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默默無聞到3年200000萬,蒙牛居然是用了《孫子兵法》這一招

本篇文章為你講述,《孫子兵法》的《軍形篇》最後一個理念,

《軍形篇》著重講了作戰的基本原則,其中第一條,“勝可知,而不可為”,運用到企業經營上來,就是定位的問題。

這是瀚霆方法論(專注企業經營管理,創業者和職場精英個人成長)第32篇原創文章,約2729字,閱讀時間約2分鐘

認識你自己 找到定位

先來看原文,孫子說,“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意思就是,以前真正善於打仗的人,都是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然後等待戰勝敵人的機會。立於不敗之地,靠的是自己,而能夠戰勝敵人,是因為對方給機會了。

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不是因為你厲害,把敵人打敗了,而是敵人給機會了,你才能打敗他。

說白了,就是蘇格拉底的那句名言:認識你自己。你要對自己的實力,有充分的認知,不是什麼時候都能打贏的,如果明知道打不過,還去主動進攻,這種人的自我認識就不夠。

就像我們今天做企業,明明知道在這個領域,有一個或者幾個龍頭老大,已經做的非常成熟,你還上去硬剛,那不就是找死嗎?

所以說,先要保證自己能夠不敗,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定位。

而且,哪怕你明面實力比對手強,也不是說強行去拼,就一定能獲勝的。

比如說官渡之戰中,袁紹對自己的定位就很有問題,明明坐擁十萬大軍,而曹操只有一萬餘人,實力差距懸殊。但是驕傲輕敵,完全沒有意識到危險的存在,白白被曹操燒掉糧草,最後被抄後路,大敗而歸。

這就是典型的,對自己的認識不夠,定位不清。

從默默無聞到3年200000萬,蒙牛居然是用了《孫子兵法》這一招

孫子接著又說,“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打仗很厲害的人,能夠做到己方不被戰勝,但不能做到一定戰勝敵人。就像剛剛說的,打敗對手不是因為你強,而是對手自己給機會。

比如說現在的騰訊,在社交領域,毫無疑問是中國的第一。但是,在這些年當中,也出現過不少的社交APP,想去挑戰騰訊的地位,但基本都是曇花一現,還沒火起來就消失了,活下來的也是極其小眾;哪怕是阿里巴巴,在支付寶、釘釘上不斷加大投入,想要把社交領域做起來,但到現在為止,也沒有太撼動騰訊的“一哥”地位。

換句話說,如果騰訊自己不犯一些低級失誤,不自己作死,持續地優化用戶體驗,別人想戰勝他,幾乎是不太可能的。

就像孫子得出的結論,“勝可知,而不可為”,取勝不能強求。

其實,整個看下來,孫子的這些理念,其實就講了一件事,認清自己,清晰自己的定位

。一方面,先把自己做到不敗,再來談戰勝敵人;另一方面,勝利不能強求,對手失誤給機會,你才有贏的機會。

從默默無聞到3年200000萬,蒙牛居然是用了《孫子兵法》這一招

如何清晰自己的定位

那問題就來了,企業要怎麼來定位呢?

要選擇什麼樣的定位策略呢?

首先,必須得提一下,這個定位並不是要你對企業、對產品做什麼事情,而是說讓你的企業和產品,在消費者的腦海裡,確定一個合適的位置。簡單一點來說,就是當你問消費者,這是一傢什麼企業的時候,消費者可以很輕鬆、很準確的回答出來,這就是定位清晰的表現。

就像人們普遍認為,空調要選格力造,冰箱選海爾牌,飲料就喝可口可樂,這已經形成了一種固有認知,一想到某種產品,就覺得應該要買這個品牌。

從默默無聞到3年200000萬,蒙牛居然是用了《孫子兵法》這一招

這就是一個成功的定位。

孫子說,“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敵人沒有失誤,這時就應該先做好防守,養精蓄銳,等待時機;當出現了戰勝敵人的機會時,就應該主動發起進攻。

根據這一點,我提煉了定位的兩大策略:

第一,跟隨定位策略,也就是防守。當你的實力不足時,就跟著行業老大來走,先保證自己能夠活下去,慢慢積蓄力量;

第二,對抗定位策略,也就是進攻。當你發展起來了,實力足夠強,就可以主動進攻,甚至和對方“對著幹”,搶佔市場份額。

從默默無聞到3年200000萬,蒙牛居然是用了《孫子兵法》這一招

蒙牛跟隨定位策略

1999年,剛成立的蒙牛還非常的弱小,只有區區幾百萬啟動資金;而當時的伊利,卻已經是內蒙乳製品的第一品牌,市場公認的。

所以在當時來說,蒙牛肯定是沒有辦法直接幹掉伊利,做成第一的。

於是,蒙牛巧妙地運用了跟隨定位策略,進行了防守。怎麼做的呢?就是說,既然行業已經有老大了,那我跟著你混,做個老二吧。

因為在當時,內蒙古乳業第一品牌是伊利,這事世人皆知;可是,第二品牌是誰?沒人知道,也沒人關注。

所以,蒙牛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方面,在營銷上,他們的廣告牌子上,寫的是“做內蒙古第二品牌”,在冰淇淋的包裝上,他們打出了“為民族工業爭氣,像伊利學習”的字樣。不僅沒有攻擊伊利,還幫伊利宣傳,但無形中就把蒙牛的地位拔高了。

另一方面,在產品上,蒙牛也對伊利,給出了足夠的尊重。在所有的產品上,都比伊利的包裝要差一等,比如說,伊利的高端產品用的是A包裝,普通產品用的是B包裝,那我蒙牛的高端產品就用B包裝,普通產品就用再差一等的包裝。給大眾的感覺就是,蒙牛是伊利的“小弟”。

此外,在市場上也是這樣,伊利的主戰場在一線城市,蒙牛就從二、三線城市做起,總之,絕對不和老大哥對著幹,我甘願做老二。

在這樣的定位策略之下,蒙牛和伊利幾乎綁在了一起,發展迅速。僅僅用了3年時間,銷額就衝到了20億,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初創企業,做到了全國第四。

從默默無聞到3年200000萬,蒙牛居然是用了《孫子兵法》這一招

蒙牛
對抗定位策略

當力量積蓄到一定程度時,蒙牛開始調整策略,變防守為進攻,採取了對抗定位策略。

尤其是在營銷上,再也沒有了“做第二品牌”的口號,而是強調做自己。

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爆發後,蒙牛第一個,在央視大量投放字幕廣告;“非典”疫情爆發之後,蒙牛成為第一個捐款捐物的企業,並且1200多萬元的數額,也是最大的一個;和“神州五號”進行商業合作,打出了“蒙牛牛奶,強壯中國人”,“蒙牛牛奶,航天員專用牛奶”的口號。

這一系列的營銷,都在向消費者證明,蒙牛要當中國乳業第一品牌的決心,要當行業老大。

在營銷的助力之下,到2005年,蒙牛的年銷售額,已經突破100億元大關,同時,在液態奶和冰淇淋兩項產品中,銷售排名超過伊利,位列全國第一。

從默默無聞到3年200000萬,蒙牛居然是用了《孫子兵法》這一招

所以你可以看到,在蒙牛的發展過程中,一開始,以伊利“追隨者”的身份進入市場,絕對不和老大哥搶市場,只做第二,這是防守姿態下的手段;

而強大之後,找到機會,主動在營銷端發力,擺脫伊利的陰影,開始和伊利對抗,爭做行業第一。

從防守到進攻,從跟隨到對抗,蒙牛很好的貫徹了“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這一思想,對此,我用了一句話,進行了總結:跟隨起步,對抗稱王。

總結:勝可知,而不可為

本篇文章主要和你分享了,“勝可知,而不可為”這一理念,延伸到企業經營,就是要認識自己,對企業要有一個清晰的發展定位。蒙牛就是憑藉這一條快速崛起的。

具體定位的策略主要有兩種:

第一,不可勝者,守也,實力不夠,就採取防守策略,可以嘗試跟隨定位策略;

第二,可勝者,攻也,當你的實力積蓄充足之後,有機會了,可以選擇進攻型的對抗定位策略。

對於你的企業,是否有足夠清晰的定位呢?你認為在現階段,你的企業適合什麼定位策略呢?歡迎留言,我將會挑選優質留言送出《心智力》精選手冊。

從默默無聞到3年200000萬,蒙牛居然是用了《孫子兵法》這一招

作者:舒瀚霆,管理學博士,阿里總裁班導師

資深商業顧問,企業家個人成長導師 ,幫助100+企業實現業績倍增,曾服務微軟,萬達,TCL,電信等,幫助1000+企業家個人成長

暢銷書《心智力》作者,樊登讀書會800萬人氣導師

瀚霆方法論:專注企業經營管理,創業者和職場精英個人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