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灵石县----隋文帝巡幸得瑞石而名

山西晋中灵石县----隋文帝巡幸得瑞石而名

灵石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总面积1206平方公里,总人口2万。灵石是山西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被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进入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行列。

一、历史沿革

1、隋初属平昌县(今介休市)。开皇十年(590年)割平昌县置灵石县,属西河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属吕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属汾州。

2、金贞祐三年(1215年)改属霍州,次年复属汾州。元改属。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改属汾州府,四十三年改属平阳府。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属霍州。

3、1914年属河东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

4、1948年属榆次专区。1958年灵石、介休、孝义三县并为介休县。1961年三县分治,恢复灵石县,属晋中专区。1968年属晋中地区,1999年属晋中市。

二、地名来历

山西晋中灵石县----隋文帝巡幸得瑞石而名

灵石陨石

隋开皇十年,文帝“巡幸开道,得瑞石,遂于谷口置县,因名‘灵石’。”。一说,相传大禹治水在此“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

三、风景名胜

山西晋中灵石县----隋文帝巡幸得瑞石而名

1、静升古镇。地处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丘陵地带。东眺绵山,西望汾河,北与介休接壤,南与本县马和乡交错。周边沟壑纵横,层层梯田,海拔900余米。其地形有似双乳,高不露风,低不失水。土地肥美,物产富庶。

山西晋中灵石县----隋文帝巡幸得瑞石而名

2、王家大院。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 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拥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

山西晋中灵石县----隋文帝巡幸得瑞石而名

3、石膏山。是太岳山的主峰之一,位于灵石县城东南35公里处。石膏山是山西名山,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美,古代就被作为传统游览观赏地。明未清初,傅山先生曾落墨“山林野趣”,成为千古绝唱。

山西晋中灵石县----隋文帝巡幸得瑞石而名

4、红崖峡谷景区。位于灵石县马和乡境内,集险、秀、雄、奇、幽于一体,天成胜境,景区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茂密,草甸坦荡,风景秀丽,被国家林业局授予“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

山西晋中灵石县----隋文帝巡幸得瑞石而名

5、介林。是三晋名贤介子推的墓地,位于灵石县马和乡张嵩村东,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春秋,兴起于秦汉,鼎盛于隋唐,是三晋清明寒食文化之乡、忠孝文化圣地。

山西晋中灵石县----隋文帝巡幸得瑞石而名

6、资寿寺。座落在山西省灵石县城东十公里的苏溪村。东临绵山,西傍汾河,古树交荫,风景秀丽。这处寺庙,创建于唐代,重建于宋代,在金代又遭破坏,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重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