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前言

最近,高德濱海文旅綜合體項目,舉行了轟轟烈烈的開工儀式,之後,全網都在為高德老街開啟濾鏡美顏。印象中的高德,沒有那麼五光十色,她從來就不是濃妝豔抹被肆意拍攝的模特,她偏遠、自我、風骨,從不在乎外界對她的嘖嘖點評。

對於高德老街的過去,我們都可以從一些史書文獻中找到點點滴滴,但是網上一些有關高德老街的文章,我總感覺像霧裡看花。於是心裡萌生一種使命感,暗下決心,一定要把詳實的高德老街的往事,說給世人聽,讓塵封的高德往事重回人們的視線。

於是,我先後拜訪了北海市文物管理所第一任所長兼北海市文物保護研究員周德葉老先生、解放前高德鄉長馮定祺的長孫馮緯紘先生、李桃欄蘇屋第五代蘇文良和蘇文豔兩位老人、高德文化人李裕芳先生等前輩,聆聽他們藏於心底的老街往事,也親自翻閱了不少關於高德老街的歷史文獻、資料,打算將這段往事,鋪排成一個系列,慢慢道來。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採訪北海市文物管理所第一任所長周德葉先生)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拜訪高德文化人李裕芳先生)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正如周老先生所說的:高德鎮的故事,為流逝的時光所掩。今天我們所知已經不多,只想推開老屋的門,以尋找與老城的關聯。我首先要談的就是李桃欄,那是一個世外桃源,是高德人心心念唸的“夢裡水鄉”。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是真的存在,然而在這樣一個“桃花源”,竟藏著高德乃至合浦、北海最豪華的古建築,比北海老街的騎樓更有年代感,是整個高德老街的顏面擔當。

李桃欄,位於高德三街東段,成名於1850年左右,最開始叫“裡頭欄”。

傳說在高德造船業最興旺的時候,廣西博白、江寧人從南流江放木材到高德,有一天,竹、木排在海面上被不明物堵住,撐不動,突然,海上風浪驟起,慌亂之下,一人跪下大叫神明救命,神奇的一幕發生了,海面恢復風平浪靜。吃驚之餘,他們發現水中有一塊大石頭,便把石頭抱上木排,來到裡頭欄之後,建一座神坊——社隍公敦仁坊來報恩,還請來塾師做了個坊聯:“敦誼沐桑梓,仁恩浴李桃”,為了聯子的風雅,把“裡頭”諧音“李桃”,久而久之,人們便把“裡頭欄”說成“李桃欄”。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當初,李桃欄都是竹瓦房,大戶成片後,竹瓦房大都搬至水中,成為木樓竹瓦,夏天特別清涼。下雨天,雨打竹瓦的聲音,像天籟般的琴音催人入眠,坊間傳有李桃欄古對聯:“檻外潭清荷尚立,簷間瓦響雨初來”。

李桃欄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是龍脈所在,它背靠山,左右有清溪流水,前面有碧天大海。風水先生蜂擁而至,高門豪宅接連建起。

據資料記載,光緒年間,李桃欄開設了怡和公司,從英國格拉斯哥進口機械設備,將松木、樟木加工成板,這是北海破天荒第一次使用機械設備,高德開創北海現代工業的先河。就這樣,官家和富人階層在這裡漸漸形成,豪華的建築應運而生,比較著名的有大夫第、外翰第、蘇屋、李屋

這四大建築都是四合院的形式,闢有花園,解放初期還保存完好,如今大多數已經凋敝破敗,彷彿沒落的貴族,但是貴氣依舊存在,其中,蘇屋是保存最完好的。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蘇文良、蘇文豔兩位老人,都是李桃欄蘇屋的後代。據蘇文豔老人介紹,當年她的老祖宗蘇子綱小時候很窮,十幾歲都沒有褲子穿,是圍著一條“搭膊布”走過來的。他最初跟隨私塾老師當書童,得到先生指點,數年後頗有學問,於是自己設塾教書,漸漸有了積蓄,後來從乾江煙樓一路南下來到高德做木欄生意。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在清朝咸豐初年(公元1850年),他建造了蘇屋,初建時只有上、下兩廳,外廳因資金不足尚未建成。蘇子綱生育六個兒子:大房秀章,二房茂章,三房盛章,四房炳章,五房榮章,六房培章。七十歲臨終前,吩咐三子蘇盛章(蘇三)修建外廳,現在還可以從外廳和中廳的銜接處,看到它的痕跡。外廳建成後,大門懸掛“盛源”的匾額,門聯是“盛德家聲遠,源流世澤長。”

蘇文良和蘇文豔老人,分別是二房和五房的第五代人。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蘇家二房第五代蘇文良)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蘇家五房第五代蘇文豔)


蘇家人丁興旺,五代相見。說到蘇家班輩,老人興致勃勃地提到,老祖宗定下的“以文會友”,從第四代開始順延,蘇文良、蘇文豔的上一輩就是“以”字輩,而蘇文良、蘇文豔是第五代,所以是“文”字輩。

六個兒子都成婚後,六房子媳添孫,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過上大宅院的生活,那麼問題來了,蘇屋到底有多大?

總建築面積約800多平方,東西面寬20米,南北進深40米,三進院落,兩大天井,每個院落大約10米寬,每個天井5米左右,院落越深,廳越大氣,房間也越寬敞。

蘇屋整體外形恢宏典雅,是清代嶺南建築精華的體現。縱然時光老去,老屋風骨依然如昨,青磚紅瓦,石砌如扣,歷經百年風雨依然堅固如初。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頭頂上的梁木,都沒有毀損,屋內也沒有腐木味,細膩的做工,上等的材料,足以想象蘇家當年的氣派與富足。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每個院落都掛著幾個鳥籠,靠近的時候,可聽聞畫眉清脆啼語。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根據蘇文豔老人的描述,這個大家庭是這樣分配住處的:大房、三房、五房住西邊,二房、四房、六房住東邊。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最深處是大廳,也稱“守孝廳”,上面放置祖公牌位,祭拜時間一到,這裡整整齊齊跪滿蘇氏族人,跟電視劇演的一模一樣;中間是行廳,是蘇家兄弟姐妹談天說地、嬉戲打鬧的地方;進門這個廳是小廳,也是蘇家的鋪面,舊時蘇家人在這裡賣酒、賣棺材。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蘇屋大廳)

“我們家的風水,在裡頭欄裡是最好的,屋前有水,水管財,屋後有靠山,山管人丁,就連我們屋裡也是風水上講究的‘中有明堂,水流曲折’,下雨天泉眼水湧出,彎彎曲曲沿著屋裡的巷子流淌,發出“咚咚”響聲,我們稱為‘螃蟹地’,這是事實,我們蘇家後代沒有一支是窮的。”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聽老人這麼一說,我順勢蹲下來想看清楚些,發現水流的痕跡,曲折蜿蜒,像一條龍。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以前,這條巷子總有迷路的人走進來,白天所有門都是敞開的,他們都不知道自己走進我們屋裡頭,那時候我年紀還小,媽媽叫我睇屋,見到陌生人走進來,我就大聲喊:你做咩嘢,落來偷嘢是某!”蘇文豔老人回憶年少時光,臉上笑容滿溢。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巷子西邊這排一座座小房子,是用來蒸酒、養豬,還有做廚房的。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感悟:蘇屋是文物點,同時也是私產,是李桃欄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合院,老宅子在一天天沉默中老去,希望蘇屋得到更好的修葺保護。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蘇三是蘇子綱的三公子蘇盛章,是高德非常有名的紳士,地主工商企業家。在盛源老宅建成十年後(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因為老宅容不下蘇家眾多人口,於是自己出資,在老宅東側再造一宅,三房搬遷新居,以緩住宅緊張。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蘇三搬遷新居後繼續做木欄生意,經營木材、棺木、壽板,鋪號“蘇鈞隆”,是高德獨一無二的大商號。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蘇三建的“蘇鈞隆”比他老爸建的“盛源”還要豪華,鋪面一進有樓房,隔街迎面相對也建一房,內闢花園,東西兩頭設閘門以避進賊,當然,白天門是敞開的,晚上才關起來,如此一來,街路不能通行。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圖中停車的地方就是隔街建的房子的位置,現已全部拆除,不見蹤影)

可以看出,正屋是兩層高的複式樓房,樓房由青瓦青磚構建,設計很多窗戶,非常講究“採光通風”,可惜現在大多數被封起來了。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罕見的拖籠門,它是嶺南民居特有的木門,一般由格木製成。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拖籠一般裝在大門前,比大門稍大,由十幾根粗大的圓木組成,上下端有滑槽、門檻有滑輪,可以橫向推拉。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走進蘇三大院,覓食的家雞怕生,往庭院深處跑得飛快。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在這樣奢華的大家裡,木材的大量使用,減少了距離感,所有梁木都是精挑細選,和磚瓦實現完美過渡。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房屋的做工,比蘇屋精緻細膩很多,更講究美觀大方,很多窗戶都是雕花鏤空,花樣繁複。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天井裡形態各異的盆景,經過細心打理,呈現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我暗自幻想,是否在未來某一天,我也能在這樣一方天地,坐在太師椅上,泡一壺清茶,細細品味自己的得意之作,慢慢老去。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在這個天井之中,抬頭可以看到牆上兩處對望的“魚”,是否代表“年年有餘”呢?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穿過天井,兩座樓梯映入眼簾,兩邊的樓房是對稱設計的。據瞭解,70年代高德供銷社為了用來做職工宿舍,二進屋升高成樓房,才有此樓梯。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樓梯下面竟然是掏空的,可以做儲物間,儲放家中雜物,設計非常超前。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兩座樓梯之間是一條青石板路,可容納三人並肩同行。

走過青石板路,一頭扎進蘇三老宅幽深的庭院,發現別有洞天,枯藤老樹、幽深古井、黛瓦素牆相映成趣,勾勒一幅靜謐悠然的畫面。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在這裡,仰望院子外面的綠色盛景,給人一種原始的氣息。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這是李桃欄著名的望海榕,長得鬱鬱蔥蔥,有將近千年歷史,是北海最古老的榕樹,比北部灣廣場那棵還要年長好幾個世紀。它巨大的軀幹早已朽空,靠垂下的氣根把它盤牢,又伸入土中,在巨大空洞的軀幹外,新生的小榕樹長出來,頑強地纏住老樹,這樣不斷地更新,這株古榕才能永遠蒼翠茂盛、高聳入雲。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蘇文豔老人說,以前跟小夥伴捉迷藏的時候,經常躲進這棵榕樹洞中。這裡也是小鳥的天堂,槍聲一響,小鳥死裡逃生,必直奔古榕而來,在它濃密的樹葉中躲藏。在過去,這株古榕,年年都有喜鵲在上面築巢,據聞巢築在最高枝的那一年,海上的船隻就平安,巢築在最低枝那一年,就會來臺風。古榕對高德人還有另外一個作用,船隻返航時,只要隱約望見它的影子,就知道回家的路,這叫做“山號”。

感悟:相較於蘇屋,蘇三大院讓人有種“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感覺,它的設計非常超前,對現代建築有參考與借鑑的價值。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李屋也是李桃欄顯赫的古宅之一,約建於咸豐五年(1855年),宅主人叫李逢春。李逢春是高德軍屯村李屋人,李逢春初到高德的時候是在外沙做木材生意(明朝時期,高德西面臨海處有一個由“沙積而成”的“小口岸”,此沙積由東向西延伸,長約700米,平均寬度約100米,高德人稱為“外沙”),後來賺錢之後才到李桃欄建大宅。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據瞭解,李逢春是買舊屋翻新,經過一番改造,才造就一座與蘇屋比肩的豪華大宅。

李逢春有兩個兒子,李苑昭和李苑暉,李苑昭事蹟不祥,李苑暉就要提一下了。他是清末高德公局局長,在他任職之時,有個高德人因盜竊屢教不改入監,其家人問他:“局長,我兒子何日能回家?”,他回答說:“初十頭回來”,意思是初十那天被殺頭。這句話一直流傳到現在。

李苑暉還做了一件被人稱頌的事,他重修了李桃欄的碼頭路,即“布路”和“花階”。在李之前,這兩處碼頭路嚴重被破壞,李利用一次緝海盜罰款和商家捐資,重修一遍,此後才稱二處為“布路”和“花階”。“布路”和“花階”對研究考證北海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極有價值。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布路)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花階)


如今李屋已經殘破,無人居住。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整個大宅子被牽牛花的葉子鋪滿,密密麻麻,完全看不到裡面是怎樣一派景象。據聞裡面曾經有花園,二廳牆壁上還有多處“槍眼”。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李屋門前是一個巨大養魚塘,可以看到高德大橋,聽說這裡原來不是魚塘,是高德漁船的避風港。直到1958年,高德港被攔腰截斷,成了這麼個巨大的養魚塘,匯聚了大量的髒物汙穢,造成沿岸水井汙染。如此一來,外港的船隻不能進來避風,本港的船艇也要擠到外沙和僑港去避風。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1960年,堤壩坍了,後因文革動亂,國家經濟陷於崩潰,副食品供應緊張,於是提倡發展種養事業,堤壩又重新圍上,數百畝塘汙水發臭,對李桃欄長期造成嚴重汙染。1978年後被私人承包,群眾曾多次要求拆除魚塘,但至今仍未得到解決。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感悟:

牽牛花蓋住了李屋的芳華,讓人無法考究李氏家族的崢嶸歲月,建議進行修葺處理,將李屋風貌再現,提高李桃欄的觀光吸引力;另外,如果能將這魚塘恢復高德避風港功能,是再好不過了。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大夫第,“第”的古漢語意思是住宅,“大夫”是古代對一定品級文官的統稱,現在保留下來的“大夫第”一般都是明清時期的,明清時期能稱為“大夫”的只能是五品以上的文官,這些官員的宅子都可以稱為大夫第。

李桃欄的大夫第是仙宮的存在,臨水而建,位於李屋的東邊。這座豪華建築大約建於同治九年(1870年)間,潘姓人氏所建,比較奇怪的是,大夫第建成後,140多年來它的主人從沒入住過,究竟是什麼原因至今都沒有確切的說法。

不過倒是有一傳說,相傳清末民初,幾個外埠疍家人抬著十甕醃製水魚,到外沙潘姓漁需品鋪去安放,等返航時再取回。但疍家人一去不復返,潘老闆也不理會。有一天下雨,家裡沒菜,潘老闆想起那十甕水魚,打開時發現下面全是白銀,便瞞著大家,把白銀藏起,另醃製同樣十甕水魚。不久,潘老闆拿這些白銀,在李桃欄修建了這幢豪華房子,並通過捐官獲得賜匾“大夫第”,原來那些疍家人出海遇上臺風,除了一小孫女外幾十人全部遇難,此前,小孫女被家長告知寄存潘家的十甕水魚全是白銀,當時小孫女只有十來歲,不敢去找潘家,在她十七歲時,便到潘家取回醃水魚。打開一看沒有白銀,她向潘老闆討說法,但是潘老闆反說她訛詐勒索,此事傳開後,人們很同情小孫女,有人授她巫術,到大夫第前焚香下跪,披頭散髮,仰天哭訴,蓋頭出血,口銜飛針朝大夫第噴去。不久大夫第舉行進宅大典,忽然一蓬頭垢面的流浪乞丐,從神龕前的桌下鑽出來,挑著一擔破爛直往大門走出去,潘家人大吃一驚,連忙退出,此怪事一時傳揚開去,潘家人不敢入住。

據李裕芳先生的描述,大夫第比百色市的百色起義紀念館,還要浩大輝煌,在兩廣實屬罕見。五連間三進,內有水井、花園。門洞在外的部分比在內的部分淺一些,坤甸拖籠大門,門洞兩側是門房,接著是一大天井,大天井兩側是倉庫。

四合院迥廊相交,大雨天進大門後走迥廊直達二廳,經二天井迥廊再進三廳,不著半點雨。

天井的四個角,是蓮花石座凹線圓角方型石柱,廊壁上方花鳥、龍鳳、人物、松鶴、雲水等工筆圖畫,畫工典雅,栩栩如生。

非常可惜的是,如今這座“宮殿”已經完全不見痕跡,1970年拆除至今將近50年,現在看到的都是後面建起來的房屋。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感悟:

大夫第這樣絕佳的旅遊資源,若能重建,對整個北海的旅遊會有極大的提升作用,相信很多人哪怕千山萬水,也會跑過來看看它,撫摸它。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外翰第是洪姓人所建,當年,洪氏從合清乾體分支到高德,因為家裡窮,夫婦二人以賣魚為生,有一天,一風水師路過求宿,洪家夫婦熱情招待,一個月後,風水師離去,出門告知二處風水寶地,一個是陰宅,在合浦,另一個是陽宅,在高德七星江口李桃欄。

洪家生五子,二子洪豫澄小名金瓜二,體魄魁梧,跟岳父習武。後清朝廷招兵,高德現場選拔時,金瓜二參加考試,使出120斤大刀,蹲著走,辮子飛直,全場喝彩。不料收勢時失手,關刀掉下,金瓜二急起腳踢關刀數丈遠,考官問他是何套路。金瓜二鎮定回答:“魁星踢鬥”。考官頷首含笑,於是金瓜二上榜入伍,後因戰功榮歸故里,在同治四年(1865年)在李桃欄建豪宅,朝廷賜匾“外翰第”,意思是文武雙全。

外翰第的殘垣至今還在,緊挨著馬屋,屋子裡的風光略遜色於蘇屋和李屋,但願高德老街被保護起來後,這座殘宅也能被善待。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馬屋的高牆大門也是非常引人注目。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門前古樹的樹根連根拔起,但依然與土地緊緊相連。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這片水域雖無往日的壯美,但眼前依然是風光旖旎的景象,這裡私藏一片小小的紅樹林,空中偶見白鷺低飛,水上竹筏三兩隻,野渡無人舟自橫,一派海洋溼地的別緻風情。

高德往事:重返舊時光,探索李桃欄深院大宅不為人知的過往

感悟:

像外翰第這樣面目全非的古民居,已經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屋裡原來的樣子,沒有任何圖片記載,有逐步消失的可能,應當給予重點保護!

李桃欄不知飄過多少悠悠流雲,也不知迎來送走多少紅塵過客,現在,又迎來陌生的我,這也許是一種緣分吧。希望未來某一天,蘇家六房子孫能重返蘇屋,給遊客講講他們家族的輝煌歷史;當遊人走在“花階”、“布路”上時,能夠感念當年李家修路的功德;大夫第能重見天日,外翰第得到妥善處置,至於那棵成精的千年望海榕,就讓它享受眾人的膜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