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的中立:小国本可狠捞一笔,却坚守原则遭美英德轮流报复

国际社会上,小国有小国的生存智慧,虽然有些手段可能并不怎么招人待见,但对国家来说,能攥在手里的利益才是最实在的。就拿二战来说,东南亚有泰国这样不要脸的国家,欧洲则有瑞士、瑞典这些名义上的“中立国”,暗中却与轴心国媾和,为纳粹提供资金或是资源,偷偷摸摸从中谋利。在很多时候,这些小国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面子和利益不可兼得。二战中就有这样一个国家,想要恪守自己的原则,却被周边大国轮了个遍,这个国家便是爱尔兰。

这才是真的中立:小国本可狠捞一笔,却坚守原则遭美英德轮流报复

众所周知,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别看“北爱尔兰”这四个字在如此长的名字里显得有些轻描淡写,历史上,英国为夺走这块地却是费了很大的力气。纵观欧洲历史,宗教是诸多势力明分泾渭的一个准则。16世纪前叶,宗教改革运动吹遍了欧洲大陆,但却丝毫没能动摇爱尔兰人对罗马天主教的追奉。因此,在英国扩张的过程中,新教和旧教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1801年,英国吞并爱尔兰,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人并不怎么待见它。当时的苏格兰、威尔士在英国的行政划分中具有较高的地位,爱尔兰却几乎被当成殖民地。简单地讲,英国人只在乎他们在爱尔兰地区的统治,却根本不关心爱尔兰人的死活。咱们不妨举个具体的例子:1845年,爱尔兰遭遇罕见的大饥荒,无奈之下只能向英国求助。谁知英国方面态度消极,最终,爱尔兰人口损失1/4。更令爱尔兰人痛恨的是,本地人口的锐减反倒是为英国腾出了土地和资源,同一时期,英国疯狂向北爱尔兰一带输送殖民者。

这才是真的中立:小国本可狠捞一笔,却坚守原则遭美英德轮流报复

一战结束后,英国下议院的爱尔兰议员集体罢官,他们组建了自己的议会并于随后发表了独立宣言。为了争取独立,爱尔兰还同英国爆发了一场战争,史称“爱尔兰独立战争”,不过,这个国家长期没有发展武备,全国也没多少正儿八经的军队,战败也是理所当然的结果。即便如此,此役还是撬动了英国对爱尔兰的疯狂压制,前者不得不将爱尔兰升格为自由邦,同时享有自治权。眼看尘埃落定,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二战爆发了。

讲到这儿,咱们不妨先来看一眼地图:1940年6月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结束后,欧洲大陆的整个西北海岸基本上都被德军掌握了。法兰西战役结束后,德军掌握了西欧大陆,在这一时间点上,盟军暂时无力发动对德军的反击。学界认为,德军纸面上气势磅礴的“海狮计划”最终变成了仅仅是派轰炸机长途跋涉袭击英国,而不是横穿英吉利海峡攻打岛国,有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德国海军,尤其是水面舰艇实力较差,无法打败皇家海军。

这才是真的中立:小国本可狠捞一笔,却坚守原则遭美英德轮流报复

人们总是讨论这样一个“如果”:假如二战德国的海军足够强,能够攻下英国,那么后来的局势会如何?这个话题咱们今天不做讨论,但对此不妨换个思路:假如德国在英伦三岛上拥有一位盟友或是建立了一个战略据点,这会给英国造成怎样的伤害?这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空谈,二战期间,爱尔兰就差点这么摆了英国这个老冤家一道。

原来在德军如日中天之时,爱尔兰方面曾多次向全世界展示了本国“中立”的决心:时任总理的埃蒙·德瓦勒拉表示,爱尔兰不会随英军征战,不会派出任何一架飞机或是一艘船,同时也不会放任英军的军舰或是飞机进入爱尔兰的地盘。同样,爱尔兰人也不会加入轴心国。这个决定看上去不偏不向,但就当时的局势来看,爱尔兰保持中立无疑是对德国有利的。因此,德国方面也高调地表示,德军绝不会侵犯爱尔兰的利益。

这才是真的中立:小国本可狠捞一笔,却坚守原则遭美英德轮流报复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一来一往让夹在中间的英国胆战心惊,也许爱尔兰人当真是想置身事外,但在英国眼里,这是其同轴心国阵营媾和的铁证。另外,英国人也不傻,以东南亚那些小国的表现来看,谁也不能保证爱尔兰不会借助德军的力量实现独立。然而最令英国人头痛的是,虽然对爱尔兰恨得要死,在这个敏感时期,他们也不敢把对方怎么着。万一逼急眼了,爱尔兰在背后捅一刀,德军同时从另一侧包夹,英国怕是真完了。这种骑虎难下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40年9月,在巨大的损失下,德军“海狮计划”的攻势由盛转衰,英国终于有精力腾出手来找爱尔兰算账了。

英国采取的制裁比较有意思,他们同时采取两条措施:其一,撤掉对爱尔兰的海上防务;其二,对爱尔兰进行经济制裁。其实,在德军承诺不会侵犯的前提下,英军对爱尔兰的防务就显得不那么必要了。另外,当时的英国当真比爱尔兰好不到哪儿去,就拿伦敦来说,在严格的物资管控下,一个3口的英国家庭一周的伙食只有几个长面包外加一块黄油。都穷到这份儿上,自己饿得有气无力,哪还有力气去制裁别人?因此,大英帝国的这手制裁,面子上的意义更大一些。一个假打一个假挨,事情怎么过去便算了,谁料美国在此时又横插了一手。

这才是真的中立:小国本可狠捞一笔,却坚守原则遭美英德轮流报复

对于美国而言,想要从二战中攫取更多的利益,两大阵营势力的平衡是个关键问题。出于风暴中心的爱尔兰这番行为显然不利于维持平衡,同时,当时的美英是盟友,朋友的敌人便是自己的敌人,因此,美国方面也积极表态,对爱尔兰施压。不同于英国,美国的制裁可是实打实的,眼看爱尔兰随时都有可能同美英撕破脸皮,德国实时递上了橄榄枝:德国方面承诺会加强同爱尔兰的贸易,免费为爱尔兰提供武器装备,同时还给出了其他一些利益。这就像是把一张空头支票甩在了爱尔兰面前,想要多少自己填。

此时的爱尔兰处境很危险,但同时也手握大量筹码,足以从中狠狠捞一笔。然而正如咱们在文章开头所说,爱尔兰这样的小国偏偏更想守住自己的底线,反倒是为自己招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才是真的中立:小国本可狠捞一笔,却坚守原则遭美英德轮流报复

首先,爱尔兰一口拒绝了德国的条件,再次重申自己是中立国;同时,爱尔兰也对美英撂了狠话:爱尔兰人不怕制裁,想打奉陪,就算拼光最后一个人也在所不惜。这番操作一下子就炸锅了,不久,德军轰炸了爱尔兰4座城市并拒绝在事后道歉,英国也立马撤掉了对爱的海上防务,同时派舰队拦断了爱尔兰的贸易航线。反倒是美国偷偷摸摸钻了个空子浑水摸鱼:美国方面表示愿意帮助爱尔兰结束分裂并实现独立,这一招正合口味,不久,美军如愿入驻。不过,“美爱蜜月”也没持续多久,随着盟军的反扑,爱尔兰的战略地位一落千丈,美国立马过河拆桥,伙同英国实施战略收缩。英国则新账旧账一块算,连同北方六郡一起孤立南爱尔兰,后者的处境又一次尴尬起来。

事情闹到这份儿上,爱尔兰人还不服软,相反,他们仍然恪守自己的准则。1944年2月,轴心国已然是强弩之末,美国要求爱尔兰政府驱逐都柏林的轴心国大使,不料被爱尔兰方面拒绝。1945年5月,得知希特勒自杀后,德瓦勒拉居然亲自到德国大使馆吊唁,此举引发国际社会一片哗然。好在这并没有影响他在爱尔兰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也正是有这样一位铁腕领袖的带领,爱尔兰始终没有放弃独立。1949年,在手握北方六郡的前提下,英国承认了爱尔兰独立,后者随即退出了英联邦。

这才是真的中立:小国本可狠捞一笔,却坚守原则遭美英德轮流报复

虽然爱尔兰始终坚持中立,但据不完全统计,二战中,至少有6万名爱尔兰人自愿加入盟军;至少10万人为盟军从事生产工作。6万这个数字听起来并不算大,但这已经比当时爱尔兰军队的规模还要大了。对于这样一个没多少军队的小国而言,处在风暴的最中心,它却倔强地挺立在那儿,自然没少遭受摧残。美、英、德轮流欺负,可谓是里外不讨好,更别提从中谋利了。不过,相比瑞士这样表面上的中立国,爱尔兰才是真正地做到了“中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