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恭王府的故事:從鉅貪和珅到恭親王奕訢

恭王府位於北京什剎海西北角,是一處典型的王府花園,既有中軸線,也有對稱手法。始建於18世紀末,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堪稱“什剎海的明珠”。

北京恭王府的故事:從鉅貪和珅到恭親王奕訢

到這裡來的遊人,並不完全是衝著建築景觀來的的,而是衝著這裡歷史人物來的,一個是清代鉅貪和珅,另一個是恭親王奕訢。一個是乾隆的寵臣,一個是近代的風雲人物,這兩位歷史人物出生於不同的時代,卻在這座府中上演一番傳奇故事。

恭王府的前身,就是清代鉅貪和珅府邸。乾隆四十年(1775年)前後,權傾一時的和珅,相中了這塊四周縈水,遙接西山,而且又離“皇上家”不遠的風水寶地,遂以高價購買下這裡的多處房產。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拆平了明代以來的舊房建新宅,開始在這東依前海,背靠後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華宅第,時稱“和第”。

有說法稱、明弘治年間、大太監李廣、清初大官宋權、宋犖父子也曾經置第於此。

北京恭王府的故事:從鉅貪和珅到恭親王奕訢

到了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珅已是身兼數個最高官職的正一品大員,同時乾隆指婚,將和孝公主許配其子豐紳殷德,於從於是從乾隆四十五年以後大興土木,新建府邸。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皇帝的愛女和孝公主下嫁到這裡,成了和珅的兒媳婦,這座王府豪宅已基本建成。這時的和珅府在禮制意義上就成了與郡王府同級的公主府,公主進府後居於東路。和珅住西路,在這裡興建了七間大廳堂,即後來的錫晉齋。簡而言之,恭王府的前身和珅府,是按照公主府邸和一品大官宅第的雙重規格新建的。

在乾隆時代,和珅所擁有的財富,可以說無人能及,用現在話來說,他就是當時的世界首富。既然他有這麼多的錢財,家中財物都藏於什麼地方呢?答案就是府中的延樓,這裡就是和珅藏寶樓,這座樓東西長160米,有40餘間房屋。其後牆特別高大,離地一人多高的牆是雙層的,是和珅用來藏贓銀寶物的地方。

北京恭王府的故事:從鉅貪和珅到恭親王奕訢

為了能分辨出牆裡藏的是什麼,和珅還在後牆上設計了不同形狀的窗口,只要一看窗口的形狀,就能知道里面藏了什麼。為了隱藏財物和珅還真是費盡了心思。修建牆體時採用雙層磚石壘砌,也就是夾縫牆,那夾縫牆藏有多少金銀財寶呢?據史料記載:夾牆私庫有金32000餘兩。“夾牆”這個字眼,只在史料出現過,直到2008年恭王府首次大規模修繕中第一次發現了和珅當年藏寶用的“夾縫牆”。不過,史料記載的藏寶地窖尚未找到。

眾所周知和珅是清代第一大貪官,嘉慶皇帝早就視和珅為眼中釘,肉中刺了,以殺之而後快,乾隆死後的第五天,也就是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八,嘉慶皇帝就褫奪了和珅軍機大臣和九門提督兩個職務,並被“賜令自盡”,抄了他的家。查抄財物有多少呢?

北京恭王府的故事:從鉅貪和珅到恭親王奕訢

我們先看下來自晚清外交家薛福的非官方記錄,不過數字挺嚇人的,已經估值的為兩億六千四百萬兩白銀,加上沒有估值的,總計約11億兩白銀,而當時清朝每年的國庫收入才7000萬兩白銀。

我們再看下官方的統計,根據清朝檔案記載:房屋2000來間,田地1266頃,黃金3萬多兩,銀子300多萬兩,各處收租房屋1001.5間,借出本銀所開當鋪12座,及家人劉全、劉印、劉咳、胡六自開伙開當鋪共8座;當鋪、房、地共計價銀230300多兩;放債銀兩共計26315兩;八十輛大車工共折銀9600兩;珠寶古玩衣物等貴重物品數愈千萬件,價值不可估量。

北京恭王府的故事:從鉅貪和珅到恭親王奕訢

實際上查抄的財產並不是和珅的全部的財產,也有遺漏的,像和珅的兒媳婦固倫和孝公主,那裡的財物嘉慶皇帝就免查了。那和珅的家產究竟有多少?由於現存關於和珅家產的史料沒有一份是完整的,且其家產中珍寶無數,所以根本無法確切分析及估算其家產的確切數額。

北京恭王府的故事:從鉅貪和珅到恭親王奕訢

北京恭王府的故事:從鉅貪和珅到恭親王奕訢

和珅被處死之後,嘉慶帝即將這座豪宅的西半部,賜給了他的十七弟永璘慶王。之所以只給他一半,是因為當時,乾隆皇帝的十公主及其額駙豐紳殷德還住在那裡。和孝公主,是一位最具傳奇色彩的公主,其生母汪氏為乾隆皇帝晚年的寵妃。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乾隆皇帝第十個女兒來到人世時,乾隆皇帝老來得子自然高興,十公主外貌長得酷像其父,倍受疼愛。十公主雖身為女子,但天生神力,能開十個勁的硬弓,時常陪著父皇騎馬打獵。有一次打獵時,乾隆皇帝對十公主說,“你要是個阿哥,這個皇位將來非你莫屬啊!”

後來,下嫁給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見到駙馬倚仗其父權勢行為嬌縱,公主就嚴肅地訓斥她的丈夫,說豐紳殷德只知納賄最後會毀了全家。十公主的話,不幸言中。抄和珅家時,嘉慶皇帝還是顧及兄妹之情,沒有殺了這個小妹夫,公主夫婦也仍然住在原來的家裡。這座宅第也就因此一分為二,西為慶王府;東為公主府,一直到道光三年(1823年)九月,十公主去世,整座府邸才全部歸到慶王名下。說到永璘,或者許多人都不太熟悉,但若提起他的孫子,那個與李鴻章一起同八國聯軍簽訂《辛丑條約》的慶親王奕劻,恐怕又是無人不曉了。在咸豐將府邸改賜恭親王之前,他一直以輔國將軍的身份在此居住。

北京恭王府的故事:從鉅貪和珅到恭親王奕訢

從慶王府到恭王府

北京恭王府的故事:從鉅貪和珅到恭親王奕訢

從慶王府到恭王府

至於說恭親王奕訢,那更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參與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及其後(1853-1898年之間)的幾乎全部重大政治活動,"辛酉政變"時,就是他把慈禧扶上了"垂簾聽政"的寶座。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奕訢,整部中國近代史,乃至後來的中國歷史都會被改寫。

咸豐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親王奕訢成為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

北京恭王府的故事:從鉅貪和珅到恭親王奕訢

花園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對恭王府的評價。民國初年,這座王府被恭親王的孫子溥偉以40萬塊大洋賣給教會,後由輔仁大學用108根金條贖回,並用作女生學堂。新中國成立以後,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風機廠、音樂學院等多家單位使用過。

恭王府分為平行的東、中、西三路,是世界最大的四合院。中路的三座建築是府邸的主體,一是大殿,二是後殿,三是延樓。東路和西路各有三個院落,和中路建築遙相呼應。王府的最後部分是花園,十多個景區各不相同。

北京恭王府的故事:從鉅貪和珅到恭親王奕訢

花園

名為“朗潤園或萃錦園”,俗稱恭王府花園,徜徉於園中猶如漫步在山水之間。與府邸相呼應路。

位於花園中路滴翠巖下的秘雲洞內,為清聖祖康熙皇帝的御筆。康熙於書法造詣頗深,但很少題字,所以此“福”字極其珍貴。其字蒼勁有力、頗具氣勢,可分解為多田多子多才多壽,構思巧妙,堪稱天下第一“福”。

北京恭王府的故事:從鉅貪和珅到恭親王奕訢

花園

典型的中國傳統大戲樓。建築面積685平方米,建築形式為三卷勾連搭全封閉式結構。大戲樓裝飾清新秀麗,纏枝藤蘿紫花盛開,使人恍如在藤蘿架下觀戲。

北京恭王府的故事:從鉅貪和珅到恭親王奕訢

大戲樓

園中路的最後一座建築。因其形狀像展翅飛翔的蝙蝠,故名“蝠廳”,也是出於祈福的用意。由於此建築構成一個蝠形平面,因此有人說“此廳自早至暮皆有日照”,被譽為“北京古建築只此一例”。

北京恭王府的故事:從鉅貪和珅到恭親王奕訢

蝠廳

俗呼銀鑾殿,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築。作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節日時方打開,起到禮儀的作用。民國初年,由於不慎失火,大殿連同東西配殿一併焚燬,現銀安殿院落為復建。

北京恭王府的故事:從鉅貪和珅到恭親王奕訢

銀安殿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