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冷板凳”坐熱,群眾都叫他“老哥”


把“冷板凳”坐熱,群眾都叫他“老哥”

圖為孟昭碩在檢查信訪舉報件辦理進度。胡凡 攝

十月的齊魯大地,天氣日漸轉涼。29日一大早,人們還在上班路上,山東省濟寧市委大門旁邊的值班室裡,濟寧市紀委監委信訪室主任孟昭碩已經開始了一天的接訪工作。

“您不用著急,慢慢講,把情況說清楚、說具體一些。”孟昭碩一邊同兩名來訪群眾親切交談,一邊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著。

自1996年從事紀檢監察信訪工作以來,孟昭碩共處理群眾來信4萬餘件,接待來訪群眾2.4萬餘人次,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1300多件,先後兩次受中央紀委表彰。2017年9月,孟昭碩被評為“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2019年6月,他被評為山東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只有向下紮根才能向上生長”

1962年,孟昭碩出生于山東省微山縣一個農民家庭。1990年底,濟寧市監察局組織招考,從部隊轉業至濟寧襪廠工作的孟昭碩決定報考:“市監察局是查處腐敗分子、維護群眾利益的部門,這個單位值得去。”

剛進入市監察局工作時,專業性強的監察執法業務讓孟昭碩感到難以消化:“如何才能發現公職人員貪汙受賄的線索,如何才能識別出假髮票,完全摸不著頭腦。”

為了能儘快上手工作,孟昭碩利用業餘時間,將專業書籍裡的業務要點一條條剪下來,用膠水粘到一個硬皮本里,反覆揣摩。在他看來,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須先俯下身子踏踏實實學習:“只有向下紮根才能向上生長。”

博觀約取,厚積薄發。1996年,孟昭碩進入信訪室工作,5年的工作積澱讓他的業務水平得到了長足提升,為信訪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無論多大的難題,孟主任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只要有他在,大家心裡就很踏實。”在濟寧市紀委監委信訪室副主任崔玲看來,孟昭碩就是信訪室的主心骨。

2018年夏天,崔玲與孟昭碩一起接訪高新區一位70多歲的老人。“老人想反映的問題超出了信訪室的業務範圍,我們向他仔細介紹了情況,但他情緒十分激動,再加上血壓本身就高,一下子就癱坐在了地上。”

回想起當時的場面,崔玲至今仍心有餘悸:“我第一次遇見這種情況,完全慌了神,整個人都愣住了。多虧孟主任處亂不驚,一邊敦促我立刻撥打120,一邊讓保安打開值班室的所有門窗,保持空氣流通。”

隨後,孟昭碩與保安一起將老人扶到了沙發上,替他解開了上衣紐扣,並不斷按摩著老人的後背,在他的安撫下,老人急促的呼吸漸漸平穩了下來。

當天中午,孟昭碩利用午休時間帶著崔玲一起到醫院看望老人,向老人的家屬詳細解釋了紀委監委的信訪政策,家屬表示一定會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一場危機就此化解。

“來訪群眾都是帶著問題來的,難免會有些情緒。我會在第一時間倒上一杯熱水,笑臉相迎。”孟昭碩說,真誠和傾聽是做好信訪工作的兩個關鍵詞,“無論他們反映的是哪方面的問題,說得有沒有道理,都要耐心傾聽,這時候,群眾的怨氣差不多就消了一半了。”

在接訪室裡,孟昭碩存放了創可貼、速效救心丸等常見藥品,以備不時之需。

“都說信訪是‘冷板凳’,我就是那個相信自己可以把冷板凳坐熱的人。”孟昭碩說,“每當看到信訪群眾期待的眼神,我都會告訴自己,決不能辜負群眾的信任。”

“把信訪群眾當成自己的親人”

在濟寧市紀委監委信訪室,孟昭碩總是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

“很多人覺得信訪工作沒有那麼忙,實際上,對於我們而言,加班加點已是司空見慣了,挑燈夜戰到凌晨兩三點也是常有的事。”孟昭碩說,一旦遇到集體訪,或是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就需要抓緊時間整理材料,向上彙報。

多年來,孟昭碩養成了一個習慣,接待室裡只要還有信訪群眾,他就不會下班:“不管是不是工作時間,只要我在,就是接訪時間。決不能讓信訪群眾帶著希望而來,帶著失望而歸。”

“他把信訪群眾當成自己的親人。”在同事眼裡,孟昭碩不但是一個不辭辛苦的“工作狂”,更是一個樂於助人的“熱心腸”。

“孟主任是個辦實事的人,我給他打滿分!”提起孟昭碩,山東省微山縣傅村街道後邵集村村民老宋豎起了大拇指。

2018年5月的一天,天剛矇矇亮,老宋便從距濟寧市100多公里的後邵集村出發,步行至微山縣城後輾轉乘車趕往市紀委監委,待到達信訪室時,已經是上午10點多鐘了。

“當時我熱得滿頭大汗,心裡直冒火。孟主任不光給我端茶倒水,還耐心聽我反映問題,一條一條地給我解釋,告訴我如果問題屬實,村幹部就違反了哪一條紀律……他的態度讓人沒法挑剔。”回想起孟昭碩對自己的熱情接待,老宋連聲稱讚。

“孟主任一點架子都沒有,認真聽,認真記,把我的事當成他自己的事。”孟昭碩的親切隨和,給老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對我的態度就像對家人一樣,讓我覺得心裡暖融融的。”

“每次遇到困難群眾來訪,孟主任都會毫不猶豫地塞給他們一兩百元錢救急。”崔玲說,“有一次,梁山縣一位60多歲的老大爺騎著三輪車,走了100多里路來到市紀委監委反映問題。當時天寒地凍,孟主任看他穿得少,又聽他說家裡很困難,就從身上掏出200塊錢遞給他,讓老人家去買件新棉襖。”

“少了這一兩百塊錢,我的生活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但是對於困難群眾來說,這可能是他們整整一個月的生活費。”孟昭碩說,只有學會換位思考,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才能真正贏得群眾的信任,更好地開展信訪工作。

“讓信訪群眾感受到黨的溫暖”

“天道酬勤,思者常新”是孟昭碩的座右銘。在他看來,面對千頭萬緒的信訪舉報工作,只有創新,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確保群眾舉報的每一件問題線索都有迴音、有結果。

今年3月,金鄉縣紀委推出了鎮街紀(工)委“公開接訪日”和發放監督聯繫卡制度,首次公開了全縣13個鎮街紀(工)委書記的聯繫方式。孟昭碩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做法背後的意義,很快調研出臺實施方案,並在全市範圍內推廣。

這項舉措落地後,基層信訪舉報事項的辦理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金鄉縣農民趙漢衛說:“以前很多事都得跑到縣裡、市裡信訪,現在我們連村子都不用出了,一個電話打過去,鎮裡就把問題給解決了。”

軍人出身的孟昭碩作風頑強、敢打硬仗,從事紀檢監察工作後,更是紀律嚴明、令行禁止。他的妻子馬玉說:“有一次,朋友告訴我某人被市紀委調查了,我回家後隨口提了一句,他立刻板起面孔說:‘這個不能談,否則就是違反工作紀律。’從那之後,我再也沒有問過他任何有關工作的事。”

“父親是我的榜樣。無論大事小事,他都不將就、不糊弄、不推諉。”提起孟昭碩,女兒孟憲的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孟憲說,雖然父親不能時常陪伴在自己身邊,但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細節總能讓她感受到父愛的深沉:“小時候,父親工作很忙,每天都早出晚歸。有一天,我說了一句想喝酸奶,第二天早上就在冰箱裡看到了好幾盒不同口味的酸奶。”

獲評“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後,組織給孟昭碩發放了一萬元獎金,他卻把這些獎金全部作為黨費上交了黨組織,他說:“工作中的成就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獎金不能進我個人的腰包。”

今年6月30日,孟昭碩受邀走進山東省紀委監委機關進行宣講。他在發言時說道:“我們要為群眾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辦好一件件實事,讓信訪群眾真正感受到黨的溫暖,感受到黨員幹部為人民服務的好作風。”

“老哥,老哥!”一天早上,孟昭碩在晨練時遠遠看到一位中年男子和自己親切地打招呼,走近後才發現他是自己曾經接訪過的一位信訪群眾。

“我挺喜歡‘老哥’這個叫法。”孟昭碩笑著說,“對我而言,這不僅僅是一個稱呼,更代表了群眾對我的認可。”(本報記者 張曉明 通訊員 田希濤 滿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