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工作的你,待遇怎么样?

安丘小拿賈贵是也


我个人不是在国企上班,但是身边有在国企上班的朋友。

不能说待遇有多好,我朋友现在在国企上班有一年半以上的时间了,他现在的工资只有三千五左右不到四千,而他现在每月车贷房贷还完后,手里基本不剩钱,如果只是单说薪资的话,国企真的一般。

之前有听我朋友提过,他们的加薪都是有准确规定的,一种是靠工作年限,另一种是靠能力,而在国企中,能力优秀的人太多,而且这所指的能力不只是单一的工作能力,而工作年限的话就比较慢了。

但是国企有很多好处。

第一、是五险一金。

据我朋友说,他们单位每个人都有,以前他还觉得无所谓,但是自从买房之后,发现太有必要了。而很多私有企业,对员工的五险一金是不太重视的,毕竟员工太多,他们每个人都买的话,成本也是不低的。

第二、福利。

国企的工资不高,但是福利真心不错,春节、元旦、中秋、国庆等等,每个节日都有福利发放,米面油、锅碗盆,还有超市购卡等等,生活所需的感觉都会发,而且发的还不少,我那朋友今年结婚时,他们公司还发了结婚基金,也是非常不错了。

第三、假期。

国企很少加班,他们除了响应国家号召,在法定节假日全休之外,还有双休,晚上准时下班的好处。对于现代人痛苦的是需要加班,各痛苦的是无偿加班,最痛苦的是节假日无偿加班,虽然因为这个原因让社会离职率普遍增高,但是依旧有不少企业努力压榨着员工,这两年大众额都知道的一种工作模式“996”不就是这些企业所发明的吗。

但是我朋友所在的国企,从他上班开始,我就从未听说过他加班。

第四、聚会。

这是我最不太理解的一点,我朋友所在的国企是双休,但是他们会不定期在周末举行BBQ而且不收钱的时候占了大多数,同事之间因为这些聚会关系好了不少,竞争压力也小了,关键的是还提升了员工的动力。一箭双雕。

第五、安稳。

这应该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了,以前的人们总说,进入国企以后就是捧着铁饭碗了,放在现在也依旧适用,只不过现在的国企里,考核是比以前要多不少。


姽婳v声


这个可以说说。坐标西安的我就在一家军工央企下属单位,隶属于兵器工业。国企总体来讲比较稳定,上班时间固定早8点上班,中午12点下班,下午2点半上班,6点半下班,上下班都吹号,只要听号声就行了。

说收入:月工资平均到手四至五千块。公积金每月到账900多。夏天有降温费,一天15,发4个月。冬天有取暖费一月590发4个月。四时八节的一般不加班,加班有加班费,11个法定节假日如果加班按国家规定支付三倍加班费。年中和年底合计6000元生活补贴。因为离家近,没有每月400元的车补,公司其他在高陵园区的职工有车补。

单位管理: 单位领导管理较为人性化,有事请假都会批准。职工和职工家里老人生病住院、死亡的单位党政工团都会去人探望。

生病住院:职工本人除医疗保险外还有“工会互助险”,也就是生病住院后个人支付部分的二次报销,举个例子:假如生病住院除医保报销外个人支付部分花10000元,职工互助险报70%,自己一般实际花3000。

住房:等着单位集资建房,按工龄排队,上一次集资买房是2017年,4900一平方米。


不存钱只买房


我也分享一下,我2011年上班,一家央企电力公司三级单位,属于一般管理人员,实习期一年,实习工资是2800每月,实习期间也有过节费,每次2000,年中年末有安全奖,每次5000,转正定级时为14岗6级,工资是1800,绩效是1000,分开发,工资10号发,绩效20号左右发,此外有过节费每次2000,安全奖每年20000左右,乱七八糟的一年实际到手10万过点,五险两金,公积金一个月1400多,14年因为家里原因商调到一家省属国企二级单位,中层,工资到手5000过点,五险一金,公积金一月1700多,防暑降温费一年1000多点,取暖费2800,工会逢年过节的一年下来能发2000元左右的东西。我们的工资在省属企业里面是比较低的,一般省属企业员工都拿我这个工资。

不管在央企还是地方国企,管理上都比较人性化,请假什么的都很容易,打个招呼就行,这些单位里面能干活会干活的人还是很多,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混日子的,反正工资也不会少,这只是我了解国企的基本现状。


马123273666


某巨无霸央企下属企业,中部四线城市。工作18年,技术工作,高级工程师,无行政职务,算是骨干员工吧。月薪税前12000左右,各种社保、年金、公积金扣除3000+,感谢政府减税,实际到手8500左右;年底50000左右奖金。工作日每天餐补24元,发到餐卡,可以去公司餐厅吃饭,或到内部小超市刷卡购物。卫生纸、香皂、肥皂等发的基本用不完。一般都是双休,除非特别急的任务偶尔需要加班;根据工龄每年有带薪年假,像我每年10天年假。


北方的狼19380


工资方面

我是2015年上班,进的国企工程单位,当时工资1500第一年,转正后工资涨到4500左右,到第三年涨到5500左右,这些都是扣除社保公积金之后的,社保公积金一个月大概扣掉一千左右,其余的都是纯收入,有时候还有奖金,评论一年奖金大概两万左右吧,但是工作很累时间很长,工程单位都是这个样。第四年我选择跳槽也是国企,跳槽后工资税后扣完大概8500左右,年终还能发几千块钱的奖金,一年大概不到十二万吧,今年出国了,税后工资大概2万左右,趁着年轻出来多挣点。



待遇

国企工程单位的待遇还算可以的,每个季度都会发放生活用品,包括卫生纸都不用买,有的项目好,抽烟烟灰缸都给发,住的条件都是两人一间,办公室也比较宽敞,吃的也好,都是自助餐,所以挣的钱算是全部净收入。但是项目基本都在距离家里比较远的偏僻地方,回家一次不容易,不过每年给报销三次回家路费,每月有四天假还是挺不错的,相比一线二线城市这种工作压力小一点。

工作

在国企,首先是个大平台,对工作方面、学习方面是很有帮助的,能提供很多东西供你学习,员工有平等的就业机会,晋升机会,不会因为你今天没什么业绩把你辞退,这是相比私企或者私人单位好的一方面。只要努力,企业不会埋没人才的。


背着影子寻找路


在两个国有企业待过,差别很大。

2003年,沿海城市,大学毕业后,跟两个同学签约如今城市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故,自嘲三剑客闯西域,去一个老牌国有企业上班,待在机关,一个月工资1100元,但长期拖欠工资,每个月要提前打报告,向单位预支600元生活费,到两年后,待不下去了,辞职,这个时候,已经拖欠我半年工资了。

换了一个单位,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一个月800元(实习期),干了10个月,由实习期转为试用期,按劳分配(之前实习期干多干少都是800元),一个月也就1000多,不交三金。一直到一年半后,才转为正式员工,有三金。

这个时候,工资才慢慢起来,一个月有2000来块,那是2007年左右,那时候,老员工工资有3000多,多么羡慕他们,所以,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年后工资拿到上3000,差不多在2008年实现了。

2010年,单位直接变成国有控股企业,也是行业里,最早的一批行业改革单位,当时公司打算上市,最终泡汤。

到后来,一个月有4000多,到2012年的时候,能够达到5000多了,到2016年,最高拿到7000多。

不过,从两年前开始,整个经济形势下滑厉害,单位效益也不好,只好降低工资,年终奖也没了,从之前的平均工资6500元,降到了5000出头,持续到现在。

去年年底,单位进行大整合,多个同行业单位合并,组建如今的新单位,性质也变了,到如今,工资依然在5000+,有时候,计划不如变化快,在消费直逼一线城市,5000元+工资,压力山大,作为毕业16年,这个工资,确实有点对不起观众。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坐标成都,一家央企,工作有8年,公积金每月扣1350,社保扣889,职业年金扣441,每到手7000左右,餐补每月500,每年一次住房补贴5000多,年终奖有4万左右,过节忽略不计,貌似就这样。这几年招不到人,走的比较多,主要是待遇上不去!


阿木72299462


这个得看是什么单位哦

2020上海国企中石化福利待遇

一、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的待遇情况:

硕士基本工资指导线:4500

博士基本工资指导线:5500

年终奖(乱七八糟全加上):7000~13000 元左右,具体看公司领导。

关于加班工资:没有加班工资,但是可以调休。

福利情况:每月会发些日用品之类的;每年有一次带薪疗养,现在折成钱了;正常工作日提供免费午餐,两荤两素一汤。

关于公司所提供的集体宿舍:硕士是合租房,两人或三人住一套房子,免房租住三年,水电气自理;博士以上学历是独立一室户,一人一户,免房租住两年。

二、中石化工资有岗位级别区分

不同岗位级别基本工资不同,不同部门奖金不同。有五险一金以及企业年金, 有交通补助、住房补助,可能有补充医疗保险。一般来说,本科 3500~5000 元,硕博士 4500~7000 元。

更多国企待遇可以在

http://sh.zggqzp.com

查看!

上海中公国企招聘


国企的薪酬待遇,千差万别。


好的国企,普通员工都可以年薪20万以上,差的国企,普通员工不过就是每月2000、3000元左右。国企的薪酬待遇好坏,其实与三个因素有关系:


一是行业有关系。当下发展较好的朝阳行业,一定比日薄西山的夕阳行业要好很多。例如:信息通信、互联网、新能源等行业,就会比钢铁、煤炭等行业要好。


二是与国企所在的地域有关系。国企如果所在的地域是北上广深和华东沿海诸省等经济发达地区,那薪酬待遇就会比老少边穷的西南、西北地区要好很多。


三是与所在国企的经营情况有关系。国企中的央企都是巨无霸型的企业,动辄几万人、几十万人。央企又会分为不同的分支机构,各省、地市、县都会有分支机构。每个分支机构的经营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经营得好的,员工的薪酬待遇自然就是“艳阳高照”,经营得差的,员工的薪酬待遇自然就是“凄风惨雨”。


因此,想要搞清楚一个国企的待遇究竟是好是坏,不能简单地凭借想象,而是要从不同维度进行调查才能清楚。


说一说身边的几个朋友的案例:


第一个是信息通信行业的国企。坐标虽然是西南经济欠发达二、三线城市,但由于近年来这个公司的经营发展一直保持比较快速的增长,所以,企业整体的规模不断扩大,员工的收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且整体福利待遇不错。


在这个企业,平均每人的人工成本开支达到近20万元,普通员工每年到手的薪酬大概在10-18万左右。这还不含公积金的收益。


第二个是铁路公司,也就是原来的铁路局。

整体发展保持平稳态势,但由于铁路负担重,人员多,整体的薪酬待遇很有限。普通员工月薪大致在4000-6000元左右,一年的收入也不过就是6-8万。


总体上,国企的待遇有好有坏,选对行业、选对地域、选对单位,你的薪酬待遇才会有保障!


雪天惊雷


作为老HR,分门别类说说国企(含央企)的福利待遇基本情况,不具体到单位,进行大体的分类。在近些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意愿排行中,央企始终排名第一、欧美知名外企排名第二、大型优质国企排名第三、知名科技互联网民企排名第四、日韩知名外企排名第五。就业意愿指数,对员工平均福利待遇,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第一档:人工成本高于人均20万的国企(含央企),加上福利实惠,人均年入25-30万以上的群体。

这一部分央企(含优质国企)的员工薪酬福利处于就业人员的“头部”,不仅仅是明面上的收入,还有非常实惠的福利,更有稳定性、安全性、归属感等“软性收入”。永远站在就业鄙视链的顶端。他们的薪酬福利结构是怎么样的呢?

这部分央企(含优质国企),处于行业限制性和高门槛行业(民间俗称ld),比如,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石油(二级本部)、电力(二级本部)、通讯、烟草、国投以及大型设计院、研究院等行业内的优质央企或大型国企。他们的薪酬福利都是超一流的好,一是企业效益好,二是历史基数高,三是市场价格也比较高。

打开这些企业人工成本报表,人均成本基本都超过20万,但并非所有员工都可以拿到这个数字。一线的员工,占队伍的比例非常高,石油、电力、通讯等行业,一线操作员工占到员工总量60%以上,这部分群体的收入虽然比当地企业高,但比市场价并不算高。

真正高的还是管理人员和骨干技术人员,二级单位机关(二级本部)人均可以达到20万,一级本部人员人均可以达到25万以上。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年薪一般都在30万以上,金融类行业可以达到100万以上。这里面还有一部分群体收入很高,就是央企外派到海外的人员,普通人员年入50万以上,中层管理人员很多都达到100万,有的单位更狠,只留国内4000元用于交税和买社保,海外收入都避税了,这100万都是实实在在的,相当于国内的年薪150万呢。

第二档:人工成本高于15万元的央企(含优质地方国企)。

这一部分央企(含地方优质国企)属于不温不火的“腰部”,估计要占国企的很大比例。比如,建筑、运输、重工、机械等传统行业企业,大城市里的供电、供水、供暖、国投、城建以及城市级设计院、研究院等国企。比如,城市里的供电供水公司,都是小而肥的单位,基本都是甲方,别人求他,管理起来舒服,实惠很多,还不用闯市场受累。有些城市里的这类公司,比央企收入都高,他们都很低调,偷偷乐。

这些城市国企,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住房,福利好,个别企业有工业用地,可以做通当地工作,转民用盖政策房。比如,某企业在一线城市,把库区改成小区,高层180平米、中层160平米、员工140-60平米不等。一套房子内部价与市场价相比,相当于赚几百万。假设你是工作20年的中层,房价差价500万元,相当于每月多给你发月薪2万元。

第三档:人工成本低于15万元的(非优质)央企和普通地方国企。

有极个别央企日子也不好过,比如没落的曾经辉煌的轻工、纺织等传统行业。很多地方国企,尤其在三四线城市,平均收入并不高,这是受到地方的局限性,因为当地平均收入并不高,国企也要符合上级要求,工资水平并不高,但是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基本都能到达20万以上,他们追求“与市场接轨”,一般员工也比当地社平工资高30%以上。

最后总结:央企(含优质国企)的薪酬福利到底好在哪里?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一是,国企薪酬水平取决于历史基数和市场价位。只能涨不能降,逐步把工资基数抬高了。比如,同样两家石油企业,同样的效益,但是A企业工资就比B企业高,这是为什么?原来A企业老总胆子大,把工资基数搞高了,结果搞上去就下不来。B企业老总为了升职不敢涨工资,所以历史基数低,那么,两者就永远这样了。

二是,为什么历史基数不同呢?这是国企的工资总额制度造成的。比如,以上A/B两个国企,都是1000人。历史基数的工资总额,A是1亿,人均10万;B企业是8000万元,人均8万。上级不给B企业加工资总额,两家企业的差距就固定了,哪怕B企业后来效益越来越好,工资总额也难以增加。

三是,国企的薪酬结构不同。国企财务比较规范,且有造福员工的思想导向,管理者千万百计增加工资总额(自己也是受益者),多发工资多发奖金多发福利的管理者才被员工拥护。比如,国企人工成本列支是发放工资的1.6倍到2.0倍。除了五险一金之外,还是较高比例的住房公积金(12%+12%),这一块钱非常巨大。年薪30万的中层,光每月公积金就是6000多元,比一般员工的月薪都高。还有企业年金大约6%,一个月又多发1000-2000元。还有教育培训经费2%-2.5%,福利费13%,会费2%,等等。这些都要回馈给员工。实际上,国企员工在工资之外,还有很多福利。

四是福利比较多。教育培训经费都可以反馈给员工,让员工得到较好的培训发展机会,甚至个性化的培训也是公费的,还有在职教育(哪个高文凭)也是公费的。福利费,这里面可做的文章就大了,比如,住房补贴、交通补贴、休假补贴、通讯补贴,等等。有的交流中层人员,每月光异地交流补贴就高达6000元,租房补贴5000-8000元。还有休假补贴,20年工龄的可补贴8000元。会费2%,都用于生活福利、文化体育活动了,每个节日可以发几百元到几千元的福利,每次健步走、羽毛球比赛等可以给员工发服装、运动鞋,单位还租场地、公费买羽毛球等设备设施,让员工吃喝玩乐都不花钱。

五是管理层有扩大工资的内驱力。比如,单位管理者谁给员工办福利多、发钱多,谁才是“好上司”,谁光给员工加任务、不给发福利,谁就是“坏上司”。民企私企,管理者都想压缩工资、扩大利润,但国企相反,都想压缩利润、扩大工资。比如,千方百计把利润,绕开收支两条线,创造条件发到员工手里,那就考验财务的“做账”水平了。

所以,央企(包含优质国企)中层以上管理者的收入弹性很大,看不见的福利很多,薪酬福利不能简单地计算到手的工资。国企机关人员的收入明显高于一线员工工资,这是因为管理层本身职级工资定的就高,另外能进机关的都是什么人大家都懂的。其实,一线员工的工资并不算太高,都被各层管理者“平均”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