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親媽",就看孩子3歲前,你有沒有對他們做過這些事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法國人盧梭也曾經說過:"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已經就受到教育了。"

而中國式的家長,總是認為孩子還太小,把孩子犯的任何錯誤都歸結到孩子的年齡上。認為孩子小不懂事,但是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則認為,孩子在三歲左右,思維意識就已經逐漸形成了。

是不是

這不馬上要到國慶了,我和果果的媽媽就商量著帶孩子去哪兒玩。

果果家住我們樓上,兩家人經常竄門,再加上果果和我家軒軒都上的是同一個幼兒園,兩家人難免走得親近。

早上和孩子上樓,準備叫果果的媽媽一起送孩子去幼兒園。

剛進門就聽到果果媽媽氣急敗壞的聲音:"你今天怎麼回事?什麼事都做不好?"

原來是早上果果起床的時候,花了大量的時間來穿衣服,媽媽就一直在旁邊催促,導致果果擔驚受怕。吃早飯的時候,果果又不小心把牛奶打翻了,果果媽媽終於忍不了了,開口大聲地指責果果:"你就和你爸一個德行,做事慢吞吞的,我怎麼就生了你?真是氣死我了。"

我趕緊讓軒軒帶果果先走,畢竟果果媽生氣的樣子,實在是恐怖如斯。我就在旁邊跟果果媽說:"在孩子面前,別這麼說,孩子的內心會對你產生恐懼感的,況且就算果果做錯了事情,你是她的親媽,你不擔待著,還指望誰擔待著?"

是不是

長期生活在這樣家庭中的孩子,內心是比較敏感的。

如果你是孩子"親媽"的話,就別在孩子三歲之前對他們做以下這些事情,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不好!

1.經常性的催促孩子

孩子在三歲之前,肢體還不算靈活。比如自己穿衣服,穿鞋子這樣的事情,在大人眼中是輕而易舉的事,但因為孩子自身的發展和對這些事情的熟練度不高,就會顯得異常艱難。

急性子的父母,就會在旁邊催促孩子,想讓孩子改掉磨磨蹭蹭的毛病。更有甚者,會直接當著孩子的面說:"你就跟你爸一個樣,磨磨蹭蹭的沒用!"、"我們怎麼就生了你?我和你爸都不這樣,也不知道你像誰!"。

孩子長時間在這樣的氛圍裡面生活,長大後也會變成一個脾氣急躁的人。

是不是

2.過度的以孩子為中心

孩子在三歲之前,父母以孩子為中心其實沒錯。因為孩子在身心發育的階段,會探索這個世界,而他獲取信息的來源只能是自己的父母。

但是問題就出在,過度的以孩子為中心。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一旦超過了那個度就會有危險。父母過度的以孩子為中心,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而不去指責和改正孩子的壞毛病和壞習慣,孩子就會明白,自己是這個家的主人,從而產生一種優越感,就容易養成自私自利的習慣,不會去為他人著想,遇事就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這樣的孩子還有可能會長成媽寶男,事事以母親說了為準,自己永遠也學不會長大。

是不是

3.長時間不在家

不知道父母是不是都有這個通病,要麼是父親長時間的不在家,要麼是母親長時間的不在家。而孩子在0到6歲的時候,主要的安全感;來源於自己的母親。安全感這種東西,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如果孩子缺少了安全感,就會變得膽小,自卑。有些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會害怕,除去"分離焦慮"之外,更多的原因就是因為父母沒有陪伴孩子,讓孩子誤以為父母會拋棄自己。

是不是

其實孩子所要求的不多,只是想讓父母多多的陪伴自己,多給自己一點耐心,做錯事了批評,做對事了鼓勵,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