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大多婚姻難幸福?用錢鍾書和楊絳的63年婚姻告訴你真相

在世態涼薄,人心善變的人世間,大概愛情是假的,婚姻是搭夥的,我們常常會質疑那些“歲月可回首,以深情共白頭”的情感是否真的存在著?

錢鍾書早在《圍城》裡就道盡世間情愛的悱惻纏綿,痴纏恩怨。

為何大多婚姻難幸福?用錢鍾書和楊絳的63年婚姻告訴你真相

《圍城》裡的文字內容

只是,如此深諳人性善變,看透情愛脆弱的他,與楊絳的愛情和婚姻卻十足的圓滿和深情。

為何大多婚姻難幸福?用錢鍾書和楊絳的63年婚姻告訴你真相

錢鍾書與楊絳

我想,沒有哪對相愛的人相遇如錢鍾書和楊絳,真如命中註定那般,一遇傾心,從此海枯石爛。

楊絳17歲時就一心要報考清華大學,但因清華並無名額分配在楊絳所在地,故無法遂願,楊絳無奈去了東吳大學。

大四時,東吳大學因當時的某些運動停課,於是楊絳報考了北平的燕京大學,順利被錄取了,只是楊絳記掛著她的清華夢,放棄燕京大學,去清華當個借讀生。

也許是冥冥中,也在清華大學就讀的錢鍾書在召喚姍姍來遲的她。

在清華入讀不久,楊絳與朋友孫令銜約見,而孫令銜正要去清華找他表哥,而他表哥正是錢鍾書。

於是,楊絳見到了那個將與她相守六十多年的錢鍾書。

那時候的錢中書可謂是清華大學中鼎鼎大名,博聞強識的才子,只是,只顧讀書鑽研學術的他,衣著算是老土,青布大褂,毛布底鞋,老式眼鏡,和當時滿校園的西裝革履相比,也許只能說是其貌不揚。

但楊絳用“蔚然而深秀”來評價第一次見的錢鍾書。

而一向傲氣的錢鍾書初見楊絳也是極動心,後來他給已嫁給自己的楊絳寫信,追憶他初見她時的驚豔和傾心,為她寫了這樣一首詩:

纈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靧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在錢鍾書眼裡,楊絳面若薔薇,雪膚花貌,清麗脫俗。

為何大多婚姻難幸福?用錢鍾書和楊絳的63年婚姻告訴你真相

錢鍾書與楊絳

就這樣,才子佳人的曠世情緣徐徐拉開帷幕。

錢鍾書與楊絳的相戀過程非常順利,據說錢鍾書父親於一次偷拆兒子的信,看到楊絳寫給錢鍾書的信,信上說:“現在吾兩人快樂無用,須兩家父母兄弟皆大歡喜……“

錢父大喜,覺得能說出如此顧大局,理性的話的女孩,必定是心思縝密,謹慎周到之人,而兒子不諳世事,單純直線條,正需要這樣的人護他一世。

而且錢鍾書與楊絳的父親均是無錫的名士,兩人的聯婚可謂是“門當戶對,天作之合”。

錢鍾書與楊絳的父母兄弟果然都皆大歡喜。

就連楊絳母親都調侃女兒:“阿季(楊絳)腳下拴著月下老人的紅繩,所以一心只想著考清華,原來是命裡要去遇清華里的錢鍾書。”

為何大多婚姻難幸福?用錢鍾書和楊絳的63年婚姻告訴你真相

錢鍾書與楊絳

1935年,錢鍾書與楊絳在蘇州舉行了婚禮。

很多人的愛情,從相識到相戀再到結婚,也都能如錢鍾書與楊絳那樣順遂。

但卻很少伴侶能如錢鍾書與楊絳那樣相守恩愛一世。

錢鍾書與楊絳六十多年的婚姻歷程,所經歷的悲歡離合,人間疾苦,並不比世間裡任何一對普通夫妻要少。

只是為什麼在楊絳的回憶或描述裡,卻只有祥和美好,現世安穩?

在《我們仨》《楊絳傳》這些書裡,你會發現錢鍾書與楊絳過往的那些喜與悲都寫滿了深情和肝膽相照:

為了陪錢鍾書出國留學,楊絳直接休學,可以說是放棄清華研究院的畢業證書,到了英國甘於做牛津大學的旁聽生,名不正言不順地與幾位修女坐在課堂側面的旁聽座上學習,但她卻無怨無悔。

十指不沾陽春水的楊絳在異國用電灶,橙皮果醬,做錢鍾書心心念唸的紅燒肉。

生活上非常白痴的錢鍾書給楊絳做了一輩子的早餐。

他們對坐讀書,漫步黃昏,安靜品茶。

他們的女兒出生時,錢鍾書手忙腳亂,幫不上忙,反而闖下不少小禍,經歷難產的楊絳卻還能耐心安慰。

為何大多婚姻難幸福?用錢鍾書和楊絳的63年婚姻告訴你真相

錢鍾書與楊絳

幾十年間,他們一家三口各地輾轉,居無定所。

而錢鍾書性情耿直清高,經常得罪人,所以工作並不算穩定,楊絳跟著他,從不曾經濟寬裕,大富大貴,而楊絳知足樂觀,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

錢鍾書和楊絳在那一場動盪的文化洗禮期間被群眾“揪出來”,楊絳還被人剃了“陰陽頭”。楊絳若無其事地連夜做了假髮套,第二天照常出門買菜。

楊絳被迫清洗汙垢重重的廁所,楊絳就把廁所洗得乾乾淨淨,然後坐在廁所裡安靜看書。

錢鍾書被貼大字報,楊絳就在大字報下邊一角貼張小字報澄清辯誣。她倔強地不肯低頭,申訴這些不符合事實的誣衊。

被安排種菜改造的楊絳,被安排幹校通信員的錢鍾書,每天在菜園東邊偷偷相聚,彼此鼓勵。

錢鍾書小說《圍城》拍成電視劇時,楊絳為每集片頭寫旁白,撰寫了這句傳誦不絕的名言,這句話風靡了過去和現在,也是《圍城》一書的靈魂,只是很多人以為這是錢鍾書寫的。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

而錢鍾書和楊絳卻在圍城裡不離不棄地相守了63年,從不曾想著逃出去。

1994年,錢鍾書住進醫院,然後一直在醫院住了四年,直至離世。

禍不單行的是,1995年他們的女兒也住進醫院。

如何想象這個時期的楊絳,八十多歲,丈夫女兒都在醫院,都需要照顧。

只是楊絳在《我們仨》裡把這個時期描述得風清雲淡,不怨不急,悉心安排、盡心照顧。

1997年,他們的女兒錢瑗去世,白頭人送黑頭人。

1998年,錢鍾書去世。錢鍾書臨終前,遲遲不捨閤眼,楊絳附他耳邊說:“你放心,有我吶!

楊絳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楊絳的內心除了淡定、從容還無比強大和堅韌。

為何大多婚姻難幸福?用錢鍾書和楊絳的63年婚姻告訴你真相

錢鍾書與楊絳

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不轟烈,不浪漫,只是他們完美演繹了這世間最平淡最踏實的煙火幸福。

活得通透,淡泊名利的他們,深懂婚姻不易,但又深懂如何守護婚姻。

所謂的白首不相離,不就是兩個人如錢鍾書和楊絳這般,一起享受人生中所有瑣碎日常及抵擋生命中所有世事無常。

只是,多少人,因為不懂得知足,不懂得包容,不懂得珍惜,在這個花花世界裡,走著走著就忘了相濡以沫的初心和堅持,繼而怨天尤人,鬱鬱寡歡

兩個人的幸福和相愛,和錢財名利都無關係。

歷過人間浮沉的人,都知道,記憶裡最美好的東西,都不昂貴,比如,你和那個他在市場買了雞蛋,青菜和肉,做了一頓簡單美味的晚餐,你們吃得興高采烈,笑得溫柔放鬆,很多年後,你還記得那個黃昏彩霞滿天,而那頓飯只花了幾十塊錢。

就像楊絳書裡的,她所記載的美好與幸福,沒有升官發財,沒有房車,沒有奢侈品,只有平淡如水的人間煙火和歲月變遷,但她卻擁有讓人豔羨的優雅人生和永恆愛情。

最好的人生大概就是如鍾書和楊絳這樣,不沉溺於愛情,卻始終擁有愛情,不懂浪漫,卻始終擁有浪漫。

我們這一生,最簡單的幸福及對自己人生最好的饋贈是:有愛你的人,每個日落黃昏,你和他坐在窗前,手捧一本書,而茶几上的茶香沁人心脾。

願你遇到這樣的婚姻。

為何大多婚姻難幸福?用錢鍾書和楊絳的63年婚姻告訴你真相

錢鍾書與楊絳

本文為“藏花度”原創,抄襲盜用必究。

如果您認為我的文章還可以,不妨點個贊,轉發一下,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