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催泪热映:愿你的青春被温柔对待

昨天下午,由曾国祥执导,周冬雨、易烊千玺主演的影片《少年的你》,上映十天票房突破11亿元,可以说票房口碑双丰收。

新锐导演直击校园霸凌,校园暴力引发全民关注

影片《少年的你》,是一部聚焦校园霸凌主题的青春电影,讲述了在高考前夕,被一场校园意外改变了命运的两个少年,如何守护彼此的故事。这部影片于10月25日在国内上映,只用了十天时间票房就破11亿。这部影片不仅票房喜人,而且口碑也非常不错。

《少年的你》催泪热映:愿你的青春被温柔对待

目前,《少年的你》豆瓣评分为8.4分,超越94%的爱情片和87%的剧情片。北京一家影院的经理告诉记者,现在每天影院大概放映电影100场,其中《少年的你》就排片30多场,并且几乎场场爆满。

当电影的温情照进校园欺凌的现实

本片导演曾国祥,2015年大热的《七月与安生》是他的作品,并凭借这部片得到2016年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女主等共12个提名,虽然只拿了最佳原创电影音乐这个安慰奖,但是提名大满贯,说明了业界对导演的肯定。

加上这部票房节节高的《少年的你》,导演风格逐渐形成,即温情关注少数群体的生活,描绘被伤害的人,在绝望中找到希望,走出自己的路。这样看来,《少年的你》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少年的你》催泪热映:愿你的青春被温柔对待

2009年,浙江温岭中学王胜男遭受长达十年的校园暴力,施暴者时至今日还对自己的恶行津津乐道,王胜男忍无可忍最终诉诸法律,判的是拘役3个月,在我看来,犯罪成本低廉得可怕。

在王胜男的新闻报道中,最刺眼的是“她家里穷,成绩原来挺好”,成为校园欺凌受害者之后,“成绩一落千丈,掉了300多名”。这场群体欺凌里,王胜男不仅仅是肉体、精神受损,更是被剥夺了升学的希望,未来蒙尘,我不禁想如果没有被打碎杯子,她的生活会是怎么样?

影片把校园霸凌的核心问题展现得很通透,网络上有很多愤青观影之后在各大平台批判旁观者效应,指责那些围着尸体拍照的高中生没有良知,可是真正的冷漠又为什么会导致他们作出拍照的行为?他们通过社交网络传播悲剧,表现了正义感和同情心的同时,又不会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一举多得,何乐不为?而且,片中陈念躲在垃圾桶里的片段,魏莱的小跟班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也选择了放她一马。所以,旁观者效应的源头不是良知太少,而是畏惧过多,这一群体永远不知道自己在人数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每一只出头鸟的畏缩导致了集体失声,只有法制给发声者提供了足够的安全感,这一效应才有可能改观。

《少年的你》现实到了一定程度才如此催泪,因为观众会和郑毅警官一样,在剧情的推进中悲哀地触及现阶段的某些尴尬之处,警察都无法在各种势力和金钱的影响下,保持足够的定力与安全感,在魏莱家金碧辉煌的大客厅里,面对着高雅的魏莱母亲和暗露锋芒的魏莱父亲,警察年轻的正义感显得局促而犹豫,一方面没有足够的证据将暴力绳之以法,另一方面,又因为无法提供安全感而无从获得旁观者的信息,这是当代校园霸凌事件难以破除的矛盾核心。

《少年的你》催泪热映:愿你的青春被温柔对待

如此大胆尖锐地呈现青少年所面临的严酷成长环境,《少年的你》是头一次。

影片对于高考前夕高三备考段落的刻画,那种背水一战争分夺秒的紧张感,可以说凡是读过高三参加过高考的人,一定心有戚戚。那种即将冲破桎梏的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梦想和未来的渴望和企盼,本该是所有人都为之振奋的美好希冀,却不得不在青春韶华的乐章里,重重地划上了一个休止符。一部影片自然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校园霸凌的现象也当然不会就此终止,但至少这部电影勇敢地揭露了这一被忽视许久的问题。它像一记耳光,重重打在所有人身上,提醒着我们要保持冷静。那些美好遮蔽的阴暗角落,那些被欢声笑语掩盖的哭喊与求救,还有那种喘不过气来的绝望,在现实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做点什么,责无旁贷。希望在国家的制度立法面前,在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的三方共同教育和关爱下,校园霸凌的行为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认识,相关的案件也会比以往有所减少,这或许才是这部影片,以及我们所有人为它流泪喝彩的意义所在。

《少年的你》催泪热映:愿你的青春被温柔对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