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變味、山坪塘成擺設、退耕還林增收難…”第13期《陽光問廉》曝光3起典型案例

“明明是免費捐贈活動,卻要收取1380元費用”“通過竣工驗收的山坪塘成了擺設,無法正常蓄水”“退耕還林項目弄虛作假”……11月1日下午,達州市第十三期《陽光問廉》如期開播,本期節目以“堅守初心使命 決勝脫貧攻堅”為主題,對我市脫貧攻堅領域發現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進行了曝光和質詢。

走樣的捐贈活動

有群眾反映稱,由渠縣民政局出文開展的“水立潔”淨水器送溫暖捐贈活動,文件明確指出是免費捐贈,部分地區卻收取了1380元/臺的費用。檢查組在渠縣東安鄉走訪時發現,安裝淨水器的村民確實支付了1380元/臺的費用。而大家交錢的原因,是東安鄉出具的一張蓋了章的介紹信。

“民政局明確是捐贈活動,東安鄉為何要在明確了費用的介紹信上蓋章?”

“看到其他鄉鎮都蓋了章,我也就蓋了。”該鄉民政辦負責人回答。

“慈善變味、山坪塘成擺設、退耕還林增收難…”第13期《陽光問廉》曝光3起典型案例

關於這個問題,渠縣政協在2018年12月6日進行的社情民意調查中也有反映,並提出了建議。該調查由渠縣人民政府主要領導批示,明確要求民政部門牽頭及時核實查處。2019年1月,由渠縣民政局局長熊中林簽發的【2019】6號文件出具調查結論,明確1380元/臺的費用是由材料費、安裝費、運輸費組成,且不存在多收的情況。

“送溫暖捐贈活動為什麼要收取費用呢?”主持人犀利提問讓被問廉對象紅臉出汗。“可能是鄉鎮幹部執行的時候‘走樣’了,也可能是商家自行收取的費用。”渠縣民政局主要負責人的回覆顯然不能通過問廉代表團現場測評。渠縣縣政府有關負責人表態,接下來將對幹部在脫貧攻堅方面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進行專項整治,並要求公安、審計、財政等部門介入調查,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追責處理。

山坪塘成擺設

2016年,省級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項目落地宣漢縣石鐵鄉白果村,項目包括整治山坪塘一口、新建渠道4.63公里,由白果村村委作為業主具體實施,於2017年3月通過竣工驗收。然而,有群眾反映,“白天就裝太陽,晚上就裝月亮,水一點都不裝。”

同樣無法正常蓄水的,還有宣漢縣水務局2017年在白果村實施的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包括整治山坪塘兩口、新建蓄水池兩座。該工程由白果村村委作為業主單位具體實施,石鐵鄉人民政府和宣漢縣水務局、宣漢縣水土保持局共同完成工程驗收,但其中一口山坪塘至今無法正常蓄水,塘底雜草叢生。

對曝光的問題,主持人現場火辣質詢,專家團麻辣提問,直逼被問廉對象查找原因。宣漢縣水務局、宣漢縣石鐵鄉相關負責人先後作答,宣漢縣人民政府分管副縣長現場回覆,均未能通過問廉代表團現場投票測評。按節目規則,宣漢縣政府有關負責人表態,項目工程從施工到完工,相關工作人員都走了過場,沒有盡職盡責,他們將嚴肅追責,絕不姑息。下一步,還會對全縣的山坪塘進行排查,在明年汛期之前完成徹底整治。

弄虛作假的退耕還林項目

2015年,萬源市根據相關文件指示,開始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2016年,萬源市舊院鎮共實施退耕還林795.3畝,種植青脆李樹苗44486株。樹苗採購通過競爭性談判方式確定,但未對參加談判的供苗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及詢價,最終以11.6元/株中標。這一單價與同一時段、同一規格、同一品種、同家公司供給萬源市長壩鎮7.5元/株的單價,以及萬源市林業局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實施方案中的6.0元/株的參考單價存在巨大差異。

同時,這些果樹至今未結果。但該村在宣傳展示牌上卻寫著發展青脆李項目,幫助該村50餘戶精準扶貧戶脫貧致富。村民調侃,“就只收獲了一堆樹葉,果子嘗都沒嘗過。”

“為何以11.6元/株的價格購買?”“技術人員為何沒有技術指導?”……對曝光的問題,主持人進行了犀利提問,專家團麻辣質詢,萬源市舊院鎮和萬源市原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先後作答。萬源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長表態,對曝光問題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絕不姑息。下一步,將對所有鄉鎮開展全面排查,發現一起問責一起,整改一起。

□本報記者 劉姣 張海涵 羅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