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美食——原公土席杂烩

城固位于汉中盆地中部,北靠秦岭,南依巴山,是西汉著名外交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乡,素有大西北之“小江南”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地方特色美食提供了优质的天然食材。城固原公土席杂烩是多少城固人魂牵梦绕的味道,儿时的记忆在一碗热腾腾的杂烩中得以悠长回味。

城固原公镇,自古民风淳朴,尚学重教,出了不少做官为宦之人。据说,这些人常常把原公厨师带出去投师学艺,在见识了南北菜的做法后,聪明的原公厨师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一个小菜系——原公杂烩。杂烩就是原公土席的头菜。要做原公杂烩面子和汤尤为重要。


城固美食——原公土席杂烩


原公杂烩的面子(漂在汤碗上面的食材)很讲究。它是由上等鸡脯肉做成的各色丸子。做法是把上好的鸡脯肉剁成肉泥,加入调料,在盆里不停的向一个方向搅成“肉泡泡”,这样丸子才会在汤里漂起来。选用天然食材的本色,比如荠菜汁、油菜花、蚕豆叶等给“肉泡泡”上色,这样做出的鸡脯丸子,绿是翠绿、红是粉红,黄是嫩黄,色彩分明。上好色的“肉泡泡”要做成丸子,须先烧一锅大概温度在70-80度的热水,用手挤成丸子状,放入热水中慢慢烫,待定型熟透,捞出待用。待丸子和底垫准备好,就可以装碗入笼蒸了,最少需蒸三个小时以上,这样蒸的原公杂烩才入味。装碗要先把各色丸子铺在蒸碗的底部,然后才放鱿鱼、海参、滑肉、木耳、粉丝(粉墩)、黄花、山药、油豆腐等。这样,上桌后你第一眼才会看到漂起的丸子。

除了食材的精美与考究外,还少不了一口上好的清汤。原公杂烩的汤,讲究清汤清水,不见一丝浑浊。我们知道猪骨头鸡骨头熬汤,油大沫多很浑浊,原公厨师用动物血去浊法让它变清。经过原公厨师调制过的汤变得清澈透亮,品之酸酸爽爽,解腻消渴,余味悠长。原公杂烩上桌前还要做一些装碗美饰,将已蒸好的原公杂烩从蒸笼里取出,厨师用敏捷利落的身手迅速翻扣在早已备好的大汤碗里,然后撒上葱花蒜苗和菱形蛋皮,清汤一浇,一窝热气腾腾,清香四溢,五彩斑斓的原公杂烩就上桌了。无论这形、色、汤、味,无不让人拍手叫绝。

千百年来,勤劳淳朴的城固人民形成了众多的人文景观与秀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并留下了许多至今仍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和风物传说。现在的城固人,正以张骞敢为人先的精神,积极建设美丽家乡,努力打造城固本土美食和特产,让张骞家乡的美食跟着先人的足迹再走丝路,创造奇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