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热衷于同学聚会的人是什么心理?

怀旧阳翟人


同学聚会是无意义的社交活动。从满怀期待到是是非非,一夜之间的事。


用户4672757426723


七十年代,高中毕业,有个女同学很优秀,大城市,某企业厂长,那年正值元旦,厂长印了很多掛历,让我相约我们几个班要好的同学聚会,我走家串户相约了五十多个老同学,在我们这里县城的最顶尖的酒店安排了五桌,这个女厂长付款宴请,一是叙叙旧,二是聚会增加感情,首先厂长给我们讲述了她的艰难的创业经历,走过了艰难的历程,她现在厂子的产品畅销国内外,年收入上千万,她现在想退休,‘让儿孑承包,她现在感觉累了,同时又想念以前的同学,也想为同学办点事情,她听说几个同学家庭中的不幸和困难当场拿出近万元捐助了几个困难同学,她还承诺,我还要为家乡的父老,办点事情,同学们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有困难同学有事来找我,我的电话号码是,同学们都记下,我会尽力相帮,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投出赞许的眼光,并且拍手称赞,


原桃香情真


最近好像起了聚会风,听家里的爷爷说,隔壁的刘爷爷,今年70出头,前段时间也说搞一个同学聚会来着。

就在前天,爸爸突然给我一个网盘链接,叫我帮忙下载,里面是他们高中聚会十周年的图片。虽然里面拍的图片都是乱七八糟的图片,爸爸还是很喜欢,仿佛是他曾经年轻时候高中时光的追溯。

到了一定的年纪,人是容易念旧的

据说是一场大型的同学聚会,200多号人来着,从爸爸眼光里,我看到了年轻时候的活力。爸爸一边翻着照片一边给我们介绍他的几个同学,从爸爸眼光里,我看到了年轻时候的活力。还给我讲着他读书时候的故事,爸爸喜欢下象棋,在高中宿舍里,和上铺的同学晚上打着手电筒下象棋,被宿管阿姨抓住在走廊里罚站,我和妈妈当时都笑的不行,怪不得我从小也喜欢下象棋呢?!同学聚会聚的是一种情怀,一种记忆,一种我们共同的记忆。

同学聚会也是一种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思考反省

也有不少人说,同学聚会就是有钱的出钱,没钱的捧场的活动。有钱人就出来显摆,告诉同学我这几年混的有多好,没钱的就不好意思出来,觉得抬不起头。

其实,同学聚会也是我们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思考,在同一起跑线的我们,几年后,十几年后我们的差距是什么。有的人到中年发福油腻,有的还是看着年轻健壮;有的衣衫褴褛,有的干净整洁;所有的见证的都是我们这几年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状态。

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我们,在高考时候分叉了,在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分叉了,在毕业后是否读研时候分叉了,在工作上分叉了,十年后,我们不知道在多少个叉路口上越走越远,导致了现在的你我。

我是柠檬汁女孩,这是我对同学聚会的一些看法,老年人的追溯,青年人的动力!


柠檬汁女孩


关于同学聚会的心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五味杂陈的。人们对同学聚会,保持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状态。既渴望友情滋润,又得不到春风化雨;既想敞开心扉,又要关紧嘴门。人情世故、心态平衡,让人们既纠结又苦恼。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学聚会,许多人兴冲冲参加第一次,第二次就不想再去了。到底去不去?不去,怕别人说“不合群”;去吧,又索然无味。与其百般纠结,不如坚持“三去三不去”原则,心中有数,解脱自己,自己把自己当人,千金买不来心理舒坦。

【一】乱哄哄大秀场的聚会不去。

为什么许多同学兴冲冲参加第一次聚会,第二次就不想去了?毕业以后,同学五湖四海、各行各业,各闯各的江湖,各忙各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少,面孔越来越模糊。同学混得怎么样?同学之间还是想了解的。一般是五年、十年这个节点,总有混得好的同学开始张罗同学聚会。第一次聚会开始是新鲜的、兴奋的,互相拥抱、大声尖叫,但推杯换盏、酒过三巡之后,各路同学轮番表演、各种炫耀,下半场往往就有点变味。同一起跑线的同学,已经三六九等分化严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位同学都在心里默默找定位、找群体,聚会之前的新鲜感,往往被攀比之后的距离感、失衡感所冲刷。第二次大规模、做秀场式的聚会,很多人就不愿意参加了。

【二】有人大包大揽的聚会不去。

同学毕业后,各奔东西,原来关系好的可能还会联系,原来交往不勤的可能就相忘江湖了。五年十年后,总有一些八百年不联系的同学,以八竿子打不着的理由,张罗聚会,而且大包大揽,言必称“我请客我全包,你们带着嘴来就成。”凡是这样的聚会,能不去就不去,八成都是学生时代混得不好、社会闯荡发达的同学,摆场子的目的,不是为了真诚叙旧、畅谈友情的,而是扬眉吐气、炫耀反转的。还有二成,可能是出血本大摆龙门阵,求同学帮他“现场办公”的,如果他请的都是有利用价值的同学,还是坚决谢绝吧,何必参加“鸿门宴”。

【三】超高豪华的聚会不去。

同学聚会,由几个组织者发起AA制聚会,大家商量找一个交通方便、条件适中、标准恰当的酒店,关照方方面面同学的实际情况,这是用心组织、贴心服务。但也有组织者,不是脑子进水,就是“何不食肉糜”心态,聚会安排在五星级度假村,人均两三千元标准,这是给有钱同学搭秀场,反而关上平民同学的大门。AA制交费标准和来回路费,再搭上请假的损失,大几千元呢。花几千元来看成功者做秀炫富?凡是超过常人承受能力的聚会,不管自己有钱没钱,都不想参加。出发点就不接地气,能让每位同学找到平等相聚的感觉吗?

【四】小范围挚友聚会要去。

很多同学参加第一次大规模聚会之后,就不愿意参加第二次了。第一次聚会后,同学之间互相了解了彼此状况,带走了通讯录。你发现没有,通讯录在手,微信群建立,反而没有多少人再有兴致联络了。其实,毕业之后,大家都像一颗颗星球,在浩瀚宇宙,各自都找到了自己的星系,各成体系运转。第一次聚会,人人都在心里找自己的定位、找自己的圈层、找自己合得来的同学,大聚会越来越少,小聚会越来越多。几个好友,经常相聚,喝喝小酒,聊聊小天,加深友情,互赠愉悦。老友聚会,能参加的尽量参加。不管成功与失败,任何人都需要友情的滋养。

【五】学校组织的聚会尽量参加。

每逢学校大型周年庆,学生处都会安排有些同学组织回母校聚会。这种聚会安排得简单朴实,学校提供聚会场所,统一安排接送,人人只穿统一印制的T恤,尽可能做到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这样的聚会,有机会、有条件的同学,尽可能参加。祝贺母校发展进步,看看母校的成长变化;看望满头白发的恩师,见见曾经同窗好友;转转校园宿舍,重温青春时光。学校也不图学生回报什么,有条件的尽量参加,混得好的、混得不好的同学,学校敞开胸怀欢迎每位学子。

【六】恩师有难的聚会尽量要去。

去年,班主任身患重病,病危之前,提出想见见自己教学生涯最辉煌时期的毕业班,委托老班长张罗一下。有许多同学不远千里坐飞机及时赶到,陪老师吃了最后一顿团圆饭。高中时代,有些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有些老师与同学感情不深,但师恩如海,恩重如山。逢年过节,外地同学回家后,总会给老师拜年。学生年龄增长,老师逐步年迈,许多老师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如果老师想见同学,委托同学张罗的小规模聚会,尤其是商量帮助老师的聚会,有条件的同学尽量拨冗参加,有钱的出点小钱,没钱的捧个人场,老师不图学生什么,恩师有难尽量帮忙。


职场火锅


“同学聚会,越聚越变味儿”,这几乎成了大多数人的心声。尤其是年龄越大的人,感触越深。

我们相信同学聚会的初衷是好的,为了叙旧,为了联络感情,为了换回年轻时的回忆,为了再次体验一把年轻时的感觉。可是凡事都变味儿的时候,同学聚会更是如此。

说实在的,那些特别热衷于同学聚会的人,通常都是那些在社会上取得一定地位的人,“衣锦还乡”是大多数人为之拼搏的方向,想要体验高人一等的感觉,更是原始欲望的人性使然。

所以有人说,同学聚会就是一面人性的镜子,照出了很多社会的现实。

有好老公的,谈好老公;有好工作的,谈好工作。什么都没有的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听着别人谈老公的工作。于是慢慢的,很多人便不再参加同学聚会了,而那些最后筛选出来的留下的高手,都是一等一的喜欢炫的达人。

所以参加的几位同学聚会,你会发现物是人非这句话透露出了多少伤感和无奈。人心在变,性格在变,共同的话题早已不见。最后只留下一声叹息,唉,有些人回忆不可追,相见不如怀念。

你们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呢?过来聊一聊吧。


夜泊痕


从小到大学有几泼同学,也参加了两次同学会,但以后不会再参加了。发现热衷组织和参加的人有两类:一类是当时在班上是活跃分子、班干部,得到老师恩宠毕业后也混得过去的人;一类属于颜值一般家庭条件一般自己比较自卑,毕业后或是嫁了有钱老公或是提职当官变得有头有面的人。前一类借同学会回忆昔日的风光,后一类借次机会晒今日的财富或成功,打脸过去瞧不起自己的老师和同学!


用户5473258764172


其实说到这个问题,这两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我的同学聚会也在不断增加,先是一个小地方的聚会,到了一个省的聚会,最后一起去别的同学定居的地方边玩边聚会,很多人肯定会问,同学聚会有这样好吗?那些年早就不再联系的同学为啥还要聚一块呢?

其实若是简简单单的聚会何必跨省旅游去聚会呢,现在同学聚会更多的体现在三个方面。

1、拓展人脉跟朋友圈

关于通过同学聚会拓展人脉的方式我首先想到的是关于中国商会的故事,现在中国商会比较厉害的有浙江商会、温州商会、粤商、晋商等商会,这些商会开始的初衷不过是为了抱团抵御外部的压榨,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去做更多的生意,当初他们抱团时选择的就是自己的同乡,为什么呢?因为同乡更能互相了解也互相信任,这也是中国这些地区商会最后慢慢壮大的原因。

现在MBA学习班都很出名,在学习后都会专门成立类似这样的微信群,里面全是在里面学习过MBA的学员,分布于不同的领域,但是个个都是精英,因此他们私下聚餐也会更加频繁,不断拓展人脉。

现在这个社会,什么资源最重要,当然是人脉关系啊。

2、联络感情,派遣孤独感

现在这个社会基本上奉行的是金钱至上,但是大家在夜深人静,看着自己通讯录却突然有种陌生的感觉,想喝酒却不知道找谁去喝,这就是现代人的孤独感!

很多人说现在男人的压力都非常大,他们最大的自由就是在回家停车的时候,点上一根烟,静坐四五分钟,一个人的时间,寂寞而孤独。因此很多人怀念曾经在学校时候的感情,多么天真无暇,于是很多人试着联系以前的朋友,一起聚一块,拿起酒杯,一杯敬过去,一杯敬未来,一杯敬现在的重逢,一杯又一杯,最后分别在这红灯酒绿的大街上,在期待下次的见面,大家都可以放下内心的戒备及孤独,畅饮、欢笑。

3、彰显自己财富及地位

最后这个一点,可能大家也了解,但是也厌恶,就是每次聚会或多或少会有人炫耀自己现在的财富,自己现在在哪里高就,现在职位是什么职级,收入多少,家里现在多少套房子,目前孩子学了多少特长班等等,通过不断的炫耀来获得别的同学对他的称赞,通过强烈的对比,彰显出自己的地位。

特别是那些平时学习不好,现在却混得不错的同学,然后拿当年自己学习不好,被老师、同学嘲笑,现在自己也混的不错,甚至超过大部分的优秀同学,从而获得快感,这也是某些人参加聚会的最大原因。

最后做个总结: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都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我们是群居生物,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跟别人沟通交流,虽然同学会有比较讨人嫌的人存在,但是我相信,但凡愿意来参加的除了少数人外,都是本着对那份美好回忆的追寻来聚会的。有些感情就像酒,越陈越香。


笔记簿杏豆


题干信息有限,我尝试一下,会有几种不同的心理原因

1.最大的原因是想了解更自己同时期的同学,现在的情况,都发展的怎么样了,自己心里会有一个参照。

2.自身属于热爱社交类型的,性格如此,喜聚不喜散。

3.攀比心理。想了解自己在同学的位置,大概论资排辈那种,遇到不如自己的嫌弃,遇到比自己优秀的巴结。差不多自己的不冷不热。

4.自卑心理。对于去不去的问题纠结很久,经过艰苦思想斗争去聚会的,就属于这种心理,既想看看同学们的情况,又担心自己这那的。像麻花一样拧巴。

5.带有目的性质的聚会。谈生意,搞关系,相亲,派对。

6.怀旧型。回想起同学时期的友谊,知己,恶作剧,各种记忆小角落,满满的回忆。.


yuan166788532


个人作为一个90后,对于同学聚会这样的东西,实在是提不起任何的兴趣,当然这里是指那种所谓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大学、高中甚至初中的同学聚会。

虽然是一个90后,但是我看过很多80后对于同学情是非常重视,是真是假,不敢评价。很多80后工作10年了,某一天很多年没有联系的高中同学组织一个聚会,都很热衷的要去……。

其中感情有几分不敢评价,毕竟不在同样的圈子,也不在同样的年代环境下生活。也许有部分人是因为感情有部分人是因为价值……

但是作为一个90后,本科专科毕业的绝大多数90后也已经工作三五年了,这是至少的了,但是普遍对于那种同学聚会是不感冒的。

相比80后,我觉得可能是跟90后现在所处的社会位置有关,也可能是跟曾经生活的年代环境不一样有关。


儒丰直言


显示自己有能耐有号召力,还有通过活动炫耀自已过的好,如何如何丰衣足食,让大家羡慕嫉妒恨在作祟在发酵,不是该正常发挥人性的地方,少去为妙,特别是看以前对不起自己的那些人,恨意难消,再见了同学聚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