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前言

最近,高德滨海文旅综合体项目,举行了轰轰烈烈的开工仪式,之后,全网都在为高德老街开启滤镜美颜。印象中的高德,没有那么五光十色,她从来就不是浓妆艳抹被肆意拍摄的模特,她偏远、自我、风骨,从不在乎外界对她的啧啧点评。

对于高德老街的过去,我们都可以从一些史书文献中找到点点滴滴,但是网上一些有关高德老街的文章,我总感觉像雾里看花。于是心里萌生一种使命感,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详实的高德老街的往事,说给世人听,让尘封的高德往事重回人们的视线。

于是,我先后拜访了北海市文物管理所第一任所长兼北海市文物保护研究员周德叶老先生、解放前高德乡长冯定祺的长孙冯纬纮先生、李桃栏苏屋第五代苏文良和苏文艳两位老人、高德文化人李裕芳先生等前辈,聆听他们藏于心底的老街往事,也亲自翻阅了不少关于高德老街的历史文献、资料,打算将这段往事,铺排成一个系列,慢慢道来。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采访北海市文物管理所第一任所长周德叶先生)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拜访高德文化人李裕芳先生)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正如周老先生所说的:高德镇的故事,为流逝的时光所掩。今天我们所知已经不多,只想推开老屋的门,以寻找与老城的关联。我首先要谈的就是李桃栏,那是一个世外桃源,是高德人心心念念的“梦里水乡”。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是真的存在,然而在这样一个“桃花源”,竟藏着高德乃至合浦、北海最豪华的古建筑,比北海老街的骑楼更有年代感,是整个高德老街的颜面担当。

李桃栏,位于高德三街东段,成名于1850年左右,最开始叫“里头栏”。

传说在高德造船业最兴旺的时候,广西博白、江宁人从南流江放木材到高德,有一天,竹、木排在海面上被不明物堵住,撑不动,突然,海上风浪骤起,慌乱之下,一人跪下大叫神明救命,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海面恢复风平浪静。吃惊之余,他们发现水中有一块大石头,便把石头抱上木排,来到里头栏之后,建一座神坊——社隍公敦仁坊来报恩,还请来塾师做了个坊联:“敦谊沐桑梓,仁恩浴李桃”,为了联子的风雅,把“里头”谐音“李桃”,久而久之,人们便把“里头栏”说成“李桃栏”。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当初,李桃栏都是竹瓦房,大户成片后,竹瓦房大都搬至水中,成为木楼竹瓦,夏天特别清凉。下雨天,雨打竹瓦的声音,像天籁般的琴音催人入眠,坊间传有李桃栏古对联:“槛外潭清荷尚立,檐间瓦响雨初来”。

李桃栏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是龙脉所在,它背靠山,左右有清溪流水,前面有碧天大海。风水先生蜂拥而至,高门豪宅接连建起。

据资料记载,光绪年间,李桃栏开设了怡和公司,从英国格拉斯哥进口机械设备,将松木、樟木加工成板,这是北海破天荒第一次使用机械设备,高德开创北海现代工业的先河。就这样,官家和富人阶层在这里渐渐形成,豪华的建筑应运而生,比较著名的有大夫第、外翰第、苏屋、李屋

这四大建筑都是四合院的形式,辟有花园,解放初期还保存完好,如今大多数已经凋敝破败,仿佛没落的贵族,但是贵气依旧存在,其中,苏屋是保存最完好的。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苏文良、苏文艳两位老人,都是李桃栏苏屋的后代。据苏文艳老人介绍,当年她的老祖宗苏子纲小时候很穷,十几岁都没有裤子穿,是围着一条“搭膊布”走过来的。他最初跟随私塾老师当书童,得到先生指点,数年后颇有学问,于是自己设塾教书,渐渐有了积蓄,后来从乾江烟楼一路南下来到高德做木栏生意。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在清朝咸丰初年(公元1850年),他建造了苏屋,初建时只有上、下两厅,外厅因资金不足尚未建成。苏子纲生育六个儿子:大房秀章,二房茂章,三房盛章,四房炳章,五房荣章,六房培章。七十岁临终前,吩咐三子苏盛章(苏三)修建外厅,现在还可以从外厅和中厅的衔接处,看到它的痕迹。外厅建成后,大门悬挂“盛源”的匾额,门联是“盛德家声远,源流世泽长。”

苏文良和苏文艳老人,分别是二房和五房的第五代人。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苏家二房第五代苏文良)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苏家五房第五代苏文艳)


苏家人丁兴旺,五代相见。说到苏家班辈,老人兴致勃勃地提到,老祖宗定下的“以文会友”,从第四代开始顺延,苏文良、苏文艳的上一辈就是“以”字辈,而苏文良、苏文艳是第五代,所以是“文”字辈。

六个儿子都成婚后,六房子媳添孙,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过上大宅院的生活,那么问题来了,苏屋到底有多大?

总建筑面积约800多平方,东西面宽20米,南北进深40米,三进院落,两大天井,每个院落大约10米宽,每个天井5米左右,院落越深,厅越大气,房间也越宽敞。

苏屋整体外形恢宏典雅,是清代岭南建筑精华的体现。纵然时光老去,老屋风骨依然如昨,青砖红瓦,石砌如扣,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坚固如初。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头顶上的梁木,都没有毁损,屋内也没有腐木味,细腻的做工,上等的材料,足以想象苏家当年的气派与富足。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每个院落都挂着几个鸟笼,靠近的时候,可听闻画眉清脆啼语。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根据苏文艳老人的描述,这个大家庭是这样分配住处的:大房、三房、五房住西边,二房、四房、六房住东边。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最深处是大厅,也称“守孝厅”,上面放置祖公牌位,祭拜时间一到,这里整整齐齐跪满苏氏族人,跟电视剧演的一模一样;中间是行厅,是苏家兄弟姐妹谈天说地、嬉戏打闹的地方;进门这个厅是小厅,也是苏家的铺面,旧时苏家人在这里卖酒、卖棺材。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苏屋大厅)

“我们家的风水,在里头栏里是最好的,屋前有水,水管财,屋后有靠山,山管人丁,就连我们屋里也是风水上讲究的‘中有明堂,水流曲折’,下雨天泉眼水涌出,弯弯曲曲沿着屋里的巷子流淌,发出“咚咚”响声,我们称为‘螃蟹地’,这是事实,我们苏家后代没有一支是穷的。”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听老人这么一说,我顺势蹲下来想看清楚些,发现水流的痕迹,曲折蜿蜒,像一条龙。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以前,这条巷子总有迷路的人走进来,白天所有门都是敞开的,他们都不知道自己走进我们屋里头,那时候我年纪还小,妈妈叫我睇屋,见到陌生人走进来,我就大声喊:你做咩嘢,落来偷嘢是某!”苏文艳老人回忆年少时光,脸上笑容满溢。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巷子西边这排一座座小房子,是用来蒸酒、养猪,还有做厨房的。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感悟:苏屋是文物点,同时也是私产,是李桃栏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合院,老宅子在一天天沉默中老去,希望苏屋得到更好的修葺保护。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苏三是苏子纲的三公子苏盛章,是高德非常有名的绅士,地主工商企业家。在盛源老宅建成十年后(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因为老宅容不下苏家众多人口,于是自己出资,在老宅东侧再造一宅,三房搬迁新居,以缓住宅紧张。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苏三搬迁新居后继续做木栏生意,经营木材、棺木、寿板,铺号“苏钧隆”,是高德独一无二的大商号。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苏三建的“苏钧隆”比他老爸建的“盛源”还要豪华,铺面一进有楼房,隔街迎面相对也建一房,内辟花园,东西两头设闸门以避进贼,当然,白天门是敞开的,晚上才关起来,如此一来,街路不能通行。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图中停车的地方就是隔街建的房子的位置,现已全部拆除,不见踪影)

可以看出,正屋是两层高的复式楼房,楼房由青瓦青砖构建,设计很多窗户,非常讲究“采光通风”,可惜现在大多数被封起来了。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罕见的拖笼门,它是岭南民居特有的木门,一般由格木制成。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拖笼一般装在大门前,比大门稍大,由十几根粗大的圆木组成,上下端有滑槽、门槛有滑轮,可以横向推拉。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走进苏三大院,觅食的家鸡怕生,往庭院深处跑得飞快。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在这样奢华的大家里,木材的大量使用,减少了距离感,所有梁木都是精挑细选,和砖瓦实现完美过渡。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房屋的做工,比苏屋精致细腻很多,更讲究美观大方,很多窗户都是雕花镂空,花样繁复。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天井里形态各异的盆景,经过细心打理,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我暗自幻想,是否在未来某一天,我也能在这样一方天地,坐在太师椅上,泡一壶清茶,细细品味自己的得意之作,慢慢老去。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在这个天井之中,抬头可以看到墙上两处对望的“鱼”,是否代表“年年有余”呢?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穿过天井,两座楼梯映入眼帘,两边的楼房是对称设计的。据了解,70年代高德供销社为了用来做职工宿舍,二进屋升高成楼房,才有此楼梯。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楼梯下面竟然是掏空的,可以做储物间,储放家中杂物,设计非常超前。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两座楼梯之间是一条青石板路,可容纳三人并肩同行。

走过青石板路,一头扎进苏三老宅幽深的庭院,发现别有洞天,枯藤老树、幽深古井、黛瓦素墙相映成趣,勾勒一幅静谧悠然的画面。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在这里,仰望院子外面的绿色盛景,给人一种原始的气息。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这是李桃栏著名的望海榕,长得郁郁葱葱,有将近千年历史,是北海最古老的榕树,比北部湾广场那棵还要年长好几个世纪。它巨大的躯干早已朽空,靠垂下的气根把它盘牢,又伸入土中,在巨大空洞的躯干外,新生的小榕树长出来,顽强地缠住老树,这样不断地更新,这株古榕才能永远苍翠茂盛、高耸入云。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苏文艳老人说,以前跟小伙伴捉迷藏的时候,经常躲进这棵榕树洞中。这里也是小鸟的天堂,枪声一响,小鸟死里逃生,必直奔古榕而来,在它浓密的树叶中躲藏。在过去,这株古榕,年年都有喜鹊在上面筑巢,据闻巢筑在最高枝的那一年,海上的船只就平安,巢筑在最低枝那一年,就会来台风。古榕对高德人还有另外一个作用,船只返航时,只要隐约望见它的影子,就知道回家的路,这叫做“山号”。

感悟:相较于苏屋,苏三大院让人有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它的设计非常超前,对现代建筑有参考与借鉴的价值。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李屋也是李桃栏显赫的古宅之一,约建于咸丰五年(1855年),宅主人叫李逢春。李逢春是高德军屯村李屋人,李逢春初到高德的时候是在外沙做木材生意(明朝时期,高德西面临海处有一个由“沙积而成”的“小口岸”,此沙积由东向西延伸,长约700米,平均宽度约100米,高德人称为“外沙”),后来赚钱之后才到李桃栏建大宅。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据了解,李逢春是买旧屋翻新,经过一番改造,才造就一座与苏屋比肩的豪华大宅。

李逢春有两个儿子,李苑昭和李苑晖,李苑昭事迹不祥,李苑晖就要提一下了。他是清末高德公局局长,在他任职之时,有个高德人因盗窃屡教不改入监,其家人问他:“局长,我儿子何日能回家?”,他回答说:“初十头回来”,意思是初十那天被杀头。这句话一直流传到现在。

李苑晖还做了一件被人称颂的事,他重修了李桃栏的码头路,即“布路”和“花阶”。在李之前,这两处码头路严重被破坏,李利用一次缉海盗罚款和商家捐资,重修一遍,此后才称二处为“布路”和“花阶”。“布路”和“花阶”对研究考证北海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极有价值。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布路)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花阶)


如今李屋已经残破,无人居住。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整个大宅子被牵牛花的叶子铺满,密密麻麻,完全看不到里面是怎样一派景象。据闻里面曾经有花园,二厅墙壁上还有多处“枪眼”。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李屋门前是一个巨大养鱼塘,可以看到高德大桥,听说这里原来不是鱼塘,是高德渔船的避风港。直到1958年,高德港被拦腰截断,成了这么个巨大的养鱼塘,汇聚了大量的脏物污秽,造成沿岸水井污染。如此一来,外港的船只不能进来避风,本港的船艇也要挤到外沙和侨港去避风。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1960年,堤坝坍了,后因文革动乱,国家经济陷于崩溃,副食品供应紧张,于是提倡发展种养事业,堤坝又重新围上,数百亩塘污水发臭,对李桃栏长期造成严重污染。1978年后被私人承包,群众曾多次要求拆除鱼塘,但至今仍未得到解决。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感悟:

牵牛花盖住了李屋的芳华,让人无法考究李氏家族的峥嵘岁月,建议进行修葺处理,将李屋风貌再现,提高李桃栏的观光吸引力;另外,如果能将这鱼塘恢复高德避风港功能,是再好不过了。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大夫第,“第”的古汉语意思是住宅,“大夫”是古代对一定品级文官的统称,现在保留下来的“大夫第”一般都是明清时期的,明清时期能称为“大夫”的只能是五品以上的文官,这些官员的宅子都可以称为大夫第。

李桃栏的大夫第是仙宫的存在,临水而建,位于李屋的东边。这座豪华建筑大约建于同治九年(1870年)间,潘姓人氏所建,比较奇怪的是,大夫第建成后,140多年来它的主人从没入住过,究竟是什么原因至今都没有确切的说法。

不过倒是有一传说,相传清末民初,几个外埠疍家人抬着十瓮腌制水鱼,到外沙潘姓渔需品铺去安放,等返航时再取回。但疍家人一去不复返,潘老板也不理会。有一天下雨,家里没菜,潘老板想起那十瓮水鱼,打开时发现下面全是白银,便瞒着大家,把白银藏起,另腌制同样十瓮水鱼。不久,潘老板拿这些白银,在李桃栏修建了这幢豪华房子,并通过捐官获得赐匾“大夫第”,原来那些疍家人出海遇上台风,除了一小孙女外几十人全部遇难,此前,小孙女被家长告知寄存潘家的十瓮水鱼全是白银,当时小孙女只有十来岁,不敢去找潘家,在她十七岁时,便到潘家取回腌水鱼。打开一看没有白银,她向潘老板讨说法,但是潘老板反说她讹诈勒索,此事传开后,人们很同情小孙女,有人授她巫术,到大夫第前焚香下跪,披头散发,仰天哭诉,盖头出血,口衔飞针朝大夫第喷去。不久大夫第举行进宅大典,忽然一蓬头垢面的流浪乞丐,从神龛前的桌下钻出来,挑着一担破烂直往大门走出去,潘家人大吃一惊,连忙退出,此怪事一时传扬开去,潘家人不敢入住。

据李裕芳先生的描述,大夫第比百色市的百色起义纪念馆,还要浩大辉煌,在两广实属罕见。五连间三进,内有水井、花园。门洞在外的部分比在内的部分浅一些,坤甸拖笼大门,门洞两侧是门房,接着是一大天井,大天井两侧是仓库。

四合院迥廊相交,大雨天进大门后走迥廊直达二厅,经二天井迥廊再进三厅,不着半点雨。

天井的四个角,是莲花石座凹线圆角方型石柱,廊壁上方花鸟、龙凤、人物、松鹤、云水等工笔图画,画工典雅,栩栩如生。

非常可惜的是,如今这座“宫殿”已经完全不见痕迹,1970年拆除至今将近50年,现在看到的都是后面建起来的房屋。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感悟:

大夫第这样绝佳的旅游资源,若能重建,对整个北海的旅游会有极大的提升作用,相信很多人哪怕千山万水,也会跑过来看看它,抚摸它。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外翰第是洪姓人所建,当年,洪氏从合清乾体分支到高德,因为家里穷,夫妇二人以卖鱼为生,有一天,一风水师路过求宿,洪家夫妇热情招待,一个月后,风水师离去,出门告知二处风水宝地,一个是阴宅,在合浦,另一个是阳宅,在高德七星江口李桃栏。

洪家生五子,二子洪豫澄小名金瓜二,体魄魁梧,跟岳父习武。后清朝廷招兵,高德现场选拔时,金瓜二参加考试,使出120斤大刀,蹲着走,辫子飞直,全场喝彩。不料收势时失手,关刀掉下,金瓜二急起脚踢关刀数丈远,考官问他是何套路。金瓜二镇定回答:“魁星踢斗”。考官颔首含笑,于是金瓜二上榜入伍,后因战功荣归故里,在同治四年(1865年)在李桃栏建豪宅,朝廷赐匾“外翰第”,意思是文武双全。

外翰第的残垣至今还在,紧挨着马屋,屋子里的风光略逊色于苏屋和李屋,但愿高德老街被保护起来后,这座残宅也能被善待。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马屋的高墙大门也是非常引人注目。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门前古树的树根连根拔起,但依然与土地紧紧相连。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这片水域虽无往日的壮美,但眼前依然是风光旖旎的景象,这里私藏一片小小的红树林,空中偶见白鹭低飞,水上竹筏三两只,野渡无人舟自横,一派海洋湿地的别致风情。

高德往事:重返旧时光,探索李桃栏深院大宅不为人知的过往

感悟:

像外翰第这样面目全非的古民居,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屋里原来的样子,没有任何图片记载,有逐步消失的可能,应当给予重点保护!

李桃栏不知飘过多少悠悠流云,也不知迎来送走多少红尘过客,现在,又迎来陌生的我,这也许是一种缘分吧。希望未来某一天,苏家六房子孙能重返苏屋,给游客讲讲他们家族的辉煌历史;当游人走在“花阶”、“布路”上时,能够感念当年李家修路的功德;大夫第能重见天日,外翰第得到妥善处置,至于那棵成精的千年望海榕,就让它享受众人的膜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