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零體罰”教育,教出大量熊孩子,孩子真的不能打嗎?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顧曉安

打孩子,到底對不對?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論一直沒有準確的答案。然而在最近,一個堅持不打孩子的國度,已經嚐到了“不打孩子”的後果。

瑞典,是全球首個將“零體罰”寫入法律的國家。國家希望通過禁令來保護孩子們的童年,讓孩子們輕鬆愉快,而不是懸心於家長的拳腳。

瑞典“零體罰”教育,教出大量熊孩子,孩子真的不能打嗎?

然而,瑞典的家長們開始發現,孩子的成長道路並沒有像法律想像得那樣美好,過度的寬容和放縱,已經徹底讓孩子變成了家中的小皇帝。

在瑞典,孩子在家裡可以決定一切他想決定的事情。如果你家裡的孩子把大米撒得到處都是,或者是在牆壁上塗鴉,家長不能讓他去面壁思過,因為這已經屬於體罰的一種了。爸爸媽媽只能通過嘮叨的方式來試圖阻止孩子。這當然收效甚微。

瑞典“零體罰”教育,教出大量熊孩子,孩子真的不能打嗎?

在學校,由於“零體罰”的存在,孩子們的學習成績難以得到保證,課堂紀律也越來越差。甚至有時候如果老師阻止了孩子的粗魯,還會招來他們的辱罵。

瑞典著名的精神病學專家艾博哈德,作為六個孩子的父親,他認為孩子們已經被寵得無法無天,沒有禮貌。他們隨意打斷大人的談話,還妄圖能擁有和大人一樣多的自由和空間。當然,父母們應該聽取孩子的意見,但是不能讓他們決定一切,這會讓他們對成年抱有太多期待。成人世界並不一帆風順,艾博哈德擔心,這些孩子成長後,將難以面對挫折。

瑞典“零體罰”教育,教出大量熊孩子,孩子真的不能打嗎?

事實上,瑞典兒童焦慮症患者和自殘行為,一直在增加中。

由此可見,“零體罰”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福音。孩子需要管理,需要通過懲罰來讓他們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那麼作為家長來說,怎樣“打孩子”,才能得到正面的意義呢?

第一、按照規矩“打孩子”。

“打孩子”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懲罰來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正確的行為。

與孩子提前做好約定:不好好完成作業,打屁股五下,寫小楷三篇;在牆上亂塗亂畫,罰站半小時,擦地兩次……家長通過設置規則來提醒孩子,破壞了規則將受到什麼樣的懲罰,從而規範自己的行為。

瑞典“零體罰”教育,教出大量熊孩子,孩子真的不能打嗎?

第二、在“打孩子”之前指出孩子錯在哪。

先告訴孩子哪裡做錯了,為什麼做錯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再給與懲罰,他才能將懲罰和過錯聯繫在一起。並且,家長要持之以恆地指出錯誤,不能這次錯了打一頓,下次錯了就輕輕放過了。如果這樣下去,孩子會認為家長是沒有信用的,家長定的規則也自然不需要遵守了。

第三、家長不能情緒化。

“打孩子”這個行動要發生在心平氣和的氣氛之下,而絕對不能轉化為家長洩憤的手段。如果不論大事小事,不分青紅皂白先打一頓再說,孩子會覺得家長的情緒才是決定他行為的關鍵,甚至引發逆反心理:反正都要捱打,做了再說吧!

瑞典“零體罰”教育,教出大量熊孩子,孩子真的不能打嗎?

而且,家長也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儘量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

其實,家長打孩子,也是為了規範和督促孩子,只要控制好尺度,定好規則,相信孩子一定會健康成長的!

今日互動:你對家長是否應該打孩子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