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棗莊老鄉不得了,先後捐贈兩億資金

黑五出身 不甘沉埋

安全忠的家鄉在山東省棗莊市鄒塢鎮杭莊村。

1949年前,爺爺是薛城十里八鄉最有文化的人,在民國地方政府擔任過文職。1966年出生的他,剛好趕上瘋狂的文革動盪年代的開端,因歷史問題,他家被定性為抬不起頭、難以婚配的“黑五類”,家裡一貧如洗。爺爺常挨批鬥,全家受到十幾年的挾制,一直被村裡人指指點點,生活舉步維艱。

爺爺在1980年終於被平反,但是常年累積的辛勞、飢餓和壓迫已經把他耗空了,他很快生病過世。

一年一斤油的日子,窘迫之狀當今無法想象。

安全忠身為五兄弟的長兄,初中畢業後,就早早地在區裡的集體企業水泥廠做臨時工,擔起大家庭生活的重擔。1987年,沒有出路的他不得不到棗莊礦務局的煤礦裡去下井打巷道挖煤。煤礦工人的辛苦自不用說,且非常危險,時常有瓦斯爆炸事故。他拼了死力去做,只不過為一家九口多掙些餬口的錢。

下煤井期間,不甘沉淪、渴望出人頭地的他,在疲勞之中擠出時間,多年後完成了高校自修。一起報名的十幾個人,包括他在內,只有一兩人堅持下來完成自修課程。

自強自立的這股勁頭,今天看來,或許就是他實現命運轉機的重要籌碼。

紐約地主,白手起家

1992年改革開放大潮湧起,年輕的安全忠熱情蓬勃,毅然辭去了鄉親們羨慕的礦務局的正式工,下海經商。他自知一沒學歷,二沒有靠山,在按資排輩的企業裡很難得到提拔,看不到前途。

“世界上那麼多孤獨的人,因為他們都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

安全忠十分欣賞《綠皮書》上的這句話,懷著讓全家人脫貧致富的夢想,他邁出了第一步,抓住機遇,成立公司做貿易,“起早貪黑地幹”。

1993年,那是普通人還很難辦到護照的年代。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北京拿到國家勞動部的外派,赤手空拳,先是去馬來西亞,後往香港,在朋友的幫助下,成立公司,做化工產品的進出口貿易。

當時的香港是大陸與世界各國貿易的窗口,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所有的外匯都通過香港中轉。在那個信息不對稱不發達的年代,藏匿著很多商業機會。

“撥號上網,經常是出門吃飯回來還沒下完一個圖片”。他是縣城裡第一批使用互聯網的用戶,也是第一批開通國際長途電話的用戶。

毫無背景的安全忠完全從零開始,積極學習,適應新環境。在兩眼一抹黑的香港花花世界,他一個“小山東”愣是憑著真誠,誠信和一股執著的幹勁,白手起家,生意蒸蒸日上。

這個棗莊老鄉不得了,先後捐贈兩億資金

1998年業務轉型為房地產,範圍也擴大到歐美。其中,矗立在海外華人第一碼頭法拉盛羅斯福路口的安僑酒店就是這位紐約新地主的代表作。目前,他的地產業務正在JFK和拉瓜迪機場響應區、紐約皇后區遍地開花,成為該區域重要的城市發展運營商。

他無比感慨地說,那時辛苦了一些,很幸運,得到身邊很多好心朋友的幫助。

一個人成功的道路,可以用六個字來總結,人品,格局和勤奮。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我老家以前是典型的偏僻村莊”,安全忠的那個村子在十多年前還是充斥著雜亂錯綜而破舊的老屋,沒有馬路,土堆而砌,一下雨,滿腳泥。

2006年,已經移民紐約長島多年的安全忠,想到老家的鄉民們還住在年久失修的老屋裡,有的房子甚至漏風滴雨,很痛心。村子裡沒有大路,山路歪歪扭扭,連拉莊稼的車都進不去。於是他賣了一套美國的房屋,想為家鄉修路發展經濟,可是諮詢一圈之後發現鄉親們想法很不接茬。

“你掙的錢也不是從樹上掉下來的葉子”,一個安氏長輩語重心長。鄉親們感覺這事好像天方夜譚,壓根不靠譜。

“簡直是熱臉貼在冷屁股上”,心生退意的安全忠轉念一想,雖然自己還遠不是大富大貴,但他依舊下定了為鄉親老鄰蓋房子的決心——為杭莊捐建一個嶄新的村莊。

經過專業規劃,曾經的亂石坡變成了寬敞的道路和百餘棟兩層小洋樓,以前老村的地方則置換出70餘畝生機勃勃的耕地。前前後後,各種傾心建設,各種傾囊完善。七七八八,比預算多出了三四倍的開支。

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最終看到家鄉的人們臉上洋溢出快樂的笑容,安全忠覺得很自豪,很有種親孝之心一經得償的滿足感。

2007年整個村子鄉鄰都歡歡喜喜,分文不花地搬進200平米的新樓。如今鄉親們已經在窗明几淨的小洋樓裡生活了12年,全然沒有了當初懷疑他“找到金礦”的狹隘耳語風傳,每逢農曆新年,安全忠都在村裡的活動中心宴請老鄉們。

1998年為新成立的薛城區舜耕中學建設學生餐廳;2004年為棗莊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捐款,幫助失學兒童重返校園;2008年為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災害捐款救災;2013年捐贈6000萬人民幣在棗莊市建立兩所小學。2019年“尋根之旅”夏令營山東棗莊營基地,接待了來自海外華人的孩子……

二十年間,安全忠先後捐贈兩億資金。2007年,被評為感動山東十大傑出人物。

安全忠很是驕傲地提到,在中國大陸資助的一名貧困少年今年獲得哈工大錄取通知書。能幫助一位少年實現夢想,這讓年少時沒有機會受到良好教育的安全忠,在教育文化層面上的匱乏感得以莫大撫慰。

這個棗莊老鄉不得了,先後捐贈兩億資金

小人革面,君子豹變

雖然工作繁忙,安全忠一直走在求知的路上。

年輕的時候,因為條件有限,沒有機會得到正規的教育。不惑之年,他嚮往著進入神聖的學院殿堂。

每個人都需要一種“大”HOLD住自己,內心才得以平靜。或是燦爛的星辰,或是心中的大海。

他說,有兩種途徑讓自己謙遜,一種是面對大自然的造化,一種是與大師們交談。

近幾年,他每年都會遠赴西藏,與世隔絕,安靜地呆上幾天。去感受天外之天的恢弘大氣,去看看遠離人間煙火的人,如此才會深切地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對於去西藏自我刷新的領悟,他用了“壓縮自己”這樣的詞,來表達敬畏之心。

在與學界大師們的從遊羈旅中,他也不斷求進新境界。

2009年他被破格錄取進入北大光華學院E-MBA,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這裡彙集了各行各業的精英。2013年他進入長江商學院並獲得碩士學位,得獲若干關注全球視野與全球資源整合能力、人文關懷與社會擔當以及創新精神。

談及這些精益求精的求學經歷,他眼睛裡閃爍著激情盪漾和虛懷若谷的兩種矛盾而統一的光芒。

經營企業這麼多年,他們一貫的宗旨是少貸款,雖然發展得不算迅猛,但是穩步增長。安全忠出生時,家庭成分不好,能趕上改革開放的浪潮,帶著兄弟們一起創業,挺知足。

“我們兄弟五人一直沒分家”,應該是大哥帶頭做得好。無論是當年貧困潦倒的時候,還是現在事業小有成績,兄弟一心聚力,四個弟弟先後辭掉各自的工作,聚在一起,擰成一根繩來市場搏擊斷金。

兄弟們不爭不搶的家教家風也影響到他們的下一代。對於孩子們,安全忠只希望他們儘量做好事,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孩子們並沒有追逐名牌衣服,兒子經常穿著從淘寶上幾十元人民幣淘來的T恤衫,也很舒適自得。最早來美國讀書的大女兒更是從十三歲就獨立了。當時他幾個月來美國一趟,有時也就呆兩三天。女兒照顧自己和在美國的弟弟,還幫父親把美國的資產打理的井井有條。

財富積累得多少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整個大家庭裡有一股浩然正氣。

守正是他的第一準則。

安全忠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命,善惡自有因果。■

這個棗莊老鄉不得了,先後捐贈兩億資金

編後:

在紐約長島安全忠的家裡,客廳茶几上擺著他收藏的古琴。

深褐色的古樸琴身,透著沉靜厚重,一如安全忠給人的印象。他喜歡古琴,琴音能穿透洗滌人的靈魂,閒暇時在家撫撫琴,消散辛苦工作的疲憊,讓心緒寧靜。

他已經將公司的大部分業務交給了弟弟和職業經理人,閒暇時喜歡和朋友們一起打打高爾夫,忙活一下孔子基金會公益事宜和山東同鄉會的相聚。

但他依然密切關注著公司的命運,時常徹夜不眠,對於未來的發展充滿了危機感和緊迫感。

安全忠說,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過去賴以成功的思維模式可能是今天的桎梏。

“生活可以不圓滿,靈魂絕不能四處漏風”。

這是知天命的安全忠寫在自己的微博上的話。

這個棗莊老鄉不得了,先後捐贈兩億資金

安全忠和紐約華人記者盛穎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