅從村子裡走出的學子的照片讓人心生敬佩:李祝霞,博導;李杏放,博導;李偉戎,博士……

今天,东阳又获《人民日报》点赞!教育之乡崇文重教人才辈出

“我們村950戶人家,已經走出了815名大學生、33個博士,‘博士村’的稱號遠近聞名!”古淵頭村黨支部書記李惠康言語中透著自豪。

一直以來,東陽經濟資源稀少、區位不優。人眾地瘠,出路在哪裡?東陽人選擇勤學苦讀求出路。此後,一代激勵一代、一代扶持一代,東陽崇文重教的風氣愈發濃厚。

1989年開始,東陽每年都有新的教育基金會成立。目前,東陽教育“基金聯盟”有基金55個,總額3.07億元,覆蓋了東陽所有山區鎮鄉。

今天,东阳又获《人民日报》点赞!教育之乡崇文重教人才辈出
今天,东阳又获《人民日报》点赞!教育之乡崇文重教人才辈出今天,东阳又获《人民日报》点赞!教育之乡崇文重教人才辈出
今天,东阳又获《人民日报》点赞!教育之乡崇文重教人才辈出今天,东阳又获《人民日报》点赞!教育之乡崇文重教人才辈出

今年年初,為留住優質教師,巍山鎮組織了一場“鄉賢捐資助學”活動,當場捐款數額高達1億多元。“捐款給教育?行!”這是很多東陽企業家的一致態度。在東陽中學,“東中人文講壇”40多年來堅持開講,至今已舉辦200餘場,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企業家郭廣昌等東陽鄉賢回到家鄉,都會來講壇分享經驗。

耕讀傳家久、詩書濟世長的觀念長久影響著一代代東陽人。近來,浙江省首批特級教師陳雲仙在退休後,拿出20萬元積蓄在巍山鎮小學設立“陳雲仙獎教基金”。在橫店鎮,老教師陳建中一家三代先後在同一所學校任教。兩代、三代同為教師的家庭,在東陽不勝枚舉。

教師培養好機制

為了培育、留住優秀教師,東陽每年設置了1600萬元的優秀教師獎勵基金,加強“合格教師—骨幹教師—市級名師”人才梯隊建設。“名師人人都想要,但我們更重視培養大約1000人的中間層骨幹教師,他們具有壓艙石的作用。”東陽市教育局副局長陳皖東說。

今天,东阳又获《人民日报》点赞!教育之乡崇文重教人才辈出

名師、骨幹教師如何培養?每個學校都有獨門“法寶”。南馬高中採取“孵化式”培養模式,自2012年起組建新教師“啟航班”,根據“1年適應轉好正,4年過渡站得穩,7年成熟業務好,10至15年成才顯特色”的方針,定期開展師德和業務培訓。

在東陽市實驗幼兒園,利用浙師大發展學校和沈群英名師工作室平臺,開展心靈朗讀者、班主任論壇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培養教師特長。10年來,已經培養出一批優秀教師,包括正高教師1名、浙江省特級教師1名、金華市名師10多名……

今天,东阳又获《人民日报》点赞!教育之乡崇文重教人才辈出
今天,东阳又获《人民日报》点赞!教育之乡崇文重教人才辈出

在東陽中學,進校5年內的新教師都得進“初陽班”鍛鍊,通過聽骨幹教師授課、集中外出學習、與老教師結對等方式學教學業務、學班級管理。同時,評課比賽、板書比賽、彙報課評分、教學大比武等競賽活動持續開展。獲評東陽市教壇新秀的物理教師趙黃磊坦言:“壓力大,氛圍好,成長得也快。”

資源優先好政策

“新建的20所小學、初中前期工作怎麼樣了?”“自然資源局注意,要在半年內確保所有改建或新建校舍的500多畝土地到位。”前不久,東陽2019年第四次教育工作專題會議召開,聚焦教育發展的具體問題作出具體指示。這項教育專題會議從2017年10月開始,目前已召開14次。

今天,东阳又获《人民日报》点赞!教育之乡崇文重教人才辈出

東陽曆屆的領導班子始終把教育作為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工作來抓。有了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教育方面的許多事項有了優先辦理的“綠色通道”。今年上半年,位於東陽繁華地段的吳寧街道辦事處搬遷,多個項目要搶這塊“風水寶地”。最後,市領導拍板在這裡新建一個幼兒園。“近年來,東陽每年安排不少於5億元的新建學校經費,優先保障土地供給,許多鎮鄉街道的最佳資源都給了教育。”陳皖東說。

城區教育發達了,鄉村教育如何不掉隊?統籌城鄉教育,東陽以教育集團化、聯盟化發展來破題。今年6月,巍山鎮第一小學教育集團白溪江校區啟用,總投資5000多萬元,可容納36個班級,原古淵頭、白坦、沈良3所小學撤併於此。此後,不單學校容量提升、硬件設施一流,教學資源也

大大優化。巍山鎮第一小學負責人金俊華介紹說,集團化發展後,不但解決了原本巍山鎮中心小學教學資源緊缺的難題,還盤活了周邊基礎薄弱的小學。

今天,东阳又获《人民日报》点赞!教育之乡崇文重教人才辈出今天,东阳又获《人民日报》点赞!教育之乡崇文重教人才辈出

走進橫店小學教育集團橫店校區的一間教室,教師陳莉莎在給學生上課;利用同步課堂系統,任湖田校區的學生們正在同上一堂課。利用共同體建設和現代信息技術,東陽在36所城鄉義務教育學校中推進“互聯網+義務教育”結對幫扶全覆蓋。

近日,橫店小學結對幫扶網絡專遞課堂開課,橫店小學教育集團5個校區和湖溪後山店小學的600餘名學生在線同上音樂課《彝家娃娃真幸福》。如今,一對一數字化教學、同步課堂、網上備課、線上研討、網絡平臺自主選課等“雲+端”教育信息化系統已在橫店小學全面鋪開。這樣的遠程專遞課堂,目前已開展331次,參與師生41173人次。

歡迎擴散轉發!

編輯:李忭 審核:吳金強 監製:呂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