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客工場毛大慶:只有喜歡折騰的人,才可能幹出創業這樣的事

很多時候,我們已經習慣了活在自己或是他人所劃定的某種邊界之中,這個邊界可能是我們對自身能力上限的認知,可能是外界對我們身份的設定,也可能是我們基於常識而形成的一套「行為準則」。

人們似乎感覺,只有站在邊界裡才是主流的、穩妥的,但如果我們能夠掙脫腦海中的這些束縛去邁出那一步,那麼往往會有驚喜等在前方——

正如十年前李開復博士離開谷歌成立創新工場,幫助了許許多多年輕的創業者追尋心中的夢想,造就了一個又一個行業獨角獸;正如那些經歷、背景各異的一批批創業者選擇跳出安全區、闖入無人區,投身到了自己所熱愛的事業中去,全力締造新的傳奇。

回顧十年來時之路,「創新無邊界」這一理念不僅深深烙印在了創新工場的骨血之中,還深刻影響著工場系的每一位創業者,也在指引著一代又一代人創造出更美好的世界。

「創新無邊界」系列是創新工場在成立十週年之際推出的全新系列欄目。我們希望藉此機會,去解讀工場系創業者心中的創新基因,追尋這些創業者一路走來身上所留下的那些工場印記,希望能夠為屏幕那端的你帶來些許啟發。

本期,我們邀請到了優客工場創始人、董事長毛大慶。

2015 年,46 歲的毛大慶離開工作 20 餘年的房地產行業,從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任上辭職,創立優客工場轉身湧入「九死一生」的創業大軍。

如今四年時間過去了,優客工場已經成為共享辦公行業的獨角獸,在全球 44 個城市佈局了超過 200 個辦公空間,搭建起了一個嶄新的聯合辦公生態帝國。

「我覺得創業者可能都有一個共性——不停折騰。只有特別喜歡折騰的人,才可能幹出創業這樣的事兒。」談起自己的選擇,毛大慶笑著說道。

而在回憶起創業初期帶領團隊來到創新工場走訪、交流這段經歷時,毛大慶則嚴肅了起來:「創新工場早期的發展經歷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真正讓我知道,哪怕你再有名氣、再有勢能,創業也並不容易。即使是李開復,也是如此。」

優客工場毛大慶:只有喜歡折騰的人,才可能幹出創業這樣的事

在這篇文章中,他將分享:

  • 如果要回答「創新是什麼」,會選擇用哪個詞去定義創新?為什麼?
  • 如何理解「創新無邊界」這一理念?創新究竟是否有邊界?
  • 到目前為止,優客工場所完成的最有突破的創新是什麼?
  • 你認為優客工場是否有邊界,未來又將如何突破這一邊界?
  • 如何看待過去十年的互聯網創業?
  • 創業走來,是什麼推動著自己不斷突破?
  • 當初是如何與創新工場結緣的?
  • 一路走來,創新工場在自己的創業之路上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 在創新工場成立十週年之際,最想對工場說些什麼?


任何一個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都存在著很大潛在的爆發式價值,這確實是沒有邊界的。

Q:如果要回答「創新是什麼」,會選擇用哪個詞去定義創新?為什麼?

我理解的創新,實際上是對那些傳統的、我們熟知的、或是已經不太能夠適應我們當下需要的東西的一種突破和顛覆。

要想實現創新,首先需要一個創造的過程,這裡帶有一點發明、發現的意味,但創新不等同於發明。發明是一個完全從無到有的過程,是去做一個之前沒有的東西,而創新的不同點在於,是針對我們熟知的、已有的東西去實現突破或者顛覆。

Q: 你如何理解「創新無邊界」這一理念?你認為創新究竟是否有邊界?

我認為創新其實是沒有邊界的,在如今這樣一個時代,更是如此。

「創新無邊界」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

任何一個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都存在著很大潛在的爆發式價值,這確實是沒有邊界的。這句話的背後意義,是在激發大家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激勵大家擁有打破邊界的強烈願望。可以說,這句話和我所理解的工場理念,以及工場特點是很相符的。

這些年來,創新工場激發了一大批非常有創意的人,把他們的點子激活成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商業模式、科技產品。這是創新工場在過去這些年裡一直致力於去做的事情,也在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領域內做出了很多常人難以想象的突破。

工場會從發現人才的角度出發,去發掘好的項目,然後把勁兒用在對人的培養這件事情上。這一點我是非常有感觸的,例如創新工場舉辦的兄弟會活動,開復老師會花很大的精力帶大家遊學、參訪以及分享,所以每次兄弟會都做得非常有內容、有內涵。

創新工場培養的這一批人,是有創造力、想象力、顛覆力的領軍人物,它為中國的未來儲備了一大批有洞見、有能力的企業家。我覺得這也是創新工場這十年很有建樹的一件事情。

優客工場毛大慶:只有喜歡折騰的人,才可能幹出創業這樣的事

毛大慶在創新工場第三期兄弟會上做畢業致辭

回過頭看,我認為今天的共享辦公——也就是優客工場在做的事情,還僅僅是一個開始的形態,要想實現真正的顛覆與創造,我認為這個行業恐怕還得有十年的培育期要走。

Q:到目前為止,優客工場所完成的最有突破的創新是什麼?

優客工場是在一個已經延續很多年的傳統辦公模式、企業運行模式下,實現了新的突破。我們正在引領未來辦公場景下的種種企業服務以及資源的連接合作,致力於開啟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而這種突破的根源在於,今天的企業和創新者們需要新的工作環境、新的生活方式。

眼下中國的社區電商大多集中在三四線城市的生活社區,而在一二線城市中,生活社區社交關係相對較弱,人們在辦公空間裡則擁有很強關係,所以辦公場景很適合社區電商的切入。除此之外,社區電商憑藉其社交屬性,還可以促使空間內的會員將其親朋好友拉進社群,產生購買行為,由此形成線下用戶到線上端用戶的裂變增長。

優客工場以會議室、咖啡廳、健身房等空間供應鏈為核心,完成第一次「人」的裂變——不僅社區內的會員可以享用我們的空間服務,還可以吸引以社區為圓心半徑一公里內的潛在用戶。而人、財、法服務、社區電商等等這些非空間供應鏈,則可以讓優客工場能夠輻射到更廣泛的人群,完成第二次「人」的裂變。這也是我們從最初的幾萬會員發展到如今的幾十萬會員的裂變路徑。


Q:你認為優客工場是否有邊界,未來又將如何突破這一邊界呢?

從今天看,我覺得優客工場本身的商業模式僅僅是一個探索的開始,我們公司也才成立了四年的時間。對於未來城市的辦公服務,以及由辦公服務所衍生的企業服務等等這些問題,我們至今為止的探索還遠遠不夠。

同時,我們也意識到,還有一大批未來的辦公用戶,他們的公司組織形式、生產形式和生產力要素的配置形式,正在不斷髮生根本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其實遠遠沒有達到穩態。作為服務商,我們非常關注用戶的變化,因為我們的用戶正處於日新月異地變化過程中,所以我們也在不斷地更新。

我認為這種變化背後的原因在於一系列技術革命的突破,比如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等。這些技術突破將反射成為用戶的辦公需要、企業服務需要、資源鏈接需要,以及創新融合需要。當這些因素沒有達到一個明確、清晰的架構時,我們也要隨之改變,所以本質上看我們其實是一家技術驅動、需求驅動的公司。

回過頭看,我認為今天的共享辦公——也就是優客工場在做的事情,還僅僅是一個開始的形態,要想實現真正的顛覆與創造,我認為這個行業恐怕還得有十年的培育期要走。


Q:你如何看待過去十年的互聯網創業?

回首過去數十年可以發現,植根於中國的新經濟公司守正出奇、銳意進取,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具有獨特商業價值的新模式。

團購行業的美國鼻祖 Groupon 如今市值已達 13 億美金,國內同樣以團購模式起步的美團卻沒有拘泥於團購模式本身,而是結合了中國移動互聯網興起以及 O2O 產業升級這個機遇,不斷地去創新,如今成為市值 600 億美金的全球最大本地生活流量入口。新經濟世界中,中國公司用這些成功案例把 copy to China 的法則更改為 copy from China。

優客工場作為時代浪潮中一員,過去、現在和未來也會堅定的持續創新,走屬於我們自己的商業路徑。

我覺得創業者可能都有一個共性——不停折騰。只有特別喜歡折騰的人,才可能幹出創業這樣的事兒。

Q:回想過去的創業經歷,是什麼推動著你不斷地去改變和突破?

這要回到人的本性上,我覺得創業者可能都有一個共性——不停折騰。只有特別喜歡折騰的人,才可能幹出創業這樣的事兒。

你可以問問開復老師,作為一個科學家,為什麼成立了創新工場,而且一做就是十年?我想這背後的驅動力,肯定不是商業利益。如果純粹是商業利益的驅使,人很容易走入到很窄的境地裡,或者是很難擁有不停的動力。

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擁有一顆願意折騰的心,願意不停更新、格式化、迭代自己,願意折騰出新的生活狀態和人生追求,這才是最可貴的。


Q:當初是如何與創新工場結緣的?

在我創業以前,腦海中的開復老師是一個科學家,並不是一位投資人。但其實,優客工場的產生與開復老師和創新工場有著很深厚的聯繫,是與小平老師(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開復老師幾個人聊著聊著,聊出來的。

起因還是很有意思的,那是在 2015 年的情人節,我們一群人晚上在小平老師家裡吃飯,大家都聊的特別開心,也是在那個晚上,包括小平老師、開復老師在內的大家給了我很大的激發,鼓勵我創業,所以我是在一個很有意思的場合下決定啟動優客工場這個項目的。

在我創業之後,開復老師很認真地找我做了一次面談,問了我一些問題,比如我們創業的初心到底是什麼?未來將成為一個什麼類型的公司?當時大家期待聽到是,優客工場是一個創新驅動型的公司,而不是一個政府依賴型、資源依賴型的公司。

這次談話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是這幾年我們不斷奮鬥的一個目標。

創業不久後,我帶著團隊到創新工場做過一次走訪,那是我第一次以一個創業者的視角,看待創新工場、看待開復老師、看待工場這個團隊,看完之後我是頗有感慨的。

當時工場在鼎好大廈的辦公室非常簡陋,用的還是之前商場的地磚,有很多原來的痕跡。但工場給我的整體感覺特別溫馨,中午大家在一個大桶裡打飯吃。開復老師的辦公室是小的沒辦法再小了,進門基本上就是張桌子。

大家聊了很多創新工場剛成立時期的經歷,包括跟人家借辦公室,包括開復老師每個月發工資就是從抽屜裡拿一萬塊錢出來,給大家當個生活費放桌上就完了等等。

工場的這些經歷在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真正讓我知道,哪怕你再有名氣、再有勢能,創業也並不容易。即使是李開復,也是如此。我認為這個感悟是非常有益,尤其是對我們這種所謂的高管創業、自帶流量的人創業,更是如此。

所以工場給我上了很重要的一課。創業之初與創新工場的這些交互,是遠比投資來得更為重要的東西,也是今天回憶起來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創新工場與我們很像是一種創業的先行者和後來者之間的關係,或者說是師傅與徒弟、輔導員與被輔導者之間的關係。

Q:一路走來,創新工場在你的創業之路上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我覺得創新工場像是我們的一個創業輔導員,我從來沒把創新工場僅僅當做一個我們的財務投資者。

我會在有問題、有難處的時候,去跟創新工場做一些交流,特別是交流一些非常技術性的問題,例如應該在哪些點上有所突破等。

我也會經常向開復老師、王肇輝、陶寧問一些問題。開復老師的風格是,只要你問他問題,他就會很快給予回答。我想,創新工場與我們很像是一種創業的先行者和後來者之間的關係,或者說是師傅與徒弟、輔導員與被輔導者之間的關係。

這是創新工場與普通的投資者不同的地方。好的投資機構,實際上不僅僅是去投錢,更多的應該是對被投企業其它方面賦能,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優客工場毛大慶:只有喜歡折騰的人,才可能幹出創業這樣的事

從左至右依次為:毛大慶、李開復、創新工場總裁陶寧、創新工場前合夥人王肇輝


Q:在創新工場成立十週年之際,最想對工場說些什麼?

創新工場一直是我心裡的偶像。

與其他那些讓我感覺顏色很沉重的公司不同,我覺得創新工場是青綠色的,總像個嫩芽似的。我去創新工場時,會看見一個燈泡照著裝有雞蛋的籃子,是在孵小雞,感覺充滿了生機。我希望工場能總保持這種嫩嫩的、亮亮的形象,也希望開復老師能一直保持萌萌的狀態。

在我心裡,創新工場是年輕的、有活力的,是一個可以與年輕人為伍、與嫩芽們為伍的公司。站在工場十週年這樣一個節點上,我特別希望我心目中的創新工場,能夠永遠保持這種青春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