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企工作的你,待遇怎麼樣?

安丘小拿賈貴是也


我個人不是在國企上班,但是身邊有在國企上班的朋友。

不能說待遇有多好,我朋友現在在國企上班有一年半以上的時間了,他現在的工資只有三千五左右不到四千,而他現在每月車貸房貸還完後,手裡基本不剩錢,如果只是單說薪資的話,國企真的一般。

之前有聽我朋友提過,他們的加薪都是有準確規定的,一種是靠工作年限,另一種是靠能力,而在國企中,能力優秀的人太多,而且這所指的能力不只是單一的工作能力,而工作年限的話就比較慢了。

但是國企有很多好處。

第一、是五險一金。

據我朋友說,他們單位每個人都有,以前他還覺得無所謂,但是自從買房之後,發現太有必要了。而很多私有企業,對員工的五險一金是不太重視的,畢竟員工太多,他們每個人都買的話,成本也是不低的。

第二、福利。

國企的工資不高,但是福利真心不錯,春節、元旦、中秋、國慶等等,每個節日都有福利發放,米麵油、鍋碗盆,還有超市購卡等等,生活所需的感覺都會發,而且發的還不少,我那朋友今年結婚時,他們公司還發了結婚基金,也是非常不錯了。

第三、假期。

國企很少加班,他們除了響應國家號召,在法定節假日全休之外,還有雙休,晚上準時下班的好處。對於現代人痛苦的是需要加班,各痛苦的是無償加班,最痛苦的是節假日無償加班,雖然因為這個原因讓社會離職率普遍增高,但是依舊有不少企業努力壓榨著員工,這兩年大眾額都知道的一種工作模式“996”不就是這些企業所發明的嗎。

但是我朋友所在的國企,從他上班開始,我就從未聽說過他加班。

第四、聚會。

這是我最不太理解的一點,我朋友所在的國企是雙休,但是他們會不定期在週末舉行BBQ而且不收錢的時候佔了大多數,同事之間因為這些聚會關係好了不少,競爭壓力也小了,關鍵的是還提升了員工的動力。一箭雙鵰。

第五、安穩。

這應該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了,以前的人們總說,進入國企以後就是捧著鐵飯碗了,放在現在也依舊適用,只不過現在的國企裡,考核是比以前要多不少。


姽嫿v聲


這個可以說說。座標西安的我就在一家軍工央企下屬單位,隸屬於兵器工業。國企總體來講比較穩定,上班時間固定早8點上班,中午12點下班,下午2點半上班,6點半下班,上下班都吹號,只要聽號聲就行了。

說收入:月工資平均到手四至五千塊。公積金每月到賬900多。夏天有降溫費,一天15,發4個月。冬天有取暖費一月590發4個月。四時八節的一般不加班,加班有加班費,11個法定節假日如果加班按國家規定支付三倍加班費。年中和年底合計6000元生活補貼。因為離家近,沒有每月400元的車補,公司其他在高陵園區的職工有車補。

單位管理: 單位領導管理較為人性化,有事請假都會批准。職工和職工家裡老人生病住院、死亡的單位黨政工團都會去人探望。

生病住院:職工本人除醫療保險外還有“工會互助險”,也就是生病住院後個人支付部分的二次報銷,舉個例子:假如生病住院除醫保報銷外個人支付部分花10000元,職工互助險報70%,自己一般實際花3000。

住房:等著單位集資建房,按工齡排隊,上一次集資買房是2017年,4900一平方米。


不存錢只買房


我也分享一下,我2011年上班,一家央企電力公司三級單位,屬於一般管理人員,實習期一年,實習工資是2800每月,實習期間也有過節費,每次2000,年中年末有安全獎,每次5000,轉正定級時為14崗6級,工資是1800,績效是1000,分開發,工資10號發,績效20號左右發,此外有過節費每次2000,安全獎每年20000左右,亂七八糟的一年實際到手10萬過點,五險兩金,公積金一個月1400多,14年因為家裡原因商調到一家省屬國企二級單位,中層,工資到手5000過點,五險一金,公積金一月1700多,防暑降溫費一年1000多點,取暖費2800,工會逢年過節的一年下來能發2000元左右的東西。我們的工資在省屬企業裡面是比較低的,一般省屬企業員工都拿我這個工資。

不管在央企還是地方國企,管理上都比較人性化,請假什麼的都很容易,打個招呼就行,這些單位裡面能幹活會幹活的人還是很多,當然也有一部分是混日子的,反正工資也不會少,這只是我瞭解國企的基本現狀。


馬123273666


某巨無霸央企下屬企業,中部四線城市。工作18年,技術工作,高級工程師,無行政職務,算是骨幹員工吧。月薪稅前12000左右,各種社保、年金、公積金扣除3000+,感謝政府減稅,實際到手8500左右;年底50000左右獎金。工作日每天餐補24元,發到餐卡,可以去公司餐廳吃飯,或到內部小超市刷卡購物。衛生紙、香皂、肥皂等發的基本用不完。一般都是雙休,除非特別急的任務偶爾需要加班;根據工齡每年有帶薪年假,像我每年10天年假。


北方的狼19380


工資方面

我是2015年上班,進的國企工程單位,當時工資1500第一年,轉正後工資漲到4500左右,到第三年漲到5500左右,這些都是扣除社保公積金之後的,社保公積金一個月大概扣掉一千左右,其餘的都是純收入,有時候還有獎金,評論一年獎金大概兩萬左右吧,但是工作很累時間很長,工程單位都是這個樣。第四年我選擇跳槽也是國企,跳槽後工資稅後扣完大概8500左右,年終還能發幾千塊錢的獎金,一年大概不到十二萬吧,今年出國了,稅後工資大概2萬左右,趁著年輕出來多掙點。



待遇

國企工程單位的待遇還算可以的,每個季度都會發放生活用品,包括衛生紙都不用買,有的項目好,抽菸菸灰缸都給發,住的條件都是兩人一間,辦公室也比較寬敞,吃的也好,都是自助餐,所以掙的錢算是全部淨收入。但是項目基本都在距離家裡比較遠的偏僻地方,回家一次不容易,不過每年給報銷三次回家路費,每月有四天假還是挺不錯的,相比一線二線城市這種工作壓力小一點。

工作

在國企,首先是個大平臺,對工作方面、學習方面是很有幫助的,能提供很多東西供你學習,員工有平等的就業機會,晉升機會,不會因為你今天沒什麼業績把你辭退,這是相比私企或者私人單位好的一方面。只要努力,企業不會埋沒人才的。


揹著影子尋找路


在兩個國有企業待過,差別很大。

2003年,沿海城市,大學畢業後,跟兩個同學簽約如今城市的一家大型國有企業,故,自嘲三劍客闖西域,去一個老牌國有企業上班,待在機關,一個月工資1100元,但長期拖欠工資,每個月要提前打報告,向單位預支600元生活費,到兩年後,待不下去了,辭職,這個時候,已經拖欠我半年工資了。

換了一個單位,是事業單位、企業化運作,一個月800元(實習期),幹了10個月,由實習期轉為試用期,按勞分配(之前實習期幹多幹少都是800元),一個月也就1000多,不交三金。一直到一年半後,才轉為正式員工,有三金。

這個時候,工資才慢慢起來,一個月有2000來塊,那是2007年左右,那時候,老員工工資有3000多,多麼羨慕他們,所以,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一年後工資拿到上3000,差不多在2008年實現了。

2010年,單位直接變成國有控股企業,也是行業裡,最早的一批行業改革單位,當時公司打算上市,最終泡湯。

到後來,一個月有4000多,到2012年的時候,能夠達到5000多了,到2016年,最高拿到7000多。

不過,從兩年前開始,整個經濟形勢下滑厲害,單位效益也不好,只好降低工資,年終獎也沒了,從之前的平均工資6500元,降到了5000出頭,持續到現在。

去年年底,單位進行大整合,多個同行業單位合併,組建如今的新單位,性質也變了,到如今,工資依然在5000+,有時候,計劃不如變化快,在消費直逼一線城市,5000元+工資,壓力山大,作為畢業16年,這個工資,確實有點對不起觀眾。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座標成都,一家央企,工作有8年,公積金每月扣1350,社保扣889,職業年金扣441,每到手7000左右,餐補每月500,每年一次住房補貼5000多,年終獎有4萬左右,過節忽略不計,貌似就這樣。這幾年招不到人,走的比較多,主要是待遇上不去!


阿木72299462


這個得看是什麼單位哦

2020上海國企中石化福利待遇

一、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的待遇情況:

碩士基本工資指導線:4500

博士基本工資指導線:5500

年終獎(亂七八糟全加上):7000~13000 元左右,具體看公司領導。

關於加班工資:沒有加班工資,但是可以調休。

福利情況:每月會發些日用品之類的;每年有一次帶薪療養,現在折成錢了;正常工作日提供免費午餐,兩葷兩素一湯。

關於公司所提供的集體宿舍:碩士是合租房,兩人或三人住一套房子,免房租住三年,水電氣自理;博士以上學歷是獨立一室戶,一人一戶,免房租住兩年。

二、中石化工資有崗位級別區分

不同崗位級別基本工資不同,不同部門獎金不同。有五險一金以及企業年金, 有交通補助、住房補助,可能有補充醫療保險。一般來說,本科 3500~5000 元,碩博士 4500~7000 元。

更多國企待遇可以在

http://sh.zggqzp.com

查看!

上海中公國企招聘


國企的薪酬待遇,千差萬別。


好的國企,普通員工都可以年薪20萬以上,差的國企,普通員工不過就是每月2000、3000元左右。國企的薪酬待遇好壞,其實與三個因素有關係:


一是行業有關係。當下發展較好的朝陽行業,一定比日薄西山的夕陽行業要好很多。例如:信息通信、互聯網、新能源等行業,就會比鋼鐵、煤炭等行業要好。


二是與國企所在的地域有關係。國企如果所在的地域是北上廣深和華東沿海諸省等經濟發達地區,那薪酬待遇就會比老少邊窮的西南、西北地區要好很多。


三是與所在國企的經營情況有關係。國企中的央企都是巨無霸型的企業,動輒幾萬人、幾十萬人。央企又會分為不同的分支機構,各省、地市、縣都會有分支機構。每個分支機構的經營情況也是千差萬別,經營得好的,員工的薪酬待遇自然就是“豔陽高照”,經營得差的,員工的薪酬待遇自然就是“悽風慘雨”。


因此,想要搞清楚一個國企的待遇究竟是好是壞,不能簡單地憑藉想象,而是要從不同維度進行調查才能清楚。


說一說身邊的幾個朋友的案例:


第一個是信息通信行業的國企。座標雖然是西南經濟欠發達二、三線城市,但由於近年來這個公司的經營發展一直保持比較快速的增長,所以,企業整體的規模不斷擴大,員工的收入一直保持較快增長,且整體福利待遇不錯。


在這個企業,平均每人的人工成本開支達到近20萬元,普通員工每年到手的薪酬大概在10-18萬左右。這還不含公積金的收益。


第二個是鐵路公司,也就是原來的鐵路局。

整體發展保持平穩態勢,但由於鐵路負擔重,人員多,整體的薪酬待遇很有限。普通員工月薪大致在4000-6000元左右,一年的收入也不過就是6-8萬。


總體上,國企的待遇有好有壞,選對行業、選對地域、選對單位,你的薪酬待遇才會有保障!


雪天驚雷


作為老HR,分門別類說說國企(含央企)的福利待遇基本情況,不具體到單位,進行大體的分類。在近些年應屆畢業生就業意願排行中,央企始終排名第一、歐美知名外企排名第二、大型優質國企排名第三、知名科技互聯網民企排名第四、日韓知名外企排名第五。就業意願指數,對員工平均福利待遇,具有一定的導向性。

第一檔:人工成本高於人均20萬的國企(含央企),加上福利實惠,人均年入25-30萬以上的群體。

這一部分央企(含優質國企)的員工薪酬福利處於就業人員的“頭部”,不僅僅是明面上的收入,還有非常實惠的福利,更有穩定性、安全性、歸屬感等“軟性收入”。永遠站在就業鄙視鏈的頂端。他們的薪酬福利結構是怎麼樣的呢?

這部分央企(含優質國企),處於行業限制性和高門檻行業(民間俗稱ld),比如,金融(銀行、證券、保險)、石油(二級本部)、電力(二級本部)、通訊、菸草、國投以及大型設計院、研究院等行業內的優質央企或大型國企。他們的薪酬福利都是超一流的好,一是企業效益好,二是歷史基數高,三是市場價格也比較高。

打開這些企業人工成本報表,人均成本基本都超過20萬,但並非所有員工都可以拿到這個數字。一線的員工,佔隊伍的比例非常高,石油、電力、通訊等行業,一線操作員工佔到員工總量60%以上,這部分群體的收入雖然比當地企業高,但比市場價並不算高。

真正高的還是管理人員和骨幹技術人員,二級單位機關(二級本部)人均可以達到20萬,一級本部人員人均可以達到25萬以上。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年薪一般都在30萬以上,金融類行業可以達到100萬以上。這裡面還有一部分群體收入很高,就是央企外派到海外的人員,普通人員年入50萬以上,中層管理人員很多都達到100萬,有的單位更狠,只留國內4000元用於交稅和買社保,海外收入都避稅了,這100萬都是實實在在的,相當於國內的年薪150萬呢。

第二檔:人工成本高於15萬元的央企(含優質地方國企)。

這一部分央企(含地方優質國企)屬於不溫不火的“腰部”,估計要佔國企的很大比例。比如,建築、運輸、重工、機械等傳統行業企業,大城市裡的供電、供水、供暖、國投、城建以及城市級設計院、研究院等國企。比如,城市裡的供電供水公司,都是小而肥的單位,基本都是甲方,別人求他,管理起來舒服,實惠很多,還不用闖市場受累。有些城市裡的這類公司,比央企收入都高,他們都很低調,偷偷樂。

這些城市國企,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有住房,福利好,個別企業有工業用地,可以做通當地工作,轉民用蓋政策房。比如,某企業在一線城市,把庫區改成小區,高層180平米、中層160平米、員工140-60平米不等。一套房子內部價與市場價相比,相當於賺幾百萬。假設你是工作20年的中層,房價差價500萬元,相當於每月多給你發月薪2萬元。

第三檔:人工成本低於15萬元的(非優質)央企和普通地方國企。

有極個別央企日子也不好過,比如沒落的曾經輝煌的輕工、紡織等傳統行業。很多地方國企,尤其在三四線城市,平均收入並不高,這是受到地方的侷限性,因為當地平均收入並不高,國企也要符合上級要求,工資水平並不高,但是對於中高層管理人員,年薪基本都能到達20萬以上,他們追求“與市場接軌”,一般員工也比當地社平工資高30%以上。

最後總結:央企(含優質國企)的薪酬福利到底好在哪裡?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

一是,國企薪酬水平取決於歷史基數和市場價位。只能漲不能降,逐步把工資基數抬高了。比如,同樣兩家石油企業,同樣的效益,但是A企業工資就比B企業高,這是為什麼?原來A企業老總膽子大,把工資基數搞高了,結果搞上去就下不來。B企業老總為了升職不敢漲工資,所以歷史基數低,那麼,兩者就永遠這樣了。

二是,為什麼歷史基數不同呢?這是國企的工資總額制度造成的。比如,以上A/B兩個國企,都是1000人。歷史基數的工資總額,A是1億,人均10萬;B企業是8000萬元,人均8萬。上級不給B企業加工資總額,兩家企業的差距就固定了,哪怕B企業後來效益越來越好,工資總額也難以增加。

三是,國企的薪酬結構不同。國企財務比較規範,且有造福員工的思想導向,管理者千萬百計增加工資總額(自己也是受益者),多發工資多發獎金多發福利的管理者才被員工擁護。比如,國企人工成本列支是發放工資的1.6倍到2.0倍。除了五險一金之外,還是較高比例的住房公積金(12%+12%),這一塊錢非常巨大。年薪30萬的中層,光每月公積金就是6000多元,比一般員工的月薪都高。還有企業年金大約6%,一個月又多發1000-2000元。還有教育培訓經費2%-2.5%,福利費13%,會費2%,等等。這些都要回饋給員工。實際上,國企員工在工資之外,還有很多福利。

四是福利比較多。教育培訓經費都可以反饋給員工,讓員工得到較好的培訓發展機會,甚至個性化的培訓也是公費的,還有在職教育(哪個高文憑)也是公費的。福利費,這裡面可做的文章就大了,比如,住房補貼、交通補貼、休假補貼、通訊補貼,等等。有的交流中層人員,每月光異地交流補貼就高達6000元,租房補貼5000-8000元。還有休假補貼,20年工齡的可補貼8000元。會費2%,都用於生活福利、文化體育活動了,每個節日可以發幾百元到幾千元的福利,每次健步走、羽毛球比賽等可以給員工發服裝、運動鞋,單位還租場地、公費買羽毛球等設備設施,讓員工吃喝玩樂都不花錢。

五是管理層有擴大工資的內驅力。比如,單位管理者誰給員工辦福利多、發錢多,誰才是“好上司”,誰光給員工加任務、不給發福利,誰就是“壞上司”。民企私企,管理者都想壓縮工資、擴大利潤,但國企相反,都想壓縮利潤、擴大工資。比如,千方百計把利潤,繞開收支兩條線,創造條件發到員工手裡,那就考驗財務的“做賬”水平了。

所以,央企(包含優質國企)中層以上管理者的收入彈性很大,看不見的福利很多,薪酬福利不能簡單地計算到手的工資。國企機關人員的收入明顯高於一線員工工資,這是因為管理層本身職級工資定的就高,另外能進機關的都是什麼人大家都懂的。其實,一線員工的工資並不算太高,都被各層管理者“平均”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