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酸路變成幸福路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70年只是彈指一揮間,但對於我們偉大的祖國來說,卻是滄桑鉅變、換了人間的70年。穿過漫漫時空隧道,通往家鄉的那條路由羊腸小道變為架子車路,再由架子車路變為公路、柏油路、高速路、火車道。可以說,70年來,回望故鄉的山山峁峁、溝溝岔岔,變化最大的就是這路的變遷。

辛酸路变成幸福路

吳堡鄉村道路一角(資料照片)

我的家鄉是一個只有在吳堡地圖上才能找到的小村莊。童年時代,村裡很難聽到自行車鈴聲,更別說汽車、火車的喇叭聲了。那時,村裡連結外面世界的只有一條羊腸小道。道路彎彎曲曲,爬上石崖,經過幾座大山才能到鎮上。雖然從村裡到鎮上只有10公里的路程,但往返卻要一整天。要買的煤炭、化肥等背不回來,村裡自產的紅棗、洋芋、粉條賣不出去。惡劣的自然條件,閉塞的生存環境,村裡的姑娘都到山外找了對象,而那些村裡的年輕小夥卻娶不回媳婦,一輩子打了光棍。

家鄉的那條路,真是莊戶人家的苦澀路、辛酸路、無奈路。

1982年,我在鄉辦中學教書,在這條路上走的次數少了,但每走一次,都會發現家鄉的這條路隨著外面世界的變化而變化:先是羊腸小道變成了架子車路,鄉親們要買的化肥等農資,要賣的紅棗、洋芋,再不用肩挑背扛,翻山爬坡了;後來,這條路變成了一條低等級的簡易公路。村裡鄉親們要買的生產資料、日用百貨,要賣的紅棗、洋芋、黃豆、蘋果等,坐在家門口,就有商販運進來,拉出去。後來,村民們又集資投勞,縣上投資,在小河上架橋,將公路拓寬,通了汽車。村裡一下子就紅火了。不少莊戶人家買了三輪、小四輪、農用車,還有幾家買回了大卡車。富餘的勞力常年走太原、過銀川、下西安、上包頭。家鄉的路越來越寬,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甜,家家砌起了新窯,戶戶蓋起了新房,瓷磚貼了窯面,鋪了腳地,用上了電,看上了彩電,煮飯用上了液化氣,喝上了自來水,出門騎的摩托車,腰裡帶的是手機……

家鄉的路,變成了莊戶人家的幸福路、致富路、舒心路。

1990年,我到縣城工作,每次回家,家鄉的路總是在變,而且越變越好。1995年,家鄉的砂石路變成了柏油路,以前那種“晴天揚灰路,雨天水泥路”的現象不見了。鄉親們出行風雨無阻。鄉親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吳子高速公路也從村邊通過,如今當你乘車行駛在高速路上,那大山深處的一個個隧道,猶如一雙雙明亮的眼睛,在瞭望著家鄉的變化。溝塹上面那一座座橋樑,好似一條條彩虹,凌空架起鄉親們致富的通衢大道,如今,回家只需30分鐘。家鄉與縣城的路變好了,縮短了。隨著公路的開通,村裡辦起了機磚廠、紅棗加工廠、肉雞、蛋雞養殖場,還種上了溫棚反季節無公害蔬菜,不少農戶安上了程控電話,用上了手機……黃土大地上一道道黑色的公路,萬里藍天下一條條凌空飛越的光纜,把家鄉與外面精彩的世界連結在一起。

進入新世紀,隨著西部大開發的熱潮,太中銀鐵路開工建設,隆隆的挖掘機聲打破了沉寂多年的山谷,火車站就建在離家鄉不遠的張家墕村。雖然時值冬季,鐵路建設者們仍幹得熱火朝天,2008年,已竣工通車。現在,每天火車汽笛長鳴,鄉親們坐上走北京、到上海,過青海、下西安,十分美氣!

一滴水可以看見太陽的光輝,一件事可以說明社會的發展變化。家鄉路的變化,是一部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發展史。

通訊員 宋增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