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干預孩子交友,意味著放任孩子的社交?平衡點是“融入”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以後不許跟他一起玩。”

下班回家路上,聽到一位媽媽對他的孩子如是說。

想必這樣的臺詞,在大部分人的童年中同樣出現過。

養育一個孩子的確是件操心事,連他的社交都成為了父母的焦慮所在。尤其很多父母在這件事上都尤為謹慎,畢竟孩子的社交圈子也就決定了他們今後的格局和人生。

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著鳳凰走的是俊鳥。

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融入一個積極的圈子,從而奮發圖強。而不希望孩子由於交際圈的原因被拉後腿。

不能干預孩子交友,意味著放任孩子的社交?平衡點是“融入”


​01管還是不管的糾結

大家都知道,干涉孩子的交際,並不是種明確的選擇,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控制行徑。

不能干預孩子交友,意味著放任孩子的社交?平衡點是“融入”

■家長憑藉自己的直覺一刀切,阻止孩子跟所謂淘氣、成績差的同學打交道,是一種嚴重干涉孩子交往自由的行為,不僅會對孩子的價值觀產生影響,還可能破壞他的集體社交觀念。

■家長這種所謂的分類,會讓孩子也帶著有色眼鏡看人,會影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家長的過度干涉,會讓孩子形成嚴重的依賴心理,甚至連社交也交給家長來管理,缺乏自己的思考和意識。被眾人唾棄的媽寶男就屬於此行列,思想幼稚,絲毫不考慮他人。

■孩子終將走入社會,要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家長可以幫他清理身側一時,卻不能幫他隔離惡意一世。

孩子需要在自己交際的過程中,學會如何防備和應對各種各樣的人,這也是成長的必經過程。

總的來說,家長干預孩子的交友是絕對不對的。但出於現實情況的各種考慮,家長對孩子的社交感覺到焦慮是可以理解的,主要都出自以下幾種心態:

■孩子的行為表達都尚在可塑階段,十分容易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此時如果社交能提供一個積極正面的引導,孩子就能朝優秀的方向發展,反之則可能走上歧途。

■孩子也會存在從眾心理,他會有意識地去追求大部分人所追求的東西。當週圍的所有朋友,都有強烈的虛榮心,孩子也很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孩子並不是天生就人見人愛,他可能會在社交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果家長不傾注一定程度上的關注,就可能讓孩子處於孤立無援的情況。

不能干預孩子交友,意味著放任孩子的社交?平衡點是“融入”

可知,理想情況是,孩子能自己選擇較好的交際圈子,並在其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以便為日後走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但現實情況是,在孩子這塊未經雕琢的璞玉面前,可能存在機會,也可能存在危險。如果他不能正確地加以區分,就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理想和現實有時候往往是存在矛盾的。

不能干預孩子交友,意味著放任孩子的社交?平衡點是“融入”


​02家長要找到平衡點——融入

但家長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焦慮,也是受到錯誤認知的影響。不能干預孩子交友,實際上並不意味著放任孩子的社交,這兩者的概念是不同的。

與控制孩子的社交相反的另一種極端情況是,家長認為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社交,進而放任自流。

但孩子畢竟還在成長階段,在社交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父母的引導和幫助。

比如孩子不喜歡主動和小朋友玩;又或者被其他孩子孤立;無法正確交往,常常出現破壞性行為;以及在社交中受到他人的欺負等。

以上這些,都是大部分孩子可能在社交中遇到的困難,如果家長對此不聞不問,就會導致孩子幼兒期的同伴關係發展受到阻礙。

不能干預孩子交友,意味著放任孩子的社交?平衡點是“融入”

◆幼兒期同伴關係對孩子的重要性

首先,我們要了解同伴關係的概念。這是指在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孩子之間,出現一種相互協作、彼此交流的互動。

從孩子開始上幼兒園起,他們就已經對同伴關係表現出了強烈的需求,這不僅是一種社交需求,更是培養他們興趣的重要途徑。

通過同伴關係的發展,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會從簡單逐漸變複雜,到最後演變成交互式、互惠式的交往,這是在質和量上的雙重變化。

如果能建立得比較順利,就能鞏固孩子的社交技能,並讓他與同性別、同興趣的孩子建立起連接。

如果孩子不能形成穩定的同伴關係,而父母又不能幫助他們找到出口,今後就會出現社交困難乃至社交恐懼症。

可知,對於孩子的社交,父母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強權控制。正確的做法是,找到其中的平衡點——融入。

不能干預孩子交友,意味著放任孩子的社交?平衡點是“融入”


​03家長如何融入到孩子的社交圈?

1)當好孩子的第一個朋友

實際上,孩子的社交要比父母想象的還要早,從他們出生開始就已經在進行中了,媽媽就是他們的第一個朋友。

不能干預孩子交友,意味著放任孩子的社交?平衡點是“融入”

儘管此時的孩子小小的、軟綿綿的,甚至不能翻身和說話,但他們會通過自己的哭、眼神等與媽媽進行互動。

只有媽媽給出及時的回應,當好孩子的第一個朋友,才能讓他更加安心地探索世界,這也是孩子合群的第一階段,也可以理解為依戀基礎。

2)充分尊重孩子幼小的友誼

對孩子而言,一個親密的朋友彌足珍貴。

當他在和其他人一同玩耍的時候,玩耍的時間會比平時多出6倍。並且,如果家長能充分尊重孩子這階段的友誼,他會更容易學會分享。

父母在這其中能起到的作用還有什麼呢?兩歲之前,孩子們都對熟悉的面孔比較依賴。因而,可以將孩子與他熟悉的小朋友放在一起,更容易促成友誼。

3)教孩子自我保護

雖說孩子之間發生的基本都是小衝突,無需太過認真,家長完全可以放手讓他在這種歷練中提高人際能力。

但是,也要控制孩子做出一些極端性行為,不去傷害他人,也不讓他被他人過度傷害。

不能干預孩子交友,意味著放任孩子的社交?平衡點是“融入”

教孩子自我保護是一種最基本的態度,如果孩子不會,就需要家長進行引導和傳授。

比如表達自己的憤怒和反抗,並及時閃躲,在不會造成傷害的前提下,甚至還手也未嘗不可。

當然,最重要的是教孩子除了暴力之外,處理事情的更多方法,比如協商、交換等。如果孩子能在其中學會談判和溝通,社交能力就能得到極大的提升。

4)利用假裝遊戲的力量

如果說有什麼遊戲對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最為有效,那大概就是假裝遊戲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過家家。

在這樣的遊戲過程中,孩子能站在角色的角度上思考問題。

而家長要做的,除了跟孩子一起玩之外,還可以問他:“寶寶,你剛才演的是什麼呀?”、“你覺得你在現實生活中能做到跟他一樣嗎?”

5)欣賞自己、尊重他人

通常而言,兩歲以下的孩子更喜歡自己玩,到了三歲開始,才做好準備尋求其餘的小夥伴。

當然,如果孩子還沒有做好準備,家長千萬不要過於焦急地催促。教孩子學會欣賞自己的個性,不強迫他非成為別人家的孩子,是家長的善意。

其次,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合群的人,也應該教會他尊重別人。

同理心的培養並不是一日而成的,家長需要付出很多耐心。,此一定要做好準備。

不能干預孩子交友,意味著放任孩子的社交?平衡點是“融入”

​6)從孩子的興趣入手

有時孩子之所以不願意融入到其他群體中,可能是因為他們所做的遊戲並不是孩子感興趣的。

因而,家長要儘量做到從孩子的興趣入手,比如孩子比較安靜,就可以找一個安靜的氛圍,教他認識興趣相近的朋友。

干涉孩子社交和對孩子社交不聞不問的家長,都是不合格的。只有做到儘量融入,並幫助和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才能杜絕大部分社交問題。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別錯別字,請別介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