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时慈禧太后没有跑,八国联军敢不敢杀慈禧太后?

胖胖日记


1900年8月15日清晨,八国联军攻至北京城下,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与联军坚持抵抗,各路勤王清军亦加入此战,与义和团一起抵抗八国联军。

正当双方激战之际,大清帝国掌舵人慈禧太后却带着光绪帝、一干王公贵族、太监宫女等,放弃紫禁城,自神武门溜出去西逃了。与八国联军抵抗的士兵,顷刻间群龙无首,仅仅过了一天,北京城便被攻陷。

城破当日,八国联军便对北京城开始烧杀抢掠,所到之处,残垣断壁。

奇怪的是,八国联军几乎把北京城抢成一片废都,可是坐落于北京城的紫禁城,却分毫未动,不仅城池完好,连里面的金银财宝都无所缺少。八国联军的这种操作,不禁让人设想,如果慈禧太后没有跑,八国联军敢不敢冲入紫禁城,杀掉慈禧太后?

八国联军并不敢杀慈禧太后,原因有三:

第一,慈禧是清王朝最高统治者

慈禧太后是大清帝国最高统治者,也是清皇室唯一能够稳定局面的人。如果慈禧太后被贸然杀死,清帝国势必大乱。到时候,八国联军很难控制的住局势,对他们本国的利益而言,并不妥当。

为了给慈禧太后留一丝脸面,八国联军元帅瓦德西在进入北京之前,作出以下规定:

“各国军队不得骚扰紫禁城,只允许抢劫除紫禁城以外的任何地方。”

瓦德西之所以下令联军不得骚扰紫禁城,因为紫禁城象征着皇权,是大清帝国最神圣的地方。没有骚扰紫禁城,就意味着给了帝后最大的颜面。

除此之外,八国联军还有一个目的,逼迫慈禧太后坐下来和他们和谈。

第二,西方列强没有杀掉外国统治者的传统

欧洲国家的国王都是贵族出身,大都有血缘关系。比方说,这个国王是那个国王的表弟,那个国王是这个国王的二叔,说到底,五百年前也都是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本来就没必要非得把对方整死。

再者说了,今天你把他杀死了,明天换个人把你杀死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割地赔款)没有太大帮助。杀来杀去,最后也不知道便宜谁了。既然如此,还不如放他一条性命,这样也能给自己留条后路。

这一点,有点儿类似先秦时期、北洋时期的诸侯(军阀)争霸,打仗都是点到为止,且刑不上大夫。

天知道风水轮流转,明年会转到哪一边。

第三,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控制中国

义和团运动,让西方列强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大清国已经被西方列强威慑了整整60年,可是义和团运动所爆发的力量,仍然让他们感到恐惧。

帝国主义想要维护他们在中国的利益,必须扶持代理人,而且没有任何一家帝国主义,可以单独控制中国。

八国联军强占了北京之后,并不急于清算慈禧太后的“向全世界宣战”的莽撞行为,而是先把城里的义和团成员肃清,之后分兵向北京周边(山东、山西、河北等地)地区,继续肃清义和团成员、

对于慈禧太后等人,仍以威逼利诱“和”为主。

西逃过程中的慈禧太后,因为没有看到八国联军的追兵,当时就意识到:列强并不是想要她的命,而是想要她坐在谈判桌前。

于是,慈禧太后走到半道上就下了一道懿旨,声称:清国与八国联军之间的矛盾,全都是误会;今后一定会协助洋人,剿灭义和团起义,维护列强在中国的利益。

结局

慈禧太后果然没有领八国联军失望,在慈禧下了这道懿旨之后,义和团在列强与清军的联合夹击下,迅速瓦解。如果八国联军真的把慈禧太后给杀了,义和团又会闹出怎样的幺蛾子?

作为八国联军的退兵条件,慈禧太后派李鸿章与八国联军签署《辛丑条约》,里面明确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至此,中国彻底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祗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杀倒不见得会杀,但慈禧太后基本就废了。

她的下场可能三种。

第一,叶名琛的下场。

叶名琛在鸦片战争时期装*装过了头!

洋鬼子都杀到他总督衙门门口了,叶名琛还不挪窝。

因为他在总督衙门建了一个“长春仙馆”,里面祭祀吕洞宾、李太白二仙;一切军机进止都取决占卜。

到了洋人杀了进来,叶名琛才慌了,试图逃走已经来不及了。据说他当场双目流泪,呻吟“两大仙误我”。

结果洋人倒也没有宰了他,将他抓捕后押送到印度加尔各答囚禁了起来。

据说英国人也没有虐待他,给予生活上的优待。

叶名琛就在印度住了1年多,又气又闹,最终病死在加尔各答。

如果慈禧被捕,说不定也会被押到哪个国家去,或者就扣在香港,扶持光绪帝或者其他人上位。

第二,石敬瑭的下场。

洋人对于慈禧是没有好感的,但还需要慈禧的政府来维持中国局面,便于他们捞钱。

很有可能,慈禧会变成石敬瑭那种儿皇帝,从此被扣在中国某地,附近都是洋人的军队。

慈禧从此只想有部分的权力,大事都要在洋人命令下行事


第三,溥仪的下场。

说不定连石敬瑭都做不了,慈禧连一点权力也没有了。

洋人留下慈禧只是做个吉祥物,实际上像经营印度或者越南那样,自己组成傀儡政府管理中国。

反正,当时中国是不缺买办的。

至于杀慈禧,没有人会杀,毕竟她是中国最高统治者,杀了会有不利影响。

其实,对于慈禧这种人,失去了权力就比死还难受。


萨沙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如果慈禧太后没有跑,而恰巧又被八国联军捉住,是不存在八国联军敢不敢杀慈禧太后这类问题的,因为根本就不会杀,也不可能杀,而不是敢不敢的问题。

在八国联军的八个国家中,欧美七国从来没有杀害其他国家君主的传统。当时的欧美列强,在打败或征服一国,尤其是亚欧的君主制国家之时,即便是将其国作为殖民地,也不会杀害该国君主,最大的限度就是流放或迁移他地。而将其作为傀儡掌控,则是更普遍的做法。


这与欧美尤其是欧洲君主国家的传统有关,在欧洲,在历史上一直奉行的是贵族统治。国与国与之间,君主与君主之间,在对待对方国家君主的时候,都有一种默契,即无论胜败,对方的君主都是能够得到保全的的。因为欧洲常年纷争,胜败无常,除了维护贵族统治,对对方君主的宽容也无疑是给自己退路,而这个久而久之即成了传统。

因此,当拿破仑战败,也仅仅是流放;缅甸被英国所灭,缅甸国王也是被迁往印度;沙俄皇室被苏维埃处决,遭至欧美众多国家反对也出于此。因此,慈禧被欧美列强杀害也就无从谈起了。


至于八国之中的日本,对于敌国则较欧美国家更加残忍。但纵观历史,被日本吞并的琉球王国以及朝鲜,其君主或王室,尽管可能有被各种暗杀或怎样,但并没有直接被害的情况。更不用说在八国联军之中,日本并不是领导国。因此,慈禧被杀害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在清末,慈禧太后毕竟是大清事实上的君主,同时在大清国臣民中有很高的象征作用。如果八国联军对慈禧太后处理不当,则在清国或许将陷入更加不利的地位。而这对于八国联军并不是什么好事。


苏绽


不跑的话,中国就彻底完蛋了,不管八国联军是生擒她还是杀了她,都会让当时的中国分崩离析,东南沿海在大卖国贼李鸿章的主导下保持中立(估计早就和西方殖民者密谋好了),也就确定东南沿海想独立不会参战了,少了那2亿多人半壁江山,八国联军就可以直捣京城,慈禧太后再不走,凶多吉少呀,她再不堪也是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她要是落到敌人手里,不管是死是活,都会让其他救国力量投鼠忌器,就像下象棋,老帅能活动,就不会输,要是老帅被将死了,就是交棋投降的命了。

话说回来了,如果八国联军真的活捉慈禧太后了,会怎么样呢?我觉得不大可能杀,参照拿破仑的下场,慈禧太后就有可能被八国联军囚禁在海外一个孤岛上孤独终老,那么中国下场就惨了,因为114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国土,5亿多人口对于当时任何一个列强都是大大的威胁,那么中国极有可能被分割成好几块,变成西方殖民者几个毫无威胁的傀儡国,而且由于分割不均在其他列强扶持怂恿下导致互相攻伐,那么现在的中国可能会像中东一样悲惨,会彻底失去东山再起报仇雪恨的机会。

所以,中国人,感谢娘子关吧!



馨怜


要想说明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列强之所以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役的根本目的是什么?难道他们会天真的以为,凭借几万人的军队就能征服占领一个东方大国吗?显然不是的,他们这么做的最大的目的一是想从通过劫掠以及战争赔偿中获取一些短期的利益,二是发泄对他们眼中的肥羊竟然反抗的不满,借此震慑清朝,想获取长期稳定的在华利益,那么其实我们就可以明白,他们不会而不是说敢不敢杀死慈禧太后,这个中国的最高统治者,为什么说列强不会呢?原因如下:


首先,通过分析列强发动战役的目的我们可以知道,他们主要还是为了维护以及获得在华利益,才联合起来对华作战的,那么杀死一个可有可无的老人,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呢?不仅名声上不好听,而且杀死中国最高的统治者,他们又上哪去找到一个替代品,成为他们在华利益的代表,并且亲善,听话的,最重要还是能够有足够分量,镇得住整个国家的人物,这可不是随便某个满清王爷,官员就能做到的,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代言人的列强,那么他们在华利益就得不到充分的保障,这就背离了他们的最初意愿,而且杀死慈禧对于他们没有任何意义,还会使他们的既定利益受损,所以他们不会杀。

另外,即便说慈禧在中国的爱戴程度不高,但毕竟是一国统治者,一旦被列强所杀,必然会激起中国人的强烈愤慨和抵制,无形中给自己在华利益制造无数可能的障碍,毕竟忠心于满清,忠心于慈禧的人大有所在,而且即便是普通人,这种也是一种奇耻大辱,对于好面子的中国人来说,反抗的情绪必然无限制的增高,得不到什么实际的利益,反而对自己在华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失,这种事列强不会去做,毕竟列强不是一个人,一个国家,即便部分人头脑发热想要处死慈禧,其余人也不会允许自己的利益受损。

所以说,列强即便抓住了慈禧太后,也不会杀她,反而更大可能是以此要挟,榨取中国人的更多财富和土地,获取更多,更大的在华利益,毕竟列强一向奉行的还是利益至上的原则。


历史微探索


不要用如果来设置前题,而事实是,八国联军跟本不可能抓到老佛爷,作为一个中国多年的统治人物,不可能一点都不了解中国古代兵法中的游击战术,游击战术的作用和目的,就是不以守一城一地或不以强攻一地一城为作战目标,再说明白点,就是不守土,不守城,只要练就了一双快腿,就可以把兵法中的游击战术发辉到极致,比如,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不动我则不动,敌妄动,我则兜圈子,敌渡大江,我则逛山岳,中国若大一片领土,可以任由老佛爷东奔西走,这样一来,那几个八国联军,只能望着老佛爷模糊的背影,白忙活好一阵子,结果是,竹蓝打水一场空。等八国鬼子垂头丧气的一溜烟跑了之后,老佛爷又可以昴首挺胸转身回来,继续坐在紫禁城,君临天下。


月满西楼129


即使慈禧不跑,八国联军也不敢杀了她。不是不敢杀,而是不能杀。因为纵使慈禧“罪大恶极”,挑衅八国联军,他们也不能随便杀死一个世界大国的实权操纵者。我们先来看一下大清灭亡之前是怎么样一个状态。

多年的闭关锁国政策,让大清变得羸弱不堪,鸦片战争时期,清朝皇室甚至不知道国际上的休战停战宣战规则。清朝就像一个独立的孤岛,又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更像一个老眼昏花的老顽固,让人没法与之正常交流。



各国列强都是十分懂得国际套路的,他们想瓜分中国,就处处钻空子,找漏洞。而杀了慈禧对他们一点作用都没有,反而会引起清朝的动乱,使之没有一个能与他们对话的人。


慈禧逃跑的时候,是真的害怕了。遥想当年,鸦片战争时,慈禧曾力劝咸丰死守皇城,与鬼子决一死战。咸丰说:“滚!”然后溜之大吉。慈禧再也不能有那样的决心和胆量了,而八国联军也只是想让她害怕,这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历史密探


慈禧太后跑了,八国联军如果真想要干掉她的话,也可以一路追杀下去的呀。

杀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太太,对八国联军而言没有任何意义,掌控这个偌大的国家,获取更多的利益,是列强挑起战争的目的,但是列强们也不是铁板一块,大家组成联军也只是为了迫使清政府投降,以及榨取更多利益而已。

尽管一定意义上而言,是慈禧的“不听话”挑起了这场战争,但实际上而言,这又是一场必然会爆发的战争,义和团跟列强的矛盾,迟早激化烧到清政府身上,只在于清廷怎么对待而已。

至于许多朋友说的干掉慈禧扶持一个听话的皇帝,这种见解对于列强而言是根本不可能是实现的。因为,列强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八个!

正常情形下,要将一个国家变成殖民地,最好的方式就是先扶植傀儡政权,然后逐步取代,可问题是,当时中国虽然落后,但是体量大,人口多,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消化,然而,如果列强之间在华的利益诉求不同,各国之间的矛盾,都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有能力去扶植一个傀儡。

因为傀儡要有人控制,显然隔着山海的欧洲诸国,没有办法直接驻军大清实现军事威慑,同时这期间的利益怎么分配,对于各国来说,就是一件十分难以妥协的事情,说不定,还没找到个傀儡皇帝,八国联军就先自己火并了。

八国联军是一个暂时的战时联盟,他们并不是拥有完全一致的诉求的政治联盟,战争结束后这个联盟就会瓦解,而在对华的利益诉求上,大家之间也是互相提防,互相限制的。谁都想独占在华利益,但是谁也没办法做到一家独大,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清政府还能拥有大部分独立主权的原因。

列强需要的是一个软弱的主权政府,并不需要一个听话的傀儡的政府。因为即便每个国家都希望在中国建立起一个傀儡政权,但奈何他们没有哪一个能够做到,能够做到的,代表着这个国家就能独享对华利益,这显然是其他诸国不可能接受的结果。所以一个软弱的主权政府,更有利于彼此之间存在矛盾的诸国在远东达成一定的均势和平衡。

而说回慈禧太后死不死的问题,八国联军正式处决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封建国家的实际领导人,这是一件十分不符合他们利益的事情。因为前文说过,他们需要一个软弱的,但同时也是亲善于他们的政府。尽管进入20世纪后,这个帝国摇摇欲坠,慈禧的威望在发动战争后一落千丈,但是在当时的国人眼中,她依然是这个帝国的最高掌权人。那么全国人民都厌恶、憎恨她,但是如果她被外国人干掉了,这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使得中国人更加仇洋。这并不是说大家对慈禧有什么感情,而是慈禧再不堪,她的身份放在那里,她怎么死,死在什么人手里,并不能由外国侵略者来决定,毕竟决定一个政权的执掌者生死这种事情,本身就是对这个政权下国家最大的侮辱。

同时,慈禧这个软弱的老太太,虽然有时候比较轴,自以为是地宣战11国看起来有些可笑,但是她又能在跑路的过程中立即低头求和,予取予求,这就十分符合列强的需求了。列强并不需要一个四分五裂的中国,因为那样,他们的利益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唯有一个能够控制这片土地的政权,且能够向他们低头的政权,才是最好的选择。


坍塌的历史观


义和团起义全国反夷浪潮汹涌,当时清朝的大使馆和租界首当其冲,所以八国联军是打着保卫使馆安全镇压反帝运动的借口打过来的

我的理解如果当时慈禧死守北京在清朝军队的战斗力情况下北京失守老妖婆肯定被活捉,那届时八国联军的借口就不攻自破了,这就成了一场亡国之战,只要慈禧不跑无论八国联军杀不杀慈禧,大清王朝当时就算是灭了,所以当联军发展慈禧对中国没有控制力的时候慈禧可能被引渡到外国关押,另外反回历史我们知道慈禧没有被抓?这是为什么呢,当时联军已经攻入内城了把北京一封谁能跑,但是慈禧还是跑掉了。所以这里我自己解读为联军有一方故意放走的慈禧,他们希望有一个还有些影响力的傀儡来掌控清朝不四分五裂,慈禧也出色完成任务,她一天没死清朝还是那个清朝从没动摇


阿茶wd


1900年8月15日,上午,紫禁城忙做一团。慈禧换上蓝色夏装,挽起头发,就如同一个普通老太婆。光绪着一身平民长褂,在护卫的簇拥下,登上轿子。大队人马,通过德胜门,一路向西。此时八国联军已攻破北京的大门,炮声清晰可辨。

慈禧等人一路担心受怕,怕的并不是路上土匪,而是洋人的追兵。列强并没有追出来,他们只是在北京郊外,处处设立关卡,京城街道户户紧闭,偶然有骡车路过,看见沿街住户,都插着外国旗,祈求洋兵保护!

为收拾慈禧闯下的大祸,“背锅侠”李鸿章被朝廷召去和谈,其实早在这年的6月18日,慈禧就已经宣李进京,李鸿章迟迟不见动身,到了7月8日,才乘船从广州赶往上海。不是李鸿章不想接这门差事,而是他认为要想熄灭列强的怒火,只有采取强硬措施:一镇压拳民;二保护在京的外国人。但据他目前的了解慈禧跟义和团正打得“火热”。


令李鸿章感到欣慰的是,列强并未跟中国正式宣战,只是为了镇压叛乱,才派出了远征军。他们并不想推翻清政府,杀掉慈禧。因为一个统一的中国对他们更有利,能更好的保护他们在华利益。

一直到1900年12月3日,清廷和列强彼此态度终于缓和下来,但就如何处罚清政府,各列强各有分歧:德国人扬言要踏平北京城,因为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一案,让德国人很恼火;英国人赞成德国的意见,并希望和德国一起遏制俄国人;俄国人试图讨好清政府,是他们首先率兵退到天津的,俄国人的意图是趁机割据满洲。日本人不甘落后,也想从“调停”中捞点好处;法国人此时对中国没多少兴趣;美国人发表“门户开放”政策的第二个照会,支持“中国领土和政权完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