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老粗布——寻找自然的记忆


商河老粗布——寻找自然的记忆

一簇一簇云朵似的棉花,经过黄道婆的纺织技术变成一件件棉衣、床单、枕头、书包……千千万万的乡间家庭唧唧复唧唧,节奏畅快而鲜明,一尺尺老土布,展示着一轴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恬静淡雅的画卷。

商河老粗布——寻找自然的记忆

“家家机杼声,户户织土布”。商河老粗布,一千多年前就在商河这片土地上产生。《山东省志》记载:“商河大布皆出女子手工,用具均为木质,少女10岁能纺线,16岁能织布,鸡鸣早起,夜半始眠,成年妇女可成布500尺。”《明清商河县志集》也有记载,当时此布在山东省内乃至京津地区非常畅销,“每岁销行数万块”。

商河老粗布——寻找自然的记忆

老粗布,又名老土布

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世代沿用的

一种手工织布工艺

它质地柔软手感极佳透气性好

无静电反应,持久耐用

色彩艳丽但不张扬

是居家和服装的首选面料

商河老粗布——寻找自然的记忆

什么是老粗布?就是摇着纺车织出来的“老土布”。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历经72道工序,轧花、弹花、纺线刷线、织布等等……精妙繁复,需七天才能出一套成品。

商河老粗布——寻找自然的记忆

老粗布的织造技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用老粗布不但是一种物质的享受,对于那些爱好自然,寻求返璞归真的人们来说,也会带来一种颇具特色的文化气息。

商河老粗布——寻找自然的记忆

那些年人们没有太多抱怨,冬天一碗热汤面,夏天一壶大碗茶,粗衣淡饭,不紧不慢,等大雪纷飞,也盼春暖花开,活在大自然的恩惠里,无比满足。

商河老粗布——寻找自然的记忆

在机器化大生产的当下,化纤,细棉,钢筋水泥,隔断了与自然的相遇。满是现代的味道,却没了旧时的滋味。

商河老粗布——寻找自然的记忆

在追忆的童年里,在返璞归真的大潮下,无污染、透气性好、吸汗、富有弹性、柔软舒适的老粗布重新归来。

商河老粗布——寻找自然的记忆

因冬暖夏凉、不起静电、调节新陈代谢、抗辐射、肌肤亲和力强等特点,使得老粗布成为织布中的新“网红”,坐垫、旗袍,加入现代感的审美,走上现代化的舞台。

商河老粗布——寻找自然的记忆

夏季凉枕,小凉席,花枕头,线粗纹深,形成无数个按摩点,这是数载光阴慢慢酿成的醇厚绵长的舒适感。

商河老粗布——寻找自然的记忆

现在生产的商河老粗布,添加了很多现代工艺,制作出来的成品不仅透气、耐用、不起球,而且触感非常好,色彩也非常丰富,图案也紧跟潮流,成为老济南特产之一。

商河老粗布——寻找自然的记忆

正如照片不会终结文字,人工智能也无法终结手工技艺,远离浮华的虚拟背景,接近生活的本质体验,爱是高定,是时间积累下的陪伴,即使久别也必将重逢。

商河老粗布——寻找自然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