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動》讓我明白了,在追求愛情時應該明白的三個真理

《怦然心動》讓我明白了,在追求愛情時應該明白的三個真理

《怦然心動》是文德琳·範·德拉安南一生中最傑出的作品。

文德琳·範·德拉安南的一生是寒門出貴子的真實寫照,她出生於上個世紀70年代一個貧困的工人家庭,父母都是狂熱的文學愛好者,她的前半生是平淡無奇的,直到《怦然心動》被拍成了一部評分居高不下的愛情電影,她的名字才漸漸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

《怦然心動》不光是兩個人的愛情故事,更是工人階級家庭與資本階級家庭思想的碰撞,看似兩個毫無交集的家庭,依舊能跨階級追求愛情的美好。

《出版人週刊》對這本書曾給予過高度評價:

一位會令孩子們瘋狂喜愛的魅力超群的女主角,兩個敘述者之間富有吸引力的互動,一個能引發共鳴的結局,這本小說有著遠超於構成它的文字的意義。

這部以愛情故事為題材的長篇小說,短短十四章,便勾勒出了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下面我將根據故事內容的典型事件,來道出這部小說所蘊含的三個愛情哲理。

《怦然心動》讓我明白了,在追求愛情時應該明白的三個真理

在愛情中學會遵從自己的內心,勇敢表達

布萊斯在這段愛情故事中便是一個赤裸裸的反面教材,他膽小懦弱,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導致自己傷害了深情的朱莉,也讓自己變得十分愧疚。

相反朱莉的表現卻與布萊斯截然不同,自從自己對布萊斯一見鍾情後,她便想方設法地與其接近,表達自己對他的愛慕。

當朱莉對布萊斯展開熱烈的追求時,布萊斯卻對她沒有絲毫的好感,表現出的卻是膽小怕事,導致朱莉錯以為布萊斯是因為害羞,所以躲避著自己。

後來布萊斯討厭朱莉的事情敗露,並且還讓朱莉知曉了自己背地裡調侃她的弱智小舅舅,指責她家的院子亂得一塌糊塗,朱莉選擇與布萊斯決裂。

《怦然心動》讓我明白了,在追求愛情時應該明白的三個真理

在小說的中期,朱莉與布萊斯的角色出現了反轉,布萊斯變得不再膽怯,他正視自己的內心,開始勇敢地去追求朱莉,而在故事的最後,這場你追我趕的愛情長跑也結束了,朱莉與布萊斯也成功地在一起了。

很多時候,我們真正使我們膽怯的,不是害怕表達,而是無法面對那出乎意料的結局。

就像小說中的朱莉一樣,如果朱莉膽小不敢表達,那布萊斯將永遠都不會知道朱莉喜歡自己,如果布萊斯依舊膽小如鼠,那他和朱莉的故事也終將停留在愧疚與自責中。

你要明白,勇敢表達自己的內心,是你獲取信息最直接的方式,一味地逃避,只能讓自己始終停留在自我臆想中,並無法得知對方對自己的看法,一條路走到黑,要麼讓自己遍體鱗傷,要麼兩個人遲遲無法捅破那層愛情的薄紙。

《怦然心動》讓我明白了,在追求愛情時應該明白的三個真理

愛情中要學會審視自我價值,審視對方值不值得自己深情付出

朱莉追求布萊斯的初期,我認為是不值得的,朱莉的一片痴心,換得的卻是布萊斯的冷漠與滿不在乎,甚至和小夥伴一起嘲諷朱莉的幼稚。

不得不說,朱莉是因為布萊斯帥氣的外表而被吸引,但在追求的期間,她並不知曉布萊斯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一直在自我幻想中不斷將布萊斯完美化。

小說中有一段點睛之筆,它貫穿全文,將朱莉與布萊斯的故事描述得淋漓盡致:

有些人淪為平庸淺薄

金玉其外

而敗絮其內

可不經意間

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彩虹般絢麗的人

從此以後

其他人就不過是匆匆浮雲。

這段話有著深藏不露的意味,

前半段講的是布萊斯的為人,金玉其外卻敗絮其內,後半段則講的是布萊斯的轉變,他漸漸意識到朱莉就是他生命中那個彩虹般絢麗的人,然後勇敢地追求朱莉。

《怦然心動》讓我明白了,在追求愛情時應該明白的三個真理

朱莉之所以會受到布萊斯的嘲諷與冷眼,最本質的原因便是自我審視不足,要是一開始她也是個千金大小姐,有著漂亮的外表,或許從一開始她便可以斬獲愛情。

著名心理學家Tasha Eurich的《洞察力》中曾有一個調查顯示:

根據自我審視能力,她調查了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其中有95%的人認為自己有自我審視能力,但是事實上只有15%的人展現出了自我審視能力。

這足以說明大多數人自我審視不足,研究的結果便是大多數人對於自我審視都非常單一,缺乏全面性。

《怦然心動》讓我明白了,在追求愛情時應該明白的三個真理

朱莉在追求布萊斯的過程中,對於布萊斯躲避她的表現,朱莉也僅停留在“我認為”中——她認為布萊斯因為害羞,所以躲避,卻並沒有設想過,是不是自己不夠優秀或者布萊斯根本不喜歡自己,所以他躲避著自己?

對於布萊斯來說,朱莉也從來沒有審視過布萊斯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她僅僅是被布萊斯帥氣的外表所吸引,卻不知道他內在是否有個有趣的靈魂,所以導致自己知道布萊斯背後說自己壞話時,傷心欲絕。

審視自我和他人,我們都需要360度的反饋。

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從多方面審視自己到底是個怎樣的人,自己身上有哪些優點值得對方喜歡,對於自己喜歡的人,我們審視的眼光不應該僅停留在對方的某個方面上,而是應該從內到外具體地去了解對方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再衡量自己的付出到底值不值得。

《怦然心動》讓我明白了,在追求愛情時應該明白的三個真理

愛情不能用“般配”來定義,是否合適只有體會了才知道

雖然朱莉與布萊斯是鄰居,但是布萊斯的爸爸一直不看好朱莉的家庭,他帶著階級歧視的眼光認為朱莉的家庭一塌糊塗,並且還要求家庭中的成員減少與朱莉家的來往。

在布萊斯爸爸的眼中,他認為布萊斯應該找一個經濟情況與自己家相當的女孩子,這樣這女孩子才能配得上優秀的布萊斯。

但是在朱莉與布萊斯的長期相處中,布萊斯發覺,朱莉才是自己真正尋找的那個女孩子,雖然外表普通,但她有趣的靈魂卻深深吸引到了自己。

布萊斯爸爸的看法正是當今很多人擇偶時的真實寫照,現如今很多婚姻的促成都講究“門當戶對”,為了兩個家族的利益,將兩個沒有感情基礎的人生拉硬湊在一起。

《怦然心動》讓我明白了,在追求愛情時應該明白的三個真理

現在的愛情,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更喜歡將它與金錢利益關係連接起來,兩個人相愛,如果雙方在自身優勢或者物質條件上相差過大時,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很多人總喜歡給一方貼上形形色色的標籤。

其實愛情中並沒有般不般配!

所謂的“般配”,便是你喜歡我,我也喜歡你,就足夠了!

就如朱莉與布萊斯一般,雖然雙方家庭經濟條件差距甚大,但兩人最後依舊相愛,所以物質並不是愛情的絆腳石,真正的絆腳石是你內心對愛情的認知。


希望你在追求愛情的道路上,能保持那份純真無邪,願假以時日,你能遇上與你“般配”的人,並道出書中的那句:感謝上天讓我遇到你!

今日話題:在你生命中,有沒有遇到過一個Ta,曾讓你怦然心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