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有位名將,留下一個預言,百餘年後人們才發現,還真的應驗了

很久以來,秦國都流傳著一句俗語,稱之為“力則任鄙,智則樗裡”,什麼意思?

任鄙,秦武王時期一位有名的大力士,用演義當中的話說,雙膀一晃,千斤之力,否則,也不會被秦武王看上,以後還因功當了漢中郡守。

“力則任鄙”當中的任鄙就能有這麼厲害,那麼“智則樗裡”說的又是誰呢?不是別人,

秦國有位名將,留下一個預言,百餘年後人們才發現,還真的應驗了

大力士

秦孝公的庶子,秦惠文王的異母弟嬴疾,嬴疾因居住在樗裡(陝西渭南),所以又被稱之為樗裡疾。

說實話,後人普遍認為,樗裡疾比秦惠文王更有才華,但就是因為身份的關係,而無法繼承君位,繼承不了君位怎麼辦?

只能以臣子的身份為大秦服務,當臣子就當臣子吧,可這個樗裡疾,運氣實在差的出奇,本來堂堂公子,爵祿、地位都是不在話下的,可他呢,出道的時候偏偏趕上商鞅實施獎勵軍功,取消貴族特權,施行二十等爵制。

所以,儘管樗裡疾在秦孝公末期,已經在政治舞臺上嶄露才華,得到秦孝公以及中原諸侯的交口稱讚,但一直到惠文王八年,即公元前330年,才得了個右更的爵位,有資格正式領兵出征,有了獨掌一方的權力。

多年來,他就像一隻關在籠子裡的猛虎,這一放出來不要緊,可了不得,中原諸侯的夢魘開始了。樗裡疾的主要功績大致有:

秦國有位名將,留下一個預言,百餘年後人們才發現,還真的應驗了

領兵

惠文王八年,領右更銜,率軍攻打魏國曲沃,勝,將曲沃周圍的土地全部併入秦國;

惠文王二十五年,即公元前313年, 打趙國,俘虜趙將趙豹,需要說明的是,趙豹封號陽文君,同趙武靈王為趙國訓練出第一批騎兵,以後還當過趙國的相國,就這等狠人,樗裡疾不但能生擒了他,還硬生生的從他手裡奪來藺邑(山西離石西);

惠文君二十六年,即公元前312年,樗裡疾協同魏章攻打楚國,是役,打敗楚國名將屈匄,並剜走了楚國的心頭肉,對秦國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漢中,可以說,自奪來漢中之後,楚國就不由自主的日趨衰弱了。

……

從這些戰役中看出,樗裡疾出馬 ,一般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或者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可以影響大秦命運的戰鬥,而他在這些戰鬥中,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也由這些戰役可以看出,樗裡疾之於秦國,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正因為樗裡疾如此能幹,所以他在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都受到重用,三朝君王都是非常尊重他的。

秦國有位名將,留下一個預言,百餘年後人們才發現,還真的應驗了

秦王

秦惠文王時領兵,秦武王時當上左丞相,和右丞相甘茂一起,號稱大秦文武雙璧,秦昭襄王時期又升遷至相國,總攬全國軍政大事。從這些履歷當中就可以看出,樗裡疾其人,文才武功樣樣出眾,但你以為他就這些本事嗎?

錯,也不知怎麼回事,漫漫歷史長河之中,總有一些天的寵兒,德國思想家歌德曾經說過:人不可能同時騎兩匹馬,為什麼不能同時騎兩匹馬?

精力有所不及而已,如政治、軍事這樣的大本事,一般人窮其一生都學不會一樣,更談不上精通,可樗裡疾呢,非但學會,還樣樣都能達到巔峰,達到巔峰之後,腦子就像開了掛似的,居然還有別的本事,什麼本事?

堪輿,他怎麼個精通法?

因為精通堪輿,所以墓地是自己挑選的,當別人問他為什麼選這塊地時,樗裡疾就很英明的留下一個預言,曰:後百歲,是當有天子之宮夾我墓。

秦國有位名將,留下一個預言,百餘年後人們才發現,還真的應驗了

名將

什麼意思?當時大家都不明白,不過渭水以南的一塊小地方,又哪裡有什麼天子呢,但因為大家都很崇拜樗裡疾的緣故,這句預言流傳下來,未曾想百餘年以後,大家忽然發現,他的這個預言還真的應驗了,為什麼這麼說?

樗裡疾死後葬在渭水以南的章臺之東,要巧不巧的是,百餘年後,漢高祖劉邦的長樂宮在樗裡疾墓地的東邊,漢惠帝劉盈的未央宮在樗裡疾墓地的西邊,還真是有兩座天子的宮殿夾著他的墓地。

百餘年前的預言,百餘年後忽然發現,竟真的應驗了,這到底是巧合還是別的什麼,已經沒人能說的清了,總之呢,後人也因為這句話,認為他堪輿學也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因此,還將他奉為樗裡先師,堪輿之神。

打仗、理政、堪輿,他都這麼厲害,話說回來,這些人大約就是天上的星辰,我輩凡人 ,怕只能在地上仰望了。

參考文獻:《史記》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