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奧門”品牌效應日益凸顯 白沙山蘭稻乘勢而上謀“雙贏”

自2017年白沙黎族自治縣“啦奧門”豐收節首次啟動以來,在白沙縣委、縣政府的重視支持下,在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陣容的大力推介下,白沙“啦奧門”豐收節品牌活動定型成勢,白沙山蘭稻產業以及文化品牌效應日益凸顯。

在去年舉辦的白沙“啦奧門”豐收節配套活動海南山蘭文化研討會上,來自省內外的多位專家學者圍繞山蘭稻產品及相關產業做演講,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將山蘭文化推向深入。其中,海南大學旅遊學院副教授張曉波認為,海南黎族山蘭稻具有顯著的稀缺性和特色優勢,可將山蘭文化與旅遊六大要素相結合,進行品牌化深入挖掘,成為極具價值及特色的旅遊商品。

既要做好產品,又要開拓市場,兩者之間如何謀取“雙贏”?當然少不了科技精細化管理。對此,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尹明坦言,在保留原生態種植方式的同時,山蘭稻品種的改良尤為重要,不僅要培育出耐旱、抗逆境、高產的山蘭雜交稻新品,還要藉助山蘭文化品牌的享譽度,借勢拓展山蘭的產業鏈條,讓這一特色高效農業惠及更多的黎族百姓。

白沙黎族自治縣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從數年前的寥寥數百畝到如今的4000多畝種植規模,從最初的疏於管理到現在的優選品種培植,白沙山蘭稻的產量和品質明顯提高。在原有的山蘭紅、山蘭糯、山蘭香、山蘭黑糯等6個品種之外,於兩年前開始試種的山欄陸1號等高產品種也正在逐步鋪開,且收成喜人。

藉助白沙“啦奧門”豐收節活動,白沙山蘭稻已不再是最初的“藏在深山無人識”,成功實現了“飛出深山聲名起”的目標。白沙“啦奧門”豐收節的文化內涵也得到了豐富,升級為“啦奧門”山蘭文化節,提升了當地的知名度和文化影響力。

目前,“啦奧門”已成功申報白沙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山蘭稻市場行情看好,更多的貧困戶和農戶拓寬了產業致富的新路子。山蘭稻已經成為助力當地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特色產業之一,白沙謀劃鄉村振興的步伐也邁得越來越自信與堅定。(海南日報 記者 曾毓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